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嘈谋阋蔡宀炝恕8匾氖牵谡乓强蠢矗萑皇虏换埽鹪酱笳揭脖厥の抟桑趾涡朐谌绱讼附谏纤克咳肟鄣丶平希靠刺锛傻牧成乓潜阒馕槐匝险纳辖宰约盒挠胁辉茫纯嘤诖笸ス阒谖薮咏馐汀:迷谔锛勺诔跤蚁率祝胱约憾悦妫愣蕴锛裳凵疽馕扌爰平希谷挥Χ员闶恰F锛裳哿钡痛梗肴徊痪酰路鸩蝗鲜端话悖乓侵缓眯闹刑鞠⒁簧耸隆�
    “诸位臣工。”楚威王站在整块荆山玉雕成的王台上开始说话了,“越国蛮夷举国犯楚,十五万大军向西压来。本王承蒙中原名士张仪鼎力襄助,请得田忌上将军入楚,统率我楚国大军迎击越蛮。今日恭迎上将军,是我大楚国的吉日。上将军将把整个越国奉献给大楚国,将给楚国带来土地、民众、荣誉与胜利!”
    “楚王万岁!”“上将军万岁!”朝臣被楚威王的慷慨情绪大大激发,高声欢呼起来。
    令尹昭雎从座中站起,高亢宣布:“楚王授田忌大将军印——”
    殿中乐声大起,四名老内侍抬着一张青铜大案,稳步走到大殿中央的王台之下。楚威王在肃穆的乐声中走下了王台,向肃立在大殿正中的田忌深深一躬,待田忌还礼之后,将青铜大案上的全套物事一一授予了田忌:一方大将军玉印、半副青铜兵符、一口象征生杀大权的王剑、一套特制的大将军甲胄斗篷。
    楚国与中原各国不同,出征的最高统帅称“大将军”而不是“上将军”。其间的差异在于,楚国大将军的爵位更高一些,权力更大一些。中原战国在相继大变法之后,权力体制已经相对成熟,将相分权也已经有了明确的法令。楚国则因为吴起变法的失败,仍然是“半旧半新”之国,权力体制多有旧传统。这种旧传统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世族分治,二是重臣专权,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在最终以战争形式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国时代,所谓重臣专权,更多地体现在最高军事统帅的权力上。由于这种差别,楚国的大将军更多地带有古老的英雄时代的遗风——言出如山,肩负国家民众的生死存亡与荣辱。在寻常时期,楚国大将军的全套权力,从来不会一次性地授予任何一个统帅。这是君主保持权力稳定的必然制约。但楚威王清楚地知道,田忌这次率军灭越是交换性的,田忌是要回齐国的。一次授予大将军全部权力,非但能激励田忌的受托士气,而且绝不会出现大权旁落,更能向天下昭示楚国求贤敬贤的美名,吸引中原士子更多地流向楚国,何乐而不为?田忌自然深知其中奥妙,所以也坦然接受了。
    按照礼仪,楚威王当场侍奉田忌换上了大将军全副甲胄斗篷:一顶有六寸矛枪的青铜帅盔,一身皮线连缀得极为精致的青铜软甲,一双厚重考究的水牛皮战靴,一领绣有金丝线纹饰的丝绸斗篷。一经穿戴就绪,本来就厚重威猛的田忌更显得伟岸非常,直似一尊战神矗立在大殿之中。
    “好——”众臣一片叫好,分外亢奋。
    “田忌谢过楚王。”田忌向楚威王深深一躬,这是全礼的最后一个环节。
    楚威王却并没有按照礼仪回到王座宣布开宴,他兴奋地打量着田忌,高声询问:“大将军,灭越大计实施在即,还需本王做何策应?”
    田忌已经将大战谋划成熟,也确实想对楚王提醒几个要点,但却都是准备私下与楚王秘密商谈的,看目下如此这般声势,楚威王的确与张仪想的一样——列阵一战便是了,完全没有与自己密谈定策的模样。此时不说,很可能就没有机会说了。想到这里,田忌肃然拱手道:“对越大战,乃楚国三十年来之最大战事,须倾举国之兵,方有胜算。田忌唯有一虑:楚国全部精兵南调,则北部空虚,须防中原战国乘机偷袭;以目下情景,与楚接壤的齐魏韩三国,都无暇发动袭击,唯有北方的秦国须做防范。臣请派一员大将驻守汉水、房陵一线,一保楚军粮草接济,二保后方无突袭之危。”
    田忌说完这番话的时候,楚国的元老重臣们一片目瞪口呆。
    在元老贵胄们心中,灭越大战的方方面面都是楚王早已经运筹好的,何有危险可言?如今田忌一说,似乎这场大仗还未必是那么有把握,好像还有后顾之忧,顿时神色惶惶起来,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露出了疑惑的目光。楚国打仗,兵员钱粮的大部分都要从这些世族的封地征发,没有世族的支持,王室根本不可能有独立大战的根基。此刻他们若心有疑虑,这灭越大计便要麻烦起来了。
    楚威王没有料到,田忌会提出如此一个事先完全没有想到的严重事实,赞同田忌所说么?很有些扫兴。断然否定么?田忌是天下名将,他有如此担心,定然不会是信口开河。楚威王阅历甚浅,这时对天下大势的确不甚了了,一时竟没了主意。猛然,他想到了张仪,转身笑道:“先生以为,大将军之言如何?”
