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不算,通判司衙门不但派兵围了吴氏伯府,更是提骑四出,又捕相关官佐十数,皆是与吴家相交甚密之人,一时间,金州上下震动,人人自危,毕竟吴家在金州经营数十年,可谓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凡金州官吏将佐,又有哪个能与吴家彻底抛开干系的?
而金州通判种从端的所作所为,明眼人一看便知,哪里是要留一点余地的样子?简直就是欲趁大将军吴宁出征在外之际,一举将金州吴家赶尽杀绝的架势,再加上之前大将军吴宁遇刺重伤不治的传言,这样一来,和金州局势一般无二,金州第一门阀世家,吴氏,更是显得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了。
“好,好,种正贤,你。。。。。。。。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安抚使衙门正堂之上,金州安抚使陈祖手指着坐在一旁的金州通判种从端,厉声喝问,两个人都是面带疲惫,但这时却是眼对着眼,视线纠缠在一起,仿佛能碰出一连串的火花来,一时间大堂之上鸦雀无声,门外的几个值守书吏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此时金州已是乱象纷呈,安抚使衙门里的官吏都忙的喘不过气来,但此时此刻,里面两个金州文武之首却是横眉冷对,互不相让,仿若仇敌一般,大伙儿自然知道这两位大人为的是哪般事情,但谁又有那个胆子,谁又有那个身份进去劝解?心中自然都是暗暗叫苦,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都是什么事啊这是。
对视之中,种从端嘴角慢慢泛起几许冷笑,他知道陈祖如此失态,连派四人将他传来的缘由,不相干的人会以为是因为他大动干戈,在金州动荡之际还要铲除吴家这样的举动而动了无名之气,但只要稍经官场磨砺之人便会明白,陈祖为之恼火儿的根本就不是这个,吴家在金州势大难制,掣肘的可不是他种从端一人,自陈祖到了金州以来,这夹板气受的难道还少了?
而吴家声势正隆,陈祖又是新来乍到,即便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罢了,而他趁此时机,一举将吴家在金州的势力连根拔起,陈祖高兴还来不及,又如何会激愤至此?
若是迂腐些的,会说大乱将至,正是同心协力之时,如何能行此无谋之举?但陈祖领兵多年,又在平凉主政多时,应不会如此浅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少了吴家一干人等在旁掣肘,虽说人心震动,会惶惶一时,但只要金州首脑俱存,从长远看来,却是比之前安稳了三分,尤其是不会有人整日里催促速发援军入川了。
而陈祖现在激怒至此,为是又是哪般,种从端心里跟明镜似的,只因他在动吴家之前,根本未和陈祖商议罢了,原因看似可笑,但却就是如此,他环海沉浮这许多年,大起大落,和朝堂之上那些心有七窍的朝中重臣勾心斗角好像差了些,但要说他缺心眼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在的,像他们这样的外臣自不会宣之于口,但他相信,陈祖想的也和他仿佛,不会少了,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川中乱报,已经送往京师多日,朝廷却还未有决断。
两人都曾领兵于阵前,也明白朝中重臣甚至于当今圣上的难处,正值严冬,又打了这一年的仗,再派援军恐非易事,再说远水也解不了近渴,而金州一定要保住,川中十余万大军也不能丢了,这是实实在在的两难之事,但反过来想,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天大的功劳摆在面前?在这样的国之大事面前,别说只是动一个吴家,就算将金州杀个尸山血海,过后却只要能平了川中之乱,解国家于倒悬,可以想象,到时公侯万代,实乃等闲事尔,其他事又算得了什么?
而这也就是不能宣之于口的私心了,他种从端不过是先行了一步,让朝中诸公看看,当年的耿直尚书依旧果敢无畏,虽说贬放多年,但却还没老,也没变得首鼠两端,庸庸碌碌,依然能统辖一方,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
“使君大人在金州时日尚短,对于吴氏一族行事之霸道,根基之深厚,牵扯之众多还体会不得,大将军吴宁文武双全,为人耿介,本官是敬佩的,吴氏更乃功勋之后,但。。。。。。。族人借祖宗余荫,行事乖张,贪赃枉法者也不乏其人,大人可以打听一下,吴氏枝繁叶茂,便是旁支白衣,在金州也能横行无忌,金州官绅豪强大族,多与吴氏交好,本官添为金州通判,负刑名之责,早有心还金州一个朗朗乾坤,奈何吴氏势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不敢轻动。
而今川中事急,金州动荡,大将军吴宁领兵在外,其家子弟更缺了约束,竟敢擅自调兵,若不行雷霆手段,除此顽疾,等贼人一到,金州玉石俱焚之时,岂不悔之晚矣?使君大人领兵多年,当知此中利害,吴氏有功于国不假,然当此非常之时,吴氏不除,金州可安否?再者此事乃本官一意孤行,朝廷若有怪罪,本官当一力担之,与旁人无碍。。。。。。。”
“好一个一意孤行,好一个一力担待。。。。。。。”陈祖也冷笑了一声,并不为种从端慷慨激昂所动,想到此人瞒着自己调动兵勇,干出如此大事,哪里还将他陈祖放在眼里?心中不免大恨,“事关金州安危,千万百姓之生死,你担待的起吗?本官添为抚使,又为大军留后,负守土之责,怎能容你肆意妄为?”
