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伐-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吏部郎侍中王荟插言道:“从兄说得有理,皇甫大人还请见谅。要不请我三兄专为燕王写一幅吧,三兄自小和从兄一道学书,书法造诣江东士人皆知。。。。。。”
“如此甚好。请敬和兄不吝赐赠墨宝。”皇甫真喜不自胜,又是拱手又是作揖,恳请王洽赠字,局面上的一点点尴尬就此消散无踪。
王氏后宅,秦淮河畔,大体上是宾主尽欢,融融洽洽,其中只有一处稍稍有些不适。在临水的假山基座上,邺城特使刘群愁眉苦脸,和一个三十许的面相朴实的武将相对而坐。武将一身轻甲,兜鍪没有佩戴而是抱在胸前,以至于寸许长的短发毫无遮掩地崭露出来,看起来像是刚刚还俗的僧人,颇为怪异。
事实上这个武将确是刚刚还俗的僧人。武将姓祖名道重,乃是祖狄祖士稚的幼子,也是祖狄、祖约这一系唯一的后裔。
祖狄死后,麾下人马由其嫡亲弟弟祖约统带。祖约没有兄长祖狄的本事,抵挡不住石勒的进攻,遂从河南退回到淮河一线。苏峻乱起,祖约为之相应,后来苏峻兵败,祖约不容于大晋,便转身投奔石勒。石勒听从了部下的进谏,不愿留下后患,遂设计将祖约亲信部将子弟一网成擒,其中包括十岁的祖道重。就在石勒下令诛杀祖约满门之时,一个受过祖狄恩惠的羯人冒险藏起祖道重,将他扮作小沙弥安置在邺城外的寺庙里。杀胡令起,北方各地失去了官府约束,祖道重逃出寺庙,历经千辛万苦潜回江东,还俗恢复祖家姓氏,大晋朝廷感怀祖狄忠义,赐封祖道重为平义将军,率一部人马屯驻淮阴,受扬州刺史殷浩节制。
祖狄、刘琨不仅并称大晋双杰,还是极好的朋友,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两人相交时的故事。作为大晋双杰的后人,刘群和祖道重可谓世交,虽然以前从未谋面,然而经人一介绍,两人即刻躲开众人,凑在一起说话叙旧。
忆了一阵心酸往事,再看看秦淮河畔嬉闹安逸的一众名流,刘群忍不住唏嘘不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兄终于懂了。道重贤弟,你回江东也有一两年了,可还习惯?呵呵,为兄问的多余,只怕贤弟早已习惯这儿的生活,再不愿回北方受苦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度兄,此言出于何典?”祖道重脸现困惑之色,却没有回答刘群的问题。
刘群道:“此乃孟还真家书所载。石云重说,孟还真家祖乃是孔仲尼一系儒家子弟,所遗之书于经世务实颇有益处,是以定为中原学子必修之课。”
“经世务实?”祖道重蹙眉琢磨了一阵,缓缓说道:“道重不知事情是否如此。不过,中原百废待兴,确实需要经世务实之士。”
刘群笑了笑。“道重贤弟放心,石云重确是经世务实之士,这一点,为兄知之甚清。”
“这就好。小弟驻守淮阴,与徐州毗邻,以后去邺城拜访兄长倒甚是方便。”祖道重点了点头,转口问道:“对了,公度兄长何时启程回返邺城?”
刘群答道:“若是不出意外,七月末朝廷会遣宣诏使北上宣读赐封诏书。为兄到时会随宣诏使一道回返邺城。”
十三章邺城的框架
在皇甫真若有若无的提醒下,殷浩和大晋理政的司马昱准备下一局大棋。 ,靠制衡予以维系,乃是真正的以巧破力,若是能够完成,必将是名垂千古的典范。
这局棋重点围剿的是荆州的桓温和邺城的麻秋、石青两大势力。布局之人是代表大晋朝廷的司马昱、殷浩。燕国慕容氏、并州张平,西凉张氏是用来对付荆州、邺城的三枚棋子,荆州、邺城也是受他们摆布、彼此相互制约的两枚棋子。
这个棋局的布局思路非常细密,不仅有从外围入手制衡荆州、邺城的大略,还有挑动益州刺史周抚、梁州刺史司马勋从内钳制桓温,利用荀蕤、郗愔等北上之士辅助麻秋抗衡石青,以分裂邺城势力,督促西凉张重华向关中渗透,鼓励并州刺史张平与燕国保持距离等等诸般具体动作。
这是一局宏大而又细密的大棋。为了下好这局棋,朝廷很痛快地赐封麻秋为“民王”,张平为并州牧,传国玉玺尚未敬献到建康,大晋朝廷申责桓温的诏书已经通过快船送到江陵去了,大晋天子诏谕,命令桓温以天下一统的大事为重,答应邺城的要求,把降将乐弘、上官恩送交北方。
这道诏谕由司马昱精心构思,诏谕要求桓温答应邺城的要求,但对邺城的要求说得却极是含糊,除了点明归还降将这一点,对于汉江北边的新野、邓州、樊城三城的归属和荆州军退回汉江以南、不得无故进入江北的要求提都未提。
