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烈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便是整个襄阳城中也是最高处的所在,现下却成了观察襄阳城内态势的最佳去处。
  所有人气喘吁吁的登上观星台最顶端,齐齐的向着东北方看去。元末年间,朱元璋麾下大将邓愈奉命对襄阳进行扩建,不禁重修了始建于南宋年间的雁翅城这座襄阳的附城,而且又新修建了一座与之相连的角城,取名为新城湾。明初洪武年间,由襄阳大北门至东面长门又扩大了新城湾的面积和规模。由于新城湾靠近汉水,因此便成了粮船的汇集之所。新城湾城内也成为襄阳的屯粮所在。
  郑家大军占据襄阳之后,军粮补给便都集中在新城湾城内,从襄阳运往前线各部,是襄阳城内最紧要的地域。
  但现在,新城湾的方向却是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将整个襄阳东城都照的亮如白昼。看到这火光,众人的心中都是猛然一沉。鞑子的使团原来最终的目标就是这里。
  “完了、完了”,陈鼎作为郑芝龙身边最重要的谋士,自然深知新城湾对于郑家大军的重要意义。回头一看,众人的脸上都是没了血色。
  “大公子!”郑鸿逵的声音都变得沙哑起来,“千钧一发之际,您要拿个主意啊!”
  郑森如今不过二十出头,虽然久经战阵,但哪里统筹指挥过全军的事务,加上骤逢大变,一时之间也是没了准主意。
  施福总算是郑芝龙身边的老臣,还没有完全乱了方寸,此时也顾不得什么身份尊卑,当即大声呼喝起来,“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此时,我襄阳城中应该全力缉拿鞑子细作,不惜一切代价救火,能保住多少存量便保住多少,急令后军和南京户部、兵部,全力向湖广运送军粮补给。还要命令前沿各部,后队边做前队,前锋诸部殿后,火速向襄阳一带靠拢。再有,便是命人通知何腾蛟、袁继咸、万元吉等部,向襄阳一带增援才是啊!”
  郑森这才恍然大悟,“施将军所言极是,速速传令下去,依计施行!”
  众人惴惴不安的前去传令,郑森这才稳住心神,火速来到郑芝龙的书房,将兵符令箭等物保管起来。又派出自己的心腹之人前往岳州府一带,通知郑芝豹所部向襄阳靠拢,这个时候,还是郑家的嫡系兵马留在身边才能让人安心。
  但接下来,襄阳城中却是变乱叠生。清军的奸细已经渗透到各个坊市之中,不断的防火、杀人,郑家各部手下的将官一个时辰之内便有数人遭到袭击,就连郑军水师的营寨都被点起了熊熊大火。虽然未能蔓延成大的火势,却是造成了水师的混乱,自行践踏,舰船惊慌失措的闪避,整个襄阳城外的水师各寨一时之间无法收拾。
  然而就在此时,额尔登却率领着一百多名麾下的死士趁乱对襄阳王府发动攻击。在四周点起火势的同时,死士们翻墙而入,见人就杀,险一险便杀到王府的后院,也幸得郑森在府中坐镇,这才逐渐稳住了局面。
  等到天光放亮的时候,额尔登和一百余名死士才被斩尽杀绝,但整个王府中已经是尸横遍地,连带着消息和命令的传递都大打折扣。(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辽东鹰飞

  金秋十月的关外,草长鹰飞,碧空如洗,大地的苍翠之色已经戴上了一点金色的味道,阳光毫无阻隔的播撒下来,似乎视线可及的每一样东西都显得那么清晰和生机勃勃。微风吹过,带下几片摇曳的树叶,但随即被疾驰而过的马蹄踩在脚下,不知所踪。
  远处草原的尽头便是盛京,也就是原先辽东都司最南面与还周围相连的重要据点——连山关。整个城池的轮廓已经呈现在视野之中。
  几名明军的夜不收精兵,拍拍身上皮甲沾染的尘土和落叶,彼此对视一眼,一名佩戴着什长木制腰牌的士卒翻身从自己的身后扯下一杆大旗,单手一掷,旗杆便深深的陷入到黝黑肥沃的泥土之中。山坡上风势迅猛,红色的旗帜顺风展开,斗大的明字龙飞凤舞,直欲冲上九霄。
  距此三里之外的辽阔草原上,却俨然是另外一副景象,一片由无数个方阵组成的红黑色海洋,在清晰的鼓点的指挥下,缓缓的向北行进。草原旁边的丛林因为这支大军的到来,而变得有些慌乱和热闹,无数飞鸟冲天而起,惊慌失措的向着东面飞去。而地面上,黄绿相间的草丛已经被践踏的不成样子。不时有受惊的野兽慌不择路的从树林中跑出,而行进中的士卒却仿佛是根本没有发觉一般。继续沉着而坚定的向着北方进发。
  驻马在高地上的李定国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慢慢放下手中的千里镜。远处随风招展的明军战旗已经被他收入眼帘。
  李定国满意的点点头,回身看看不远处缓缓逼近连山关的大军,轻声问道:“左右两翼的兵马跟上了吗?”
