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嫣自然明白是什么事,假装纳闷,温言询问,他帮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把早上在金銮殿隐瞒家中开有米铺的事,说了一下。紧跟着,一个个是赌咒发誓,自己决没有欺君的意思,甚至还愿意现在就把粮食都捐了。
明朝也就太祖时期对开国的重量级勋贵狠一点,但之后都十分照顾。好像这泰宁侯陈家,前文也说过,他们家的子弟,都被皇上砍了两个,但杀了也就杀了,爵位还给你留着,让你的后人继承。可以说,只要不谋反,你们这些家子的长期饭票,都给你们留着。
张嫣也没打算把他们怎么样,其实已经和岳肃商量好了,稍微责罚几句,收了他们的粮食,也就算了。既然主动捐了,张嫣便按照事先拿定的主意,训斥两句,把岳肃请来,以皇上的名义,放在场众人一马。
岳肃也知道怎么做,故意显得有些为难,然后就顺理成章,把粮食一收,把人放了。
征税之事,眼下告一段落,算是以岳肃的胜利而告终,但这其实只是开始。
北京城的官员们,现在一双眼睛都在盯着岳肃、盯着朝廷,想要看看皇上还有多少粮食,能够赈济百姓。
可就在三天之后,大批的粮食从通州码头登陆,进到北京城,而这粮食还是接连不断,不仅往北京运,还望直隶运。更为要命的是,这些粮食的售价只是二两五钱银子一石。这些粮食不批发,只零售,每次购买,一人限购最多一升。
粮食从十五两一石,跌到二两五钱,百姓是欢呼雷动。
这米行的名字叫做民安米行,在北京城内,每隔三五条街,就有一个店铺,谁都知道,这家米行有两个东家,一个英国公张家,一个是李家。两个大东家合股,以成本价卖米给百姓。
北京城内的百姓是感激涕零,可以说,从这一天起,到百年以后,直隶一带的百姓,买米只去民安米铺。因为这家米铺,不仅童叟无欺,还有最要紧的一点,那就是在大家伙最危难的时候,这家米铺站了出来,救了所有人的命。
不管是感激也好,还是出于这家米行的信誉也好,任何人都愿意到民安米行来买米。
此时此刻,京城的其他商家全都懵了,你把米价压得那么低,我们还卖什么呀,谁还能到我们这里来买呀。想等着民安米行的米供应不上,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一艘艘大船在运河之上往来穿梭,粮食有的是。
官员们、勋贵们看到这一出,现在都明白了,岳肃之所以敢这么做,背后那是有依仗的。这个依仗,不仅是太后的支持,还有英国公和李家。
很快,有的官员发现,安民米行似乎不用交税,但谁也不敢弹劾。原因很简单,人家可是有爵位的人,本来就不用交税。而且,这次要是谁敢出头,就不仅仅是得罪岳肃一家了,而且还要得罪英国公。一个是执政官员中的第一号人物,一个是勋贵中的第一号人物,这两个人现在站在一起,放眼天下,估计除了皇帝之外,已经没用人敢去招惹。
!@#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流寇横行
全文字无广告第一百二十三章流寇横行
南方的米价相较于北方便宜了不止一丁半点,但在张家和李家的运营下,直隶的米价率先降了起来,甚至比在南方卖的还要便宜,山西的米价也紧跟着降了下来,因为在那里也开了一家米行,名字叫做“利民”米行,这家米行的东家也是两位,一位是英国公张家,一位是魏国公徐家。()
岳肃的策略是率先保住直隶和山西两地,别的地方,可以放一放。于是,这也导致有不少百姓从陕西、河南逃了过来。
现在再说河南。岳肃给河南巡抚张我续下了死令,让张我续迅速肃清流寇。河南的兵马,本来就没和真正的流寇打上几仗,一般都是杀良冒功,旨意到来,张我续可有点急了,感激调拨兵马,真真正正的去剿匪。
不过眼下再去真正的剿,已经完了,流寇施礼全都壮大,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一众流寇,兵马现在全都数以万计,让张我续还拿什么剿。
先后交手两仗,官军全都大败,无奈之下,只能把主力兵马退守到开封、洛阳、郑州一带,其他的地方,任由流寇肆虐。这三处可都是重镇,城高墙厚,想要攻下,谈何容易。流寇以抢为主,也不耕种,地盘对他们来说,也并不重要,见河南实在没有什么抢头了,决定南下湖广,因为那里粮食多。
流寇屯兵信阳,准备南下直攻武昌,可惜,湖广总兵刚刚换人,邢鹰掌湖广总兵印,率领兵马严阵以待,在大悟县一带,两番交手,打的流寇是屁滚尿流。
流寇无奈,只好退回信阳。此番和邢鹰交战的,是张献忠、罗汝才、马进忠﹑惠登相、马守应等部,见打不过对方,罗汝才提议,联合高迎祥、李自成等部,集合流寇全部力量,再行交战。
现在的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在南阳一带的南召县,李自成已经和高迎祥汇合,仍是兵和一处,将打一家。眼下他们正打算攻打南阳。准备合围的时候,罗汝才的信使到来,邀请他们攻打武昌。
