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10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不算,粮草的损失才叫个触目惊心,管城一把大火,就烧了差不多十几万石粮草,加上各处遇袭,乱民主要的目标不是杀人,而是抢夺秦军军粮。
所以被抢走的,被焚烧的。被毁坏的,加在一起,粮草的损失之大,让人触目惊心,几乎够河洛秦军再征战小半年的了。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张大将军是追悔莫及,要是再能慎重一些,在开封城下再果断一些。。。。。。
但世事没有如果,而这场大战的胜负,也很难说的清楚。对于秦军而言,只能用虽胜尤败来形容了。
而怎么向朝廷解释这一切。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张大将军到底未听心腹之言,没有推诿过责,而是立即上书朝廷请罪,将河洛战事的林林总总都说了个明白,欲将所有过错揽在自己身上。。。。。。。。
不过该做的努力还是要做的,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将应援到河洛平乱的猛虎武胜军留在了汝州,这么一来,以猛虎武胜军之战力,洛阳南面的门户之地稳若泰山不说,而且,这也能稍稍向大将军赵石示好。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得罪河中的杜山虎,张培贤却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再有就是调江善回到洛阳,随即便令江善统管河洛各处兵马剿匪事,张大将军下定了决心,在这个冬天,将残留的河洛匪患平了,然后再跟河洛大族们算账。
接下来,除了向朝廷请罪之外,张大将军更是苦涩的开始向朝廷诉苦,要的无非就是一样,粮食。。。。。。。。。。。
这封奏折,几乎让张大将军的头发都白了,才算写好,命人送了出去。
当然,随同这封奏折一起送出去的,还有张大将军给朝中友好的书信,至于信中写的什么,不问而知,请众人帮他陈情而已。
而杜山虎这里也不安稳,河中兵马这次夺下上党,又出兵平乱,有功不假,但河洛那里乱成了一锅粥,要说近在咫尺的他一点责任都没有,那才叫胡扯。
先就是金兵之异动他这里一点都未察觉,险些让金兵断了河洛大军退路,再加上河洛大乱之初,他还按兵不动,难免有见死不救之嫌。
当然,他这里有着充分的理由辩驳,但真到了时候,也许朝廷只知道河洛乱了套,他却没有立即出兵救援,说不定哪个王八蛋就要将屎盆子往他头上扣一扣,以分担张培贤之罪责。。。。。
所以,他这里也只能在战报中报捷之余,也是备述这一战之始末,费的心思不比张大将军少上半点。
而且,他这里也随即给长安晋国公府去了书信,想让老上司在朝中帮他缓颊一二。
这就是大秦成武六年东征的始末了,大致结果看上去似乎不错,占下了上党,也在郑州取得了立足之地。
但这样的结果。。。。。。谁都能看的出来,大秦吃了亏,甚至可以说,吃了大亏。
赵石从吐蕃转了一圈回来,在庆阳这里,接二连三的得了坏消息,心里不免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他这里头一个念头就是,还好还好,没把河洛丢了,看上去,情形也不算太坏嘛。。。。。。。。
当然,这只是对他而言,而身在河洛的张大将军肯定没他这么乐观,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这么个样子了。
太子李珀说的口干舌燥,一边饮着茶一边瞪着眼睛在瞧赵石神色。
他在庆阳这里可是呆了几个月了,早就呆的烦厌,若非等的是大将军赵石,不然的话,他这里早已启程,会长安去了。。。。。。。。。。。
庆阳这里离长安不算近,但也绝对称不上有多远,他如今又是太子,河洛那边的战报,从不曾断绝过,所以消息非常的灵通。
到了六七月间,河洛战局突变,他这里便不急着回长安了,他的幕僚从人都道,若此时陛下有意让他去兵部,河洛战事将是一个大麻烦,还是暂且在此,等候晋国公从吐蕃回转,再一起回京为好。
尤其是可以借此,问计于晋国公,又了定策,回到京师之后,无论去户部还是去兵部,都能有的放矢。。。。。。。。。
李珀虽然聪明,但毕竟年幼,虽然心里有些不以为然,觉着自己还小,很多事看不分明,像这样的大事,父皇绝对不会交给在他的手里。
但东宫近从们的话,他却也觉着有些道理,能问一问晋国公的意思,回到京师到了父皇面前,一旦被问起来,也能回上一二,让父皇高兴。
不用他过多的试探询问,赵石这里便开了口,很直接的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河洛经此一乱,元气大伤不假,但也少了许多居心叵测之人,嘿嘿,百姓嘛,再要闹事,估摸着就都得想想,上次乱事,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也不怨成武皇帝喜欢这个次子,那聪明劲真的不用提,听了赵石的话,只是沉吟了片刻,便眼睛亮亮的道:“国公是说,此战罪不在张大将军?”
