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莉莉丝在床上扭了几下,又归于平静。

艾琳娜只好再去敲她的头:“莉莉,我有重大消息告诉你!”

莉莉丝丝毫不为所动,甚至扭也不扭了。

艾琳娜没法子,只好拧着她耳朵,在耳边喊:“重大新闻,你不想听么?”

莉莉丝下意识地挥手打掉耳朵上的纠缠,嘴里嘟囔着:“讨厌……”一个翻身,滚到床的另一侧去了。

艾琳娜眼睛转了转,换了一个声音:“巧克力都归我!莉莉丝的那份巧克力也归我!”

莉莉丝立马从床上坐起来,叫道:“巧克力!我的!谁也不准抢!”然后才看见艾琳娜:“艾拉,那么早,巧克力呢?”

艾琳娜一脸奸计得逞的表情,然后献宝似的把报纸打开,放在莉莉丝的面前:“看看,重大新闻!有关中国扬克·约翰逊教授的!”

“什么教授?……原来没有巧克力啊!那我再睡一会儿……”莉莉丝又倒在了床上,用被单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任由艾琳娜怎么折腾也没有任何反应了。

艾琳娜鼓捣半天,也没有任何成效,只能彻底无语。恼怒之下,掀开被单,狠狠地给了莉莉丝的屁股一个五毛。

“啪——”

惊得窗外麻雀振翅飞远。

第二十三章可知先赏陆机才

当8月2日,约翰·马丁教授宣布成功验证人类第一个人工核实验的时候,孙元起早已经结束在纽约的活动,来到了闻名遐迩的耶鲁大学。

近代中美高等教育交往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而耶鲁在其中首开先河。在19世纪到中国淘金的洋人中,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后来当了美国驻华公使,回国后担任耶鲁汉学教授的美国人卫三畏是其中的一个,他1833年来华,1877年返美,在中国呆了40多年,其著作《中国总论》被美国各大学采用作中国史课本,几乎达一个世纪之久,是美国人研究中国的必备书,前后几次再版,影响了几代美国人的中国史观;另外一个是被称为“在中国创办西塾之第一人”的布朗,他于1832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到当时属我国广东省的澳门,在那里一所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学校——玛礼逊学校中担任校长。1847年,布朗返美时,将容闳等3名中国优秀学生带往美国求学。1850年,容闳考取耶鲁大学。1854年,耶鲁大学向容闳颁发学士学位,成为在西方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

除容闳外,詹天佑、马寅初、晏阳初、孔祥熙、高尚荫、颜福庆、李继侗、杨石先、施汝为、陈嘉、王家楫、唐耀、杨遵仪、应开识等一大批中国的杰出人才也先后在耶鲁大学学习。目前,中国学生是耶鲁最大的外国留学生团体,以至于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不无感慨地说:“失去中国学生,耶鲁将黯然失色。”

在耶鲁300周年校庆的一份宣传册中有这样一段话:“200年来,耶鲁大学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这种深厚的感情、悠久的历史,在中美文化交往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由耶鲁和中国共同建立的教育事业和学术成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凝聚力,它不仅丰富了耶鲁大学的全面发展,而且改变了无数校友的命运与前途。耶鲁与中国的关系,不仅是该校有史以来最早的国际性接触,在耶鲁大学将跨入第四个世纪的时刻,仍然至为重要。”

因为之前,孙元起从来没有到过耶鲁大学,只在影视作品中觑过几眼,不说对于耶鲁大学,就是其所在的纽黑文市也陌生得紧。所以,孙元起对耶鲁大学校友会的麦克·唐纳森先生表示,自己对于耶鲁“很熟悉”,并不需要耶鲁大学迎接,而且自己的行程不太确定,自己到达纽黑文市之后,会与校方联系的。

就这样,孙元起先在纽约的时候,就大致了解了一下耶鲁的情况,又提前到达纽黑文市,以“需要休息”为名,熟悉了周边的环境,总不至于到时候闹出大笑话来。

在耶鲁及其周边走了两天,孙元起有了些底气,才发了份电报给耶鲁大学,表示自己已经抵达了纽黑文,希望能够与校方接洽。

很快,麦克·唐纳森先生陪着几个人来到了孙元起下榻的旅社。

唐纳森先生很热情地向孙元起介绍了几位来客:“约翰逊先生,这位是耶鲁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梅斯·杰拉德先生。”

“你好,见到你非常高兴,尊敬的梅斯·杰拉德先生。”孙元起很热情地说道——至少要装作很热情,然后握手。

“我也是。”这位杰拉德先生的衣着非常正式,有一种英伦绅士的派头。

“这位是校长助理贾斯汀·霍夫先生。”

