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光之心-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谈玮明和谈玮然好奇的眼神,叶韬神秘地一笑,说:“回头你们就知道了。”   
 ⒈⒈第四百二十五章 鉴证科学
    想搞出太大的朝局风波,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收集到足将对方逼退。按照谈晓培的说法,上策自然是拿出足够的证据然后和王家以及相关联的那些朝野内外的人物摊牌,让对方无从辩驳之下,平静退出所有的阴谋勾画,让事情平息于无形。这样一来,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点,而至少从表面上来说,东平仍然维持这没有党争夺嫡事件的传统,至少,也能让谈玮明的家庭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冲击。而如果这样不行,谈晓培和聂锐也有后手,他们就准备用一系列的举措,引诱、引导对方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而只要这样的行动一成形,以现在情报局、禁军以及谈玮明、谈玮然兄弟两人的准备充分,自然也可以短时间内将事情控制住,还能收集到足够的罪证进行进一步处置。只是,这样一来,朝局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一些。
    收集证据这种事情,还真不是情报局所擅长的。聂锐的这个情报局,由于谈玮馨和叶韬的建议,也的确有那么一个技术科。这个技术科,这些年里为工作在前沿的情报人员提供了各种各样十分便利的工具,将许许多多有用的武器、工具、药品、毒药等东西进行包装,让情报人员们能够将他们想携带的东西带进任何地方,进行各种工作。情报局技术科的这些人,最专精的是毒药和刺杀用工具,而在野外用具、斥候用装备、观察用装备方面。技术科一直仰赖叶氏工坊。由于叶氏工坊一直钻研各种斥候用装备,稍稍改进就能够给情报人员列装了。而在鉴证科学上,技术科就十分薄弱了。要说有什么比较拿的出手地,那就是技术科对笔迹、纸张和墨之类的研究。技术科的材料间里,收集了全天下几乎所有种类的纸张和墨,有许多精于此道的老师傅在钻研纸张和墨汁的各种特点,而在笔迹比对方面,技术科靠着雄厚的人脉力量。有颇多个东平的书法大家愿意和他们合作。经常被秘密延请到情报局地某个房间里协助进行比对。而在这些书法大师地熏陶下。在情报局更专业地培训下,情报局自己的书写专家也快要成形了。这些人比那些书法大师还要可怕,书法大师只能从笔迹的特点上推断是不是一个人写的,但这些情报局的书写专家则可以模拟几乎所有人的笔迹。为了检验这些特殊人才的能力,谈晓培甚至让一个书写专家冒充自己地笔迹写圣旨和一些其他东西,发给亲近大臣们……结果,在三天一共十四份文书里。只有黄序平认出了冒充的笔迹。但黄序平本身就是书画大师,对这种精微的东西有一定了解。其他人谁都没认出来是他人代笔。
    但是,情报局在其他鉴证科学上的研究,可就乏善可陈了。照相技术的发明和开拓让情报局在很多业务上多出了有力的工具,但充其量也就是配合着素描速写等绘画技术,培训出了一些肖像师,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各国情报员的侦搜比对系统。在其他方面,则是一片空白。在叶韬地心目中。鉴证科学里最神奇地可不是这些内容。不管是笔迹还是面容。都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只能了解到是不是这个人,和这个人是谁的内容。并不能了解到这个人干了什么。而神奇地痕迹技术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给情报人员和刑案侦搜人员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推理的基础。纤维、毛发、颗粒等等的鉴别比对,都是这门神秘莫测的痕迹科学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需要庞大的数据库积累,需要长时间的资料收集,需要经过长期专业培训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样有敏锐的头脑的专业人员的。叶韬和谈玮馨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分头口述汇总了一本足足有十五万字的内容,叙述了包括痕迹学在内的鉴证科学,甚至包括了指纹比对等等内容。叶韬甚至轻松地搞出了一套采集指纹的工具来。这份东西到了锐手里,让锐和他身边的人短时间里几乎忘记了手里最重要的事情。情报局里不乏从各地衙门里抽调来的刑侦好手,可以通过那些细节拼凑出案情,找到真凶,但从没有人能够将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分类归纳到如此精微的地步。而指纹比对更是大家从来没想到过的内容,聂锐身边的一些幕僚一口咬定,光是指纹一项,要是能投入实用,至少能让普通刑案的破案率增
