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难天下-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哂笑。
    今日文官们火力虽然猛烈,但在朱植看来并没有触及问题核心,所以他心里仍然十分轻松,正盘算着该如何回应。文官班内又有一人闪出,此人身材瘦小,但面如冠玉,三缕长须显得格外潇洒,不是别人正是御史解缙,解缙可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
    史称“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他还以自己的才智左右过太子的废立。永乐皇帝喜欢小儿子朱高煦,欲行废立之事问于解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说的是宣宗朱瞻基,当时朱瞻基年少英伟深得朱棣喜爱。于是朱棣便彻底断了易储之心。
    解缙道:“依臣之见,郭老侯爷所言甚是,胡大人所讲亦不无道理。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兴商者,必与民争利,动摇国之根本,正如是。辽王殿下其意也在富国,只是路走得不对,如果因为富国而动摇了国之根本,却不知道这样的国富了又要资于何人?
    至于兵事,不可否认边塞之上兵凶战危,然自皇上登基三十年,玉宇澄清天下归心,正是与民休息之时,再重兵事非久安之道。而且如果兴兵事还要以兴商业为代价,那更加舍本逐末。此二者皆亡国之道也。”
    果然是一代名相,语语中的,句句诛心。朱植甚至起了收服之心,这样的人材佐了燕王实在是可惜了。
第二十九章 根本之争(2)
    解缙此言一出,文官中纷纷点头,朱元璋的眼睛扫向朱植,仿佛在询问他有什么可以辩驳的。朱植出列,对朱元璋和众位臣工作了一揖,然后不慌不忙道:“殷周之盛;诗书之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圣人治世,首要富民,《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商乃互通有无,使财富流动增长之力。
    商业本来没错,关键是如何诱导。正因为商业有种种弊端也有种种好处,所以儿臣才在辽东颁布了《公平交易令》,以法令的形势对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力争扬长避短。
    该令颁布三年来,基本成为辽东各行各业的买卖准则,包括了官府,只要一达成契约,双方必然要在契约范围内行事。”
    朱植所说的契约对在场各人,既不算新鲜事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中国古代,君臣之间哪里有过什么契约,就算是市井之间也是纯粹依靠民间信用体系维系,大家口口相传就行了,哪里用对任何交易都形成书面契约。最多在一些房地产,田产的交易中会有房契地契作为买卖证明。
    解缙又道:“殿下所言也在理,只是今日之议在辽东商人与鞑子做买卖,这种资敌的行为正是因为殿下的包庇所致。陛下,商业地利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暂且可以悬而未决。然包庇纵容商人资敌的行为必须追究。”
    好厉害,杨靖心中暗忖,本来他最乐于见到的是燕王一党在商业利弊问题上纠缠。这是藤绕瓜瓜绕藤一时说不清楚的事,只是此人绕过这些枝蔓直接向实际行为进攻。
    朱植道:“对于这个资敌地帽子,儿臣更不敢戴。无论战争还是和平时期,边地都会有贸易往来。辽东自洪武十五年归入大明治下。历来与鞑子做买卖。当时还许以朵颜三卫互开马市的条件。如果说做买卖,这已经是传统了。如何能扣到儿臣的头上。再者,就算官府不支持,治下之民受利润诱惑,也是争先恐后与鞑子交易。千里边防无关无墙却如何堵得住?所以儿臣组织了一个官府参股的辽东联号,统一部署管理与鞑子地买卖。www;z…z…z…c…n.c…o…m更新最快。这样做既可以增加官府税收,又可以控制与鞑子的贸易;三者,即使动用大力气断绝与鞑子所有买卖,也会逼得鞑子兴兵南下。
    其四也是最关键一点,这里有一份这两年我辽东联号与鞑子的交易货物清单。大家看看,所谓资敌的有六成货物是珠宝首饰、用具、服装、琉璃等非战略物资。粮、茶、盐等已经降到四成以下。儿臣以为,用奢侈品占据鞑子的生活。让他们对这些货物产生依赖,慢慢可以达到弱其志的目的。”说着。将这份货物清单交给太监转呈朱元璋。
    本来杨靖还想着是不是要出手相助,现在朱植打出这张牌相当有用,通过贸易还能弱其力。那资敌罪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坐实了。
    朱元璋看过之后,着人给官员们传阅。朱元璋道:“这个问题就不要再纠缠了。辽王所言也有道理,鞑子如果没有活路了,自然就要南下侵扰,如果有正常买卖途径,也可能稳住。资敌的罪就此揭过吧。”此话一出,朱植顿时觉得身上一轻,两项罪名已经减了一项。