高迎祥和李自成义气为重,本想答应,但这时李岩和牛金星提出反对意见,表示武昌囤积湖广主要兵力,前去攻打,无疑是以卵击石。全文字无广告眼下,哪怕不攻打南阳,也不能去打武昌,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南下攻打襄阳,攻下襄阳之后,直接绕道入川。
高迎祥认为可行,一方面将计划告诉罗汝才、张献忠等头领,愿意来的话,尽可跟来,不过我现在要佯攻南阳,暗中派人潜入襄阳,你们可不要影响我的大计,最后再拖上一拖。
罗汝才等人马上会意,表面上再次和邢鹰摆开交战的架势,静等高迎祥的捷报。高迎祥佯攻南阳,暗中派人混进襄阳,襄阳本是重镇,虽然被部分兵马被邢鹰调去武昌,但也有近万兵马。
高迎祥安排妥当,突然舍弃南阳,攻打襄阳,里应外合,将襄阳攻克,并趁机夺取樊城。罗汝才得到捷报,哪里还去理会邢鹰,立刻带兵前往襄阳汇合。邢鹰闻听,心中大惊,留部分兵力守城,亲自率兵赶往襄阳。
流寇占据襄阳之后,也不逗留,大肆抢掠一番,转而进军四川,直下保宁府,留给邢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
四川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国”之称,当初在岳肃的治理下,已经恢复生机,今年的年景也算不错,因为屯田,分产到位,大半的土地都有收成,百姓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四川能够自给自足,粮价竟然和现在直隶的差不多。
然而,流寇一打进来,一切都改变了。
四川境内,官府有粮,民间有粮,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倒是只抢官府和大户了,可其他流寇可不一样,连老百姓也抢,甚至还裹挟百姓。
保宁府当初就被流寇袭扰过,可现在百姓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当流寇,不少人都在官府的组织下,和流寇打了起来。流寇也都是百姓组成,守土的也是百姓,大家伙半斤八两,流寇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而守土的百姓,为了保护家园,甚至更加玩命,让流寇是束手无策,还有不少损伤。
正巧此刻得到消息,四川巡抚朱燮元重病,高迎祥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率军直取成都。但李岩这个时候又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义军主力全在四川,实在不妥,容易被官兵围歼,毕竟蜀道难,被其他省的援军赶来,堵住出路,就不妙了。
李岩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响应,因为谁都害怕陕西的两员虎将曹文诏和左良玉,李自成见没人响应,为大局着想,愿意亲自统兵杀进陕西。
他愿意去送死,别的流寇也不会拦住,唯有高迎祥加以劝说,但李自成执意要去,高迎祥也只能从他。
于是,流寇分兵三路,高迎祥、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等部兵发成都,张献忠、顺天王、摇动天等部杀往重庆。为什么他们要分兵,毕竟流寇太多,抢来的东西,不一定够分。而且川兵也不算什么,用不着大伙和在一起。
第三路就是李自成的,李自成在李岩的建议下,率军攻打汉中,汉中守军不多,被李自成急攻而下。汉中的陕西的地盘,杨奕山闻听汉中失守,心中大惊,忙调动陕西的主力兵马赶往汉中,准备全歼李自成部,夺回汉中。
杨奕山兵分三路,亲率走斜谷奔汉中,左良玉从陈仓杀往汉中,曹文诏率军从金州杀往汉中,成三路合围之势。
然李岩早有计较,只留少量兵马镇守汉中,主力兵马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
李自成现在的兵马可不少,而且他的部队,皆是可战之兵,极有战斗力。虽说没有什么攻城器械,但夜晚出谷,急行赶往长安,天刚一亮,就能抵达城下,兵马来的突然加上李自成又用了老法子,先派几百人潜进城中,在城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里应外合攻下长安。陕西巡抚孙居相见城池被流寇攻破,大势已去,是上吊自尽,妻子皆自尽而忘。
攻下长安,李自成声名大振,杨奕山得到禀报,当场晕死过去,被救醒之后,便要拿剑抹脖子自杀。幸好被手下拦住,也没死成。杨奕山一方面上本向朝廷请罪,一方面掉头赶往长安,并通知曹文诏、左良玉回兵前往长安增援。
杨奕山大军走的急,在快出斜谷的时候,遇到以逸待劳的流寇,双方一场激战,杨奕山打败,被流寇三十多里,五万兵马只剩下不到五千。无奈之下,杨奕山只能率领残兵败将绕走陈仓,集结兵马再取长安。
