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国-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杜如悔已经想到了通融之法!真要找敢于刺杀的官员,那是不容易的,而且就算真有这样的人,让一个文弱官员,执刀杀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冒名顶替,才是最接近成功的方法!
朝廷里这么多官员,相互之间不认识的尽多,只要拿到了官书文凭,只要不是相识的人,谁也难以辩明谁的长相。只要准备的充分,必可做到天衣无缝。
这个计策成功的可能性极高!只是三爷在其中还有其他的安排,所以他才需要吴王答允他全权负责,否则他倒宁愿不涉足其中。
第258章,再次示弱
苏三既然做了这个安排,也自然明白赵允翰林宴会,便会接受杜如悔的计策。wWw;所以,翰林宴当天晚上,苏三又开始向太子党示弱了。
只是这次示弱,再不是拿一支老山参去敷衍了事了。而是拿了一个令太子党不得不重视的事情去示弱。
苏三偷偷地传信给徐江锦道:吴王赵允正在谋划刺杀吴相,宁远正在竭力取信于赵允,以图刺探到详情。
消息传到吴台铭这里,吴台铭心中虽然因为翰林宴上的事情,对苏三极为不满。但事涉自己的小命,他还是不得不重视起来。
“原来宁远是知道了赵允有些计划,所以才竭力取信于赵允的!他倒是苦心,若真是如此,我们岂不是错怪他了?”
“哼!谁知道这底下会有什么名堂?”吴台铭仍然有些余怒未消。不过到底还是松了语气:“赵允想本相死,由来已久!可是哪次成功了?与许家联合,那才是大事!苏三坏了我们的大事,却以为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真正是让人气恼。”
“这事也不小!我还在奇怪苏三翰林宴上,为什么会那么坚决,原来是有这个由头在里面。这样也合情合理,否则江锦还真想不出,是什么理由可以让他如此背逆吴相。江锦以为,许家既然已经往我们这里靠了,完全靠过来只是迟早的事情。倒是吴相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吴台铭想了想,也觉得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结果。许家本来也是利用太子党,达到与皇家联姻的目的。也不见得是一心一意地跟着太子党走,关键时刻,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
苏三一搅,许家靠不上皇上,自然更要倚重太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果。而且,苏三明面上可是吴王的人。苏三这一闹,代表的可是吴王,于太子只是有利;而许家与吴王之间,短时间内也绝对没有沟通的可能。
这也算是变相地帮了太子一把。
若是赵允行差走错一步,那许家必然义无反顾地靠向太子;就算赵允举措得当,那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许家回复到翰林宴之前的态度上而已。
想罢这些,吴台铭对苏三的恼怒倒消去不少。
徐江锦见吴台铭的脸色有些松动,便小声地询问道:“那此前议的那些?”
“嗯!缓缓吧!”吴台铭摆了摆手道。
徐江锦松了一口气,笑道:“我去关照宁远一声,让他多留心一下赵允的举动,最好是可以得到刺杀的详细,这回一定要拿个实证。”
“不必了!赵允小心的很,真要是动作起来,便是事前知道了,也不会给我们什么实证,若是一心去问,苏三那年轻的性子,若是鲁莽起来反倒不好。台铭自会小心行事,不让赵允有机可趁。让宁远专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罢了。”
吴台铭隐隐地感到自己对苏三这么心慈手软,只会误事!但他绝然没有料到,苏三早已把杀手对准了他。
于苏三而言,就算没有眼下的这些叉头,他也必然是要除去吴台铭的。
吴台铭太精明,对太子党的掌控力太强,让他好好地活着,太子固然是稳稳当当地继位,自己却也必然受他钳制。自己必然是要从军的,留一个吴台铭在金陵主持大局,与自己的计划影响甚大。
还是让金陵城里稍稍乱一些为好!乱,才有机会。乱才有自己发展的余地。
所以,吴台铭这个三朝老臣,封朝的定海神针,最好还是消失为好。
不管怎么说,翰林宴之后苏三很是安逸了一阵。
牛儿与小四子自然是不适合再出现的,两人也意识到了,这回算是逃出一劫!牛儿此前并没有想到在金陵城里,大名鼎鼎的大才子,便会是昔日的‘小神仙’。现今知道了,难免又是一番感慨。
在自己羡慕人家嘴巴一开一合之间,便能大把大把的赚银子,并把这项事业做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时;人家,却早已经跳出这一行,做起了大官!