    高巍出班奏道:“即使这一项说得过去,但结交外番,私下缔约李朝却是证据确凿。陛下,古人云,封国不逾王,制也。作为一方藩王,如何能在朝廷尚未与李朝沟通之下,私下与外藩缔约,这分明是欺君犯上,僭越无状之举。”此话一出如同重磅炸弹砸在朝堂之上。专制皇朝最机会的就是欺君犯上僭越朝廷,这在政治角斗中完全可以置人于死地。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燕王一党见到这个自然不需要再说什么;与朱植交善的大臣更不好说什么,说不好还给对方留着把柄,所以杨靖和练子宁都在着急地盘算对策。
    文臣班中转出一位大臣道:“从古以来,高丽都是我华夏地藩属,早在汉光武帝时,已经册封高句丽为王;唐高祖李渊册封高丽国王高建武为辽东郡王;册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真平为乐浪郡王,三国共受唐封。所以从古到今,高丽无论谁称王都向华夏称臣。
    李朝代高丽,同样向我朝称臣,虽然尚未得到陛下册封,李朝的地位最终只能是藩王。与辽王殿下的封地是平级地,平级之间协商事务怎么能算是僭越?而且从事情本身看,辽王并没有做错什么,首先李朝与女真通商,破坏我朝征伐女真的大计,辽王对其算是先礼后兵。
    臣以为辽王之罪不在僭越,只是在于扶植前朝王子路朝。对于李朝最终地位朝廷仍没有定论,辽王殿下扶植他以臣之见也是私心作怪。”
    大家循声望去,正是东宫侍读黄子澄。他竟然站出来为辽王说话,这在朝堂之上却又是另外一番味道。他这几句话轻描淡写就将僭越犯上化解无形,地确如果说朱植僭越,那就是把李朝摆在与朝廷相等的位置上,这对于高高在上的大明朝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原来不少人都以皇太孙拒绝见朱植地举动判断朱植在太子党中失势,所以当黄子澄站出来为朱植说话,那一切又峰回路转。见此风向,太子一党立刻又有几人跳出来为朱植开脱僭越之罪。
    高巍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驳斥黄子澄一伙的话。此时又是解缙跳出来道:“陛下,黄大人说得极是,李朝的确与辽王是平级的。但说到底辽王殿下是陛下的臣子,无论在公在私,辽王理政都应该以朝廷为先,私下支持王路朝,等于打着朝廷的幌子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所有人都像殿下那样,那这个国家还有公事吗?陛下明鉴。”黄子澄绕开僭越的问题,转而攻击朱植的私心。
    杨荣一直站在文官之中,没有说话。直到此时他才出列道:“陛下,臣杨荣蒙朝廷信任,任命为辽王府长史,对于王路朝一事,臣有话要讲。当时李朝与女真通商,破坏辽王围困女真的策略,还陈兵五万于鸭绿江边与我辽东对峙。
    当时臣考虑到朝廷对于李朝仍没有定论,所以给殿下出了一个主意送王路朝到耽罗,以牵制李朝,这个责任主要在臣,请陛下责罚。”朱植知道杨荣是想丢车保帅,而且他等于承认了解缙指控的罪名。
    朱植自然会意,出班道:“父皇,儿臣身为朝廷派驻辽东的藩王,所有军政事宜都由儿臣顶多,如何能让手下顶罪。儿臣的错儿臣知道,请父皇治罪。”
    朱元璋道:“好啦,你们二人不要在这里给朕唱双簧了。杨爱卿你看辽王之罪该如何惩罚。”
    杨靖出列苦笑道:“如果按照按大明律法,殿下最多只有失职之过,并不能构成什么大罪。臣不知道如何量罚。”
    朱元璋道:“既然如此,辽王罚俸两年,削封地一万亩,留京察看一年;长史杨荣罚俸一年,容你回辽东戴罪立功。辽王,这样罚你,可心悦诚服。”什么封地和俸禄对于朱植来说倒不是很重要,只是要将他调离辽东一年在京城察看,这可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惩罚。
    但此时此地朱植又如何能够说个不字?朱植、杨荣跪倒在地道:“谢主隆恩,臣甘愿领罪。”
    朱元璋又道:“罪也定了,罚也罚了,对于辽东奉行商业一事以及李朝的地位,趁今日一同定下来吧。各位有什么主意都说说。”
    杨靖出列道:“皇上,辽王治下的辽东这些年政绩突出,如果说衡量利弊,也绝对是利大于弊,所以皇上不如继续奉行当初就藩之时给予辽东的特殊政策,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合适也可慢慢向其他地方逐步扩散。”
    燕王一伙仿佛已经满足了对辽王的惩罚,在这个问题上不再斤斤计较。对于李朝的问题,最终决定册封李成桂为王,国号“朝鲜”。一堂至关重要的朝会终于落下大幕,表面上看朱植成为最大的输家。
    一路上朱植心情沉重,即使回到驿馆仍然一言不发。这个留校察看的惩罚,说轻不轻,说重不重。关键是一年之内不能经略辽东,这是朱元璋死之前的一年,对于辽东来说是多么重要,自己不在怎么行。
    想到苦恼处,朱植重重将茶碗砸在桌子上。杨荣安排好明日贺寿送上的贺礼,刚刚进屋,刚好看见朱植的举动。杨荣笑了笑,吩咐下人收拾一下茶杯,见周围无人,杨荣道:“殿下觉得今日朝堂之上是输是赢?”
