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逐鹿记-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后,还请白将军多多指教!”
“哪里!哪里!徐将军一代名将,白某还需要徐将军指教才行!”
两人脸上都堆满了微笑,相互抱拳为礼,阳光下,这一场景显得格外的和谐。
七月三日,徐世绩和白斯文率领五千人渡过黄河,进入了河南地界,进抵白马城下,夏,郑之间的第一次战斗一触即发。
第四集 第七十六章 郑,夏要结盟
更新时间:2008…9…6 10:16:45 本章字数:3582
在高畅和李唐在黎阳激战之时,东都洛阳的郑帝王世大军从东都出发,一路向东进袭,沿途,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城主时德叡,汴州(今河南开封)太守王要汉,毫州(安微毫州市)太守丁叔则,都派使节前来觐见王世充,向他投降。
最初,李渊曾派秘书监夏侯端宣慰淮左(淮东,淮河下游)等地,抵达黎阳时,由徐世绩派兵相送,自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渡河,发告公文,招抚四方。
当时,正好李密败亡,这些原属李密的地盘被二十来个大小不等的地方势力所割据,夏侯端的出使非常顺利,东到东海,南到淮河,二十余州都派出使节前来向李唐投诚。
然而,当李唐的主力大军在河东与定杨军对峙,难分胜负之际,王世充亲率大军扫荡东方,这些原本投降了李唐的地方割据势力纷纷转换门庭,将城头上的李唐大旗砍倒,换上了王世充的郑国战旗。
整个河南地区都已归降了郑帝王世充,只有杞州(河南省杞县)太守李公逸仍然打着李唐的旗号,最终,他派兵将夏侯端从荒野沼泽中接到了州,让其住进了宾馆,供给日常用品,此时,跟随夏侯端的两千多随从要不饿死,要不就被郑军攻击逃亡失散,仍然留在他身边的只有五十二人。
徐世绩和白斯文率领五千精锐进抵白马城下时,这时。王世充的大军也即将赶到白马,当时,王世充有数万人马,河南之地也都打着郑国地旗号,徐世绩的这五千夏军可以说是孤立无援,背后是宽广的黄河,前面则是白马坚城以及强大的敌军。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只能尽快撤退了。运气好。战术运用得当的话。这五千人有大部分还能够渡河北返。
只是,率军前来之际,徐世绩对高畅是夸下了海口,说是要为夏国开疆辟土,现在,却像老鼠一样灰溜溜地溜回去,他在高畅眼中将会变成什么人?他还能得到高畅的信任?
然而。要以这五千人和数万郑军硬拼,绕是夏军装备精良,士气旺盛,在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击败这数万郑军,要知道,王世充率领的也是他的精锐部队,其战斗力不容小觑,夏军虽然是天下少有地强兵。却也达不到以一抵十地程度。就算是由名将徐世绩率领也不成。
徐世绩和白斯文商议了一番,决定既不和郑军正面相抗,也不渡河西返。他们要发挥夏军长途奔袭能力强地特点,沿小路向东疾行,逃出郑军的包围圈,朝曹州(也就是济阴郡)进发。
当初,徐世绩和孟海公是盟友,同为李唐效力,孟海公也接受了李唐的封赏,在淮安王李神通的命令下,率领本部人马攻打鲁郡,然而,当他抵达任城脚下时,淮安王李神通却成为了夏王高畅的阶下囚,曾经的盟友徐世绩也投降了高畅,无奈之下,孟海公只好匆匆返回曹州,在自己的根据地龟缩了起来。
这时候,王世充派出了信使,希望孟海公能向他称臣,孟海公婉拒了王世充地请求,但是,他的言辞卑下,也没有完全得罪王世充,他甘愿为王世充守住东面的大门,希望能成为王世充的盟友。
对此,鞭长莫及的王世充应许了。
河南各州虽然都打上了郑国的旗号,然而,他们仍然是各行其是,东都来的政令并不见得能够畅通无阻,若是伤害到这些割据势力的利益,他们也有可能将王世充地命令置之不理,反正,在这乱世中,改变旗号就像变化脸色一般自然和平常。
如果要彻底巩固这些地盘,王世充将动用大量地人力物力,并且,也不见得能完全征服这些地方,所以,就算知道那些家伙时常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王世充也不做多的计较,只要他能击败关中李唐,河北高畅这样强大地势力,那些家伙到时候自然会服服帖帖,他只需要他们在这儿时候不给自己添乱就好,所以,就算孟海公不愿意在明面上认他为主,只愿暗地里为他效力,他也只能应许了。
徐世绩和白斯文的目标就是孟海公,孟海公虽然有两万多兵,曹州也有着大量人口,然而,比起郑国这个庞然大物来,要好对付得多。
在改变自己的作战意图后,他们连夜派出使者前往黎阳,希望黎阳的高畅能命令鲁郡方向的腾珏,刘兰成部向东平进发,兵锋直指曹州,东西夹击孟海公,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郑军的斥候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夏军的踪迹,因此,在郑军的主力赶到白马时,徐世绩已
军队向东远遁了,见夏军非常识相的离开了,他也不没有派出军队追赶,夏军若是进攻曹州孟海公,他会非常乐意地见到两者相争。
当然,他也派出了使者快马前往曹州通知孟海公这个消息,毕竟,也算是盟友啊!