    张仪洒脱地大笑了一阵道:“大将军多虑了。秦国目下刚刚从内乱中挣扎出来,民心未稳,急需安抚朝野,根本无力他图。况且秦国新军只有五万余,还要防北地、西戎叛乱,如何有军力南下偷袭楚国?大将军但举倾国之兵,一战灭越为上。分散兵力,不能彻底灭越,反倒拖泥带水,两端皆失。”
    “兵家法则,后方为本,但求防而无敌,不求敌来无防。田忌但尽所虑,楚王决断便是。”田忌很是淡漠,完全没有争辩的意思。
    楚威王经张仪一说,顿感豁然开朗,对田忌笑道:“大将军全力灭越便是。预防偷袭之事有张子筹划,定能万无一失。”
    “谨遵王命。”田忌没有多说,平淡地退到了自己座中。
    “开宴,为大将军壮行。”楚威王一声令下,钟鼓齐鸣,举殿欢呼,一场隆重热烈的宴会一直到华灯齐明方才散去。
    曲终人散,田忌向楚王、张仪辞行,带着一班司马匆匆赶赴军中去了。
    楚国东北部的原野上烟尘蔽日,大江中樯桅如林。
    越国大军从水陆两路大举压来。
    张仪走后,越王姒无疆与一班大臣将军商讨了整整两日,方才将攻楚的诸般事宜确定了下来。原先进攻齐国,北上的只有马步军,而今转而攻楚,自然要动用舟师(水军),不得不稍缓了些许时日。早年,只有楚吴越三国有舟师,而以吴国的舟师最强大。吴国舟师以震泽(太湖)为根基水寨,上溯入江可直抵云梦泽进入楚国,南出震泽则直接威胁越国。当年吴国大败越国,舟师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越国灭吴,舟师也起了同样作用。吴国灭亡,越国接收了吴国舟师,水军规模便成天下第一。与吴越两国对舟师的重视相比,楚国尽管拥有天下最为广袤苍茫的云梦泽,舟师却一直规模很小,作用也不显著。根本原因,是楚国的战争重心一直在中原大地,舟师派不上大用场。
    这次,越王姒无疆大起雄心,要一举攻占楚国东北部江淮之间的几百里土地。这一带平坦肥沃,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正是水陆同时用兵的上佳之地,越国舟师正好派上用场。议定大计,越王派出快马特使兼程南下,急令舟师出震泽进长江,直达云梦泽东岸扼守。他自己亲自统帅的十五万马步大军,则从北向南压来,形成“南堵北压”的攻势,意图一举占领江淮原野二十余城。
    姒无疆是志在必得,诏命舟师多带空货船,准备大掠楚国财货粮食。越国舟师的战船原是两百余艘,征发的空货船却有三百余艘之多。五百多艘大小船只张起白帆,在浩渺大江中陡然立起了一片白色的樯桅之林,旌旗招展,号角相闻,声势壮阔之极。陆路之上,从琅邪南下的十五万马步大军汹涌展开,更是沉雷般滚过江淮原野。
    消息传来,农户逃匿,商旅远避,大小城堡尽皆关闭。
    楚国东北顿时陷入了惊恐之中。
    就在越国水陆两路大举压来的同时,楚军也针锋相对地向江淮地区移动——陆路出昭关,水路下长江。与越国煊赫浩大的声势相比,楚国大军却是悄无声息地秘密移动,尽管还达不到田忌要求的那种隐秘与快速,却也不会将进军意图张扬得路人皆知。
    战国之中,楚军的构成最为复杂。由于吴起变法夭折,新军训练没有成熟定型,楚军就变成了一种“老根基,新影子”的混杂大军:战车兵、骑兵、步兵、舟师四大兵种全都有。舟师不用说,是楚国这种水乡泽国的特殊兵种,与一百多年前没有任何变化。战车兵本该早已淘汰,可楚国却原封不动地保留着两千辆兵车与十万战车兵。铁甲骑兵是战国新军的核心兵种,可楚国却只有不到五万骑兵,而且还算不得精锐铁骑。楚国步兵本来不独立,在车战时隶属于战车单元,战车淘汰后,步兵才开始了与骑兵对应的独立步战。这种似独立非独立的步兵,楚国有三万多,既不属于战车兵,又不是与骑兵有效结合的步骑新军,只是全部驻扎在房陵山地,守护着这个辎重基地。楚国大军号称三十万,实际上的主战力量就是十万战车兵,其余的骑兵、步兵、舟师加起来十万出头,都不能独当一面地作战。
    反复盘算,田忌只有根据楚国的实际军力来打这一仗。
    田忌命令:舟师的一百多艘战船从云梦泽直下长江,在彭蠡泽江面彭蠡泽,古代长江大湖泊之一,在今九江区域。结成水寨,断绝越军舟师的退路。此时,越军舟师已经进入云梦泽东岸的安陆水面安陆水面,古代云梦泽东部,当在今武汉区域。,正在上游。越军舟师原本就不是为打仗而来,驻扎在云梦泽东岸,为的只是要堵住“楚军溃败之残部”准备大量装载抢掠财货,顺流而下。楚军舟师悄悄卡在下游的彭蠡泽江面,越军舟师便无法单独逃回越国。这是田忌的缜密处——若仅仅是陆上战胜,而让越军残部从水路逃走,那也不能一战灭越。
