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风暴-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九哥更是激动,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被俞国振记了下来。
“这三个月,你这一路做得最好,前前后后你接引到新襄的,已经有一万二千余人了。”俞国振笑道:“到年底,少不得给你评个优了。”
“是,多谢南海伯!”
杨久极是兴奋,他又敬了个礼,俞国振拉着他道:“介绍一下你手中的这些‘线头’,他们对咱们新襄,对咱们华夏,可都立了大功!”
杨久向着康强、刘铁锅等人招手,这些替新襄四处拉来流民的人,在新襄的隐语中被称为“线头”,意思就是牵线之人。康强和刘铁锅见了俞国振便要下拜,却被左右虎卫扶住,俞国振目光转了转,来到年纪最大的刘铁锅面前:“大叔,你年纪可不小,这拉人到新襄的事情,做得可顺利?”
“一路上都有杨九哥和别的哥哥们照顾,还好,还好。”刘铁锅手足无措,他也知道,眼前这位,就是方才他们盼着能为天子的南海伯俞国振,而他们这些时日里,便一直在为南海伯效力!
俞国振问了刘铁锅几句,又和康强说了几句话,康强只觉得眼前这位极年轻的南海伯,身上有种让他心悦诚服的力量,恨不得能时时在旁,听他教诲。
虽然身居高位,可是与他相处,却不让人觉得因敬生畏,只有因敬生爱!
与这些“线头”说完之后,俞国振又踏上一块石头,示意这些准备赶到新襄去的流民聚拢过来,他笑着在石头上拱手:“我便是俞国振,多谢各位信任,千里迢迢来新襄,大伙儿加把劲,再往前几十里,便可以到渡口,那边有船等着。上了船就轻松了,会有人招呼诸位。诸位背井离乡,为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一口吃食,更是为新襄、为华夏效力,我虽然没有太大的本事,但有一句话,可以给大伙承诺的。”
他说的话很浅显,没有什么大道理,众人听了都觉得心中暖洋洋的。俞国振稍停了一下,然后指着天上的太阳:“在新襄,只要勤者,总能不愁温饱,只要智者,总有施展才能之机。贩夫走卒之子,亦能在学堂里学得本领,将军伯爵的亲族,也不敢在街上欺凌百姓。胥吏游手,在新襄必被治罪,踏实勤奋,在新襄必受褒扬。”
这话在山间响着,令众人不知不觉为之神往,俞国振话音落了,没有任何人鼓动带领,这些从不同地方赶来投奔的百姓,情不自禁就鼓掌欢呼起来。
俞国振望着鼓掌欢呼的人们,微微点头致意,那天田伯光问他,新襄的人力能不能撑住扩军,到了现在,他可以确定,自己扩张的步伐,不会因为人口的牵制而太受影响。
他又向众人招了招手,然后跳下岩头,正准备离开时,康强突然上前,大声道:“南海伯,小人有一事……有一事相告!”
五三一、桃李无言下成蹊(三)
俞国振微微扬起了眉,他此次来是考察一下南方“地道”系统的,因为这关系到接下来他的计划是否能够实现,因此他对此极为重视。
自从朝廷有意阻拦公开向新襄移民的事情之后,俞国振便令高二柱组建了一北一南两条“地道”系统,北方的是从直隶京畿与中原,过运河后到山‘东,直至登莱青岛口,在这里乘船后到耽罗。这条“地道”去年一年给新襄带来了六万多人口,平均起来,每个月都有五千。但这点数量与俞国振对人口的渴望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俞国振需要更多的人口,因此就重视起第二条也就是南方“地道”。从湖广、江‘西和南直隶,或水路或旱路,抵达横州,再在此被船运到钦‘州。原本这种路上的人不多,去年这条路上总共来投的人数,也只是三万,但到今年夏粮收获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俞国振在夏粮上市之时低价销粮,而农民需要售粮纳税,被这种经济手段打得纷纷破产,再加上张献忠于湖广、赣浙闽一带大闹,于是走南方地道的人就多了,仅仅是杨久一人手中控制的十余个“线头”,这三个月里就带来三万多人,而象杨久一样的地道转运使,一共有八人之多!
