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远征军的当面之敌是田中新一中将指挥的日军第18师团,下辖第114,55,56联队等部,共有兵力近3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以凶残好杀闻名,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1938年,它又南下在广东大鹏湾登陆,攻占广州;此后被调往海南岛接受热带作战训练。1939年在广西钦州登陆,投入进攻南宁的作战。1940年,它又被调往南洋地区专门进行丛林作战的特别训练;1941年占领越南。1941年12月18师团在山下奉文的指挥下从泰国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陆,而后向马来半岛西南穿插,然后沿西海岸向南推进。牵制分队从哥达巴鲁登陆,从马来半岛东海岸南下。大股日军在轻型坦克和空军的支援下隆隆南下,多数日军备有自行车。12月11日,由英军希思将军指挥的印度第十一师首先和日军交火,尽管印度军队在数量有三比一的优势,但部队训练很差,装备处于略势,军官与士兵的团结意识又几乎等于零,所以这样一支军队与日军对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军西路部队分队12月19日占领了槟榔屿上的英空军基地,消除了英联邦军队从印度、缅甸方向对马来半岛守军进行空中支援的可能性。西路主力沿西海岸急速南下。东路部队于1942年1月6日攻占关丹,然后向柔佛州前进。西路部队于1942年1月11日攻进马来亚首府吉隆坡,然后继续前进。失败的阴影象瘟疫一样在英军中蔓延,而且撤退很快就变得无法控制,越来越多的装备落在日军手中。倭国空军可以在英国的机场装上英国的燃料往英国的阵地上投英国的炸弹。倭国步兵骑着自行车紧紧追赶撤退的英联军,他们三人一排,又说又笑,好象是去看足球比赛。数以百计的车轮汇成嘈杂一片,溃退的印度军队惊恐万分,以为是坦克在追赶他们。(马来半岛灼热的路面令自行车车胎很快爆裂,日军士兵干脆剥去橡胶胎,只用钢圈骑行,数千辆这样的自行车发出的响声确实有点象坦克。)翌年2月,18师团与第5师团在新加坡创造了以3万多人迫使8。5万英军缴枪投降的奇迹,随后又投入缅甸作战。长期的热带丛林作战经验,使其获得了丛林作战之王的美称。18师团原师团长牟田口廉也中将(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联队长)已升任缅甸方面军第15军司令官,现任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曾任日军大本营作战部部长,是个诡计多端、老谋深算的指挥官。此次交战不仅关系到缅甸的最终归属,也是中日两军王牌的荣誉之争。
与此同时,为了从滇西方向向日军发起反攻作战,驻扎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也正在积极的秣马厉兵,目标直指占领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
报仇雪耻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第三部 第二百七十一章 远征军,反攻(一)
更新时间:2009…3…16 20:10:50 本章字数:13445
对缅甸北部地区的反攻计划,是由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英国的蒙巴顿将军提出的。
计划的主要内容为:
1.阿拉勘方面
英印军第15军团(印5师、7师、81师欠1个旅)在印度吉大港集中,预定1月15日进出于瞒倒及布堤当之线。本方面作战目的,为掩护吉大港及加尔各答之安全,相机占领阿恰布(实兑)。另以81师之一旅向帕里瓦进出,掩护军团之侧翼。吉大港北方控置26师及81师之1旅为预备队,由空军准备空运。
2.英帕尔方面早
第4军团(英17师、20师、23师)在因帕尔附近集中,预定1月15日进出于钦敦江西岸,2月15日以一师由尤瓦附近渡河。另外,远程突击队于2月15日以一队进出于于高、保克、巴可库、敏扬等处曼德勒后方,截断敌人交通;一队(由马隆出发)于2月底进出于温托、靠岭地区,截断因道后方交通,3月中旬向因道攻击,协力降落旅占领因道飞机场;一队(由莱多附近出发)于3月15日分向孟拱及因道攻击,协力中国驻印军新1军占领孟拱,并协力降落部队占领因道飞机场;3月15日以降落伞部队一旅,协同突击队占领因道飞机场,然后以空运1师(第50师)占领因道,与莱多南下之中国军会师。
3.莱多方面
中国新1军于3月15日进出于孟拱、密支那地区,4月间以主力占领八莫,1师向卡萨与英军会师。中国方面远征军于3月中旬进出于腾冲、龙陵,4月间向八莫、腊戍攻击,预定4月间中英军到达腊戍、八莫、卡萨之线。
4.美军突击队
预定于4月间以滑翔机在八莫、卡萨南侧地区降落美军突击队3000人,向腊戍、苗谋等地区进攻,协力中国远征军作战。
以后盟军反攻缅甸的作战,基本上是按照这一计划实施的。但由于日军发动了因帕尔作战,缅北方面基本上形成中国驻印军单独进攻局面,对英国人的自私和不讲信用记忆犹新的最高统帅不愿意在英国人部队不到位的情况下,单独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作战,所以,实际上计划有所延迟。