败报连番传进北京,先是丢失长安,后是子午谷损兵折将,两份败报,是震动京师。此时此刻,东林党的官员终于有了精神头,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上本弹劾杨奕山。
现在西北本来就够乱的了,别说杨奕山那边战败,成都城也是危在旦夕,号称川中险关绵竹关竟然被流寇轻易攻克,岳肃气的差点没吐了血,成都又有消息,巡抚朱燮元病危,群龙无首,请朝廷速速增援。
好在重庆那边有捷报,总兵秦良玉率军重创张献忠等流寇,迫使流寇朝巴中败退。
这么多战败的消息,这么多地方有危险,但是偏偏没有人建议该怎么夺回失地,有的只是弹劾杨奕山的折子。
今天的内阁,气氛很是紧张,岳党的官员,一个个望着岳肃,不知现在该怎么办。毕竟杨奕山是自己人,总不能跟着踩一脚吧,齐楚浙三党的官员,都看着亓诗教,虽然现在和岳党联合,但杨奕山丢了长安,损兵折将可是天大的事,想要压下来,哪有那么容易。言官们的口水,都差点把这帮淹了,前两天光弹劾杨奕山,这两天可好,阁臣里面,除了跑龙套的韩爌之外,就没有不挨骂的了,骂岳肃的最多,内容都是包庇门生,用人唯亲,误国害民。前些日子因为卖米得罪的那帮老兄,也都跳了出来,大力弹劾岳肃和杨奕山。据说现在,司礼监里面,堵的全是弹劾他们的折子,折子都快有小山的那么高了。最可气的是,一些没啥事的清流们,可跟着凑热闹,以弹劾权贵为荣,是大放厥词。
好在张嫣并没有让岳肃为难,只是一句话,岳卿家你赶紧拿主意吧。
内阁之中,只有一位老兄比较清闲,那就是韩爌,坐在岳肃边上,冷眼旁观,好像这一切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诸位,长安失守,杨奕山大败,损兵折将,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朝廷总不能因为败了一仗,就把堂堂封疆大吏给杀了吧,要是这样,谁还敢带兵大仗。杨奕山的折子,大家也看了,并不是畏敌不战,贪生怕死,实在是流寇太过狡猾。但杨奕山终究是丢了长安,此事势必要给天下一个交待。诸位大人以为,应该如何处置呢?”岳肃平淡地说道。
!@#
()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保护
全文字无广告第一百二十四章保护
岳肃说的平淡,但是内阁的官员哪个听不出来,岳大人这是明摆着要保杨奕山。()不过也是,杨大人追随岳大人日久,不仅是门生,还是一等一的心腹,不去力保,那才出鬼了。
“岳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不能太过苛责杨大人,试问天下的名将,哪个是从没打过败仗。要是只因为这一仗就严惩杨大人,岂不是令前线的将帅寒心。”张正刚第一个站了出来,附和岳肃的话。
“下官也赞同岳大人的所说,张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因为一次失利,就重责统兵主帅。”其他的岳党官员纷纷站了出来,一致认同岳肃的话。
作为阁臣,哪一个不是久经宦海,岂会像那些言官、清流一样意气用事,坐在内阁里面的这些大佬,都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岳肃现在身为托孤大臣,坐镇京师,可谓是权倾朝野,手握三口铜铡,有先斩后奏之权,有多大的能量,那就不用多说了。这年头,官当的越大,排场就越大,在座的官员,不管是谁,多多少少都要弄点灰色收入,否则光指着工资,哪里够开销。弄点钱不要紧,关键看查不查你,岳大人管着刑部,想要查谁,都是小菜一碟的事,你若是真的明目张胆地和岳大人对着干,逼死杨奕山,岂能有好果子吃,随便给你找个罪名,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大家都是大学士,一品大员,岂能和那些不入流的清流、言官一样,不爱惜前程。
所以说,有些事情,差不多就行了,不必把事情做绝。
亓诗教冲着岳肃一拱手,说道:“岳大人,您的话一点没错,胜败是兵家常事,谁也不能一辈子光打胜仗,不打败仗。但丢了长安,又损兵折将,不能说就用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把那些弹劾杨大人的折子都给打发了呀。此一役,可以证明在带兵方面,有所欠缺,若再由杨大人继续坐镇三边,指挥剿匪,赢了倒还好说,一旦再吃败仗,话就不好说了……”
亓诗教这般说,一是表明态度,站在岳肃一边,二来么,也是给岳肃一个台阶下,让他赶紧换了杨奕山,派别人当三边总督,这样一来,也好保全杨奕山。可以说,亓诗教的话一点没错,朝廷再下旨让杨奕山戴罪立功,万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