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帝-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他们又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以供皇上在扬州的花销,他们听说皇上轻车从简,吃住太简朴,十分的不忍心,因此……”常炎林边说边看朱影龙的颜色,发现皇上的脸上依旧笑意盎然,没有生气的意思,因此放心大胆的说了下去。 
  “好呀,这是好事呀,朕来扬州一趟,什么事情还没扳成,银子就赚了一百万两,朕这个皇帝可真是值钱呀!”朱影龙笑笑道:“朕可得好好谢谢他们,三位爱卿你们说是不是呀?” 
  “皇上说的极是!”洪承畴第一个附和道,想当初他来扬州当知 府,为筹银子清理运河航道,那可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才筹到了三百万两,皇上一来,他们到主动送钱过来了,嘿嘿,这些抠门的盐上们要倒霉了,皇上分明找到了一条敲竹杠,生财之道,谁让皇上自己没钱呢? 
  袁崇焕虽然不及洪承畴领悟的快,但很快也听出来话中有话了,微微一笑,没有出声。 
  道是常炎林不断念阿弥陀佛,祷告那些盐商们不要来找他,这是他们自找的。 
  朱影龙一句“散了!”,三人纷纷起身告退,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正文 第十九卷:浴血江南之第三章:两淮盐商(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10 本章字数:2415
    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两淮盐业,   淮盐,顾名思义以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在我国数千年产盐历史中两淮地区是主要的产盐区。明、清时期,淮盐以色白、粒细、质量上乘作为贡盐,内府采办的也都是淮盐到了明末,两淮盐产量达到了惊人的高度,盐税总量达全国的三分二之强,因此两淮盐运使这个不过四品的官职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对象,就是降几级都有人争的头破血流,两淮盐运使司衙门设在了烟花繁荣之地的扬州,更是让官场中人趋之入務,一边可以大把的捞银子,一边还没有在温柔乡里面打滚,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呀? 
  明朝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 
  明代淮盐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煎盐,二是晒盐。由于气 
  候原因,淮南盐多煎盐,淮北盐多晒盐。煎盐也叫“煮海为盐”,其生产流程主要有:开辟盐场、摊灰曝晒、淋灰取卤、石莲试卤、备足柴草、锅熬2。      2”其最后工序也是关键一道工序。其关键 设备是:盘铁或者锅。盘铁又叫铁盘,为大型铁铸煎盐工具,其形制,《两淮盐制法》说:“铁撇盘四角鳍为一,织苇拦盘上,周涂以蜃泥。盘周阔数长,径亦丈许,用铁打成叶片,用铁钉拴和,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一寸。其和缝处一经卤汁结塞,永无隙漏,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一昼夜可烧5…6盘,每盘  _斤。铁盘厚大热,每一举火,常连续煎烧半月左右。一户煎完,他户继续煎煮。盘煎之外还有锅撇。锅形如釜。而撇则系锅之“宽浅 者”,有“谓之撇盘”。用深涡制盐为熬,用浅撇或铁盘制盐则为煎,煎盐的成本较大,灶户常聚团公煎。地方上施行保甲制度,产盐的灶户则行保团制,常以铁盘定户,或为五六家为一团。淮南的晒盐以小型专池滩晒为主,通常以砖砌结晶池晒盐,四周有泥池。纳潮后,从头道、二道直至九道池,用以蒸发成卤,每一砖池旁有一卤井。再将卤水引入砖池摊晒。结晶成盐。春秋需两日,冬季需三、四日,夏季则早晚成盐。聚团公煎者,2…6人共一铁盘。日煎盐600,每年可煎盐斤。有盘铁1926。25角,年可共  416070000。          ;    斤。当日可产60。年产21600,淮北灶户9308。岁可办盐斤。一夫一日晒盐可得200,一年以120晴天计          _ 24000,    17382,    417168000。按此计算,如除去人为和自然因素,明代两淮地区的产盐总量可达10亿斤。而明代的两淮盐场岁办大盐引35万2余引,每引400,共14,800  余斤,洪武时期全国纳税地盐额约  46000余斤,淮盐纳课银占全国总盐课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弘治时改行小引,每引200,淮盐引为70万5余引,万历时淮盐正余盐额为210引,每引200,    4。2斤左右,淮盐的实际产量与税盐额两者之差竟达5。8亿之巨。扬州盐引销售量约两百万引。一引等于一引盐在海滨  0。64白银,运到扬州来以后,加上运费、盐税,达到 1。82左右,从扬州运到东南六省(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糊南、浙江),      10左右,价钱翻了十倍不止。