    PS:推荐票火力还还不够猛烈啊,骑兵都不管大家要推荐票,这推荐票总不该那么吝啬吧。
第二十九章 根本之争(3)
    朱植没好气道:“我的好长史,你说是输是赢,这不明摆着吗?辽东刚刚停止了征伐,正是发展的好时机,我不在,许多事都不放心啊。”
    杨荣哈哈一笑道:“皇上的一番苦心啊,殿下怎么就不能体谅呢?荣以为,殿下非但没有吃亏,还大大赚了。您看,其一,僭越资敌等重罪一项都没有坐实到殿下头上;其二,保住了辽东实行商业的果实,皇上同意继续试点;其三,既然最终承认了李朝的地位,等于把殿下与李朝的条约确定下来;其四今日朝堂之上,皇太孙身边最亲密的黄子澄站出来为殿下解围,说明太孙方面还是想保殿下,这是一个大好消息。
    这四项成果惟一的代价只是让殿下留在京城里,殿下还记得韬光养晦四个字吗?现在正是好机会。荣以为,皇上这么做实际是在保护殿下,所谓木秀于林,对于这点,皇上比谁都明白。他这么做是在为太孙留人,这一年时间一来可以磨练殿下的意志,另一方面也能保护殿下不会因为新政的弊端遭受朝廷非难。一年之后已经有基础的新政如果继续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皇上会再放殿下回去。所以殿下稍安毋躁,在京城里修心养性,一年之后又是另一番天地。”
    杨荣分析得没错,就算自己能平安无事地渡过这一年。但朱植能跟杨荣说,在一年之后,按照历史。便宜老子朱元璋就要驾崩了吗?
    朱植想了一下道:“勉仁,皇上年寿已高,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一年时间里。他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回不了辽东该怎么办?”
    杨荣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道:“殿下是说,到时候太孙登位不知道会怎样安排殿下?”
    朱植道:“是啊。把我改封其他地方,那辽东地基业可就毁于一旦了。”
    杨荣微笑着摇头:“殿下,如果是这个,那您实在杞人忧天。皇太孙是个孝顺的人,太子的吩咐他不敢不从;殿下是惟一可以牵制燕王的人,这样好地棋子太孙舍得不用吗?就算太孙舍得,黄子澄也不会舍得。”
    朱植叹了口气道:“反正也被留下了,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我就京城老实呆两天吧。只是辽东事就交给你们了。”
    杨荣道:“殿下请放心,卑职相信。铁长史和叶都司一定会把辽东治理好的。卑职想留在殿下身边。”
    朱植道:“这可不行,父皇没有责罚你,你留不下来。www;z…z…z…c…n.c…o…m更新最快。”
    杨荣道:“京城内多方势力争持。特别是皇上年寿已高的时候,形势更加微妙。放殿下一个人留在京城,荣实在不放心。至于留下地办法,荣自有计较。殿下不需费
    望着杨荣诚挚的神色,朱植心中突然有些感动,在这个复杂的大时代,仍然有人愿意尽心尽力辅佐自己,这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朱植心中一梗,不知道说什么,只是紧紧握了握杨荣的手。
    两人正聊着,瞿远匆匆走进堂中,神色有些紧张,对朱植和杨荣行礼之后,道:“殿下,杨大人,刚才刑部尚书杨靖手下一名与卑职相识的人来找我。我们两人到酒楼里叙旧。谁知道他是杨大人派来的,他让卑职带话,赵正雄和李大椿两位掌柜的今日当街拦轿自首。”
    朱植霍地站起来道:“哎呀,这两个活宝,怎么跑到京城来给我添乱啊。他们现在在哪里?”
    瞿远道:“他们现在刑部后堂呆着。杨大人没有受理他们的状子,他派来的人问殿下该如何处置二人。”
    朱植在堂中着急地往来走着,焦急道:“真是没事找事,本来就够烦地了,他们两人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在辽东时我三番四次叮嘱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就是不听。现在总算告一段落了,万一被别人利用此事做文章可怎么办啊。”
    杨荣道:“殿下先别着急,此事不算麻烦,既然杨大人私下来询问,肯定含有包庇之心。要不由卑职走一趟,去跟杨大人沟通一下。”
    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