男人不可一日无权!牛儿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朝这上头发展发展?因此,当苏三准备遣散他的时候,他又是一跪,强烈要求留下来,给苏三当个下人。
牛儿的心思,苏三岂会不明白?但是他身边却不会留牛儿这样惯于见风使舵的人。
不过,牛儿与小四,看起来也都还精明,用来做些事情,也应该会是顺手的。何况,现在许家的人,还有太子的人,都想寻到刘神仙问话,这种时候,还是不要让两人脱离自己的控制为好!
因此便把两人推到‘听潮轩’里,让两人隐姓埋名,从头做起。
随后的一段时间,对苏三来说,可以说是极为安逸的!
衙门里的事情,文事付与冯天元,武事付与史玉,整个九门里头,运转超乎寻常的良好!苏三也并不是一味的不管,稍有异常,他也会把两人召到堂前敲打一番!
渐渐地,两人也知道了苏三的底线!竟然把九门的所有事项,整治的与铁桶一般,外人再难挤进手来。
苏三仍然是每天清晨便进衙门,很是勤勉!但是心事,却不用在衙务上,而是仍旧看些档案文书,资料文档。
回到家了,自然是过问‘听潮轩’的事情居多,唯一轻松的时节,便是听天香演唱。
听潮轩里的事情,进展都很顺利!金陵城里的大事小情,都在听潮轩的严密监视之下。随着大量的金钱不断地投下去,听潮轩巨大的作用,正在渐渐的显现。
露儿最终还是去了京国!
尽管,这并不是苏三的本意,而且他也担心,一个小姑娘会镇不住场面。但是露儿亲自过来与他交谈了一番后,苏三也就打算放任一回,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儿戏一场!
这些还都是科举考试之前的事情!
估计现下里,露儿已经在京国都城里呆住了。不过,要等到真正有效率的开始工作,却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
他知道,这会很难!
一个几乎是没有怎么见过大世面的小姑娘,一人主持那么大的场面,又是在敌人环伺之下,岂会不难?那样的场面,便是杜如悔亲自主持,只怕也是困难重重,就更别说露儿了。
也只有苏三,才会做出让露儿到京国去这样的决定!这种看似儿戏一般的决定。
其实苏三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是有些无奈的!手头上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事情又迫不及待的要做下去。他只能是硬着头皮,做了这个决定。
他唯一可以十足肯定的一点便是,就算露儿失败了,她也不会暴露‘听潮轩’的秘密。因此,他只需要露儿先去打个头站,秘而不宣的搭起一个架子!回头有了好的人选,再过去接替。
当然这是他想象中的状况,毕竟在敌人心脏中心扎下去一根钉子这样的事情,是很复杂的。露儿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他也拿不准。他只希望,露儿可以保护好她自己,不要处于很被动的境地。
一切,都只能靠露儿自己的判断了!
成都府那边的进展也非常的顺利!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莫少华到达成都府后,进展的十分迅捷。只是苏一在成都府一权独揽,极力地排挤原有地方势力的行为,或多或少地通过金陵城里的各种势力,传到了朝堂之上。
吴台铭为此,专门给苏一去了公文!
这件事情,发生在四月。公文的内容,多有责备之语,强调苏一要注意团结大多数。
苏一接到这份公文后,转身便扔在了一边!这倒不是说,他不重视吴台铭的意见。而是因为,早在前几日,苏一便收到了吴台铭的密信。信中的言辞与公文上的语气,是截然相反的。
吴台铭在私底下,对苏一在成都府独断专行的行为,深以为然!在吴台铭看来,苏一只可能是太子党的人,苏一成为成都府唯一的话语者,对太子党只好不坏。
吴台铭因此不用费着许多心力,去应府成都府下头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不用防着赵允在成都府做什么手脚;这让他心里很是轻松。
吴台铭极力支撑苏一在成都府一语遮天,并暗地里告诫所在成都府的太子党人,不许与苏一做对。但凡有做对的人,太子是不会给他们做主的。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赵允这里!
虽然苏一脱离了赵允的紧密控制,但赵允却认为苏一最不可能的,便是背叛自己。
太子党构诬他坐牢,险些送了他的性命,苏一绝然不肯与太子党同流!
虽然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态度并不是很坚决,但两人的关系也没有破裂!所以,在赵允的心里,苏一就是自己人。
苏一既然想在成都府一权独揽,那赵允自然不会不支持!