扬州盐商每年赚银以上,上交盐税600两左右,占全国盐课60%左右。盐商瓜分了近一千两百万两,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实际上根据两淮盐场的产量,盐商暗中的收入扣除必要的开支和打点各路神仙,至少还有这个数,多么庞大的一笔财富呀,一个两淮一年就让这些盐商们刮去这么多白银,这都多杀年下来了,区区三百万两白银就把他这个皇帝给打法了,未免太便宜 了,他这次来扬州,其实目的并非只有南征,还有整顿江南经济的想 法,特别是两淮地盐务,这个苦龙要是让他填上了,朝廷最起码能增收税银千万两以上,这要是小钱,他也不会这么关心的要见一见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盐商了。 
  在扬州从事盐商的大多不是本地人,他们按地域可分为三个派系,徽州、山西(晋)、陕西,徽州盐商实力最强,财富也最多,他们靠贩盐发家致富之后,大多在扬州置田买地,建造华丽舒适的园林宅子,曲水回廊,美仑美奂,很会享受,也舍得花钱,因此在官场和民间是最活跃的,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扬州的繁华得有大半是徽州盐商成出来的。 
  要说有钱,徽州盐商可能还稍微不及第二的山西盐商,俗语说得 好,山西老抠吗,晋商有钱也会在扬州置些产业,但绝对不会像徽州盐商那么显耀自己的财富,一辈子就知道闷声发财,一样过着苦行僧地生活:穿老羊皮袍子、吃馍馍、夹大葱大蒜,死了以后在地窖里留大箱子元宝,但是只舍得花二两银子给自己买棺材。精打细算,财力雄厚,陕商就不说,离扬州太远了,实力最弱,但人家团结,因此也自成一系。
  这一次给朝廷捐献军费,还有给孝敬皇帝就是徽商带头的,也不知道是这些商人嗅觉太灵敏,还是自己内部出了间谍,朱影龙一直没有对谁提起要整顿两淮盐务的事情,这次下来虽然带有这个目的,也只是看看,摸一摸盐商们地底,其实他们那些伎俩暗影早就查的一清二楚,虽然这些人很可恶,甚至跟国家有些对立,但社会发展绝对离不开这些商人,弊端都是他的前任甚至好几任前任留下的,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绝对也不是盐商单方面地责任。 
  扬州城人口约五十余万,实际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却高出一倍不止,每天来来往往转战南北的商人都要经过这里,也是十七实际东方一颗璀璨地明珠,文化时尚之都,北京虽然规模上要高于扬州,但那时政治中心,走在街上呼吸地空气都显得压抑,令人感觉沉闷,扬州就不 同,往街上这么一站,清新自由明快地空气扑面而来,北京城里有的,扬州城也少不了,北京城见不到地,扬州城能见到,烟花之地,处处生机,处处繁华,能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绝对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
    正文 第十九卷:浴血江南之第三章:两淮盐商(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10 本章字数:2698
    夜市比北京还要热闹,特别是花街柳巷,一到晚上, 喜迎贵客,比其南京的秦淮河不逞多让,北地胭脂、江南佳丽都在这里交汇,扬州自己本身就是出美女的地方,的确是男人最向往的天堂。 
  朱影龙不介意逢场作戏,但是他要自重身份,再说了,他要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何必去那种喧闹没有情调的地方呢?而且这不是南巡,是来打仗的,更加不能去那种污秽的地方了,他还没有到那种欲求不满的地步,身边不是还有熊瑚四女嘛! 
  常炎林的速度到挺快的,很快就将盐商见面会的时间和地点敲定 了,三天后,扬州最大的娱乐场所,琼林苑,由盐商们出资包下琼林苑一天。 
  趁这个机会朱影龙向常炎林实地了解了一下扬州盐商的基本情况,跟暗影的调查相互补充一下。 
  在扬州,真正知府大人不是现在的姜日广姜大人,是盐商,因为盐商们有钱,都是手眼通天的主,当初朱影龙为了稳定地方,知府一级以下的官员只要跟朝廷走,基本没有太大的动作,就是现在各省地方上的官员至少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还是天启朝任命的,所以盐商们关系都 在,你牵我连的,关系网复杂,就是督抚总兵也都要卖他们几分面子,毕竟这有钱能使鬼推磨,得罪了盐商,朝中要是没有什么人,或者没根基的,一般下场都会很惨,当然了,盐商们轻易不跟官府中人结怨,做生意嘛,本来是和气生财。跟官府结怨,对他们也没有好处,就算最终动用关系解决了,损失也不会小,因此盐商和官府一般都是和平相处,共同发财。 
  徽州盐商以程重为总商,家财千万,扬州公认的首富,为人绵里藏针,表面上一团和气。乐善好施,扬州城内有名的大善人,对百姓也还不错,有什么灾呀,难的,每次都捐献不少,扬州城内百姓都相当敬 重,但内地里吃人不吐骨头,控制着两淮盐场三分之一的私盐买卖,有一子一女。儿子程怀斌颇有乃父孟尝之风,生地是风流倜傥,扬州城里不知道多少姑娘愿意委身,哪怕做妾都愿意。女儿程怀秀(杜撰,大家不要想太多),不爱红妆,爱武装。自幼习武,称家所请的武师都是她的手下败将! 
