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新秩序-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守光连忙命人再去下战书,这次在战书上写明了“正月十八”的字样。信使来到石城之后,将战书递上,这次却遭到了严厉的质问和拒绝。营州方面首先质问刘守光为何约而不战,其次告诉信使,不能什么都由刘守光说了算,下一次的约战时刻,要由营州方面决定。
信使于是耐着性子询问营州方面约战的时间,得到的回答却是“再行商榷”。
刘守光冷静下来,终于确定了刘知温的说法,即营州方面毫无决战的兴趣——至少现在没有立刻决战的兴趣。营州方面没有,但刘守光有!他能够指挥和调动的所有能战之军都摆在了石城周围,此刻不以优势兵力(他自认为兵力对比为二比一)发起攻击,难道要等到营州方面有了更多的增援么?
何况宣武方面给刘守光的时间也不多了,他们给出的底线是正月底,而刘守光认为可以再拖延半个月,但无论如何,顶多就是一个月之内就要见分晓。虽说不能将营州军引到城墙和营栅外面作战,但石城姑且不论,石城下的那座营寨却是可以尝试着打一打的。
攻打营寨和攻打城墙是两个概念,刘仁恭本人就非常善于攻城,尤其善于挖掘地道攻城,刘守光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学到了父亲七分本领,如今自己兵力虽然占优,但并不足以攻城,这一点刘守光倒是有自知之明。可要去打的是一座营寨,他自认为还是有把握的。
更何况还有一个同样善于攻城拔寨的刘知温辅佐,当年在魏州城下,刘知温所献“垒土城”之策,差点将城内的魏博牙兵逼到绝境。
刘守光相信,一旦城下的营寨出现危机,城内的营州军是不会坐视友军覆灭的,否则的话,这对守军的士气是严重的打击。而且最好打得急迫一些,等到石城内的营州军被引出来救援的时候,就是决胜的时刻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ps: 感谢franklin和he219兄月票鼓励。
天复二年(902年)正月十八,刘守光下令对石城展开攻击。
在石城这片战场上,石城正西方向,是以义儿军为主的大帅亲军,战兵万余;石城东北方约八里外,是赵敬统帅的蓟州兵,战兵六千;在石城东南方七里外的帘山下,则是赵霸统帅的三千霸都骑。
同时,在石城周围较远一些的地方,还有几处各州刺史、兵马使、军城使和守捉使统带的兵马,只不过兵力较少,最多能起到一些警戒和拦阻斥候的作用。
幽州联军总兵力共计五万人,其中披甲战兵约两万,其余则为无甲辅兵和民夫。
虽然就广义角度而言,幽州联军对营州军形成了战略包围,但在战术上,并未对石城完成合围之势。
且不提幽州联军的三支主力间相隔较远,无法形成有效联络,单就石城来说,因为有城下营的存在,幽州联军就无法真正对石城展开合围攻击。在攻城之前,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拔掉城下营这颗钉子。
作为军事常识,守城不能单守城墙,如果放弃城外的防御,龟缩于城墙之内,对守城者来说是相当危险的,这意味着攻城方可以集中兵力封堵有限的几座城门,而无需将兵力浪费在对整座城池的封锁上,只要派出几队游骑沿城墙随时奔走警戒,就可以令城中的敌人逃不出来。
同样的道理,攻城方如果没有彻底扫清城外的防御据点,也不可能真正展开对城墙的攻击,任何遗漏在城外的守城据点,都很可能成为进攻者背后的致命弱点。
只有当守城方兵力或实力上真正处于绝对弱势,不足以据守城外各处时,攻城战才可能发生。所以通常来说,攻城方的兵力往往数倍于敌,甚至达到十倍于敌也是很正常的。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城往往修筑很多城门,比如长安,外郭开有十二座城门,这样的修筑方法,除了便于出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攻城方围城造成巨大的困难。攻城方如果要围困长安,必须将十二座城门全部以重兵封堵住。否则守城者可以随意从其中一门调兵出击,给攻城造成巨大威胁。
石城当然没有那么多城门,但石城外有城下营,城下营的存在保证了石城不会被幽州联军堵死在城门内,在幽州联军扫除城下营之前,石城的内外出入是相对畅通的,石城内的营州军可以随时提兵出击,与城下营相互支援。
刘守光认为自己的兵力是无法真正拔出城下营、进而困死石城的,他对营州军兵力的推测与实际有很大出入。他所获得的各方面情报显示。石城及城下营共计有上万敌人,其中营州军和怀约联军是主力,此外还包括一些地方镇军。
如果算上营州方面携带的民夫和辅兵的话,他推测李诚中手头上掌握着两万兵力。其中一半是辅兵,再多的话,以小小的石城是容纳不下的。事实上就算是两万兵力,石城也容纳不下——这也是城下营修筑的另一个原因。
五比二的兵力对比是没办法攻城的。尤其是在蓟州军和霸都骑不是很听话的时候,所以刘守光打定的主意也不是要拔除城下营,更没打算攻城。他希望通过攻击城下营,将城内的营州军主力引出来在平地上作战,这样能够更容易一些。
第一战必须要有气势,要有威风,这是刘守光和刘知温打的算盘。哪怕不真打,也要摆出气势和威风来,不仅是给李诚中看,更是给大大小小的军头们看。
所以刘守光命令全军出动,战兵、辅兵和民夫加起来足有五万之众,从三个方向将石城连同城下营包裹起来。义儿军在西门外列阵,蓟州军威慑北门,霸都骑则分为两支骑军,监视南边城下营和东门两处。
这一次的部署很顺利,不仅后营那些兵痞刺头都非常听话,就连赵敬和赵霸都完全听令行事而没有讨价还价,至于那些周围散布的外系大小军头们,则都毕恭毕敬的赶到了义儿军前,听候差遣。
不过他们虽然口称“听候差遣”,但实际上都接不了什么“差遣”,每个军头就带了那么点人,多的几十,少的十几,这么点人能干什么?刘守光也不以为意,他本来也就没想过要让这些人出力,这些人的兵力之所以那么少,不就是他这两个月努力的成果么?
