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异史-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老爷摇摇头,说道:“那倒未必,朝廷修的第一条铁路可是十五年前修的,我可听说了,那条路到现在可还没怎么赚钱啊。”
    柳老爷道:“赚还是能赚的,但不多。那条路是从肃州向西,紧挨着南边的草原和沙漠,一直延伸到黑海边上的清华堡,那条铁路以运兵运军火为主,这些都是户部的钱,自然也不能算是赚,那里的商人又不多,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大赚,不过将来肯定是大赚的。这第二条铁路就不一样了,从江阴一直到南边的广州,这条线可是宝线,将来必定赚钱。我倒盼望着第一条铁路也尽快散股,不要老攥在户部手里。”
    冯老爷不无惋惜的说道:“晚了一步啊,我的眼光不如你。”
    柳老爷道:“冯老爷过谦了,你的拳头比我的腰都粗,这些钱本也不在你的眼里。我可是听说了,你把你新建的几个棉布场都挪到南洋去了,光这一去一来可就费了不少钱吧?”
    冯老爷道:“确有此事。那边劳力便宜,只用管饭就行了,不象中原,还要发工钱,到了那边,一年就能回本儿。”他望着柳老爷,接着说道:“我说柳老爷,你不是新建了一个机器场,专门制造蒸汽机吗?不如也搬到那里去,咱俩的工场正好做个伴儿。”
    柳老爷呵呵一笑,说道:“那可不行!南洋那边又热,又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人,再说了,到了那边我一样要给我的工人发工钱,一文都不能少,而且他们是否愿意去还是两说呢!与其到那里去,倒不如留在这里。再说了,自从子弹底火的制造工艺从欧洲流散出来以后,东帅便有意将底火工场也交给民间,并大赦那些长年做工的死囚,我可要抓紧这个机会,好好的揽些手艺高超的工匠过来。”
    冯老爷无奈的说道:“可惜,朝廷不许在中原一带蓄奴,否则的话,我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儿把工场挪到南洋去了。本来藏区的农奴也是很好的劳力,可是朝廷却不许在那里建工厂,可惜,实在可惜!”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我在川边一带有两个矿,正想转让,不知柳老爷可有兴趣?”
    柳老爷笑问道:“干的好好的,怎么又不干了?”
    冯老爷道:“我想将这两个矿卖了,然后也到南洋去开铜矿,听说在离澳洲不远的东北方向,有个岛上铜矿很多,很多消息灵通的人已经去了,我已经晚了一步了。”
    柳老爷沉思片刻,随后说道:“这样吧,若冯老爷真的想卖矿,那么不如等明日我带着犬子去贵府与你商议。”
    “好,甚好。”冯老爷击掌赞道,“柳老爷果然也是痛快人,不过冯某也要提醒你一句,那两个矿地势险要,而且常发矿难,要多小心些才是,那些朝廷规定的抚恤钱是不能少的。”
    “几位,柳老爷与冯老爷就在这屏风后,请稍候。”正当柳自清与冯世义在屏风后商议买卖的时候,屏风外忽然传来个声音,听起来倒象是茶馆掌柜在说话。
    果然,茶馆掌柜走进了屏风内,他笑着对柳自清与冯世义两人说道:“二位老爷,有客。”
    冯老爷示意让那些人进来,那掌柜立刻领着一名中年人与一名青年人走了进来。
    冯老爷认出那人,略微有些惊讶,说道:“原来是孔贤侄,近来可好?你身后这位是…”
    来人不是别人,却正是旧东林的领袖人物孔季康,他走到冯老爷跟前,稽首道:“托世伯的福,晚辈好的很。晚辈身后这人便是晚辈的犬子了。”
    “你如何会来这里?”冯老爷问道。
    孔季康恭敬的答道:“晚辈今日来此,是准备与一些同道商议明日的立宪国民大会的事宜,走到门口,却无意间听见掌柜的提起二位也在此处,便特意前来拜见。”虽然他口称二位,但眼睛却只盯着冯世义看,全然没有将另一位柳自清老爷放在眼里。
    冯老爷点点头,道:“你有这份儿孝心就够了,你忙你的事情去吧。”
    孔季康又向冯世义寒暄一阵,接着又敷衍了柳自清几句,随后便带着身后那名年轻人走出了屏风。
    待孔季康走后,柳自清问道:“此人有些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了。”
    冯世义笑道:“怎么?你的记性还不如我?其实此人你比我认识的早,他就是张慎言的得意弟子孔季康。”
    柳自清一拍脑门,道:“想起来了,那年在酒楼,你与史可法、陈永华发生囹圄,后来东林在报纸上诋毁你,幸亏此人帮忙,才将此事压下去,解了你的燃眉之急,想来那以后你们就成了忘年交。他身后那人就是他儿子?听说他正准备将东林交给他儿子,不知是否真切?”