    。要知道,叶韬给的那套工具,可不仅仅能从光滑纹,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在复杂表面提取指纹的工具。叶韬和谈玮馨可是把当年看“犯罪现场调查”那一系列美剧里了解到的知识,把能够实现的全都实现了出来。电脑比对之类的东西他无能为力,但胶水的颗粒蒸发和吸附来呈现复杂表面上的指纹,却是很简单的。
    叶韬自然也知道,这堆东西哪怕从现在开始落实部署,要能够投入实用,没有几年是想都不要想。这一次拿出来,不过是为了让情报局能够着手培养一批人才,让他们获得初步的实习机会。这一次最主打的,将是刚刚问世不久的录音技术。
    录音技术在叶氏工坊研究院里已经发展了几代了,到了现在,终于在可靠性、易用性等等方面有了比较好的表现。最早的录音技术是密纹腊筒,虽然叶氏工坊在精密机件上的水平已经到了相当高度,但毕竟解决不好材料本身的缺陷。密纹腊筒录音机的声音接收端用的是一个纸盆,完全不牵涉电路,而是靠着一根极其纤细的探针,将纸盆感应到的声音震动传达到一个控制匣里,将一点点的动态放大,将这种动态刻画在匀速旋转着的密纹腊筒上。虽然这种东西几乎可以称的上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炫技,但从录音效果上来说,却惨不忍睹。录制下来的声音在回放的时候,模糊不清,受到杂音干扰,或者是声音强弱起伏大了都没办法正常工作,会在腊筒上留下一串尖啸声。另外,密纹腊筒的寿命非常短,回放几次就不行了,这也让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第二代的录音技术就好的多,研究院电学工坊的研究院们发现了声音的激电效果,开发出了第一代的混合矿砂声音探头,效果已经非常不错。采集到的声音则是进行放大,然后被坚定地刻画在了胶木母盘上。但这第二代录音技术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声音的信号是在机械这一段放大,失真很厉害。但毕竟通过这第二代技术,工坊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有了母盘的材料,有了声音探头技术,甚至还开发出了用母盘进行复制的技术。虽然复制出来的盘回放的时候,和母盘总有些不一样,但质量已经越来越稳定可靠了。
    在这时候,叶韬果断地直接介入了研究。对于声音探头,叶韬已经没什么可以去改的了,这个声音探头或许体积是大了那么一点,最精致的试制品也有麦克风那么大,但已经完全可用了,精度也很让人惊喜。叶韬明白,这一次录音设备的瓶颈在于研究员们没有电路的设计知识和经验。而叶韬,则直接指导了基础的晶体管制造,研发出了第一代第二代的晶体管,并且开始普及起了电路设计的知识。第三代的录音设备由此而诞生。在声音采集和母盘刻制技术上,虽然略有改进,但总的来说第三代录音机和第二代是沿革发展的,但在中间部分,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声音被采集到,变成了电讯号之后,经过两层滤波和三极放大之后才被传导到母盘刻制的机构上。虽然这样的录音机体积稍微大了那么点,要容纳许许多多的晶体管,但设计思路已经很成熟了。录制下来的声音只是略有失真,却已经可以分辨话音的说话者,录制动物叫声也能够分辨出具体种类,已经有了十足的实用价值。设计思路成熟之后,工坊的那些研究院们瞠目结舌之余,迅速进行了各种改进。随着晶体管的制作工艺成熟、体积缩小成本下降,随着研究院们对录音装置进行减震、加固等等设计,控制了体积,还改进了刻盘装置,形成了采集、处理、刻制一体的设计。现在的录音装置大概也就是一个两尺见方的箱子那么点体积。而且,那一个个探头都是可以用电线扯到距离录音箱一段距离的地方安装的,甚至,现在经过改进的探头,还有那么点定向集音的效果。搁到叶韬和谈玮馨来自的那个时代,这么臃肿的东西要是用来窃听,估计要被笑掉大牙,路边摊都不愿意卖这种东西。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在被监听的人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这套东西的的确确是超级利器。   
 ⒈⒈第四百二十六章 海豚音
    于谈玮明实际上长期不在家里,太子妃王芳频和家族关照各种事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地方就是太子府邸的书房。这地方绝对安全可靠,而且从来没什么人敢于窥伺。但既然有了谈玮明帮忙,要在本来就已经有了不少电器设备,有独立的供电体系的太子府邸里安装监听装备,那可就太简单了。不论在任何时代,女性对于电器设备的敏感程度永远没有男性来得高。照道理说,府里添置什么电器设备,太子妃总要过问的,但谈玮明的亲信带着叶氏工坊和情报局的人在书房隔壁的文件库里安装录音设备的时候,说那是防潮防尘防蛀的东西,王芳频都懒得看一眼就走了。压根没怀疑什么。而在不知不觉之间,扯了两根电线,在书房里安装好了声音探头,一个简单笨重的监听系统就弄好了。