    与此同时,田忌亲自率领十万战车兵与五万骑兵秘密东进,日夜兼程地赶到了昭关外的山谷扎营,准备迎候越国大军,在这里决战。对于驻守房陵的三万步兵,田忌没有动用。他始终认为,房陵汉水是楚国大军的粮草基地,但却是一根软肋,需要有所防范。尽管楚王与张仪都拒绝了他的看法,但既然做了楚国的统帅,田忌还是要为楚国认真谋划,不想顾此失彼。三万步兵,对于战胜越国来说,增添不了多少力量,但对于扼守汉水房陵来说,就是一支弭足珍贵的兵力。这是田忌瞒着楚威王君臣与张仪,私自决断的,假若对越国战败,田忌就要承担“调兵失当”的罪名了。
    昭关昭关,今安徽含山北部的小岘山地区。外的丘陵原野,是田忌选择的战场。
    昭关是楚国东部要塞,也是与老吴国的界关。这里东临大江,多有丘陵山地,昭关坐落在岘山两座山峰夹峙的谷口,山外是平坦的原野河谷。无论从东部还是北部进入楚国,昭关都正当冲要。田忌率先头五万骑兵赶到时,从郢都、淮北几座军营陆续赶来的战车兵还没有全部到达。等得三两日,这些笨重的战车,才在轰轰隆隆的人喊马嘶中卷着冲天的烟尘到齐了。
    这时田忌接到斥候急报:越军还在三百里之外,两三日才能赶到昭关。田忌不禁长长松了一口气:“天助楚国也。”原来,他最吃不准的就是楚军与越军的行军速度。当年与孙膑打仗时,都是靠大军快速调动实施谋略的。围魏救赵、围魏救韩,都是千里驰驱,昼夜兼程,否则不能诱敌深入,更不能集中兵力伏击强敌。这场大战,楚军能够先期到达,以逸待劳,可在国门之外进行决战,胜算便很大。若越军先期到达攻下昭关,则楚国朝野震恐,纵能在境内取胜,也必得大费周折。尤其是这种老式战车兵,如不能先敌从容部署,仓促迎战十有*都会溃败。
    这两天时间可是太要紧了。田忌立即下令:大军偃旗息鼓,全数驻扎在隐蔽的山谷,使昭关外的河谷原野看不到一座军营。暮色时分,田忌升帐聚将,开始详细部署大战谋划。由于楚军车战将领对新战法非常生疏,田忌必得向每个受命将军反复说明交代,如此直到四更方散。
    一切准备就绪,楚威王与张仪赶到了。看到昭关外一片宁静的原野,楚威王惊讶了:“大将军,楚国大军何处去了?还没有抵达么?”田忌悠然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楚王但放宽心便是了。”张仪爽朗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楚王明日但看大将军灭越是了,何须问他细务?”楚威王恍然笑道:“先生说得是。大将军,虚则实之。好。”
    第三日将近午时,山外碧蓝的晴空突然变成了灰黄色,隐隐沉雷从东北天边隆隆逼来,昭关外的河谷也突然阴暗了下来。须臾之间,沙尘天幕中旌旗招展,恍若连天海潮向昭关压来。岘山峰顶的楚威王与张仪看得特别清楚,不禁相顾变色。再看旁边的田忌,却正在指挥军吏转动那杆黄红色的大纛旗。大旗三摆,田忌已经飞马下山。
    片刻之间,楚威王便看见岘山谷口排开了一个巨大的步兵方阵。仔细看去,竟然全部是弓弩手,战车骑兵却不见踪迹。田忌立马阵前,怀抱一面红色令旗,却是好整以暇。楚威王不禁低声嘟哝:“如何只有这少许人马?越军可是十五万大军,仗能这样打么?”张仪高声笑道:“楚王快看,姒无疆到了。”楚威王遥遥鸟瞰,只见土红色的越军已经漫山遍野地压到岘山谷口,东北原野上犹有烟尘蔽天源源涌来。当先两辆战车,第一辆载着一面“越”字大纛旗当先奔驰。这是战车兵的战阵传统,叫护旗车。后面一辆战车却是四匹白马驾拉,驰骋如飞,在土红色的海洋里分外抢眼。楚威王对战车还算熟悉,一眼看去,便知这是一辆配备五名车战甲士的重型战车。战车正中,一领大红斗篷迎风飞舞,头顶玉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然是越王姒无疆。
    将近楚军一箭之地,越王战车停了下来。姒无疆打量着谷口这片土黄色的步兵方阵,扬鞭一指哈哈大笑:“阵前何人?些许黄虫,能挡得海神天兵么?!”
    田忌出马阵前,拱手一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