“哼,本官虽是位卑职小,但也是朝廷命官,恐非陈大人任意处置的了的。。。。。。。。”
两个人话赶话到了这个地步,心中却也有些无奈,都知此时退让不得,不然颜面大失之下,在属吏面前又如何自处?不过就在两人横眉冷对,都下不得台阶之际,外面却是脚步凌乱,急匆匆的跑进一人,外面守候的几人连拦都没来得及拦,这人已是跑进了正堂。
这人不过是一个安抚使衙门中的属吏,进了正堂,气喘吁吁之际,乍然见两位主官剑拔弩张,仿佛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一般,先就一愣,接着却也管不得那么多了,急声便道:“大人。。。。。。。朝廷来旨。。。。。。。传旨钦差已经入城,片刻即到,您看。。。。。。。。”
陈祖和种从端两人闻听,都是一愣,气氛立时缓和了下来,台阶到是找到了,但两人又对视了一眼,这一次,两人却都从对方目光中看到了几分狐疑,两人心里,接着便都又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这些时日,两人可都没闲着,等的也是朝中来旨,也真可谓是望眼欲穿了,有了大义名分,不管之前如何,之后行事才好放开手脚。
而两人狐疑的却是圣旨早不到晚不到,却是这个时候到来,朝廷和圣上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着实让人猜不透了,种从端心里更是咯噔一下,吴得胜几人刚刚被押解进京,这圣旨就到了,看来自己这里还是晚了一步。。。。。。。。
但当此之时,两人却也思量不了那么多了,也顾不得再纠缠吴家之事,两人同时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袍袖,不觉间视线又碰在了一起,但这一次,两人却都未从对方眼中看到丝毫的敌意,不约而同的,两人嘴角慢慢绽开笑容,虽说都有些僵硬,但不知不觉间,两人仿佛便有了默契,都是微微点头。
官场相争,就是这般奇妙,两人虽都有些私心作祟,但论起来,两人之间并无任何私仇,也算得上是就事论事,虽说经这一次,难免落下间隙,但两人为官多年,都明白此时此刻,不易开罪对方,更有可能的是,之后两人还要同心协力,以解危局,所以不约而同的,好似方才的争吵根本没有发生一般了。
“摆香案,派人去请一下鹰扬将军赵大人,还有,传令凡在城内之兴元府,安抚使治下六品以上各级属官,暂歇公务,全到安抚使衙门恭迎传旨钦差,种大人,咱们先出去迎一迎。”
“使君大人请。”
“通判大人请。”
“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听旨。”
传旨之人声音浑厚,脸色微黑,身材高大,一身礼部员外郎的官服穿在身上,却不像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反而像个地道的武夫,这人别说陈祖,便是曾在京师为官的种从端也是面生的紧的,只是从方才迎入的时候,才知道此人乃是朝中礼部新晋员外郎李师雄。
一行人都是风尘仆仆,随行的几个太监文吏下了马,腿都并不拢,显然路上也是急敢慢赶,不曾耽搁。
为首的大太监陈祖可能不识,但赵石和种从端两人却都认识,正是如今圣上身边心腹,内宫总管大太监董总管,此时这位大总管看上去着实有些狼狈,脸色灰败,仿若死人就不说了,不知为何,这脸上的神情也是呲牙裂嘴,好似得了急症却强自忍耐一般,不过整个人看上去,却是和去了半条命差不多的。。。
至于为何传旨的是礼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儿,宫中大太监却站在一旁,却不是几个人能猜得透的了。
“臣赵石听旨。”
三个人本来并排跪在一处,种从端稍后一些,后面的则是尚在兴元城内的曹司属吏,正堂随大,却满满的跪了一地,不过看似随意,却是等级分明,没有半点马虎的。
安抚使陈祖,又为入蜀大军留后,品阶第一,自然是以他为首,而赵石本来稍差,但却有钦差名分,所以能与其并列,种从端在品阶之上比陈祖差了一级,但爵位上却是没人能比得上,所以稍稍次之,身后的这些人则按官阶大小,或差一步,或跪于不起眼的角落之中,低头埋首,以承天威,一眼望去,看似有些凌乱,实则等级分明,无人敢越雷池半步的。
但当传旨钦差念出赵石的名字,不光是陈祖和种从端脸色一变,就是他们身后的各级官吏也都是一愣,头一个听旨的既不是安抚使陈祖,也不是在金州经营多年,又刚刚行过雷霆之威的通判大人,而是那鹰扬将军赵石,委实有些奇怪。
