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首辅-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瑞?”萧墨轩的心里咯噔的响了一下,“不错,正是学生向吏部举荐的。”
    “哎呀……”张居正脸色微变,“如何当真是你。”
    “这回他惹祸了……”。张居正的样子,几乎要捶胸顿足。
    “海瑞他如何惹祸了?”萧墨轩也有些紧张的问道,“难道是惹上了谁不成?”
    “惹上谁个?”张居正用力的在萧墨轩肩膀上拍了几下,“他惹得是皇上?”
    “皇上?”萧墨轩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海瑞他向皇上上疏了?”
    “子谦你……”张居正顿时被萧墨轩的举动吓了一跳,连忙又把萧墨轩朝着墙角拉了拉。
    “子谦你如何知道?”张居正的嘴唇似乎有些发紫,“难是说你也参与了其间?”
    “这倒是没。”萧墨轩倒也知道深浅,连忙开口否认。
    “那且是还好些。”张居正这才略松了口气,“回头若是有人问起你来,你万万不可胡乱言语。”
    说话间,张居正脸色严肃的掀起袖子,从里头抽出两封信来。
    “这两封信笺,都是内阁用兵部的勘合八百里快骑送来的。”张居正把手里的信笺递给了萧墨轩,“原本便就有一封是给你地。另外一封,且是给我的。两封大抵相同,你皆是可以看看。”
    “几位阁老原是要分送给你我,可又怕你一时间失了计较,还是让我来送来给你。”张居正的心思也有些不定,“我等两人,也好先商量着行事儿。
    萧墨轩轻轻应了一声,接过张居正手上的信笺,先拿起写着自个名字的那封,撕开了上头的火漆。凑到面前。
    “治安疏……唔……”萧墨轩第一眼看到的,倒是高拱复写在后头的文字。高拱擅于强记,海瑞所上的奏疏,虽是留在了万寿宫里头,可是高拱竟是完全凭着记忆,将这份奏疏记了下来。
    “学生明白了。”萧墨轩尽量让自己脸上的表情平静些,可是心里却是“突突”地跳个不停。
    “你且是明白如何?”张居正对萧墨轩的话似乎有些不解。
    “张师傅,这海瑞是甚么时候上的疏,皇上眼下又是如何?”萧墨轩连续朝着张居正抛出两个问题。
    “几位阁老的信上且是都写明白了。”张居正对萧墨轩的态度似乎有些不满,“你且先看明白了再说。
    “噢……恕学生过错。”萧子谦被张居正顶了一回。连忙安下心来去看手上的那两份信笺。
    后据《名臣志。海瑞列传》所载: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海瑞乘嘉靖帝于皇极殿召群臣与方士论道之时上《治安疏》,帝盛怒,欲罪于海瑞,幸内侍黄锦一旁进言,曰海瑞备棺于家中,此乃死谏,帝默然,竟不速罪。
    在这一段记载中,黄锦其实充当了一个非常光辉伟大的角色,若不是他从旁进言。嘉靖帝盛怒之下,海瑞难逃一死。只从此一事看,黄锦虽是宦官,却有君子之风;而嘉靖帝能闻言而止。虽是在四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并没有太多的闪光点,或者只是不想杀了海瑞给自己留下一个骂名,总归来说倒也并非昏庸之主。
    惟一可惜的是。宦官受轻,黄锦虽是有君子之风,当年又显赫一时,却也只能留下一个内侍地名头。
    “呵……呵呵……”萧墨轩看完手里的两封信笺,目光却仍不离开手上,只是垂着脑袋,苦笑几声。
    “子谦……”张居正倒是担心自个这位得意门生受了刺激,有些担心地唤倒。
    “唔……”萧墨轩长出一口气,微微抬起右手,摆了几下,向张老师示意自个没事。
    终于还是躲不过去……海大人终于还是上了这么一封治安疏,虽然在时间上提前了四年之久。文中所指,几乎与萧墨轩记忆里的那封毫无二致。
    宿命啊……宿命……只能说,这海瑞真的是嘉靖帝命中的克星。那么……萧墨轩直愣愣的托着手上的信笺,陷入了另一阵沉思。
    ,几位阁老和黄公公,冯公公几个眼下在京中也是尽张居正心里仍是挂着,走上前几步来劝慰萧墨轩,“等过些日子,皇上气消了,定是不会牵连无辜,只消你回了京之后切莫胡乱言语便是。”
    “张师傅。”此时的萧墨轩,又突然变得镇静起来,“学生不会有事。”
    “自然。”张居正见萧墨轩回过神来,心里也是松了一些,“令尊和子谦你对皇上忠心一片,这些年又做过什么,圣上心里自然拿捏的清楚。”
    “海瑞也当是无恙才是。”没想到萧墨轩紧跟着加了一句,又把张居正吓了一跳。
    —
    “张师傅。”萧墨轩折过头来,看着张居正,“什么时候动身?”