  张继祖马上回答道:“左翼武子牛和右翼的熊万鹏已经抵达指定位置,随时可以配合大军向连山关发动进攻。”
  肖元腾一皱眉头,“都督。连山关由济尔哈朗经营多时,仅是满清的红衣大炮便有一百多门,虽说口径都不大,但依托坚城,却是可以给攻城部队造成极大的伤亡。连山关外一马平川,火炮的威力不可小觑啊!”
  李定国和张继祖都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的看着肖元腾,听着他将话讲完。
  “多尔衮以何洛会为镇守盛京的内大臣,总督熊耀城、锦州、宁远、凤凰城、兴京、新城、牛庄、岫岩城诸路人马,连济尔哈朗、英俄尔岱也要受其节制。王爷曾经说过,此人是个人才,不过是在政争一道,用兵小心异常、不敢行险,却只是中人之资。多尔衮对其的了解不够全面。也因为如此,何洛会一定会选择稳守之道。恐怕不会出城野战。而且,宁古塔以及海西女真各部的援军也在陆续赶到连山关一带,总兵力有可能突破十万之众,咱们如果强攻关隘,恐怕会被敌军拖在关下,宁古塔和海西女真各部都是轻骑,奔袭速度极快,如果使用扰敌战术。咱们未免会顾此失彼啊!”
  李定国和张耀祖相视一笑,肖元腾虽隶属于军情处一系。但从讲武堂毕业之后,便一直追随李定国在关外征战,因此对于军事方面也绝对是个行家。他的担忧,的确是现实存在的。但李定国却是早有对策。
  早在接到朱平安的出兵命令之前,李定国便已经派遣由山东赶来的曹变蛟率领着骑兵主力奔驰到连山关一带。曹变蛟是边军猛将,与流寇、清军都有过多次交手。对于清兵的战法了然于胸。朱平安派他来到辽东,正是为了发挥他擅长骑兵作战的特点。
  李定国在朝鲜这数年,除了囤积大量的军事物资之外,便是花了大力气来组建关外的骑兵军团。由曹变蛟统领的这一支两万人的骑兵队伍,完全由关外汉民组成。再加上新君总教头歌德麾下骑兵教官格兰以及曹变蛟的一手调校,其战力比之八旗精锐绝对不遑多让。
  因此,曹变蛟和格兰一早出发,便是担负了版图袭扰宁古塔和海西女真援军的任务。有了骑兵军团的存在,满清的轻骑大军便无法对宫城部队造成大的影响。
  正说话间,却是来人禀报,说是童经延、朴有周两部已经赶到,前来面见李定国。
  但来的却不知是童经延和朴有周,李定国一看清楚了童经延和朴有周簇拥的那人的模样,连忙下马,带着一众将领小跑着过来,翻身跪倒行礼,“王爷,您怎么亲自到辽东来了?”
  风尘仆仆的朱平安哈哈大笑,双手将李定国给扶起来,“怎么,不欢迎?”
  “王爷说的哪里话?属下只是担心这一路上您的安全,从山东到辽东,水路自然畅通无阻,但四卫都是新近平定,路上难免会有清军的散兵游勇出没,王爷是千金之躯,如果……,但定国可是罪莫大焉!”
  朱平安浑不在意的挥挥手,“我这一次是轻车简从,辽东大战在即,如今关内风云变幻,多尔衮下了一手好棋,却是将我逼得手忙脚乱,如果不在这时候补救一下,恐怕今后关内的局面会难以控制了!”
