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搅乱三国-第6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等忠心之语。
    这些人中自然有些忠贞不二之臣,但也不可避免的掺杂进如陈群、吴质等有心者的推波助澜,搅乱局面之人。他们无非想制造些反对者的声音,不让曹智遥控指挥的这场**得以正常实施。但终因不敢声音发的太响,而起不到多大作用。
    倒是一群乐进的手下,在一旁默默地记下了这些叫嚣之人的名字。
    李儒、贾诩等更是对于这份叫嚣和鼓噪,无动于衷,纷纷侧目目无表情的想着自己的事。就连郭嘉、钟繇等人也是对于废后如此重大的事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
    这些人在昨日一回京,就在李儒、贾诩的召集下,有过一次通气的小型秘密会议。会上他们大致明白了伏后一家牵扯上通敌和欲图推翻曹智的阴谋,乐进甚至已经抓了一名重要人证樊普。通过此人他们还了解到他们一直尊重的战友荀彧也被牵扯进此项阴谋中,对于伏后被废,伏完被贬他们认为这是这一家子罪有应得,他们此时心中唯一的遗憾和担心的就是“老友、同事、大儒”荀彧怎么会牵扯进此案?这其中甚至还有一直以刚正不阿形象示人的毛玠,也被牵扯其中。他们此时担心的就是不知曹智会如何处置他们,毕竟这些人和他们在同一个阵营共事多年,有些人之间可能并无多大交情,但心中的担忧之情,还是不能轻易释怀。对于伏家,他们自是管不了这废后、罢官之事了。
    此时,放下圣旨的李儒,退开了几步,一副完事闭嘴了的样子。
    接着御史大夫郗虑和主簿路粹双双走了出来,郗虑一展手中的一份奏折,不理还在嘈杂的群臣,再次报出一条更令群臣哗然的参本:
    “少府,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自云我圣人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吝戈倒?又融为九聊之列不尊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与殿外之臣跌荡放言,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缪为恭敬,礼之虽备,不舆论国事也。”
    郗虑的奏章中公然声称了孔融大逆不道等罪名,并影射的提了一下孔融结交朝廷外的谋逆之臣,欲图大逆不道,宜极重诛。郗虑在奏章中明确要求献帝将孔融杀之。
    郗虑的奏折宣读罢,舆论大哗,官员们惊疑不定,议论纷纷,李儒等上官虽然依然面沉似水,立于上方一言不发。但郭嘉等人也因曹智要杀这个孔门正宗后裔,而开始皱起了眉头。只听殿下的文武百官议论声越来越高,终于有人愤然高呼:";孔少府罪不至此";
    ";孔大夫乃圣人之后,杀不得";
    ";请皇上明查";
    ";请曹司空明查";
    ";孔少府平日里是有些狂放傲慢、放荡不羁、桀骜不驯,但绝对是忠君爱国之士,绝不会不能听信小人馋言";
    当有人指着出头参奏孔融的郗虑时,路粹躲在人群背后正在得意的偷笑。因为孔融的的这些罪状大部分都是由他整理收集的,但因为他官职低微的缘故,出头的事轮不到他。
    但这也正是路粹求之不得的,被人指着鼻子大骂的坏人、奸臣的事不用他来做,但在曹智那的功劳肯定是少不了他的了,何乐而不为呢?
    大殿之上吵的热闹,四下身着普通侍卫衣服的人,其实早就换成了乐进手下。这些人冷眼旁观,哪些人惶恐惊惧、哪些人出言煽动,满朝文武各自表现尽皆记在心里。
    等到他们闹腾得差不多了,郗虑就搬出了人证路粹。
    “孔融的不轨之举你可有证据?”