照这个样子下去,俞国振估计,今年新襄将新接纳三十万人口,正好是新襄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也是俞国振心中觉得新襄接纳的极限。
倒不是他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工作给这些新增的人口,而是新来移民身上有些东西,是俞国振希望摒弃的。华夏民族漫长的历史,在给予我们无尽的财富积累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隐患负担。俞国振希望能充分发掘出财富积累。比如说勤劳智慧、富有集体精神,乐善好施愿意奉献,仁义礼智信勇等等。但他不愿意背上那些历史包袱。比如说宗法、僵化和教条,再如轻视实学,注重八股。勇于私斗,怯于国战。
到了明年,新襄就可以接纳四十万人,那时新襄的人口就接近两百万,实力将再上一个台阶,兵力也能从现在的近四万人扩充到七万人左右。再加上从倭国、鲜国和各地土著中得到了劳力,新襄真正治下的人口,能够达到二百五十万以上。整个南海的局面就可以彻底稳固下来,无论是大明。还是欧洲各国,都休想动摇华夏对南海的控制了。
遇到锦衣卫,已经是此行的意外。没有想到。还会遇到一个唤住他有事相告的线头。
俞国振看着这个汉子,他三十四五岁的模样。看上去倒是孔武有力。
“这位是康强,原是横州人,如今在替我跑着赣南一线。”杨久立刻解释道。
见康强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极为隐秘的事情要说,俞国振便行到一旁,然后将康强招来。
“康大哥,你有何事?”俞国振称呼极为客气。
这一声康大哥,让康强心头顿时热了起来,他几曾被如此身份的人这般敬重过!
与完全没有尊严的欧洲平民不同,华夏文化当中,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也拥有自己的尊严。故此才有种种“士可杀不可辱”、“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之语,原本这士为士大夫,为贵族官员,但到后来,已经深入华夏每一个普通人之心了。康强原本心中还有些犹豫的,此时便不再动摇,拜倒于地道:“小人要献金矿与南海伯!”
俞国振愣了一下:“金矿?”
康强便开口说了起来,原来与别的“线头”都是外地人不同,他却是横州本地人。无意中发觉在横州莲塘有一处大金矿,但这矿已经在被人偷采,偷采者颇有势力,他不敢声张,又怕被发觉,恰好杨久招人充当“线头”,他便投到杨久手下。
横州就在钦‘州之北,相距不过百里,可以说这也是俞国振的势力范围,这里发现金矿,倒是意外之喜。康强说完之后,有些惴惴地看着俞国振,却发觉俞国振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高兴。
“小人句句实言,真是一处大金矿!”康强道。
“你懂得勘矿?”俞国振没有问那金矿的具体位置,而是问起这事来。
“是,广‘西多矿山,小人父祖相传,便是勘矿之人。”
“呵呵,若是如此,你倒不该当个线头……你愿不愿意去新襄,为我勘矿?”
新襄控制的地界里,矿产资源有的是,许多都一时间无法勘探出来,比如说台湾岛上的矿区。智一二和他的弟子,最擅长的是勘探煤矿、铁矿,金矿、铜矿的勘探上还不是很强,而且他们人数有限,俞国振正希望着多补充些勘矿的人才,比起康强说的横州金矿,他本人才是一座金矿吧。
“小人愿为南海伯效力!”
康强再度跪拜下去,这一次无论虎卫如何将他扶起,他都执意拜下。俞国振只能受了他一礼,然后他看着那些莫明其妙地望着他们的移民,心中微微一动。
华夏百姓都是勤劳能干的,而且相当聪明,几乎所有人,都有谋生的手段。或有一门手艺,或有一技之长,哪怕这些都没有,也会耕田种菜。这里有一千余人近两千人,他们当中,象康强这般有一技之长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他向章篪低声说了一句,章篪便快步来到那人群之中又说了几句,无非是新襄广纳贤才,凡有所长者,哪怕是会耕田善种菜,也可量才而用,请大伙到了新襄之后及时报告自己长处之语。
对于俞国振来说,查看各路“地道”只是为了下一步做准备。横州的金矿他根本不在意,他印象中,台湾北部、吕宋,都有大金矿,而且黄金虽然贵重,目前对新襄的作用却还比不上钢铁。
更比不上人口。
与这些移民一起翻山越岭,同行了二十余里,俞国振等才离开。康强他没有带走,到了新襄,自有人会安置他。
“如何,你们现在放心了吧?”远离了人群的喧嚣,俞国振向身边众人问道。
茅元仪很含蓄地笑了一下,章篪没有出声,而宋献策则挑了挑大拇指:“主公布局得早,两年前就开始布这局,直到今天,我才晓得!”