赵石挑了挑眉头,心里不由有些羡慕,李全寿那小子福分不浅,这个儿子真的很聪明,而自家那小子,读书读的和个小大人似的,不过总觉着太过老实了些,缺了些灵气儿。
但他肯定是不承认自家儿子遗传了他的脑筋,却是埋怨读书把儿子给读傻了。
也许是嫉妒心作祟,这个时候,他终于板起了面庞,拿出了老师的做派,“若张大将军有罪,换何人去守河洛?”
太子李珀歪着脑袋,想了半晌,觉着明白了这话的真意,张大将军即便有罪,若无人能顶替之,那便是无罪。
这么一想,便也豁然开朗,要不怎么说聪明的呢,想明白了事情,就势便套起了近乎,拱手便行下弟子礼道:“老师说的是,李珀受教了。”
不过到底还小,按捺不住心中疑惑,接着便问道:“难道老师不想去河洛领军?”
以其太子身份,这话说的就便有些唐突了,不过赵石却不以为意,而且一口一个老师,确实能让人心情不由自主的愉悦起来。
微微摇头间,便道:“天下人才很多,各有其能,用一人而兴,则贬一人即亡,这对国家而言,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张将军虽有些心慈手软,但无论其资历,还是其才干,在短时间内,我看不出有谁能够代替他,殿下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李珀的眼睛更亮了,这些话听着很新鲜,远胜于东宫老师们枯燥的喋喋不休,而且,里面还涉及到朝廷一位大将军的任免,仿佛天生便有的权力欲在心中澎湃,更是让他感到兴奋不已。。。。。。。。。。。。
将这些话语仔细记住,并琢磨了一番,李珀点了点头,微微露出些狡黠之色,笑道:“父皇若是问起,我便如此答他,国公以为如何?当然,这都是我想出来的。。。。。国公可不要在父皇面前拆穿于我啊。。。。。。”
其实这正是赵石说这些话的意思所在,他这里放肆惯了,板着脸点了点头,顺手拍了一下太子李珀的肩膀,欣慰道:“殿下如此聪敏,实乃我大秦之幸事。”
至于皇帝陛下会不会问太子这些事情,谁知道呢,反正,回到长安后,若皇帝陛下问起来,他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这般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归程
(后面的情节要好好琢磨一下了,阿草发现断更的一个好处,能时不时想想情节,写起来就快很多,呵呵,当然,这次不会断更了,大家放心。)
在回去京师长安的一路上,随着战报往来,以及张培贤,杜山虎的奏折内容陆续送过来,赵石对这次战事的前前后后也越加的清晰了。。。。。。。。。。
细细考量,其实便不难发现,此次秦军东出虎牢,与其说是进攻,其实看上去更像是一次试探。
而张培贤之所以吃亏,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不能全然怪责河洛各部将领无能。
如果非要深究就里的话,此战失利的缘由,最终还在他的身上。
这可并非瞎话,自成武二年,实际上是自成武元年开始,大秦东征西讨,战事就从未停歇过。
征伐河东,北上草原,到了成武五年,又举兵灭夏,到了成武六年,西北的战事也没停下来,在敦煌古道的沙漠中,祁连山沿麓,秦军还一直在清剿党项余孽。
而这些战争,其实都是在他的主导之下进行的。。。。。。。。。
河东之战,挥兵二十余万,北上草原,虽然他带的都是骑军,但两三年下来,无论粮草还是人力物力,耗费实也是不计其数。
到成武五年灭夏,秦川南北两路,加上蜀中各处的殿前司禁军,蜀中蛮族,吐蕃人马,大军近四十万人挥兵西向。这才一战灭夏。
大秦国力越加强盛不假。但这五年的战事下来。其实也应该缓一缓了。
而河洛大军的这次战事,其实正是隐隐受了这些年战事的拖累,才致如此失利。
河东百战之军,已经有些疲乏,八百里秦川上的殿前司禁军,经历了灭夏之战,又要驻守西北各处,能抽调出来的也不多了。
所以。朝廷对这次战事的支持,只能维持在粮草辎重的供应上,并不能全力进行中原战事,最终,河中,河洛大军看上去人马众多,气势也盛,实际上,兵员并不充足,根本不太可能对后周这样雄踞中原腹地的大国造成太大的威胁。
而当河洛大军的粮道受到威胁的时候。其实也就注定了这场战事的结果。
想明白这些,赵石也只能暗自摇头自嘲。还是眼光不够开阔,领兵打仗他还算称职,但作为朝廷枢密副使,他还远远不够格。。。。。。。。。。。。
之前没人能看到这些吗?赵石肯定不信,朝堂重臣们,一个个都是人老成精,只不过是将这样那样的担忧放在心里,没人说出来罢了。
而河中杜山虎,河洛张培贤求战心切,让他们等上两到三年?那纯属是开玩笑,骄兵悍将们会干出什么来,赵石不用想就知道。
擅自开战的罪名虽然不轻,但大将身在军前,能用的手段太多了,朝廷想要阻止,又谈何容易?
