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烈明-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勉始终有些惴惴不安。起初他来到登州,原本设想的是加入到登州的海贸走私中分一杯羹,嘉定伯周奎也是作如是想。但却没想到,朱平安竟然大手笔的划出一个贸易区的发展计划来。弄得嘉定伯周奎一连来了数封信,让周勉看看情况再做决定,千万不要盲目的投资进去,以免血本无归。
朱平安也不勉强,只是说给嘉定伯府预留了股份,等到伯爷周奎心意决定之后再做打算。周勉却是咬了咬牙,愣是将自己这么多年积攒的十余万两白银全投进了贸易区的股份中。
这一来,却是将朱平安给吓得不轻。倒不是惊诧于周勉的所谓“破釜沉舟”,而是着实吃惊于周勉的实力,一个嘉定伯府的管家,竟然有十余万两白银的身家,真是令人咋舌,想一想周奎府中的积蓄,那可真是比之崇祯皇帝要阔绰了不少,难怪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追赃助饷,周奎便是那最大的冤大头啊!
周勉的全部身家投了进去,也让朱平安有些感动,相识这几年下来,发觉周勉虽然和周奎一样一个视财如命的家伙,但身上却是有几分江湖义气的存在,这也让朱平安对其也并不讨厌。
朱平安指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以及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房舍,一时间踌躇满志,开解满面愁容的周勉,“周大哥,你无须担心,一年,只要一年的时间,整个登州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小弟料想,到时候,你会吃惊于登州的发展速度,别的不说,但是咱们入手的这些土地和房舍,到时候,估计你每天夜里做梦都会笑醒啊!”
周勉翻着白眼看看朱平安,面上挂着明显不甚相信的神色,嘴里喃喃自语道:“真的假的啊?”(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你要想清楚
一个月之后,再见到纳古,便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纳古原本是一个孔武有力的关外汉子,但短短时间未见,人却是消瘦的不成样子了,形容枯槁,披头散发,就连光光的头顶上如今长出了一层寸许长的毛茬。
“按照大人的吩咐,每隔十天给他加一点点的量,如今正好是一个月,从前天一早开始给他停了供给,谁料想人竟然变成这个样子!”郭追说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完全没想到一停了这药,原本壮硕的鞑子竟然会变成如今的模样。
“放心,他死不了!”朱平安脚下不停,转眼间便来到了关押纳古的牢房。
这是都司衙门囚牢最靠里的一间牢房,与其他牢室远远的隔开,还有单独的通道和守卫,还没走到继近前,便听到其中撕心裂肺的惨嚎,那声响已经不像是人类能够发出来的。
看守牢房的三名护卫各个俱是脸色苍白,见到朱平安到来,连忙行礼,点上更多的火烛,将整个牢室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但隔着婴儿手腕一般粗细的铁栏杆,一股恶臭不可遏制的飘散出来。守卫脸色不太好看,连忙解释道:“都是小人的错,实是没想到这犯人一发起疯来,竟然连屎尿都无法控制,竟然拉了满屋,小人等清扫了半天,却还是……!”
朱平安摆摆手,郭追低声吩咐几句,几名护卫匆忙退了下去。
牢室中的纳古如同野兽一般嚎叫、翻滚,手指划过墙壁。尖尖的指甲竟然在石壁上留下了划痕,十根指头鲜血林柳,他却是浑然不觉,嘴角不停的流下白沫和口水,一张面孔扭曲到了极点。不多时,他竟然径直向铁栏杆撞了过来。按照朱平安的吩咐,栏杆上已经包裹了厚厚的棉布,因此,他的这个举动毫无意义。
朱平安仔细看了一会,转回身做到牢室外的一张桌子旁。郭追将一个小木匣逃出来。放到桌面上,将盖子打开,不多时,一股异香便飘了出来。不多时便充溢了整间牢室。
原本看来奄奄一息的纳古顿时复活过来。一只手向着那匣子摆放的位置深得老长。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给我,求你,给我。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朱平安“啪”的一声,将匣子盖上,对郭追说道:“看见没有,这便是我为何要让你严密控制此物的原因。吸食此物的人,上了瘾之后,便是这幅模样,这个时候,你便是让他杀了自己的家人,他也会毫不犹豫!”