    随后,谈玮明一次故意发火,赶走了原来管理资料库的小厮,换上了情报局的一个人负责每天打扫一次书房。太子府邸的书房能够进出的人本来就没几个,端茶送水一样是这个家伙,随后,就要让这家伙适时启动录音装置了。不过这也不是很难。录音装置的开关是另外牵了一条线,安装在这个情报员在书房那个院落外面一点的卧房里的。他可以记录进出书房的人和他们停留的时间,对那些人的谈话进行录音,他需要根据情况更换母盘并将录制了内容的母盘交给每天和他碰面一次地情报局官员,但是。他却没有权力去听那些母盘。情报局招募训练出来的情报员都不是傻子,这种不允许听实际上是一种福利,听了这些内容那才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摸样呢。
    录音设备基本成熟,唱机之类的回放设备自然不在话下,叶氏工坊现在搞出来的已经是使用钻石唱针的唱机,还是立体声的。自然,这个立体声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叶韬的确是搞出了可以双声道同步录音地装置。但那个东西地体积实在巨大。没有单声道地装置那么简便好用。而唱机。则可以根据音源进行调整。
    由于目前还在对王家、对太子妃进行调查,录音设备变成监听设备这档子事情自然是要保密的,但在小范围里,大家对这套技术的兴趣都很大。尤其是这次叶韬从云州带回来的那些母盘里,有不少都是很有趣的内容。那张灌录了鲁丹和黄婉的“语音”家书,灌录了他们的女儿唱地童谣的母盘,让黄序平讶异之余感动得眼泪涔涔而下。这种形式。虽然不那么即时,而且至少目前看起来是那么奢侈,但却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比简单的信件更深入了一分。叶韬估摸着,等唱盘技术能够推广普及,这种语音信件想必会有相当市场。
    谈玮莳早就盯上了这项录音的技术了,她当初可是在丹阳搞了那么多的戏剧剧目,在云州虽然从来不缺乏娱乐。总是有各种部族歌舞。但这种大型戏剧却不那么容易搞出来。在丹阳搞的那些歌剧、诗句,越发让她想念。而唱盘,则是一种很好的将这类剧目保存下来地手段。虽然没有画面总有些美中不足。但能够有声音,可以让自己去回顾那些剧目,已经是很大地享受了。叶韬可从没把录音设备只当作侦查监听用品过,本来发行音响制品就是他和谈玮馨计划中的事情,甚至连商号的名字都想好了。等到他们能够开始发行唱盘,那主营这项业务地商号会叫做“滚石唱片”。
    在叶府深处重重戒备的地方,这个时空里的第一个录音棚在紧张施工。没有了空间限制,这里安装的录音装置可不是那些要考虑体积和易用性的监听设备能比拟的。这间录音棚里安装的设备,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晶体管电路发展的巅峰。而这些东西,也培养出了这个时空的第一代发烧友。录音棚内部的吸音板,吸音毡都是专门定做的,输入录音棚的电源全部经过专门的滤波处理,保证电源的稳定如一。录音棚内部空间十分充足,可以容纳整个剧团和乐队进行演奏、歌唱等静态活动。而集音方面,一共使用了六路集音装置,都是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话筒,分置在不同地点。由于受到技术闲置,这六路话筒主要是前瞻性的考虑而不是实用,但每一路都是单独采集声音,单独刻录母盘,另外引出信号进入调音台进行混响和刻制。虽然暂时只能制作双声道立体声的母盘,并进行复制,但将来条件成熟了自然可以再拿出这些分声道的母盘来重新灌录。倒是调音台暂时显得有些可有可无,毕竟,在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一开始运转,调音台的操作人员是没任何事情可以做的。叶韬虽然强大,但还没足够强大。
    这个建造在叶府内部的录音棚很快就完工了。但找谁来尝试却是个大问题,录音设备的秘密不能暴露出去,那能够进来的人肯定得是信得过的了。最后,几番合计之后,谈玮莳找来了刘湘,让她带上几个完全可靠的剧团成员来叶府。
    刘湘不明就里,还以为是叶府内部的宴饮找她去助兴。如果是其他人,刘湘都不愿意搭理这类的邀请,毕竟她现在虽然仍然是东平当之无愧的古筝头把好手,但她更是闻名天下的丹阳剧团的管事之一——负责所有演出相关内容的管事。刘湘现在可是经常作为贵宾出现在各种顶级的宴会上,甚至出现在王宫内的宴会上。别说一般的达官贵人招不动她,就算她肯去,那也是相当礼遇的。但哪怕刘湘开始的时候有着这种误解,但对叶家的这次私底下地邀请还是兴致盎然。毕竟,没有叶韬和谈玮馨当初的礼遇和帮助。她压根不可能取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