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缘由
    “陛下多虑了。”
    赵石心情大为舒畅,语气轻松的解释,“微臣自从军以来,去到过不少地方,但戎马倥偬,,从来不见山河之壮美。”
    “去岁出使河洛,终于有闲浏览山川,心情大不相同……”
    “加之……臣自履任枢密副使之职,时觉烦闷,后来也就想明白了,臣领兵征战,沙场却敌自不待言,然于朝廷政事上……却无有殊才,露丑不如藏拙,陛下也看见了,自臣入京为官,事事皆都避重就轻,为何?”
    “非是臣有韬光隐晦之心,而是真的力有不及,蒙陛下信重,凡有重务,多有相询,臣也能答之一二,但……”
    说到这里,赵石摇了摇头,“但……臣时常觉得,建言多有疏漏,而陛下又素信臣之所言,往往仔细考量,长此以往,臣以为,于大有国事不利……”
    说到此处,皇帝陛下脸色也严肃了起来,这是要辞官归隐,还是想要出京领兵?甚或是对朝廷施政不满?
    电光火石间,无数念头在成武皇帝心头掠过。
    皇帝陛下定了定神,端起酒盏,狠狠灌了一口酒,不顾仪态的抹了抹嘴角,干脆的打断了赵石的话头。
    “爱卿与朕,君臣相知二十余载矣,朕知你为人,所以信之重之,素无猜忌之心,难道说,爱卿竟不知朕之心意若何?”
    “再者,卿之才干,朕难道不清楚?不说军伍之事,卿立国武监,国武监日渐昌盛,人才辈出,卿入枢密院,枢密院权重一时。革除旧弊,裁汰军伍。外间军将,无有不从,此等大事,皆赖卿之力也。”
    “此时,正值多变之秋,有卿坐镇枢密,朕便安心。如今卿自曝短长,可是怪朕系你于京中,有用人无方之嫌否?”
    赵石见皇帝陛下越说越激动,心中微暖之余,也不由腹诽不止,这皇帝啊,真不是人做的,很简单个事儿,硬是浮想联翩到这个地步。换个人来,还不得被你这样子给吓死?
    心里腹诽不已,却不想想。他之前所言,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歧义。也就怪不得皇帝陛下生出这许多有的没的的心思。
    “陛下想的多了,微臣不过是想带着妻妾出去散散心,可没想旁的什么,更没怪谁的意思,嗯……说起来,臣确实在京中呆的有些腻了,陛下若是有心,想放臣出京领兵的话……”
    这回,皇帝陛下险险真将酒杯摔出去。他哪里不明白,自己真的是会错意了……
    自古以来。能拿皇帝做耍的,可没几个,眼前就是一位。
    半晌,皇帝陛下才瞪着眼睛,狠狠的吐出一口气,没好气的将酒杯推了推,赵石顺手给其斟满。
    皇帝陛下按捺着心里的火气,闷声道:“爱卿想到何处领兵?”
    赵石愣了愣,之前那句只是个玩笑话而已,为的也是给皇帝陛下添点堵,没想到,还真成了机会?
    不过想了想,赵石无奈的发现,如今再非当年了,除了边边角角,还有着战事外,其他地方,近两年内,不太可能重燃烽火了,而他这个大将军,去哪里又好像都不太合适。
    看着他沉吟的样子,皇帝陛下火气一下就散了不少,又加了一把火,“瞅瞅,爱卿自己都拿不定主意,让朕如何安排?”
    说完,皇帝陛下脸上终于浮起雍容的笑意,自得的想,一个曾经统兵数十万,屡灭敌国的上将,想要寻找再次领兵上阵的机会,哪里会那么容易?
    想了半天,赵石自己也不得不讪讪的承认,这两年还是在京中呆着更合适些,出外领兵的机会还没到。
    一些地方他根本看不上眼,一些地方又不合适,仔细想来才发现,他的选择余地竟然这么的少。
    微微叹了口气,“多谢陛下,微臣还是趁闲出去走走吧……”
    由此,又绕了回来。
    这回,皇帝陛下就心平气和多了,“趁闲?闲从何来?”
    不待赵石说话,皇帝陛下径自继续道:“不说枢密院政务繁重,就说过上几日,便是今岁大考,爱卿不会不知道,今岁大考意味着什么吧?”
    “这个时候,爱卿还有闲暇出京悠游,未免有尸位素餐之嫌……嗯?”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顿了顿,疑惑了看了赵石一眼,突然就笑了,“不会是爱卿觉着今年多事,想要出京躲上一躲吧?”
    赵石坚定而又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陛下想哪里去了?微臣哪有那般不堪?”