荆州军退到汉江以南,邺城人马进驻樊城,两军隔江对峙,那就很难发生冲突。为了让两军保持近距离接触,司马昱可谓用心良苦。但是,他的这些手段在桓温面前不顶用,桓温在建康呆了三十多年,建康人士的心理和处世之道被他摸得通透。接到诏谕后,他一眼看出司马昱有用荆州军压制邺城的用意,既然如此,他干脆连降将乐弘、上官恩也不交了,并做好了建康、邺城、江陵三方相互扯皮的准备。
石青是通过历史了解的建康人士。认识的没有桓温那般真切、敏锐,仿佛中间有些距离,这种距离让他像个旁观者,有时看得比桓温更全面,更透彻。所以,建康方面的消息传入耳中之后,他只随便咀嚼了一下,便将其抛在脑后。
对于整日蒙头做梦的人来说,美梦做得再怎么好,也没有实现美梦的勇气、力量和经验。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威胁。邺城不需要为之操心忧虑,有那功夫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实事。
五月底到八月初,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石青老老实实待在建立各种施政官署,邺城连窝都没挪过。
历史上,三省六部制是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熟得施政结构。自隋开始,“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便非常稳定,很少出现变动,一直被沿袭,三省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有不少争议,行政权经常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间换来换去,元、明、清甚至是采用一省六部制。鉴于已知的经验教训,石青对三省六部的职能做了些改动,以此为框架构建邺城权利机构。
当然,这种机构不能明目张胆地宣之于口,只能用另外的名称代替。邺城的权利架构因此有些不伦不类,其中分别叫做:
政务部(尚书省),政务院主管、副主管(宰相、副宰相)执掌下辖行政事政。
秘书监(中书省),秘书监主管、副主管(中书令、中书侍郎)起草王谕诏令。
监察部(门下省),监察院主管、副主管(左、右谏议大夫)负责审核监督政务部、秘书监。
政务部下设六曹,分别为:
功曹(吏部),掌管官吏升迁罢免。
仓曹(户部),负责邺城财政征收及支用。
工曹(工部),负责组织重大工程、大规模的开发生产以及技艺的创新和推广。
户曹(拟议中的‘民部’),下设五斗米互助社、义仓等,专事赈济灾民,安置流民。
刑曹(刑部),制定刑律,主管诉讼,维持民生治安。
学曹(吏礼部),负责推行官学,普及教育,对胡人进行汉化,选拨人才,春秋祭祀。
以上就是经过石青修补完善后的“三省六部制”。没有明示的“三省六部”归民王麻秋下辖,对民王府负责。需要说明的是,石青把军事从“三省六部”之中独立出来了。
乱世之中,唯有刀枪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力量。他必须把兵权牢牢控制在手,任何人都不能与之分享,邺城下辖的所有军队将由征北大将军府统带。为了方便管理,石青在邺城建了一个“征北大将军邺城行营”,行营设装备制造司、辎用供给司、青壮征募司、组织人事司四个掾属部门,以便从三省六部获得行政、后勤资源。
历史证明,军队独立于行政之外是种很糟糕的体制,后患无穷,不可为长久之计。石青明白这一点,只是为目前形势所迫,他只能如此办理,只有等时机成熟之时,冀州征北大将军府和邺城邺城行营才会撤消,与中枢机构合并。
与麻秋的封号相对应,邺城下辖的所有军队将统称为“民军”。随着襄国三月一期的整编进度的推进,“民军”将会是一支由征北大将军府直接下辖的人马,再没有私兵的存在。
征北大将军府对将领的任命权一直向下延伸到营校尉一级,营也是民军最基本的独立作战单位,人数编制最少八百人,最多三千人。
两个或两个以上、六个或六个以下的营合起来可成一军,一军之首为正将,直接下辖人马不能超过一万五千人。八千人以上的军必须设一员副将,一万二千人以上的军必须设置两员副将。邺城辖下十州的州将军如徐州将军周成、兖州将军贾坚等都是正将。只是边州的人马配置的多些,设的有副将,内地州的人马较少,就有正将直接统带各营校尉。
遇到战事或者特殊情况下,两个军或者三个军人马需要联合行动之时,应该有一位都督统一指挥。只是都督是临时职务,战事结束,便告解职。
以上便是目前民军高级将领的分级体系。
营校尉以下采用的是汉时二五进制的兵员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以此类推。