因此,在成都府里,便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太子党人与二皇子党人,出现了难得的和谐!只要苏一主张的事情,总是很快便能得到实行!威信日增。
没有摩擦,没有内斗!成都府里是一天一个气象。整府的百姓虽不知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自苏一来了之后,成都府的气象为之一变,这是确确实实的。
以前府城里还会有欺男霸女的事件,偶尔也会听闻恶少豪奴当街行凶的事情。可是自苏一来了成都府后,这些事情,渐渐地便销声匿迹了,由此可见一斑!
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是稍稍有些夸张的!但是基本上,也是相差不远的。
第259章,突如其来
这些情况,远在金陵的苏三自然也是清楚的。wWW!
苏一每隔几天便会写来一封家书,信中对府内的情形多有介绍。苏一倒是用密语无限感慨说:若不是苏三当日让他做出暗投太子党的举措,只怕成都府的治理,绝然不会有这么快的成效。
苏一的信中很是佩服了苏三一番!这些苏三也只是笑笑罢了。
这些虽然都在自己的算计之中,但苏一能这么快地掌控局势,自然与他多年为官的经验有关!
如今成都府虽然太子党人与二皇子党人都处于驯服状态,但留着他们终将还是个隐患。将来血洗成都府,只怕也是一个必然。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转眼进入了五月!
不等武科举举行,突如其来的传来一个消息,让原本一派祥和的朝廷,顿时乌天敝日,惶恐不安至极。
京人即将南下!
消息是从原人那里传过来的,而且用了极为正式的照会!照会全部内容为:一,原国与‘溪下’国,已经达成同盟;二,京人处于三面受敌之状态;三,京人势必将有动作;四,敦请封朝积极战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突变。
表面上只是猜测即将会有战事到来,但原人在私下里透露了一些更为重要的信息。那便是京人已经在南边集结了大量的军队,估计是要在短时间内,全力攻占封国。
这个信息传到赵普的耳朵里后,顿时是大惊失色。
赵普弄不明白,原封两国联盟是原人占了主导;原溪两国连盟也是原人占了主导。至始至终是原人想对付京人,为什么京人会在南边集结,为什么京人要与封人过不去?而不是去打原国?
这个问题,也就只有赵普想不明白!
站在京人的立场上来说,封国绝对是个软柿子。只要打败了封国,溪下这根墙头草,就不会那么死心蹋地绑在原人的战车上!局势才会朝向京人有利的一面发展。
对于京人而言,对付封人,比对付原人,要容易的多,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赵普想不通这些的原因在于,他并不想承认自己是只软柿子!
在赵普的眼里,如今的封朝,国强民盛!兵力已达五十万之巨,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就算京人再强,难道还能一口气把封人全部吃掉?
京人要留够防守北边原人的军队,还要防止溪下人趁机偷袭!能抽出的最多兵力就只有十万。以十万对五十万,还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攻破封都!
怎么看,都像是天方夜谈。
所以赵普雄心勃勃,大手一挥,军队准备集结的圣旨,便传到了枢密院!赵普准备倾全国之力,与京人为之一战。
当然赵普这个举措,只是在群臣的吹捧之中,堆起来的信心。赵普也远远不了解,他心中所谓的五十万大军,其实只是存在于军书上的。
拥有二十万兵力的左右护卫军,早已形同虚设!除了挂了两军的名头,真正能拉出来的兵力,加起来不过是五万人到顶。
后卫军,倒是满兵满员的十万人编制,可是吃空晌并不是本朝才有的惯例,真正在军营里扛枪训练的大头兵,不过八万人到顶,这里头还不算老弱!压着指头算,可战之兵,六万人最多。若不是张合军军纪严明,只怕这个人数,还要往下压。
禁军十万人,人数上是够的,但是赵普再雄心壮志,只怕是不会动用这保命的本钱。其实这本钱,也不是很雄壮,许多兵士,只是银枪烂蜡,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唯一算得上可战的,就只有前卫军了。
前卫军由蒋经原统帅,一直是顶在了最前线!虽然京人并没有大规模进犯的举动,但小的磨擦还是时有发生。
为了保持战斗力,蒋经原的十万军力保持的相对而言,算是最完整的。当然,朝廷给前卫军的军费也是最高的。饶是如此,十万满编制的前卫军,可战之兵,也不过八万多人。
除去禁军,所谓的四十万大军,其实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二十余万!人数上便打了个对折。虽然战令一下,吃空额的兵源都要陆续补充进去,但能凑出三十万人来,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新兵是要除去的,老弱也是要除去的,真正能拿起武器便可以打仗的人,全部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