其实从这个角度而言,刘守光和李诚中的建军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是非常接近的,两人都在努力消灭卢龙军普遍存在的山头主义。但刘守光的作法治标不治本,用不了几年,他手下就会冒出一批新的军头,而李诚中,则要彻底得多。
数万大军摆在城下,场面非常壮观,李诚中带着众将们在石城城头仔细观察。
严格来说,营州军高层都没有指挥军队与关内各镇唐军交手的记录,甚至对于卢龙本镇而言,营州军高层都比较陌生。就算是张兴重、周坎等在卢龙军中混了数年的老军也同样如此,他们当年的层次太低,每次作战或者操演之时,都属于“阵列”中的一员,没有机会以那么高的视角和眼光来打量整个军阵。
现在的营州军统兵大将里,在旧的卢龙军体系中领兵最多的应该算是元行钦,但他当年也不过是个小小的队正,而且此刻并不在石城。这是一个年轻的集体,是一个起点极低的军官层,他们在关外取得了耀眼夺目的战绩,但在卢龙军里,却相当陌生。
营州众将贪婪的观察着城下的幽州联军,数十名虞侯早已分成三组,分立于西、南、北三面的城墙上,手持炭笔,在钉于木板上的白绢上紧张的勾勒着幽州联军的军阵线条,并不时在各个方块处标识人数、兵种类型及所辖将旗番号。
李诚中则带领张兴重、姜苗等主要将领来到西门城楼,遥望刘守光中军——义儿军的阵列。
义儿军成立于光化二年,立军之初便在河间大胜成德军,将希图浑水摸鱼的成德军打得溃不成军,为稳定岌岌可危的幽燕局势立下大功。其后在卢龙军应对南方宣武、魏博的连番大战里,也都表现尚佳。虽说到了后来,义儿军有了自保的想法,导致卢龙军在老鸦堤全军崩溃,但这支军队始终保持得相对完整,战力受损不大。
刘守光入主幽州后,对这支起家的嫡系尽可能予以关照,从卢龙各支溃兵中拣选精壮塞入其中,更在甲胄、兵刃和供给上不遗余力。是故,呈现在营州众将面前的义儿军阵还是相当不错的。
和契丹人相比,义儿军的披甲战兵远超前者,军阵中几乎人人披甲,就披甲人数来说,已经和营州方面相差无几。目前营州军六千余人是全军披甲的,怀约联军披甲兵员为五千人,加起来共计一万一千余人,再加上千余装备轻甲的各城预备营,披甲总兵力比义儿军高不到哪里去。
但是,营州方面的甲胄数量要高出许多,在作战条令中,大规模正面会战时,营州军对甲胄的规定是二待三,即两名士兵准备三套甲胄。此外,新编的怀约联军五个新营也正在陆续配甲,但要配备完毕,至少需要再等四到六个月。
同时,营州方面曾经研究过关内卢龙各军的甲胄,发现各军在甲胄划分上要比营州方面低一个档次。比如营州军的轻甲,在关内已经属于亲军穿戴的重甲,营州军的重甲,在关内则属于中层军将的重铠,而营州军的铁甲,关内卢龙各军中完全没有。
义儿军的甲胄比起渤海**队来说要朴素得多,这些甲胄很多都被磨损过,穿戴在士兵身上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相对来说,渤海国的甲胄要美观许多,但渤海国承平日久,生产的甲胄追求华丽更甚过实用,许多贵族子弟身上的甲胄精雕细琢,可是随手一提,就能发现“轻薄透”等特点。而眼前的义儿军披甲士兵在披甲之后则显得更加敦实一些。
通过对义儿军的观察,营州方面还发现,这支军队阵型并不严整,也不追求营州方面要求的整齐队列,在军阵排列上,他们各聚一阵,虽然不整齐,但行动上似乎要更灵活一些。而且每阵之中,军士们掌中的兵刃也各不相同,往往一队百人的小小阵列里,便充斥着弓手、枪兵、刀盾手,甚至还有铁棍、重斧等兵种。
这样的军阵与义儿军的组成是有直接关系的,营州众将们略略想过,便即了然。