驱走了徐世绩之后,王世充想率军渡河攻击高畅,这时,随行的裴仁基劝止了他。
在白马的城守府内,王世充和裴仁基相对而坐。
裴仁基说道。
“皇上的大敌在西面,而不是在北面,和高畅相比,西边的李唐更为强大,河北高畅根基浅薄,一路扩张至此,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不足为惧,关中李唐虽然被定杨军攻入了河东腹地,然而,却拥有关中秦川,另外,攻下了巴蜀,巴蜀未经战乱,粮草充足,人口众多,有了巴蜀,关中两地的支持,就算一时受挫,也必能翻过身来,待其腾出手来,东出潼关,必将势不可当,像陕州这样的要地现在也是在唐军手中啊,河内郡也在李唐的版图内,对东都作战,李唐进可攻,退可守,而我军若向唐军发起进攻,则困难无比!”
裴仁基投靠王世充之后,王世充对其非常看重,也喜欢听取他的意见,虽然,裴仁基因为王世充逼迫杨让位,对其有些不满,不过,总的说来,现在王世充和裴家父子还是在蜜月期内。
王世充其人虽然性格优柔寡断,做起事情来没有章法,在臣属的面前威信不高,有时候谈论政事就想老太婆一样啰啰嗦嗦,半天说不到重点,只不过,总的说来,不是一个强势的君主,人虽然有很多毛病,毕竟,还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何况,为了拉拢裴氏父子,王世充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元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赏裴家父子,所以,裴仁基现阶段也在全心为王世充的大业筹谋。
说了这番话后,裴仁基闭上了嘴巴,开始听王世充唠叨了,王世充说了半天,重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问裴仁基对目前的局势有何看法,怎样化解面对李唐时的不利局面。
好不容易等王世充闭嘴,在心中暗自叹了口长气,裴仁基说道。
“现在的局势就像是汉末的三国,李唐如曹魏一样一家独大,河北高畅和陛下是那刘汉和孙吴,现在,我们应该乘李唐和定杨军交战,无法腾出手进攻东都之际,发起西征,不求攻入潼关,进袭关中,至少要将潼关以东的唐军势力驱逐出去,占据了战略要地,我们才能凭借黄河天险对抗夏军,腾出手来向南发展,不再像现在这般处在众多敌人的包围之中,不管是东,西,南,北都是敌对势力,长此以往,前景堪忧啊!”
停顿片刻,不待王世充啰嗦,裴仁基接着说了下去。
“所以,在现阶段我们要和河北高畅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关中李唐,当初,我劝圣上不要称帝,也有这方面的打算啊,现在,圣上是皇帝,高畅还只是称王,就算是联盟,也名不正言不顺啊!”
“这如何是好?”
王世充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态。
是的,表面上王世充似乎控制不住自己,喜怒总是要形于色,其实,大多数时候,他脸上的表情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也只有跟随他多年的家人才知道。
裴仁基自然对此不清楚,他按捺下内心的轻蔑,对王世充说道。
“圣上,现在当务之急是派出使者渡过黄河前去黎阳晋见高畅,希望能和高畅达成攻守同盟,虽然,这盟约只是一张废纸,然而,现阶段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五六月之间,高畅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彻底占据了河北,现在,是他巩固地盘的时机,所以,他也不愿意和我方动武,前段时间出现的那只夏军,恐怕是他的试探之举吧,我们摆出了强硬的姿态,接下来,他自然知道该如何取舍了。和高畅达成协议之后,圣上就可以乘李唐无暇东顾之际,率领大军西进,务必将李唐势力赶到潼关以西,不然,等李唐击败定杨军,那时再行动,就为时已晚矣!”
“好!好!”
王世充从座位上跳下来,鼓掌连声道好。
“我有裴爱卿,当如蜀汉得武侯啊!”