尽管,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反攻作战的困难很大,而且对手也相当难对付,但是,史迪威仍然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必须打赢这一仗,因为这不仅可以打通中印公路,增加对华援助;而且可以有力地证明他的观点:只要加强整训,更新装备,实施正确指挥,中国军队完全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他认为,如果能让在重庆的最高统帅看到中国驻印军的战斗力,或许能促使他在按照美国军队的模式整编军队、进行军事改革方面,采取积极一些的态度。
中国驻印军以师为战略单位,每师辖3个步兵团及师直属的师部连、特务连、搜索连(由乘马骑兵及乘坐自行车、摩托车的便衣侦察排组成)、炮兵指挥组(由指挥连和1个汽车牵引的105毫米榴弹炮营、2个骡马驮载的75毫米山炮营组成)、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军械保养连、卫生队和野战医院。
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及直属的团部连、特务排、搜索排、迫击炮连(82毫米轻迫击炮12门)、战防炮连(37毫米反坦克炮8门、57毫米反坦克炮4门)、通信连、汽车连、兽力输送连、卫生队。
步兵营辖营部连、战防排、通信排及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
全师编制官兵1。5万人,各种车辆300余辆,骡马千余匹;拥有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反坦克炮24门、82毫米轻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08挺、轻机枪360挺、火焰喷射器85具、携带式火箭发射筒108具、冲锋枪和卡宾枪400余枝。师的火力、通信能力和机动性,比较第一次在缅甸作战时都有明显的增强。
中国驻印军的直属部队有教导第3团,独立步兵第1团,炮兵第4、第5、第12团,重炮第11团,工兵第10、第12团,辎重汽车第6团,兽力辎重团,特务营,独立宪兵第2营,独立通信兵第3营,独立工兵第1营,高射机枪营及战车指挥组(战车第1、第2营,每营装备轻战车84辆、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战车训练班(战车第3、第4、第5、第6、第7营)等。
这样的编制,从部队的人数还有装备的火力上来看,已经和当时美国陆军的轻步兵师基本上一致,比起已经是日暮西山的倭国军队来说,从火力上来看要强得多了。
史迪威请已先期入缅的新38师师长孙仲伦介绍了前线情况。两个月前,新38师为掩护中印公路的修建,已派出第112团进入缅甸境内。当时,日军第18师团主力尚在密支那及其以东地区,印缅边境仅有日军少数守备部队。10月24日,第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占领新平洋。11月上旬,该团进至于邦地区时,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前进受阻。
日军第18师团发现中国军队入缅后,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14联队留守密支那,以第55联队和第56联队向前线增援,师团指挥部亦向前开进。12月中旬,第56联队主力到达于邦地区,向中国军队发动反扑,被我军击退。目前,战场呈胶着状态。
史迪威认为,必须乘日军主力立足未稳,迅速发起进攻,占领于邦,掩护后续部队入缅。第二天,他便赶到新平洋,建立了指挥部。23日,召集新38师各师、团长开会,部署对于邦的进攻战斗。此时,新38师第113团和第114团已到达前线。史迪威决定,以第113团担任正面进攻,第112团和114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向日军侧后攻击。
24日清晨,史迪威离开新平洋徒步赶往前沿阵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在战斗开始前20分钟到达了担任正面进攻的第113团第3营指挥所。军官们惊呆了,一位60岁开外的中将、战区副统帅,竟跑到第一线的营级指挥所来视察战斗,这他们在中国军队里从未见过。
在整个反攻缅北的进程中,凡到战斗激烈之时,史迪威总会出现在第一线的团或营指挥所里,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督促官兵们进攻,鼓舞部队的士气。一位曾在新38师任营长的王先生回忆说:“总指挥史迪威……常亲临前线督战,方法很特别。如果一个敌人阵地久攻不下,他就独自开着小吉普车到前线团部蹲着不走,他表面上从容不迫,说是到前方来看你们打仗。团长当然心中明白,只好让副团长陪着他不让他乱跑,自己到前线去指挥作战。如果等了一两天还不见攻下来,他又到前线蹲着不走,弄得人们为他提心吊胆,师长也不得不到前线来陪着他。等到敌阵地攻下来了,他讲几句奖励的话才高高兴兴离去。”
上午9点,于邦战斗打响,炮兵部队进行了1个小时的炮火急袭,370多发炮弹在敌人阵地上开花。10点零5分,随着一阵嘹亮的冲锋号,部队向敌人发起了攻击。史迪威看着驻印军官兵一个个地夺占敌人的据点,心中感到十分喜悦和快慰。“中国人打得很好,这些人勇猛无畏,下级军官是好样的。”那天晚上,史迪威回到司令部,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观感。