嗯,这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一看就是年轻有为,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是问候,握手。

“这一位是我们学校物理学教授约翰·艾克斯先生,你们应该见过。”唐纳森先生介绍最后一位客人。

我见过?我见过才是有鬼呢!现在整个的耶鲁大学,我就认识你们这几位而已,而且还都是刚认识不久的!孙元起腹诽道,可嘴里不那么说:“是的,我见过您,艾克斯教授,您的课程非常棒。”

艾克斯教授眨了眨蓝色的眼睛,一脸困惑:“约翰逊教授,您听过我的课么?”想了那么几秒,然后挠了挠凌乱而花白的头发:“我实在记不清了,你们知道,在我眼里,所有的东亚人都长着一个模样,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什么中国人、日本人,没什么区别的。”

这见面的事情就算揭过去了。

大家坐定以后,孙元起避免他们提到一些令自己措手不及的问题,开始主动发问:“我很高兴重新回到纽黑文,回到我的母校耶鲁。但是由于行程紧促——我前不久,刚接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电报,希望我能在九月初到该校出任讲座教授,我答应了他们。在此之前,我还要到MIT一趟——所以,我想我可能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我想听听你们的安排,或者说意见?”

年青的校长助理,贾斯汀·霍夫先生脸上带着矜持的微笑:“首先,欢迎约翰逊教授回到母校学习交流,您所取得的成绩,验证了我们的校训‘光明与真理’。你是母校的光荣。至于您说的安排,学校和校友会大致草拟了一份日程表,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就此进行讨论与修改,以便于您的行动。”

说完,从随身携带的文件夹中抽出五份装订好的日程表,自己留下一份,然后很恭敬地分发给在座的各位。

“如果大家没有意见的话,就现在讨论,怎么样?”孙元起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先安排好日程,然后趁着空闲准备几篇论文、继续编写未竟的教科书,还要搜罗一些大、中、小学的教材,等以后回国用的上。

大家都没有反对孙元起的提议。不过,从各个人拿到日程表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似乎对于里面的内容了如指掌;只有孙元起,打开日程表仔细的阅读。一旁,霍夫先生详细介绍每项活动的具体情况:“约翰逊教授,你是不是需要休息一下?……不需要?那好吧,所有的安排就从明天开始。”

“明天上午,主要是把你的学籍档案整理一下,重新颁发给你学位证书,到时候会有……下午,主要游览校园,活动安排有……

“后天上午,校友会安排了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演讲。你知道一位年青有为的校友,会给在校的学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鞭策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上更好地服务……”

“从7月25日开始,会有一个长达两周的研讨会,当然,时间长度可以由你自由掌握和调整。研讨会具体事宜,会由艾克斯教授与您你洽谈……”

“最后一天,校友会有一个欢送晚宴,希望你能够参加。……”

“大致安排就是这些,您有什么疑问么?”

孙元起看了一回日程表,觉得张弛有度,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并不会太过疲倦,便点点头:“霍夫先生,您的安排非常完美,我没有任何疑问。”顿了一下,转过头对艾克斯教授说:“艾克斯老师,如果可以的话,您能向我介绍一下有关研讨会的细节吗?”

“好的,约翰逊教授。”年近六旬的艾克斯教授很有“达者为师”的胸怀,所以对于面前只有二十多岁的孙元起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我们从最近的学术期刊上发现,你对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所以本次研讨会的成员主要是耶鲁大学自然科学各系的教员、研究生,以及部分优秀的本科生,希望你能够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向他们介绍最新的科学发展情况。研讨会采用开放式讨论的形式,每次由你提前选定课题和提纲,大家回去准备两天,然后在课上讨论。当然,研讨会由你主讲。每次大概两到三个小时。——如果可以的话,我今天就想得到第一次讨论的课题。”

孙元起望着直爽的艾克斯,觉得这位老先生真是一位纯粹的学者,当下起身,从随声的书包中取出前几日在美国化学会演讲时准备的提纲,递给他:“这是提纲,应该够两次以上讨论使用,如果要确定课题的话,第一次叫‘原子结构’,第二次叫‘化学反应原理’。”

艾克斯点点头,郑重地收好讲稿。

这样,本次见面已经到了尾声,一直没有说话的梅斯·杰拉德先生突然说道:“约翰逊教授,您在纽黑文市的花销将由耶鲁大学校友会负责。研讨会的薪金,将按每小时100美元的标准支付。”