    “须得过个几天才是。”张居正接过话来,“你且先发一道书,让宁波市舶司把今年新收的白银解送京城,稍后出去便发,可巧让王浚带了过去。”
    “还有浙江巡抚李应节和我这里。”张居正继续说道,“也各凑一些钱粮送入京中。你我也走水路,倒是不怕时候长些,须得和押解进京的钱粮差不多时候到才是。这些事儿,也个几天也料理不清。”
    张居正所说地,在几位阁老的信笺里也都提到了。他们的心思,萧墨轩也明白,无非是指望搏皇上欢心,尽量少追究下来。
    “看来今年这个除夕。”萧墨轩抿了下嘴唇,默默的站起身来,“又得在京城过了。”
    自个这回倒真是回家过年了,可看眼下地情形,自己在南京的家眷,于公于私,都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子一起跟了回去。
    今年这个年……看来无论如何也是没法子完整了。
    紫禁城,万寿宫。
    从今个早上开始,皇上老人家竟是已经昏厥过去了两次。太医令万邦宁领着一群太医,呆在寝宫外头寸步不敢离开。
    一个个间或翻开几本医书,却又一副一筹莫展的模样。
    “黄伴……”寝宫里头,龙床上头响起一阵气若游丝地唤声,“黄伴……”
    “万……万岁爷……”黄锦这些日子来,除了用饭和沐浴,漱洗。其他时候几乎也都是只呆在万寿宫里头。
    听见嘉靖帝召唤,黄锦竟也有些顾不得脚下的轻重,三步并作两步的奔到了龙床边上。
    “扶……扶朕起身。”嘉靖帝的眼窝看起来似乎有些深陷,竟是比前些时候消瘦了许多。
    “万岁爷,你且是多躺会儿。”黄锦脸上的泪痕已是擦了干净,只是眼眶仍有些发红,“外头的事儿有几位阁老料理着,这里又有老奴伺候着。”
    黄锦说的倒是实话,嘉靖老人家即使在这里躺上一年,大明朝也不会乱。
    大明的内阁制度,经过近两百年的完善和进步,到了今日,已是完全可以独立的料理朝廷上下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务。
    甚至说,内阁文官制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皇权,逼得做皇帝的不得不弄出个内相,也就是司礼监来相对限制内阁。后世曾经有人借皇帝不上朝来抨击嘉靖,隆庆和万历诸帝,其实并不完全正确。首先,不上朝并不代表不处理国务,嘉靖帝十多年不上朝,却能熟知天下钱粮之数与两京一十三省情形;万历不上朝,却能发动“三大征”,便就是明证。其次,做皇帝的深居,一部分也是因为对文官内阁制度作出的妥协。
    后来虽有魏忠贤阉党乱政,那也是因为一部分文官选择了投靠内臣,才造成了大面积的失衡。自古以来,治天下从来不能只靠一人,若是做皇帝的日日上朝,百姓却苦不堪言,却还要歌功颂德;打个战,自损数千,歼敌数百,割让土地却要号称大扬国威,声称要再活五百年,才是真的滑稽。
    大明,华夏一族的最后一个正统王朝,自从建立的第一天起,从未签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未割让过一寸土地,甚至皇帝被俘,也没有作过任何一丝妥协,直至崇祯帝以死殉国。
    这一切虽然不是做皇帝的一个人能做到的,但是华夏一族的最后一丝血性却在这里显露无疑。
    甚至从郭子兴揭竿而起的第一天开始,包括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对手陈友谅在内,他们都是华夏民族的英雄,并且必将永垂不朽  
第十二章 望眼欲穿
    朕……朕无碍。”嘉靖帝强撑着身子,想要坐起身
    “万岁爷……千万动不得。”黄锦几乎要哭出声来,“得保重圣体呐。”
    “朕已是两天没颂经了。”嘉靖帝有些不甘心的落回了身子。
    “万岁爷有这番心意,足以感动天地。”黄锦连忙上前帮着嘉靖帝把被子窝了窝,“等养好了身子,再去也不迟。”
    “朕……朕岂是还能好起来?”嘉靖帝把头深深的埋到了枕头边上。
    “万岁爷说这话,老奴便也是再没了活下去的心了。”黄锦大哭着跪到了嘉靖帝面前,“万岁爷不肯保重圣体,咱们做奴婢的,活着又有何用。”
    黄锦这么一哭出声来,顿时旁边的几个小内侍也跟着纷纷跪倒,落下泪下来。
    “哭什么哭。”嘉靖帝脸色微微发白,大口的喘了几口气,“朕还没归天。”
    “快……快,都别哭了。”黄锦回过头去,小声的吩咐着。
    “万岁爷刚才说了不该说的话。”黄锦擎起袖子,抹去脸上的泪痕,“都是奴婢们的错。”
    “黄伴……”嘉靖帝侧过脸,看了黄锦一眼,又把目光转向了屋顶,木然的看着。
    “老奴在呢。”黄锦站起身来,凑上前几步,“万岁爷若有什么吩咐,尽管说便是。”
    “你清瘦了……”嘉靖帝有些默然的说道,“这么些天来,你也没好好歇息吧。”
    “老奴好着呢。”黄锦腾腾的退了几步,故意站得笔直,“万岁爷。您看着,要不老奴拿个大顶给您看?”