12月29日,新38师经过6天的激战,全部夺占了于邦的日军阵地。日军第56联队丢下300多具尸体,仓皇向后退却。
于邦战斗初战告捷,充分显示了中国军队经过兰姆加尔整训之后,战斗力特别是攻击能力的明显提高,大大鼓舞了驻印军官兵打败日军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给日军以巨大的震撼。据日军战史记载:“过去,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对付中国一个师绰绰有余。尤其是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有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按此情报后,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于邦战斗结束后,史迪威于12月31日飞往新德里的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本来,史迪威把缅北作战当成了躲开蒙巴顿和最高统帅的“避难所”,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军人的他对这两个人搞外交场合上推三挡四、讨价还价的那一套,实在厌烦透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带领部队亲自在前线作战。可是,重庆和新德里方面还是不断地用各种电报来纠缠他,尤其是蒙巴顿,在他刚刚开始作战的时候,就一再提出所谓的“指挥权”问题。史迪威只好利用作战间隙飞往新德里,与蒙巴顿了断此事。
史迪威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在东南亚战区序列中称为“北方作战司令部”,与英帕尔的英军第4集团军处于同等地位。蒙巴顿要求史迪威和第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统一服从战区地面部队司令乔治·吉法德爵士的指挥。吉法德爵士将军在驻印英军中一贯以消极、保守、无能而著称,在到印度以前,他一直是在伦敦的英军总参谋部里混资历熬资格的,靠这位英国国王陛下连续服务超过30年,才获得了爵士的封号。蒙巴顿把他找到自己的手下,其实也就是看重此人的无能庸碌,不会因为意见不和与自己发生什么争执。包括驻扎在印度的英军里的许多人都认为,吉法德爵士的唯一本事就是“可以确保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不发生任何战斗”。史迪威极为厌恶此人,把他称为缅甸的“何总长”。因此,他断然拒绝接受吉法德爵士的指挥。
但是,蒙巴顿一再坚持,不肯退让。他“说个没完,说他指挥不了啦,他不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啦”,等等。为了打破僵局,史迪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提出:“在我的部队到达加迈之前,我打算接受斯利姆将军的指挥。”事前,中英双方已达成协议,驻印军在进入加迈以前,归英国方面指挥;到达加迈以后,即归还中国指挥。斯利姆将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就曾与史迪威并肩作战,在他看来是一位战斗精神很强的军人,至少不会总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管区里平安无事。尽管他的职务比作为战区副统帅的史迪威低一些,但史迪威表示:“我可以在一个下士的手下打仗,只要他让我上战场就行。”
虽然蒙巴顿不得不同意了这样的安排,但心中耿耿于怀,他写信给史迪威的上司,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对史迪威提出指责。作为史迪威的老朋友,马歇尔将军复信说:“假如你能作一些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他只是想毫不拖延地干几件事情。……对于任何一个旨在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建议和作战行动,他都会为之贡献出最大的精力和勇气,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想象力。……他的缺点是对于一些人的保守观念和行动缓慢缺乏可心——在当前紧急的形势下,这实在是个非常可爱的缺点。”
史迪威新德里之行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把美军的加拉哈德部队从英国人手里又要了回来。这支部队在美军中的正式番号是第5307暂编团,1943年8月魁北克会议上决定派往中缅印战区。全团3个营,共3000多人,系由南太平洋战区和加勒比地区的美军中抽调人员组成,多数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最初,这支部队由英军将领奥德·温格特准将指挥。温格特准将早先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对驻扎在当地的意大利军队作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