  山西盐商以江国茂、江国春两兄弟为最大,大哥江国茂先起的家。后来江国春仕途不顺。没有考上进士。一气之下,就跟大哥要了一分本钱。也做起了盐商,不想,这江国春做官不成,做起生意来那是利害的要紧,不到三年的功夫,就挣下百万的家产,五年后就差不多跟哥哥抗衡了,不过这江国春记恩,当初要不是哥哥供他读书,再给他本钱做生意,也不会有今天的他,所以对哥哥非常的尊重,一切重大事情都听哥哥的,倒是江国茂地两个儿子对他们这个叔叔没好感,尤其是江国茂的夫人,更是嫉恨江国春,江国春也有一女,芳龄十八,生的是如花似玉,与程怀斌颇有好感,但碍于两家属于不同阵营,恐怕最后只能棒打鸳鸯了。 
  陕商素来豪爽,基本上都住在陕西会馆,他们中很少人在扬州置办产业,最为团结,虽然是力量最弱的一环,但另外两家也不敢欺负道他们头上,总商是陕西会馆的馆主,姓李,名鸿雷,早年曾贩卖私盐,不知道怎么搭上什么贵人,改邪归正了,在扬州二十余年,声望不小,此人极为护短,陕西人欺负别人他不管,但是别人欺负了陕 
   那他绝对不放过,因此成了扬州陕西盐商的总商,资 重。  
  三家总商下面大大小小三地盐商不下数百人,差一点身价也都在几万以上,中等的十几万,往上资产百万以上的就有二三十人,千万等级的出了上面四个人,还有五个,徽州三个,山西两个,陕西一个,比较起来,财力上徽州和陕西不大,陕西最弱,要比好勇斗狠,徽州和山西加起来可能还不如陕西,还有扬州本地和其他各地的盐商也有数十人,加起来都不够三家一个碰地,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靠三大总商施舍一点过日子。 
  “皇上,两淮巡盐御史陈新甲陈大人请求陛见!”朱影龙正考虑三天之后怎么对付这帮老奸巨猾的盐商,忽闻海澄观入内禀告道。 
  朱影龙想了想,听一听这个巡盐御史大人意见也不错,道:“让他进来吧!” 
  “臣两淮巡盐玉食陈新甲叩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这里是扬州行在,些许礼节能免就免了吧,起来回话!”朱影龙放下手中的朱砂笔道。 
  “谢皇上!”陈新甲垂首站立道。 
  “陈爱卿,这么晚来见朕,有事吗?” 
  “启禀皇上,微臣斗胆恳请皇上下旨整顿两淮盐务。”陈新甲直言道。  
  朱影龙暗忖这个陈新甲也算是个有胆有识的人物,不过明史中多记载此人有才能,通晓兵事,但不廉,后因与清议和一事成为替罪羔羊,下场颇为凄惨。 
  “整顿两淮盐务?”朱影龙道,“你说说看该怎么整顿?” 
  “皇上,眼下两淮盐务  烂不堪,根据微臣了解,淮盐年产当在四百万引以上,而朝廷开具地盐引就只有二百余引,只有一半,还有一半的盐都哪儿去了,都成了私盐,朝廷一分盐课都征收不到,成了盐商们私利,朝廷给每个灶户一个月两贯,实际上实发不足一贯,这还是两 淮,山东盐场实发不足八百文,盐课司盘剥灶户已成惯利,朝廷规定淮盐没一小引征收课银折色八分,而现在全部都是按大引一钱无分征收 的,灶户不堪负重,逃亡着甚多,由于朝廷以折色代替征收实物盐,灶户产量虽高,但盐商们不断压价,灶户们盐卖不出去,由承受不了沉重盐课,只能拼命的增加产量以求温饱,在者,沿海地区私自开设盐场,生产和贩卖私盐者猖獗,部分盐商甚至暗中支持,市面上地盐价居高不下,普通百姓吃不起官银,只能冒着坐牢的危险,偷偷的买私盐,官盐虽足,但价高不下,私盐便宜,但风险巨大,两淮盐场是我大明最大地盐场,盐商们甚至将盐走私到对岸去,谋取暴利,皇上,盐课可是国家税收地重头,如此下去,国家越来越穷,不法盐商越来越富,不整顿国将堪予!”陈新甲痛心疾首地陈述道。 
  朱影龙沉默不言,陈新甲所说的他基本清楚,有些数据他比他还清楚,两淮盐务极重难返,不是说整顿就能整顿地好的,陈新甲一心为朝廷的心是好的,不过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下面的官员想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