当然,这里面未尝没有侥幸之心在作祟,大秦这些年连战连胜,恐怕不止军中将士有着自信,大部分的朝堂重臣们,估摸着也觉得,大秦兵锋所指,应该所向披靡才对。
就算是他自己,之前其实也觉得,即便不胜,也当无忧才对。
想清楚这些关节,赵石也就彻底放松了下来,甚至对官场的学问又有所领悟,当个庸官很容易,什么事情都不搀和,犯错的机会便小的多,要不古人怎么有那么一句话,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呢,正经的庸官思维。
想想如今朝堂上的大臣们焦头烂额的样子,赵石多少有点幸灾乐祸。。。。。。。。
所以,他也就不急着回京了,在庆阳呆了些时日,而从庆阳回到秦州的时候,已经来到九月初。
在秦州再次受到秦州赵氏的热情款待,不管河南那边打成什么样子,在西边这些地方,看不出多大的异样,乱世当中,百姓的承受力明显要坚韧许多。
战争是胜了还是败了,对于秦川腹地的百姓来说,都没有让自家人吃饱穿暖来的重要。。。。。。。
说实话,自景兴年间便开始的战争,给大秦腹地的百姓带来了一些负担,但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八百里秦川,还是蜀中,甚或于河中河东,百姓们渐渐都安稳了下来,家中也开始有了余钱,变得富裕了起来。
逢到年节,各处地方都也日渐繁华,可见,大秦在富强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下步伐。
国盛则民强,民富则国兴,这是自古以来颠倒不破的道理。
太子李珀活泼了一路,在吐蕃那里转了一圈都没事,回来的时候却是终于染上了风寒,拖着鼻涕躲进了车辇当中,再也不露面了。。。。。。。。
到了秦州,更是让秦州上下慌了手脚,每日里都是一群大夫围着,嘘寒问暖者不计其数。
本来,赵石也乐于借此在秦州多呆些时日,甚至他打算回去巩义瞧瞧,上次回去,弄的颇不愉快,姐姐一家还在巩义呆着,别有哪个胆上生毛的家伙找他们麻烦,再者,他也有心将老父的坟头挪到长安去,省的老娘天天惦记没有香火奉上。
不过,他这里想的到是挺好,但刚在秦州呆了两日,朝廷急信便到了秦州。
这次又听到了皇帝陛下的口谕,意思只有一个,命晋国公,大将军赵石火速回京,不得在沿途耽搁。
口谕很有些不客气,显然,对于赵石在吐蕃呆了半年,又在路上故意拖延之举十分不满。。。。。。。
当然,皇帝陛下恼火也是正常的,因为另外一件大事发生了。
大秦成武六年冬,辽东探报终于到了大秦京师长安,金帝率金国群臣远走辽东深处,疑是去了高丽。
如果消息属实的话,那也就意味着。。。。。。。。。曾经雄踞北地近百载的金国。。。。。。亡了。。。。。。。
大秦上下,一时失声,北地金国,曾经拥兵百余万,驱草原诸族,如驱牲畜,与黄河南岸的大秦,后周交锋数十载,压的后周几乎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也将大秦压在潼关一线,不得稍有动弹。
十几年间,大秦费尽心机,相攻多年,才打下了河中河东,还要时刻防备其反扑。
而今,这样一个北地大国,悄无声息间竟然亡了,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震惊之后,臣子们立即兴奋了起来,河南战事的种种,也被暂时抛去了一边儿,皇帝陛下的龙案之上,多了许多奏章,全是建言立即出兵,越过太行北径,收复辽东的。。。。。。。。。。。
甚至于,一些兵部和枢密院的大臣,也都支持此举,更有甚者,想着收复辽东之后,河东河中兵马齐集,可以顺势攻伐河北,诛灭大秦叛臣李任权于河北境内。
看似有着道理,但只要深想一下,这却都是些激动过头的胡言乱语罢了。
金国怎么亡的,为什么就突然亡了?
对辽东消息并非一无所知的大秦朝臣们,只要稍微深想一下就能找出原因。
失去了河中河东的金国,已去了半壁江山,之后又有外间将领专权,割据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