哦!原来这位是买单的。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此时应该说:“哎呀,怎么能让你破费呢?多不好意思!”不过孙元起从旧金山大学开始的时候,就开始由各个单位负责食宿;等到了纽约,美国化学会除了负责食宿花销,并在演讲结束以后,按照时间付给了一笔不菲的费用。现在,耶鲁不过循例而已,孙元起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所以,只需要说一句“谢谢”便好。

之后,一切事情都很顺利:第二天,也就是7月23日,耶鲁大学颁给孙元起理学硕士学位证书,换句话说,孙元起摇身一变,成了耶鲁根正苗红的毕业生。7月25日,孙元起在耶鲁大学的第一场研讨会connecticuthall在顺利举行。connecticuthall建于1750年,坐落于Oldcampus中,是耶鲁大学最古老一幢建筑,具有典型的佐治亚风格。现在,一个中国人在这个讲堂里,面对着美利坚的天之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他们的老师则在坐在前排一边点头,一边往纸上记录什么。然后是第三讲、第四讲……

8月2日那天上午,是举行第五讲的日子,题目为“辐射强度与光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正是他去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那篇论文。孙元起相信,在座的一定有不少人读过那篇论文,估计所有读过的人都对“能量子”一说嗤之以鼻。即便如此,孙元起还是要提,毕竟这是“量子假说”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台,具有标志性意义。

正讲在兴头上,“吱呀——”一声,有人推开了讲堂的大门,打断了孙元起的讲述。一时间,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门口,却是个邮递员打扮的人怯生生地立在那里。

难道这位邮递员也是物理学的爱好者?孙元起心想。为了避免门口的人难堪,当下招呼道:“请进。”

邮递员一缩脖子,才小心地说:“扬克·约翰逊先生……在吗?”

找自己的?孙元起觉得有些意外:“我就是,有什么事么?”

“有份电报,请你签收一下。”邮递员估计也看清了场景:一个年青的亚洲人站在讲台上,给美国的老、中、青三代人在上课。上课么?真是奇怪!

“哦,好的。”孙元起走出门去,接过电报开始签字。电报是从加利福尼亚州发过来的,仔细看时,才知道是加大伯克利分校约翰·马丁教授发来的,内容很简单:“炼金术实验获得成功,详情稍后告知。”

即便是物理书上明确结果的实验,现在通过自己的“指点”获得成功,心中的激动还是难免的。

在1969年以前,耶鲁只招收男生,此后才男女同校。所以,在会堂里面全是具有强烈求知**的男性。在孙元起出门的一瞬间,大家抑制不住好奇,开始讨论,也不知道是讨论刚才所说的论题,还是关心孙元起那份电报的内容。

孙元起走进讲台,大家自觉地停止了说话,盯着孙元起,似乎想从表情中窥视出电报的问题。作为研讨会的主持人,艾克斯教授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询问一下:“约翰逊教授,是不是有事?需要现在休息一下么?”

“不用,谢谢。”孙元起扬起手中的电报,“电报是加大伯克利分校约翰·马丁教授发来的,告诉我,一个重要的实验取得成功。这样,我们下次的课题就需要做些调整——原定的‘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有些过于深奥,而且至今还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嗯,事实上好像只有我这么认为。”

下面一阵轻笑。

“现在,加大伯克利分校的马丁教授用实验证明了我提出的一种反应模式,所以,可以放心的和大家讨论,因为它是实验证明正确的。题目,就暂定为‘现代炼金术’,提纲一会儿告诉大家。”孙元起决定用个噱头,吸引大家的兴趣。果然,即便是下面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孙元起却不再往下细说,把手中的电报放在讲台上,继续先前的讲述:“好,刚才我们说到‘紫外灾难’,从刚才的讲述中,大家知道,所有都是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下,经过严格推导而得出的结果。可是,这样的结果正确吗?很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验结果的……”

第二天上午,孙元起正在旅馆里准备次日的讲稿,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打开门,门外站着的三个人,有两个孙元起都认识,不认识才怪呢,前几天刚来过的校长助理贾斯汀·霍夫先生、物理学教授约翰·艾克斯先生,最后一个不认识,不过面熟。

那人看着孙元起看着自己,微笑着伸出手:“约翰逊教授,我是耶鲁大学化学工程教授,本杰明·弗里曼。我们在研讨会上见过。”

哦,怪不得眼熟呢。热情的握手,然后把三个人让进屋。

一进屋,年青的霍夫先生马上向孙元起热情地祝贺:“祝贺你,约翰逊教授。马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