    听了这话,皇帝陛下哈哈大笑,之前种种不快,尽都一扫而空。
    赵石暗自咬了咬牙,这小子就是脑子转的快,绕来绕去,还是被他绕到了点子上。
    今年大考会发生什么,赵石大概的已经知道。
    此事非同小可,正正经经改的是祖制。
    就算再不愿意承认,看读书人再不顺眼,赵石也不得不承认,这年头,读书人才是也必定是朝廷用人的首选。
    这个群体的地位,不论古今或者将来,都不会轻易动摇,只有脑子坏掉的人,或者极为疯狂的统治者,才会拿这个群体开刀。
    而这一次,虽说不是拿读书人开刀,却会触动非常多的人的利益。
    所以,皇帝陛下有意于此的时候,必定会寻求臣下们的支持,也征询过赵石的意见,而中书那边儿,更是避无可避。
    现在,显然皇帝陛下已经做好了准备,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而读书人的事情,赵石向来不愿过多的掺和,但皇帝陛下却需要军人们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儿。
    这事还没法跟人商量,在赵石看来,这事也许会简单的了结,必定有先例可循。
    但……谁知道呢,那么多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十数载,求的就是一个金榜题名,一旦有了变故,会不会闹出滔天波澜,谁又能清楚呢?
    如果他在那个时候,身在长安,麻烦会非常的多,至于多到什么地步,还要看皇帝陛下以及中书那边儿的手段。
    最糟糕的局面是,一旦事有不谐,可能就要流血,那么,谁来操刀?他赵石可能就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杀再多的人,他也未必能眨一下眼睛,但……
    这就是他要领着妻妾出京游玩的初衷所在,就像当年他不愿意承担手刃太子李玄持一般,现下,他也不想一头扎进这场风波之中。
    不过,既然被皇帝陛下看破了,他这如意算盘也就打不成了。
    皇帝陛下心情舒畅之下,也就不再呲牙瞪眼,立马恢复了帝王该有的仪态,慢悠悠的道着,“放心吧,朕非炀帝,若无万全之策,怎能……”
    说到这里顿住了,自失一笑,道:“说起来,这科举之制,还是炀帝所立,惠及后人无数,当为千载之功,然……炀帝暴虐,昏聩无加,以致天下大乱,隋祚乃绝,哈哈,这千秋功罪,真是难以辨析清楚啊。”
    一旦涉及历史,赵石明智的闭紧了嘴巴,只听着不言语。
    这就是他和读书人的区别了,虽说二十多年过去,他看到的,听闻的,以及记在心里的东西并不算少。
    但和真正的读书人比起来,还是无法企及,尤其是在谈史之上,跟读书人更是没法相比……
    若是换了中书重臣在这里,或者是枢密院张承,种燧之类,大多能说几句合皇帝陛下心意的话,但赵石就不成,一说多数就要露怯,不定就让这位皇帝陛下抓住话柄,一顿嘲笑,这样的事情,他是不会干的。
    没人在旁边凑趣,皇帝陛下也没有议古论今的兴致,稍稍感慨,就回到了原来的话题。
    “朕如今所做,乃为社稷故,为天下故,此时爱卿不能鼎力相助,更待何时?爱卿可还记得,当年在这乾元殿内,你我君臣曾共勉曰,能同心协力,建下一个大大的基业,如今路途已半,艰难之处,不让于前,爱卿却存畏首畏尾之心,何也?”
    赵石扬了扬眉头,心道,你说的再是冠冕堂皇,却也别指望咱纳头便拜,君臣同心不假,但若什么事都往老子头上压一压,你当老子是低头耕田的老牛不成?
    就拿这事来说吧,做好了,是皇帝陛下英明,中书大臣们贤良,别说他赵石得不着什么好处,和枢密院都没多少干系。
    一旦坏了事儿,瞧着吧,能有几个文臣站出来担着的?还得是他赵石和枢密院,兵部的这些人给擦屁股。
    留下骂名也就随他去了,但大家都有家有业,儿女成群,等百年之后,说不定就要祸及子孙,到时候,又找谁说理去?