义儿军摆好大阵之后,便有数骑开至西门下,但因为城下营的存在,他们不敢太过靠近。这几骑在西门城墙下往来驰骋,冲城头高声呼喝,因为相距不近,所以城头上听不太清楚,但不用想也知道,定然没有什么好词。
这几骑在城下来往数次,他们的骑术相当不赖,常常在奔驰的战马上做出高难度的骑术,或长身而起,双脚踩鞍;或单手支撑,在马背上全身旋转……。总之精彩已极,不时引起义儿军本阵军士的阵阵欢呼,就连城头上的李诚中都主动为之鼓掌叫好。
等这些骑士耍够了,李诚中方才恋恋不舍的停止喝彩,向张兴重道:“大伙儿都看够了,也该咱们出动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ps: 感谢豆瓣和老蒋的打赏,感谢jerod、醋酸、猪猪、fdhty和周行不殆的月票。明天要去香山开会,后天才回城,所以只能断更一天了,周五必定恢复,抱歉抱歉。
头几天的战斗雷声大、雨点小,幽州方面每天都全军出动,在石城下摆开庞大的军阵,意图威慑营州军,营州军也次次就范,同样派出军队出城迎敌。
但双方其实并没有闹出什么大的动静来,交兵之时也都浅尝辄止,两边死伤的士卒加起来超不过百人。
对于李诚中而言,他还不想和义儿军过早展开决战,他需要继续拖延时间。
而刘守光却很想加速战斗进程,只不过他一直苦于找不到营州方面的破绽,所以无法发起猛烈攻击。因为城下营的存在,他不能将重兵投入到攻城战中,而原先制定的攻打城下营、引诱营州军来援,进而歼灭援军的方案也同样破产了。
义儿军每次做出要攻击城下营的架势时,营州军确实都会出动,但他们出动的援军摆放在石城南门与城下营之间不到半里的那段空地之处,这个位置正好在城头箭雨和投石的有效覆盖之下,如果义儿军要攻击这支援军,必然会受到城头守军的巨大威胁。
如果不打这支援军,援军可以通过城下营那座与石城南门正对的营门堂而皇之的入营赴援。而且刘守光也同样不敢投入重兵猛攻城下营,因为石城内开出来的援军除了步卒外,还有大队骑兵,这些骑兵就在石城和城下营之间的空地上盯着,让义儿军的腹背时刻有被狠狠插上一刀的可能。
谁说骑兵在守城战中无用?只要拥有回旋空间,骑兵同样是守城中的主力!
营州军中存在的大量骑兵给义儿军造成的威胁还包括:义儿军不敢将打造好的重型攻城器械推到一线,这些器具太过笨重,比如冲城车、云梯、移动箭楼、投石机等。一旦运到前方,很难撤回来,只要被营州军骑兵盯上,就会相当麻烦。
低烈度的战斗持续了多日,刘守光和刘知温都坐不住了,他们终于狠下心,决定不顾损失打一场决战。
他们的计划是,将攻击重点放在城下营的南面,这里远离石城守军箭雨和投石的威胁,可以避免伤亡。为了将工程器具摆放到城下营面前。两人决定将义儿军主力调动到城下营南面,防护攻城军队的两个侧翼。
这样的计划光靠义儿军肯定不行的,营州军有大量骑兵,所以必须调动霸都骑参战,以骑兵对骑兵,将营州军的机动兵力锁死。同时,因为义儿军的兵力都调动到了城下营南面,营州军很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出城,无论是迂回包抄义儿军后路。或是直捣义儿军中营,甚至奔袭义儿军粮台大营,都是不可承受的,所以要求蓟州军拼死在石城下做出牵制。在石城的北门和西门展开猛攻。
这种打法很累,会造成极大的伤亡,因为这个计划仍然无法阻止石城内派出援军支援城下营的防守,所以注定了是一场艰苦的消耗战。刘守光和刘知温做过简单的推测。预计会折损三千到五千人才能攻克城下营,这样的损失会造成义儿军、蓟州兵和霸都骑之间实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