郭追虽然在锦衣卫中打拼多年,何等惨烈的刑罚没有见过,但如此丝毫不见血污,却将人掌控于指掌之中的效果却是从未见过,再看看纳古的样子,郭追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
朱平安拿起桌上的一只瓷勺,在匣子中取了一些福痩膏,踱到牢室的铁栏杆前,将瓷勺递到纳古的面前,纳古的眼睛中顿时迸射出希望的光芒,一把将瓷勺抢了过来,塞进了嘴里,再拿出来时,瓷勺已经少了一半。
郭追便眼睁睁的看着他迫不及待的将那瓷勺一口咬去了半边,然后将其上的福痩膏舔的干干净净,接着便是长出一口气,依靠在墙壁之上,浑身上下都放松下来,嘴角鲜血淋漓,脸上逐渐露出欣慰却诡异的笑容来。
郭追看的心惊肉跳,直到朱平安轻咳一声,他这才反应过来,慌忙搬了一把椅子,请朱平安就在牢室外坐下。
等了好一会,纳古这才慢慢平静下来,慢慢的坐直身体,将身子靠在栏杆上,双眼眨也不眨的盯着朱平安,眼神中弥漫着一种掩饰不住的恐惧,甚至还有一丝期待。
朱平安从郭追的手中拿过木匣,放在手中轻轻的把玩,纳古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木匣的上面,嘴角不知不觉间留下口水浑然不觉。
“我是谁,想来你已经知道了,是吗?”
纳古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木匣,却还是点点头。
“你前次招供,此次入关是多尔衮亲自下的命令,宁完我全权策划负责的,是吗?”
纳古点头。
“那么你知道接下来我会让你做些什么吗?”纳古点点头,但又摇摇头,脸上显现出痛苦的神色。
朱平安却笑了起来,“放心,我让你做的事情绝对对你的主子睿亲王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不仅你睿亲王有机会染指大位,就连你也可以定期得到这福痩膏,享受这蚀骨**的滋味。”
纳古明显不甚相信朱平安的话,呆呆的愣在原地,没有表态。
朱平安也不理会他的感受,接着说道:“首先,我会放你回去,当然,会有我的人跟你一起回去,你要帮他设计一个稳妥的身份潜伏在盛京安置下来。接着我要你利用合适的机会,让宁完我也接触到这种膏药,今后有什么事情便是你和他之间互相合作,如何?”
纳古犹豫了片刻,艰难的点头答应下来。
朱平安轻拍了两下手掌,从牢室的后门处走进来一个黑影,却是一个个子不高身材却很是敦实的中年汉子,那人的左臂衣袖空空荡荡的,竟是一个独臂汉子。
“他叫霍五,便是今次要和你一起回到关外的人。”朱平安忽然笑起来,“纳古,说老实话,从登州脱身之后。你大可以杀了他,自己返回关外,甚至可以当今天的事情从未发生过,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全由你自己做主。”
朱平安弯下腰,凑近纳古的脸庞,“不过,你要想清楚,要是那样的话,从此你便和这东西无缘了!”说着,朱平安将匣子甩手扔了出去。
匣子摔在地上,黑色的药膏甩了出来,异香再度弥漫出来,身在牢狱之中的纳古却一下子跳了起来,带着哭腔不停的哀求,肩膀被栏杆磨得出了血,一只手却是不停的伸向地上的药膏。
朱平安忽然狂笑起来,将木匣又捡起来,交到霍五的手中,嘴角挂着一丝不屑,“霍五这两天会在这里陪着你,具体怎么做,你想清楚,如果决定好了,便告诉霍五即可。要是决定回关外,便和他商量好敷衍多尔衮和宁完我的法子。然后,我会安排你们的形成,银子我不缺,只要你能做事,少不了你的好处,当然,还有福痩膏!”
说完,朱平安一扭头,径直走向外边,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回头说道:“纳古,你在盛京的宅子就在官坊胡同对吧?家里的婆娘还是个朝鲜人,听闻你对她还算不错,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真是幸福美满的一家啊!”