    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却断不会这样说。
    “微臣只想出京散心,到没想到这一节,惭愧啊惭愧,陛下放心,过后臣便寻周大人商量一下,多做一些布置,只是……陛下的完全之策,是不是也跟微臣说说,也好让微臣做到心里有数不是?”(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开端
    大秦成武八年六月末,这一年的大考如期举行。
    秦人科举之制,已经算是很完善了。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和后周南唐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来三年一次的大考,因疆域,朝政,人事等等原因,显得有些混乱,尤其是景兴末年到成武一朝的一段时间内,并无法保证能定期举行。
    而且,恩科开的很是频繁,这对大秦的读书人来说,利弊皆有,不用赘述。
    这种混乱表现出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春闱和秋闱,两个对读书人最重要的晋身大考,多在夏秋之交举行,日期上并不能做到名副其实。
    像今年春闱,便延期到了夏末,和官员入京述职的日子差不多重合在了一起……
    这让今年的长安城非常的热闹,不过却也忙坏了各个属衙。
    但好在今年没闹出成武五年那次大考那样的风波,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安安静静的,大考便结束了。
    之后张榜于皇城之下,上榜者欢呼雀跃,落第者失魂落魄,却没多少人有所异议。
    这一次上榜的士子,来自天南海北,再没弄的一家独大,士子们就算心有微词,也无法再像成武五年那般闹起来了。
    ♂  分蛋糕的好处就在于,大家多少都能得点甜头,就算有所不公,却也做到了起码的平衡……
    接下来就是殿试。
    大秦的殿试没那么复杂,差不多流于过场,甚至有些时候。皇帝陛下都不会亲自到场。会选派宗室主之即可。
    当然。这和大秦地处四塞,兵戈之事不止有着莫大的关系,这里不去说它。
    殿试很简单,礼仪上也很简陋,这一点自殿试成为常制之后,在大秦从来没有变过。
    皇帝陛下出考题,进士们做文章,进呈御览。若无重大事故,皇帝陛下其实也只是粗粗看一看,随即便会定下等次,其实是事先已经定好,不用皇帝陛下费心。
    这其实相当于皇帝陛下接见一次新晋官员,让这些官场新人们感受一下皇家威严,算是一种皇家恩赐,因为这些春风得意的进士们,很可能在之后的十几二年间,沉于下僚。再无面见天颜的机会了。
    殿试,并非在金銮大殿上举行。而是在挨着中书的文瑞殿中。
    这一天吉时,等候多时的进士们排着队唱名入内。
    数十人,差不多用了多半个时辰,再加上一大早就已经入宫等候,进士们各个脸青唇白,吃了些苦头。
    不过,对于读书人而言,这将是他们前半生当中,最辉煌的一刻,也许,同样也是他们大多数人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刻了。
    所以,就算筋酸骨软,神思摇摇,也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
    进了大殿,威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一个个读书人,按照之前被仔细告知并练习多日的礼仪,顺次叩拜于阶下,然后被领着,坐到殿中自己的席位上,聚集精神,准备应试……
    这个时候,什么风骨,浩然之气等等,都不太管用,这些官场新人在此时此刻,能不为气势所慑者,寥寥无几。
    往年,这些进士当中,必定掺杂有高官子弟,世家儿郎,他们的表现会正常一些。
    但今科嘛,真正底气十足的世家子,不见一个,即便有那么一两个出身不低的,这一科也不会被取中。
    不算是一水的寒门子,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
    所以,能维持正常仪态者,都属难能,多数都如牵线木偶,脑中一片空白的走完了程序,至于什么君前失仪,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不过也没人苛责,殿中大臣不少,都沉默的看着,顺便制造着对这些乍登天门的士子们来说有如窒息般的气氛。
    赵石孤零零的站在御阶之下,颇为无聊的瞅着这出戏码演下去,在他眼中,这些宽袍大袖的读书人,都是一个个倒霉蛋,说是生不逢时,都是轻了,他们赶上的这个时机,真的是糟透了。
    多年苦读,一朝付诸流水,也不知过后这里面有几个人还能正常的走出去。
    枢密院就来了他一位,嗯,可以说,武臣就来了他这么一位,所以看上去很是孤单。
    不过,赵石心情其实还算不错,因为他来了,所以文臣们只能在他对面,挤做一团,看着有些好笑。
    殿上的大臣不少,同门下平章事周仿和赵石遥遥相对,两位参知政事次之,下面就是六部除了兵部外皆有来人。
    异乎寻常的隆重,也代表着会有异乎寻常的大事发生,只不过这些陆续入殿的读书人还懵然不知罢了。
    “闭殿……”随着太监尖细而又有穿透力的嗓音,文瑞殿大门缓缓关闭,再次敞开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次朝廷开科取士的结束了。
    “赐座。”
    “谢陛下。”
    大臣们纷纷落座,殿试正式开始。
    考官出列,“请陛下赐下考题。”
    高踞于上的皇帝陛下摆了摆手,立即便有宫人捧着匣子来到拾阶而下。
    考官验示皇封完好,这才小心的打开匣子,取出早在多日之前,便封于其内的文卷。
    接下来,就该是考官宣示于众人了。
    但当考官的目光,落在文卷之上的时候,只要看着他的人,都能发觉,这位先是愣了愣,接着脸色便迅速苍白了下来。
    他无助而又茫然的抬头看了周遭一眼,显然整个人都懵了。
    赵石有趣的看着这一幕,他立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