  众人都明白朱平安话中的意思。
  多尔衮玩得这一手声东击西却是漂亮。将八旗主力全部集结在河北、京畿一带,却是忽然筹建起绿营兵。二十余万大军朝夕间成军,就连皇室都不遗余力的参与其中,将绿营兵马打造得如同铁桶一般。虽说其中掺杂了满清朝廷中的内斗,但不得不承认,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和大玉儿这种合作无疑使得清军的战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以辽东祖居的汉人监管绿营,安插辽东汉人大族子弟进入绿营,防止了吴三桂等降将的做大,同时又确保了其战力的保持和提升。
  又以何谈为烟幕迷惑了一心追求不世之功同时又想迫切的削弱朱平安的郑芝龙。就在郑芝龙误以为湖广大局已定的时候,吴三桂、洪承畴两路大军南北挺进,吴三桂一战便击垮了郑森的西进军团,兵锋直逼襄阳。
  而洪承畴用兵则会更为老到,可以说兵不血刃,便轻易的使得何腾蛟、袁继咸、万元吉的联军损失惨重。
  自从投靠满清以来,洪承畴拉拢分化的手段可以说是日益的炉火纯青。就在起兵之前,他便已经联络了大顺军王进才、马进忠、张先壁、黄朝宣、刘承胤、曹志健、王允成、卢鼎等部,封官许愿,将其拉拢过来。命这一干顺军将领投入到何腾蛟麾下。
  洪承畴的南路军杀奔而来的时候,王进才、马进忠、张先壁、黄朝宣等人阵前倒戈,径直反过头来,直扑联军。何腾蛟等人措手不及,兵马一触即溃,损兵折将达两万之众。
  最令人无奈的是,郑芝龙这种老狐狸居然栽在了一条拙劣的美人计上,差点被满清献上的蒙古女子在床榻之间取了性命,接连昏迷了十余天才算清醒过来,等他醒过来的时候,湖广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还有,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囤积于襄阳新城湾的大批郑军粮草军资被清军的细作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也导致了郑家大军最终的大溃败。郑军的海盗传统和习气表露无遗,襄阳起火的消息传至各部,大部分将领完全没有理会郑森要求各部稳守反击的命令,而是采取了各自选择路线向南直隶撤军。其中就包括了郑森的叔父,郑芝豹。
  仗打到这个分上,即便是孙武再生也无力挽回了。一时之间,就连南京都是一日三惊,惊惶不已。
  不得不承认,满清此次的战略施展的极为成功。一举消灭了郑芝龙在湖广好不容易取得的战略优势,同时也使得隆武朝廷积攒下来的优势损失殆尽,还使南直隶将要直接面对清军的兵锋。
  在这种情况下,朱平安只能采取动作对清军的兵力进行牵制。但河北京畿方面却有清军的主力坚守,多尔衮就是闭门不出,朱平安如果强行进攻,势必会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因此,朱平安便将主意打到了辽东这边。河南那里,因为久经战乱,几乎已成不毛之地,现在还有刘汝奎、刘洪起这样的顺军残部坚守,一时之间恐怕难以对山陕形成威胁。辽东便成了最好的切入点。
  朱平安此次前来辽东,只不过带了一千左右千户的亲卫,其余的便是带了几十个硕大的木箱。
  朱平安一指那些木箱,“辽东地势平坦开阔,我便将这些军械局研究出来的新玩意带了过来,这东西在辽东最合适不过!”
  其实,李定国也早已发现了跟随在朱平安身后,目前已经胜任山东军械局总管的何长水。但李定国心里却是有些失望,他更希望来到辽东的是孙和鼎。孙和鼎主管山东军制式火炮的研制,李定国在经年的战斗中发现,火炮对于新军战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意义,攻城战中,火炮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何长水却是长期负责枪械、以及火箭之类的兵器研制,可以说,他的作品对于战争来说,只能锦上添花,却未必能够一锤定音。
  朱平安看出了李定国的心思,不由得一笑,“放心,宁古塔和海西女真的轻骑不久之后便会来到连山关一线,到时候,让你看看何长水这些新玩意的威力,到时候,恐怕你就不会是这种表情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追击

  郑亲王济尔哈朗忍不住要拍案而起,直到如今,他的半边身子还是没有一点感觉得,不得不整天萎顿于软榻之中,被四名亲信侍从抬着到处走。他已经一把年纪了,身体又是这个样子,如此操劳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这大清的天下!
  何洛会奉命执掌辽东兵事,偏偏用兵却是异乎寻常的谨慎小心,牢牢秉承着“无过便是功”的信条,将兵马集中在甜水站、连山关一线的大小城池中,固守不出,这样的战法与当年的辽东明军又有什么不同。
  济尔哈朗自然明了防守对于如今辽东的意义所在,但一味的坚守却不时长远之计。李定国大军六万之众,从复州四卫向北挺进,绝大部分还是步卒的编制,行动自然缓慢,比不得清军骑兵的机动性。这个时候,更应该以骑兵主动出击,沿途不断袭扰明军主力,抓住机会扑上去狠狠的咬它一口。
  李定国虽然是朱平安麾下的大将,这些年也在辽东让清军吃尽了苦头,但他毕竟年轻。根据济尔哈朗的判断,此次忽然出兵,正是因为多尔衮在湖广取得的空前大捷,给了大明朝廷以莫大的压力。朱平安为了缓解南面的困境,这才仓促之下下令李定国北进,企图以围魏救赵之计,吸引关内的八旗精兵回援关外。
  何洛会虽然认同济尔哈朗的看法,但却不肯采取主动的态势迎击明军。在他看来,能够守住辽东便是对关内清军主力的最大支援。其他的,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另外,德吉哈和噶里的满人叛乱分子,已然活跃在辽东各地。这些个满人的败类,为了一点钱财。居然背宗忘祖,不断煽动破产的满人参加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在各地搞风搞雨,让驻防清军一刻不得安宁。
  还有那个什么刘兴祚的后人刘复,他老子在世的时候就让满清上下夜不能寐,现在刘复打着为刘兴祚复仇的旗帜在孤山堡一带神出鬼没。搅得清军日夜不得安生。
  济尔哈朗的建议是有见地,但何洛会却是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