    冯世义嘿嘿冷笑,说道:“什么忘年交?只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他给我正名,我给他钱,这些年来,他们旧东林一派从我这里至少弄走了不下百万圆,对他来说,我就是他们的钱袋子,他怎敢不来拜见老夫?他的儿子也是相当厉害的,辩才甚至在其之上,不过却还比不上陈永华的得意弟子许子敬,所以说,旧东林定是一代不如一代,老夫也得好好考虑一下今后的打算了。”
    柳自清叹道:“还是冯老爷厉害,柳某自愧不如。对了,方才他说明日就开立宪国民大会,莫非今日已是五号?”
    冯世义道:“大概是吧,他要不说我还真忘记了,看起来明天老夫也要起个早了。”
    “冯老爷也去参加?”柳自清问道。
    冯世义笑道:“是啊,老夫有‘陶朱勋章’,自然有份儿,怎么说老夫也是江苏省咨议院的咨议员呢。”
    柳自清呵呵一笑,说道:“我可听说了,此次立宪大会中,有各地锄社的人,到时候冯老爷说不定要与他们坐在一起呢。”
    “胡说!”冯世义下意识的拍了拍袖子上的灰尘,说道:“那些人自然不与我坐在一起,他们要是敢靠近老夫,老夫定要挥他老大耳刮子。”
    柳自清叹道:“如今世道真是变了,乡下泥腿子也能登堂入室了,听说这些人都认识字。”
    冯世义摇头叹息,道:“谁说不是呢?东帅在各地广设义学,那些没钱读书的佃户都可以将子女送入义学读书,不仅学写字,还学做人,听说还学法律条文,今后要想蒙他们,可真是难喽!”
    柳自清跟着叹息道:“东帅行事处处透着古怪,让人摸不着头脑,乡下泥腿子用得着读书吗?居然还要在各省咨议院中占两成,真是让人气恼。”
    冯世义道:“说起来我这样的商贾才应该是咨议院里的人,毕竟我每年缴税无数,那些和尚、道士、传教士也还罢了,可是这些泥腿子居然也来了,倒真让人大开眼界,白白挤占了商贾的席位,两成锄社的人,两成军队的人,一成各教派的人,剩下的商贾工匠就只能跟儒生抢那四成席位了。”
    柳自清道:“怪不得最近听说冯老爷在忙着成立商会的事情呢,却原来另有深意。对了,听说南洋也有不少人要来。”
    冯世义赞许的点点头,说道:“南洋来的人也有几百个,虽然没咱们的人多,不过也不少了,现在的西帅是东帅的晚辈,自然要听他的话,而且听说他还想请东帅派兵前往南洋协助镇压叛乱,有求于人,不敢不来。”他将手中的报纸放下,又说道:“柳老爷毕竟是见多识广的人,一下子就看出不对劲的地方了。是啊,锄社都是一社一社的,大社小社,他们能抱成团儿,而商贾之人却是一盘散沙,单个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须也抱成团儿,幸亏朝廷允许结社,否则此事没那么简单。”
    柳自清若有所思的说道:“东帅的用意我能猜出一点儿,他是想将战场上的你死我活变成咨议院里的讨价还价,果然高明!就比如那旧东林,东帅依然将其纳入各地咨议院,就是为了让他们光明正大的骂,免得他们背地放冷箭。”
    冯世义苦笑道:“一相情愿恐怕是不成的,此事以后慢慢才能见分晓。”
    两人又喝了会儿茶,随后柳自清首先站起来告辞,说道:“腿脚毛病,坐不了太长时间,还望冯老爷见谅。柳某告辞了。”
    冯世义也站起身,说道:“一同走,我也要早些赶回去,不然明日起不了身。门外有我的马车,咱们一同坐车回去。”
    柳自清赞道:“冯老爷的马车是全城最漂亮的,我能坐上此车,真乃三生有幸。”
    冯世义苦笑道:“马车再好有什么用?却无人能够继承。”
    柳自清劝道:“冯老爷不必灰心,正所谓心诚则灵,你给佛爷、菩萨、观音烧了那么多香,磕了那么多头,想必神仙是知道的。”
    冯世义回头看了看那两个脸现红润的小妾,心中暗叹:“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
    在林清华的主持和安排下,精心筹备了三年的立宪大会于共和2521年,即公元1680年正式召开。
    大会从农历十二月初六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三月中旬才结束,中间休会一个月。参加大会的一共有两千多人,除了中原地区的参与者之外,南洋的西帅系统也派来了五百余人。
    在林清华的努力下,大会终于将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和一些不规范的规定形成了法律条文,并制订了一部粗略的宪法大纲。
    宪法大纲确定了一些基本的行政与法律制度,规范了中原东帅系统与南洋西帅系统的关系,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根据宪法大纲的规定,国家体制正式被确定为联邦体制,而这个联邦又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为东帅的中原地区,而另一部分则为西帅的南洋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范围界定是动态的,即每个被镇虏军控制的地区全部归属中原地区,而每个被镇南军控制的地区即为南洋地区,为了将这些概念与以前“中原”、“南洋”的概念区分开来,这两个地区又被称为“大中原地区”和“大南洋地区”。