说完,朱平安头也不回走出大牢,身后是纳古绝望的呼喊声。
……
明朝初期,便在山东沿海建立水寨,归建于各卫所,统一受都司衙门调遣。袁可立主政登州时,登莱水师正式成为单独官军编制,设置参将一职,统帅十营水军。兵力相当于一个千户的兵力,但舰船的力量却是远远超出千户所,等于是将水师作为了一个单独的卫所存在。
登莱水师最盛之时,拥有十营水师,每营正式军户士卒五百一十人,辅兵六百人。其中包括网梭船、鹰船、赤龙舟、苍山船、车轮舸、三桅炮船、海沧船等大中小舰船二十余艘,大将军炮八门、佛朗机炮二十门、碗口铳四十门、喷筒五百个、鸟嘴铳八十支。
而到了如今,虽然舰船还有两百余艘,但却是破旧不堪,当年的军港不复存在,而造船、修复的匠所也大多名存实亡。这些年,童万钧就是带着水师上下以打鱼、私下做点走私的生意,为商船护航,才苟延残喘到如今,大部分的战船上竟然还挂着渔网等器械。整个登莱水师的士卒也锐减到一千多人,说的难听点,要是全军出动的话,恐怕连基本的水手和船夫都凑不齐全。
所以,当朱平安看到登莱水师如今是这幅模样时,干脆一句话都没说调头便走。这下可是将童万钧给吓得不轻,好不容易来了一位肯做实事的上官,水师却成了这幅模样,任谁看了心中都不痛快。
哪知道,朱平安确实直接带着一众官员直接杀到了威海卫。朱平安还兼着威海卫指挥使的差事。
朱平安也不多话,当即便叫了阴世纲、洪胖子等人过来,说明要投入数十万两白银,将威海卫建成登州最大规模的军港。从弘治年间开始,随着海禁政策的施行,大明水师也逐渐萎缩,登莱水师自吴桥兵变之后,更是处于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的地步。登州海域的水寨、岛屿因为无力坚守,被一一放弃,登莱水师只能寄宿于蓬莱港之外,到头来京师连一个营寨都没有。
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建设军港,这样才能恢复水师的元气。什么打造舰船、招募水师等那都是后话。
童万钧一听顿时愣在了原地,好半晌,也不管自己比朱平安大了将近三十岁,竟是一个头磕在了地上,哭的像个孩子一般。
“大人如能再建水师,我老童宁愿在这登莱呆上一辈子,就算不是水师参将,老童也愿意以士卒身份老死在这里!”(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山右八家的威胁
由于地势之利,登州城内虽然面积不大,但历来便是商贾云集之地,吴桥兵变中,叛军血洗登州,百业凋零,就连城内百姓也逃散甚多。但自崇祯流年之后,登州城依据地利,又逐渐兴盛起来,四方商贾重新汇集到这里。
德玉商号是登州城内的老商号,虽然是分号,但生意却是蒸蒸日上。崇祯六年,再度回到登州时,也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而如今德玉商号的掌柜则是一位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据说还是秀才出身,因为在学业上再难有寸进,这才接了宗族的生意来到了登州。其人做生意也秉承信义二字,却是在这数年之中便在登州扎下根来。
八月中,新到任的登州府副总兵朱平安整顿军务,无论卫所还是水师,都在整顿范围之内,不知怎么的,便牵扯到了海贸的生意上来。一时间,登莱水师频频出动,竟是将这海面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商队连带着海盗清剿了个干干净净。
登州城内的几家大商户顿时乱了套,其中也包括德玉商号。不够德玉商号倒是损失不大,比之其他几家,德玉商号确是谈不上什么豪商巨贾,只不过有三船的从安南而来的香料和从朝鲜来的几条粮船被登莱水师查扣。
德玉商号本属山西商人开设,其主家便是榆次的常氏。如今的山西商人,声势最为显赫的莫过于山右八大家,分别是范家、靳家、两王家、田家、梁家等八大豪门。其于张家口为基地,大肆与关外满蒙进行交易,一时间成为山西商人的执牛耳者。相比较之下,常家便落了下风。
如今的登州,便有范家的晋和商号和王家的晋通商号。听闻,这次水师清剿,受损失最大,便是这两家。
好在,之后不久,都司衙门便通知各家商号。可以到衙门领取被扣押的货物。只不过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罚金。同时明言,今后登州有关海贸必须在州府衙门和都司衙门的监督下进行。有消息称,登州也将设置市舶提举司衙门,换句话说。朝廷将对海贸生意进行监管和抽取税赋。
这对德玉商号来说问题不大。本做的便是粮食、香料以及木材的生意。朝廷抽取税赋也不过是三十取一的祖制,税负并不算高。但对于晋通商号和晋和商号来说,便无疑是灭顶之灾。
德玉商号的掌柜常耀很清楚。范家和王家的大主顾就是关外的满清和蒙古人,一直以来,两家以登州威海卫的私港为跳板,将大批的盐铁、粮食、药材送往辽东,好在这一次被查获的货物中倒没有盐铁这些禁运物资,要不然,新任的副总兵大人如何能够善罢甘休。
只是这样一来,以后这盐铁等物如何再能流出登州。要知道,这从江南搜集而来的盐铁等物要是再千里迢迢从张家口出关,那可就要大费周折了,即便是从广东、福建等地出海,那成本也要加上几倍啊!看来这以后啊,范家和王家的生意不好做了。
还没等常耀琢磨清楚这些事情,都司衙门倒是又传出了新的消息,就在登州城南,都司衙门和知府衙门整饬了数百亩的荒田,听闻誓要设置什么贸易区。以后凡是从登州出入的货物便在此处交割,也就说,内陆的商人不必出海,便可以够知道海外的货物,而来自于海外的商贾则不必再深入内陆,便可以买到大明的特产。这样一个消息让常耀的心中何止是吃惊,张家口便由这样的设置,但主导权却是在山右八家的手中,也只是向关外输出各种军用物资而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