营校尉以上只有统带偏师的副将和统带一军的正将两级,非常的简明。不过,为了给予部下将领晋升机会,石青把正将细分为六级。从最低的一级开始,按照军功考绩等向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一级级攀升,越到后面,升级需要的功绩越多,晋升便越难。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三省六部”、征北大将军邺城行营的框架在邺城搭建出来。框架很容易就搭建出来了,“三省六部”主管、邺城行营各司主事、十州将军、刺史、各郡郡守人选等人事任用却令石青非常头痛,奖功罚过,拔擢人才,剔除昏庸之士等等只是基本考量。在这些基础上,他必须考虑哪些人更可靠,哪些人暂时动不得,哪些人必须分拆开。。。。。在这种特殊时期,在这种恩主私军盛行的年代,有些东西他不能明示出来,不能公开制度,只能依靠手段悄悄地进行改变。否则的话,即便不是众叛亲离,也会有不稳定的变故出现。
维稳啊!一定要维稳——
石青一边苦涩地念叨,一边煞费心思,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和麻秋、郎辏У热讼嗌套虐迅鞑克局饕倮羧搜∏枚ㄏ吕础
各部司官将领的任命需得民王麻秋宣布,麻秋宣告的任命只有等大晋赐封的民王封号下来了才有法理意义。因此,人选敲定之后,邺城的“三省六部”尚不能马上成立,只能依循前例暂且维持。
大多部司之政务可以从容图之,有一些部司事宜却耽搁不得。户曹(民部)辖下五斗米互助社的铺展、掳掠的幽州南部民户的安置,工曹(工部)下辖技艺创新推广司的创新立项、推广项目立项以及学曹(礼部)在中原诸州宣扬汉家礼仪、推广官学教育、对胡人汉化等等诸般事项皆是石青日程中的优先项。
没有任何宣扬声张,祖胤、孟还真、郎肃、郗愔四个内定的学曹司官悄悄就任了,祖胤是学曹掌总的主事,孟还真是负责推广官学的从事,郎肃是负责胡人汉化的从事,郗愔是负责宣扬汉家礼仪的从事。
与此同时,工曹(工部)主事和技艺创新推广司也悄悄地开始运转。秋天来了,眼见天气一天冷是一天,内定的工曹主事王羲之还未回转邺城,功曹下辖技艺创新推广司的从事诸葛裕就忙碌起来了。他一边组织人手在莱芜大规模挖掘石炭,冶炼钢铁,一边在青兖征募熟练的泥瓦工匠,去冀州北部推广火炕技术,另外还承担起投石车的研制。
不同的历史阶段,投石车的叫法不一。历史上所谓的石炮、霹雳炮、抛车,说得都是投石车。中国象棋中的炮指得也是投石车。在冷兵器时代,投石车是真正的攻守利器,然而,自春秋出现以来,直到宋时投石车才得到大规模的运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投石车不易生产、不易操作、笨重不易携带等三个方面。种种弊端让投石车的发展经常出现中断,到五胡乱华这等历史倒退时期,中原工匠只从传说里知道些投石车的大致轮廓,至于制作工艺却是半点不知。是以,石青想得到投石车,必须聚集熟练工匠如创新般研究制作工艺。
悄悄铺展开得几件事都比较急切,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有一件事不仅急迫而且带有凶险,这件事就是对关中胡人的汉化。
八月初六。石青传令驻守在冀州北部与幽州燕军对峙的各路都督,准备接收经过襄国整编新军,与此同时,原有人马需要重新到襄国整编并注册登计。
这一次接受整编的人马总计有五万余,规模极为庞大。石青勒令各部都督,必须在八月底完成换防,九月初十前,需要整编人马必须抵达襄国训练营。传令信使离开之后,石青招来何三娃,让他亲自走一趟襄国,暗地交代孙威,十月中旬,襄国整编队伍的野外行军操练将在司、豫两州进行,其间可能会有实战演练,请他做好各项准备。
石青和王猛有过默契,冬季农闲是迁移关中胡人的最好时机,在襄国接受整编的五万人马和关中魏统、诸葛攸枕戈以待的三万人马将是这一进程顺利实施的最有力保证。
万一开头难,这次迁移人数大约有十余出头。只要开始强行将其分散开,十余万人洒在司州、豫州广褒的大地上,连朵浪花都浮不起来。有了这个基础,垒屋定居、屯耕赋税、登记造册等等日后豫州刺史杨群的管理和礼部进行的汉化将会省力的多。
为长远计,石青把胡人汉化一事视为重中之重,看得比麻秋封王还要重要。他一早就打定注意,一俟麻秋封王、自己成婚的大典结束,便即刻挥兵南下,亲自坐镇司、豫,耗上一个冬天把胡人迁移一事办下来。
“石帅!徐州来报,前日大晋宣诏使仪仗过了淮河,以日行五十里的速度北上,刘大人、王大人、郗大人都有随行。”一名亲卫进来禀报大晋宣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