    路粹应声出列道:“下鄙便是人证,孔少府在府上胡言乱语时,下鄙就在场,其实不止下鄙在,还有很多大人……”
    “路粹你个狗才,妄孔融兄引你为宾客,你竟出卖与他,你这个卑鄙小人……。”
    两三个平日里与孔融交好的大臣,在路粹洋洋得意的做完证,就转而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也怪路粹平日官职太小,没见过几回这真正朝堂的阵势。他自以为处在一个绝对有利地位上,主要参奏孔融的人又不是他,他只不过做个证,就又可以退居二线,看好戏了。
    但路粹没想到这衣冠楚楚位列朝堂之人的大臣们,有时也会将文斗延伸成武斗的。更何况是在路粹要牵扯进更多平日里去孔融府上做客之人的名单时。
    “哎哟,哎哟,你们怎么打人……郗大人,李大人救命啊……”
    路粹被突然扑上来的两名大臣,就是两计老拳,一计直中路粹的右眼,自是右眼眶立时变成了熊猫眼,另一计打在了他的右脸颊上,淤青立显之时,更是将矮胖敦实的路粹打的踉跄了好几步。最后还被满场追着跑,一位议郎抓了一颗鹤嘴里的金珠,当成武器,大索路粹。
    “像话吗?像话吗?这还像个朝堂吗?一群混账东西,统统给我住手……”
    在李儒恰到好处的一声断喝之下,殿内刚才还只顾着看热闹的群臣,突然发现四下突然冒出几支整整齐齐的队伍,缨枪如林、刀锋似雪,甲冑鲜明,明黄的战袍、帽上插着一支突突乱颤的貂羽。
    这是皇宫禁军的标志,当然现在皇城内外的御林军也好,禁军也罢,都是由夏侯敦、许褚等曹智的亲信任这些军队的统帅,也就是说现在突然开进来,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的就是一只以曹智为意志转移的私人军队。
    大殿之上顿时静了下来,随着整齐的队伍一步步逼近,那铿锵的步伐都发出钢铁一般浑厚沉重的声音,文武百官们有种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禁军在殿前数步,“铿”地一声,队伍停止了前进。可是那种窒息的压抑感却丝毫没有消失,士兵们一个个神情冷肃,就象一道钢铁铸就的森林。刀出鞘、弓上弦,杀气凛然。
    终于脱险的路粹心想:“好吗,我被人追了三圈了,你们这群没良心的才叫停手,我要是一不小心被刚才那个愣头青一弹子砸死了,是不是要活该认倒霉啊?哎哟想往上爬,可这不容易,当个奸臣也那么不容易……”
    路粹可怜兮兮的趴在离李儒等人十步之遥的地砖上,吐着舌头喘着粗气。此时大殿上因为突然出现的武力压迫,而渐驱安静。李儒等人也只是瞥了一眼死狗似的路粹,连点安慰都吝啬的不曾表示,就把目光再次抬起,聚焦到那堵在殿门口的禁军队伍之后。
    一声伽锁和铁链的拖地声,一声不屈的咆哮,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出现的人物,也再次成为大殿之内群臣的焦点。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只想当个丞相
    下一刻,禁军队伍裂开一条口子,一个脖颈上套了根铁链子,手铐脚镣紧锁其身的人影出现在了大殿的门口。
    ";我没有罪,你们凭什么抓我曹智你这个奸贼,有本事出来当面对质,你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一路在被押解上殿途中咆哮的自是历来狂妄的孔融,大殿内的很多文武官员也都听清了孔融的声音。
    披甲带锁的孔融也是在一看清来到了大殿之上时,不由分说的一甩押解的兵卫,就要疾步上殿来分辩。
    孔融的到来已是在群臣中引起莫大的反响,待到孔融急步奔入殿内时,很多人更是因为看清他身上的血迹和伤痕,而进一步群情激愤。
    ";皇上明鉴啊!孔少府为人是传统相悖,口无遮拦了些,但绝不会欲图不轨的……";
    ";这是有人蓄意加害,皇上你要给孔少府做主啊!";
    大殿之上刚才因为禁军兵威的压迫,此时因为孔融的上殿一扫而光,众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申冤和申诉。把要满腹冤情的孔融倒是挤在了一边。一时不忍拂了众人好意的孔融,倒是一时半会儿怎么也插不上话。
    但此时众人的目标选择,倒是有了明显的针对性——那就是找皇帝出来主持公道。
    献帝是被人想起来了,但畏缩在龙椅上的刘协还是希望众人不要想起他的好。
    刘协看看底下哭成一片,骂成一团,申诉成一殿的群臣,再转向另一边等候着的李儒等人,以及带着禁军依然入宫的夏侯惇、夏侯渊等曹氏嫡系将领,心中苦笑着,慢慢从龙榻旁拿起一份早已备下的圣旨,像征性的递给李儒道:";众爱卿不得暄哗,朕自有圣裁!";
    ";臣死谏,崔琰,崔尚书一心为民,与此桩通敌案实属无关,还望皇上明查!";
    在李儒正准备照本喧读时,自知自己那点事已难逃曹智法眼的毛蚧突然越众而出,跪倒在刘协身前,为和孔融同来的另一名不那么引人注目和公愤的囚徒开释清命道。
    毛蚧不顾身份为其开脱的是一名身高八尺,有着一副美鬃的一个中年男子。
    此名和孔融一同被押上殿来的囚犯正是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一年半前,曹智在出征荆州时,他还是袁绍帐下的一名谋臣。但在诸多政见上袁绍不听他的建议,崔琰在袁绍集团审配、沮授等谋士林立,相互争斗中也不能脱颖而出,一展才学,甚至处于被排挤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故而在曹智出征赤壁时,愤然投效到了许都。