“人手是足够的,法显城我们只要安置三千人,两千陆军,一千海军,再安排一千五百后勤杂务人员。郑和城同样如此,这两座城所需要的劳工,由倭人充任,德川家不是答应每年提供五万名倭人劳工么,派两万去,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修好炮台与堡垒。兵工厂造的新式大炮,优先供应这两地……”
法显城,就是原来的巴达维亚,而郑和城,则是满喇加。这两处都是深水良港,又扼制海上交通要道,有一定的基础在,只要拿到手,那么俞国振的南海战略就完全实现了。
“倭人真能派出五万名劳工?”章篪有些怀疑:“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我与阿部中秋谈判时也曾经问过他如何履行此议,阿部中秋的答复很有意思,他说德川家与其余藩主家按各自治下人口来调拨。当时我原是想让他们自己负担这些劳工薪水粮食的,可是主公心慈,却松了一步……”宋献策很是遗憾地咂着嘴,仿佛是一块肥肉没有吃到滋味。
“主公可不是心慈,而是长远打算,若是要倭人自己担负粮饷,以倭人实力,根本承担不起,最后的结果还不是将劳工饿死!倭人的那点工钱,还有他们吃的那点儿口粮,对咱们来说算得了什么,但是,咱们管他饱饭,还给他一点微不足道的薪水,在咱们这干满五年回去之后,你觉得,他们还愿意呆在倭国么?”
茅元仪缓缓的话语,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如果说宋献策的想法,是在最短时间内消耗倭国人力物力,那么俞国振的决定,就是在长时间内从倭国抽血。每年供应五万青壮劳力,这些人在新襄要干满五年活然后轮替回去,以新襄如今的能力,五年已经足以将这些倭人培养成死心塌地的亲华派,他们当然巴不得倭国也被新襄统治。
“算时间,倭人的那位女王,如今也该到新襄了吧?”宋献策转移话题,突然提起了倭人的女王来,他看了俞国振一眼:“若是这位女王妇德妇容都可,主公是不是真将之收入后院?”
这种话,也只有胆大包天如宋献策者才敢在俞国振面前提起。
俞国振噗的一声笑:“我后院不少使女。”
“主公这样说可不对,后院里使女还是少了,太少,太少!”宋献策道。
茅元仪与章篪都是点头,对此深以为然。以新襄现在的实力,基本上百年基业不成问题了,他们三人年纪较大,都是奔五十去的,因此不得不考虑继承人之事。俞国振如今有三子二女,其中元妻方子仪育有二子一女,柳如是育有一女,小莲生有一子。对于新襄来说,这点子女还是嫌少,毕竟俞国振这么大的家业在。
“你们啊,咱们的规矩可是定在那里。”俞国振笑着摇头:“宋先生若是有意,倭国的那位女王,你可以放心去追,只要对方同意,我愿作这个大媒!”
宋献策连连摆手:“怎么绕到我身上了,主公这般说,好没有道理!”
他们在此讨论倭国的女王,却不知这位年方妙龄的女王,正在此刻踏上了新襄的新港。
五三二、桃李无言下成蹊(四)
俞国振一行回到新襄已经是一天之后了。
从钦‘州到邻近府城的官道,因为新襄的强势,已经整修一新,虽然不是水泥路,只是用黄沙铺成,但比起其余地方交通要好得多了。
这也是为了方便使用灵渠向北方运送新襄的物产,特别是深入到湘、赣腹地。
当他们到了钦州城时,信使来禀,倭国女王兴子已经到了。
“果然来了,随行的使者是谁?”俞国振问道。
“阿部中秋又来了。”
“还有什么消息?”
“东海舰队同时南下,算时间,现在应该已经与南海舰队会合。”
“好!”
这个消息让俞国振极是欢喜,他轻轻握了一下拳头,俞大海率领东海舰队主力南下,同罗九河带领的南海舰队会合,这样的实力就远远胜过了荷兰人,现在到和荷兰人清算的时候了!
虽然巴达维亚和满喇加已经被俞国振改名为法显城、郑和城,隶属于吕宋总督也就是胡静水治下,但实际上这两座城包括台湾的南部,都还在荷兰人的控制之中。想要攻破它们,再采用突袭吕宋的战术明显是不成了,需要动用更多数量的海军,甚至有可能要打持久战,所以俞国振已经派人去通知俞大海,率东海舰队主力南下。
没有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人还没有到,俞大海就已经主动南下了。毫无疑问,这是将岸的主意,对于将岸,俞国振是越发激赏了。
“我们去见见阿部中秋,他应该得知我们击败郑家与荷兰人联军的事宜了,另外。倭国的事情处置结果。我还要听听他的报告。”俞国振对宋献策道:“宋先生陪我一起见,统筹出征物资之事,就先交由章先生来操办。”
阿部中秋已经知道俞国振和宋献策都不在新襄。去了外地办事。他原本以为俞国振是去台湾或者吕宋,没有料想只在新襄住了一日,俞国振便回来。而且传他去见。听得这个消息,他没有急着动身,先是来到所住“新襄迎宾馆”一处豪华套间前,对着门口的女官行礼道:“小臣阿部中秋求见天……女王,还请禀报。”
那女官神情冷漠,看了阿部中秋一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