    对于以前的那份由林清华与郑森共同制订的“立国诏书”,宪法大纲依然承认,不过,对于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
    根据宪法大纲的要求,中原地区和南洋地区将各设立一个“常设国民大会”,各自设立在南京与新南安,各自向自己的地区负责。但是,出于对西帅本人意愿的尊重,宪法大纲并没有强制规定南洋地区建立常设国民大会的时间,而是建议西帅在适当的时候自行决定。
    由于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特别是在东西帅继承人的问题上,由于林清华与郑经的意见出现严重分歧,因此,这个问题被悬了起来,双方约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再举行一次联合立宪大会,制订一部规范的宪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宪法大纲处于试行阶段,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若是遇到不合理的情况,将进行修订和改写,但是,关于“大中原地区与大南洋地区永远不可分离”的规定则不可做任何形式的修改,并且明确规定,在这两个地区,将同时推行国语与汉字的教学,以便加强两地联系。
    由于中原地区与南洋地区的行政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双方并没有在这些细节问题上纠缠,而是规定由各自的常设国民大会自行解决。在两个常设国民大会之上,另设一“总制国民大会”,由双方各派出十五名咨议员,负责协调和联络,并为以后可能的调整做准备,其另一个主要职责是共同制订联邦的法律,根据两个地区的不同制度,制订出能让双方满意并遵守的《大宪法》。
    联合立宪大会结束之后,林清华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的新政基础上,对大中原地区的行政、军事、经济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总结起来有七大方面:
    第一个方面,他改变了大中原地区的大部分行政机构的名字。“朝廷”变更为“政府”,各“布政司”正式更改为“行省”,“行省”以下设立“县府”。各部称呼也改变了,如兵部被称为“国防部”,户部改称“财政部”,而且主管教育的机构从财政部分离出去,单独成立“教育部”。官员的称呼也改变了,各省主官为“省长”,县长官为“县长”。
    第二个方面,将大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修改。按照他的安排,大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分为两种,一种为行省,而另一种则为边疆区。
    行省主要位于内地,这里的各省设立咨议院,咨议院的咨议员由各县县长按照商贾工匠儒生四成,锄社两成,政府雇员一成,教派一成的名额提名,此外,军队的两成名额则由军队单独提名,常设国民大会的咨议员职业配额也是如此。这些候选人提名送到省府,由省咨议院进行第一遍筛选,待将筛选落下的名额补齐,再送到常设国民大会进行最后的筛选,最终确定咨议员人选。咨议员必须年满二十周岁,而且必须认识汉字,其自行向县长提出候选申请,若县长将其资格否决,则县长必须指出否决原因,而被否决人若不服,则可以拿着县长的否决缘由,向省咨议院申诉,由咨议院决定其是否有被提名资格。
    由于最开始时,无论是省咨议院还是常设国民大会,其成员都没有选出,因此,第一届常设国民大会和第一届省咨议院的咨议员们全部是由林清华和他身边的亲信从数万名候选人中抽签选定的,当第一届常设国民大会和第一届各省咨议院的咨议员被选定之后,往后各届的咨议员则按照程序由咨议院和常设国民大会自行选举,而且每五年改选其中一半。
    具体选举程序并不复杂,当候选人的资格认定结束,名单最终确定之后,将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最终的人选,而负责抽签的人为三人,一为地方检察院的检察官,一为省高等法院的法官,而另一人则为上届常设国民大会或咨议院的议长,而且上一届常设国民大会或咨议院的全体成员将在一旁监督。抽签分组进行,分别按照各职业预定配额抽取,当军队的人员名单送来后,则咨议员的最终人选即可确定。
    每隔五年的改选程序也同样采用抽签的方法进行,所有的成员全部参加抽签,而省高等法院将派人现场监督。签为红绿两签,抽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