    崔琰在加入许都汉朝廷后,就受到了荀彧等人的礼遇,和毛玠更是一见如故,相交甚深。崔琰虽然一直无缘拜见到曹智这位当今汉朝廷真正当家人,但就在一入许都后,就曾向曹智上书,建议要减免各地因战乱而负担很重的百姓,并亲拟《租赋令》,上表朝廷。
    这份由崔琰初展才华的令文中务实的写道: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今天下之治,是豪强擅姿,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不足应命。起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崔琰在文中表述应该善待那些因战乱而困苦的百姓,和各地豪强、皇亲国戚兼并土地严重的事实,一五一十的表述给曹智,表述给朝廷知晓,要求先应减免那些刚刚结束战乱地区百姓的赋税问题,以达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曹智不但接受了他的建议,还由此重视、重用与他,一度遥控发令,升迁其官职,短短一年多中崔琰就加入荀彧的尚书团队,成为一名尚书仆射级的国家管理者,主要封官与毛蚧一起掌管选拔官吏的职务。也在这段时期内一直和毛蚧合作的亲密无间,堪称曹氏集团新老班底成功合作的典范。
    崔琰人长的很是英俊,性格倒是和毛蚧出奇的和拍,两人一样的刚正不阿。
    话又说回来了,这两人要是在性格上不是同一类人,他们也不可能走到一块,成为朋友,现在又生死相救。
    “那些信是我要他写的……”毛玠跪倒在献帝座前,苦涩的坦白交代道。
    毛玠卷入此次风波中,和荀彧等人不同,他不是怀揣有很强的政治目的,纯属为了私人原因。
    毛玠因为种种原因,一部分家人一直居住在邺城,为全部迁居许都。曹、袁两家开战后,毛玠因为担心家人安危,就委托曾在袁绍帐下为官多年的崔琰托人在邺城代为照顾家人,不要受到双方事实敌对的影响和牵连。
    崔琰为人刚正不阿,他不愿请托邺城的另外官员照顾毛玠的家人,而是直接给袁绍去了信函。
    崔琰在给袁绍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好像是指了袁、曹两争,情形变化多端,鹿死谁手变幻莫测。崔琰主要的意思是要袁绍双方打仗归打仗,不要去牵连双方的家人和亲朋。
    崔琰的信可能没有复杂的意思,但它最终落到了许攸、曹智的手中。首先看到这份信的许攸怀揣着为官的私人目的,故意曲解的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并进言曹智说崔琰此番的目的还是想给自己在袁绍处预备后路的。因而建议曹智也将崔琰列入打击对象,与孔融等一到成为首批下狱的官员。
    崔琰不但相貌俊美,且在许都官场上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很是立下了威望,很多人对他很是敬畏和妒忌,所以对于他的也被曹智收押,并不会像孔门后裔孔融般那样群情激愤。
    但此时一见他也被挂着手铐、脚镣,很是一惊之时,再听毛玠主动出列承认的罪行,都有种听到今日这场风波点子上的意思。
    “原来真有信函这一回事,牵扯的官员还真多,看来荀尚书令、毛尚书、崔尚书都已经被牵扯其中。这么多高官牵扯进这场通敌风波中,看来反叛之事也不是空穴来风,怪不得曹公不敢立即回许都,要先进行大清理了……”
    所有中立的群臣在听闻毛玠亲口承认有“信函“一说时,自然而然的把目光转向看了看一旁梗着脖子孔融看了看。
    孔融这个愣头青立即不打自招的大声反驳道:“古往今来,就算两军对阵之时,双方官员有些书信往来在正常不过。怎么就断定是通敌了,叫那个欺君罔上的曹智出来,让他把那些书信拿出来,我要当堂辩驳……”
    孔融的要求肯定不会被实现,因为大部分信已经被曹智烧了,这在今日的满朝文武之间也早有传闻之事。孔融的叫嚣只是印证了他们的小道消息的真实性,并没有引起他们与孔融一样,多大的同仇敌忾。
    “孝先不必为我求情,我就是要骂那个欺君奸贼,不顾圣贤,不顾君君臣臣,竟要受封为公,他这是有了贼心,要学当年的‘王莽’……。臣虽然已是待罪之身,但臣今日还是要恳请皇上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
    从崔琰义正言辞中不难看出,他是绝对忠于汉室的,在不辩驳自己被曹智定下的罪行的同时,还要继续上奏主张不封公封王,来增强汉室实权。
    但此举不是严重损害了曹智和其团队的利益吗?也是在此时李儒等人不愿看到的。甚至崔琰将曹智比作当年“代汉”的王莽一般的人物,这在这种场合被宣扬是绝对不行的。
    经过崔琰这一澄清,事情很明显了。在阳武袁绍大帐发现众多“通敌”信件的事不是子虚乌有,曹智也是借此要进行大清洗。而曹智要成为“吴公”,成为东汉历史上最有地位,最有实权的一名大臣,甚至还昭显了其“篡汉”之心。
    崔琰的这段话让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