于是,不多会,王世充就按照自己的武侯裴仁基定下的策略,向黄河对岸的高畅派出了使者,期望能和高畅签订攻守同盟,结成盟友。
第四集 第七十七章 朝堂议事
更新时间:2008…9…7 15:07:16 本章字数:3728
月十七日。
原黎阳总管府,现夏王高畅的行宫。
议事厅的大堂内,高畅的文武百官分左右坐下,高畅位居堂上,他所坐的那张软榻放在一个有着三级台阶的台子上,因而,众人看他,需仰视才行。
凌敬,管平等元老大臣,以及新近投降的裴,魏征等降臣皆位于左面出席,位于右方的是高雅贤,刘雅,薛万彻等武将,他们按照官职的大小以及资历的深浅排下了座次,以此来确定和高畅之间的距离。
原本,这大堂两侧都是密封的墙壁,头顶上的天窗也开得极小,阳光也就没有多少能够照射进屋了,因此,就算是白昼,外面太阳高照,议事的时候,大堂的两侧仍然要点着油灯或蜡烛,显得极其的阴暗,也许,这样才是产生诡计的最佳场所吧?
高畅入主黎阳之后,对此格局殊为不喜。
于是,大堂两侧的墙壁被开了几个大窗户,屋顶上的瓦片也换了一些从平原运来的琉璃瓦在上面,让阳光能更好地照射下来。
因此,在这次议事的时候,大堂显得格外的明亮,面对日光方向的大臣有时候甚至要微微眯着眼睛,太过明亮,反倒有些刺眼了!
高畅不是一个喜欢开会的人,夏国的制度是三天一小朝,七天一大朝,当然,若是遇见特殊的情况,也是会召集重臣来召开紧急会议的,同时。夏国也没有什么早朝地制度,一般都是辰时已过才上朝议事。
进驻黎阳后,这还是高畅第一次召集众臣议事,文武百官都来齐全了,当然,以往他也有召集众臣议事,只不过都是分别召见,大部分是单独觐见。向他汇报自己所负责的事务。就算是群体接见。人数也不多。
今日商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该如何处置被俘的李唐淮安王李神通以及同安公主等唐人。
主张杀了李神通的人站大多数,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武将。
他们认为,既然夏国和李唐是敌国,为了争夺天下,除了你死我活之外。双方再也没有别的道路要走,那么,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心,也是为了打消某些人不合时宜的妄念,需杀了李神通祭旗,借此向李唐表达本方血战到底,决不妥协地决心。
对武将们来说,什么和谐共生。什么和平安乐全都是狗屁。没有仗打,又怎么能捞到战功呢?没有战功,自然谈不上升官发财。出将入相了!
但是,反对杀掉李神通地人也不少,虽然没有武将团体强大,不过,他们地声音也不容小视。
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而已!何必多生杀戮呢?
大部分文官抱着的是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夏国领地之外,那些势力集团大都将高畅宣扬成妖魔,是一个每天都要生吃婴儿如朱粲一般的人物,要想得到天下,或是在获取天下的征途中所受到的阻力减小,高畅就必须做一些事情来挽回自己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
他们不是说我主残暴吗?那好,我主就表现出我仁慈地一面让他们看看,既然,像李唐的重臣,皇族一脉的李神通被我主俘获,都没有杀掉,反倒甚为礼遇,他们如果再说什么残暴之类的,也只能是自打耳光了,天下有识之士皆会嗤笑他们。
像裴等人甚至建议高畅将李神通,同安公主等礼送出境,反正现在夏军无力再扩大战线,不如卖一个好给李渊,说不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双方各执己见,不过也是讲出自己的理由而已,没有大声争执,在高畅的面前,很难出现不同意见的大臣为了坚持自己地立场大声争吵地场面,他们只是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及理由,然后,静等高畅裁决,奇怪的是,不仅很久以前就跟随高畅地臣子是这样,就连新投诚而来的那些降臣也不知不觉保持着这样的状态。
高畅沉默了片刻,堂下鸦雀无声。
依稀记得在原来的那个时空,窦建德也曾经将李神通,同安公主等俘获,当时,他或许就是听取了裴的建议,这才将李神通等人放归关中的吧?可惜,后来他被李唐俘获,却躲不过当头一刀啊!
李神通?
蚂蚁一般的人物,杀或者不杀其实都没有关系,在高畅看来这并非是什么要事,在原来的那个时空,窦建德在虎牢一役被李二俘获,难道他高畅也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不过是笑话而已!
没有考虑多久,高畅决定放李神通回去,李渊对亲族特别放心,独当一面的全是李姓皇族的人,巴蜀是李孝恭,晋阳是李元吉,关东是李神通,将李神通放回去,他也不会受到什么处罚,说不定很快就会重新起用,再次派来关东
道宗的位置,和这样的一个窝囊废打仗,总比面对李角色要好,自己既然能俘获他一次,就能生擒他两次。
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