不过这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当传旨钦差板着一张黑脸,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年纪虽幼,然其人勇武过人,胸有韬略,战功彪炳,屡任艰难,皆能不负朝廷期许。。。。
“。。。。。。。”
“今特晋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为兵部郎中,羽林郎将,赐符节,准开府建衙,俸禄同三品,总揽蜀中战事,金州,凤翔,秦州等西南四州,州府郡县不论镇军禁军皆从调度,一应地方官吏,四品以下者,赐临机任免之权,望能。。。。”
“。。。。。”
之后陈祖为军前巡阅使,种从端为西南按察使,兼军前转运使众人已是无心仔细倾听,凡在场众人,心头只有一个念头,一步登天,是的,就是一步登天,想大秦立国百多年,名臣大将不在少数,但要仔细说起来,能建牙开府,行节度之事的边臣大将却是寥寥无几。
不说旁的,就说当今景兴一朝,除大将军折木清外,却再无一人能到此地步,就算西北张祖,潼关张培贤等这些边镇领兵大将就都要差上许多了,虽已都开府,但却只有领兵之权,其他诸事如粮草辎重等事,及大规模的兵员调动等都不能自专,就更别说能任意任免辖下文武官员了。
圣旨冗长,李师雄念的是口干舌燥,但下面众人在震惊之余,虽说无心细听,但圣旨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关乎自己以后前程去留,却也轻忽不得,所以也没人会听得昏昏欲睡,半晌过后,圣旨上已有十余人得以升迁,虽说大多都带着暂摄二字,但众人还是心情大振,抛开之前的心事,听得越发的仔细了,生恐不经意间漏下自己的名字。
到了此时,众人皆已明白,朝廷虽说未有派遣援军入川之意,但力保金州的意思是不容怀疑的,这一道圣旨,整个就是要建立一支能战之军的意思,恐怕之前那句让鹰扬将军赵石统摄蜀中战事的话,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如今川中烽火四起,乱的跟什么似的,入蜀秦军安危都不明了,更不确定各军布置,还如何统摄?就算能派人传令过去,人家听不听你的都是两可之间,更别提如今金州无兵可用,危机四伏之局面了。
不过等到李师雄念出吴得胜的名字,众人不免都面露古怪之色,大多难免有些幸灾乐祸之心在的,毕竟这些日子被通判大人弄的心惊胆战,生恐什么时候通判衙门的人出现在自家门前,毕竟这里是金州,跟吴家交从甚密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谁又知道发了疯似的通判大人到底想做到哪个地步呢?
如今金口御言,却是升了吴得胜一级,显然朝廷还不知金州前些日的变故,看来通判大人却是有的麻烦了。
尤其让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是,圣旨一到,吴氏谋逆一案就算是到头儿了。。。。。。。。
众人心潮纷涌,不过最不平静当数陈祖,种从端以及赵石了,先不说陈祖和种从端,两人*劳了这些时,虽说都皆重用,但总有一种到头来终是一场空的感觉在的,不过说起来,他们期望虽深,但也知机会渺茫,都有心理准备,总归也是不出所料,虽说赵石异军*,让两人心中震惊,但两人为官多年,自不会将失望之情带出来,不多时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绪,陈祖更是悄悄挪动身子,将赵石让了出来,以示尊卑已定,不敢逾越之意。
至于赵石,则是只能用意外惊喜来形容了,之前种种布置,终是收到了回报,不过这回报却是大了些,他虽有期待,但南十八,及李金花等人皆是认为,即便朝廷委以重任,也不会让他统摄诸事,最有可能的便是从种从端以及陈祖两人中选一人暂摄州务,其他众人从旁辅佐,力保金州不失之局。
沉下心来的他也是深以为然,那平蜀七策虽说费尽心力,想人之不敢想,剑走偏锋,以掩盖金州微薄之兵力这一最大的缺点,实为不易,但说起来,总有纸上谈兵之嫌,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就更别说朝堂之上的那些重臣了。
所以,他也没指望能起多大作用,只是想着能在自己身上加些砝码,借以争取最宽松的领兵环境罢了。
没想的是。。。。。。。。。。
等到圣旨终于宣读完毕,李师雄将手中圣旨一合,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赵大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