    “呵呵……”嘉靖帝的脸色,在这几天里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都年纪不小了,悠着些才是。”
    “嘿嘿。”黄锦憨憨的笑了几声,又转了回来。
    “当年在兴王府里头。”嘉靖帝嘴角泛着淡淡地笑容,“朕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才八岁。”
    明武宗无嗣,嘉靖帝乃是兴王朱佑之子,所以嘉靖帝是在兴王府里长大的。
    “能陪着万岁爷。是奴婢的福分。”说起当年在兴王府的事,黄锦的嘴角也微微抽*动了一下,“那时候奴婢在内书堂做着万岁爷的伴读,万岁爷还常私底下教着奴婢识字解句呢。”
    “朕……朕也没想到……居然会做了皇上呐。”嘉靖帝微出一口气,“你只当是朕不知道,其实朕教你的那些东西,你都懂。”
    “万岁爷这是损奴婢呢。”黄锦见嘉靖笑出声来,心里也略宽了些,“万岁爷是神仙下凡,奴婢们哪能有万岁爷这般的智慧。”
    “唔……”嘉靖帝和黄锦说笑了几回。精神也似乎好了许多,“四十一年了。这个家……还真难当呐。”
    “万岁爷想效仿文帝,做贤明治平之君,自然要累些。”黄锦微微笑道。
    “朕虽是富有四海。”嘉靖帝的目光又转回到了屋顶上,苦笑一声,“可这寻一安身之所,却还要靠着做臣子地去想法子凑。”
    “万岁爷说的是……”黄锦的声音,无形之中突然低了一下,“萧子谦。”
    “他甚么时候回京?”嘉靖帝不答反问。
    “兴许便就在这几天从南京动身。”黄锦欠了欠身回道,“带着今年宁波市舶司新收的银子,一路上该是走得慢些。”
    “呵呵……”嘉靖帝突然笑了几声。只是却是苦笑,“如何又是他……”
    如何又是他……这倒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便是黄锦也没能听得明白。
    一直到嘉靖帝最后的时日,他也没解释过这一句话说得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后来竟是引出了十数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却也成了一桩千古悬疑。
    “还有谁来?”嘉靖帝停了半晌,又开口问道。
    “还有应天巡抚张居正。押送今年直浙两省多收的赋税,约莫和萧墨轩一路而来。”黄锦不敢隐瞒,连忙答道。
    “来得好……都来了。”嘉靖帝的喉咙里,发出了一阵微微的响动,“各路诸侯一起进京,总归不是为了一个海瑞。”
    “各位大人想是担心皇上呢。”黄锦笑道。
    “甭管担心着什么。”嘉靖帝不紧不慢的回了一句,“只要他们是念着朝廷,都来吧……”
    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一十九日,鞑靼图门小王子引弦三万突犯独石口而入。
    幸居庸关守将用
    保京师无恙。图门引骑入保安,掠粮草无算。
    其岁正值大寒,保安百姓缺粮短衣,风雪之下,饿琈遍野。
    嘉靖帝病卧不起,内阁首辅徐阶与掌司礼监事兼总督东厂太监黄锦商议,急调京城太仓粮十万石分两批往援。又命粮草未到之时,使保安,宣府两城守军以军粮暂济百姓。
    十二月二十八日,巳时中。五城兵马司出动士兵两百人,疏散朝阳门边百姓商贩。
    直浙经略,兼挂户部侍郎,兼加裕王府右长吏萧墨轩;应天巡抚张居正,进京了。
    这回有些与众不同地是,平日里凡有封疆大吏回京,前去迎接的至多是礼部侍郎。
    可今个候在朝阳门边地,领头的赫然是内阁大臣,武英殿大学士郭朴。
    在郭朴身边,又站着一位穿着大红的内侍衣服的人,便就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
    礼部侍郎马森,也依着规矩一同前来,倒是被挤到了一边上去。
    从江南带来的粮船,已是在辰时初便到了通州渡,银船则是走内河进了积水潭,在巳时初的时候也已是到了。
    “哈哈哈。”远远的看见几辆马车在侍卫的拥护下从朝阳门走了进来,郭朴连忙拾步迎了上去。
    “这结冰的天气,两位大人从水上一路走来,只怕这冰都是被银子给砸碎的。”郭朴哈哈笑道。
    “郭阁老,冯公公,马侍郎,诸位大人。”萧墨轩从马车里跃下,连忙上前行礼,“见笑了,这半年地,只够是发了京城里百官的俸禄。怎生要劳动郭阁老和冯公公亲自领着这许多大人一起来迎接在下和张大人两个。”
    张居正虽是萧墨轩的老师,可是这在台面上的时候却也是要以萧墨轩为先,朝着众人一拱手,略比萧墨轩落了半个肩膀。
    “够发俸禄就行。”郭朴苦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