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艳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点上桂王,吴王和平王等人是相当的不爽,然而这个世界的现实就是这样,皇家之中长子吃香,天家帝位除了谋朝篡位,只要是正常的继承,那不外乎就是沿袭千古的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立长,立贤,古往今来,皇帝家册立太子,选中储君继承人的方法和准则不外乎就是这么三条,就看你皇帝自己怎么考虑,怎么舒服怎么来,千百年来没有逃出这个道理的。
正观皇帝年近七十,这么多年来都不册立太子,尽管他是有着自己的打算,但是他心中的这些想法大臣们并不清楚,正观皇帝也没有办法和他们说清楚。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的,拥有着一个年近古稀,随时都有可能殡天的皇帝的晋国而言,乘早册立储君,早一日国有储君,便能早一步的安定人心,稳定社稷。
于是朝堂之上便出现了这么有趣的一幕,所有的大臣都在清立太子,但是正观皇帝就是不同意册立太子,双方形成了拉锯战,长期的进行着无聊的消耗战。而朝臣在劝说正观皇帝无果后便转而各自支持起这几个比较得宠的王爷。
而其中最受这些迂腐的士大夫们支持的,自然便是年纪最长的楚王殿下了,谁让正观皇帝的皇后早已经过世了,而皇后所生的大皇子也早已经在七年前和蜀国的战争中阵亡,无嫡立长,千古原则嘛。
在这些朝臣的支持下楚王的实力在一段时间内恶性的膨胀,导致了现在四大皇子之中楚王一家独大的危险局面,虽说名头上是四王齐头并进,然而内力真正的究竟如何,却也只有这些当事人才知道。
现在好了,虽然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是正观皇帝的做法是实打实的再削弱楚王的权利啊,先是三大王爷精诚合作扳倒了陈永兴一手提拔的礼部尚书,接着便是皇帝下诏十万荆楚边军火速回京,砍断了陈永兴的一只臂膀。
再失去了最得力的政治盟友之后陈永兴的军事力量又遭到了进一步的削弱,这对陈永兴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可是这些消息对于同是储位竞争者的桂,吴,平三王来说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
虽说这一次楚王的失势来的有些突然,来的有些急促,来的有些莫名其妙,甚至于让人产生了某种不良的兔死狐悲之感,但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曾经独占鳌头的楚王殿下被皇帝打压了。
军政两处同时遭受着正观皇帝的无情打压,楚王的困境换来了其他皇子的欢乐,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虽然楚王的痛苦并不是他们这些皇子直接带去的,但是所谓落井下石,伤口撒盐,有些事情不需要他人指点这些成长于天家的深宫皇子自己也是明了的。
第二卷【金陵图盟】 第39章【议立】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伴随着小黄门一声熟悉的喊叫声,南朝拉开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尘不变的无聊早朝,整个南朝谁都知道正观皇帝的早朝是最沉闷和郁闷的。
如果没有特殊的什么情况出现的话,正观皇帝从来不会再朝上呆上太长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这个无能昏庸的老皇帝都是在朝会上轻轻坐上一阵子,而后没什么事情的话便宣布退朝,自己躲进后宫享受去了。
事物总是处在不变的变化发展之中的,即便是看似一尘不变的东西其实它每时每刻也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是因为它的变化太小所以没有察觉,让人下意识的产生错觉,以为一切还是没有变化,而事实上一切都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就如正观皇帝的早朝一般,以前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正观皇帝的早朝一度是最郁闷和最沉闷的,但是像上一次议婚的时候一般,早朝的气氛便被迅速的调动了起来,臣子们的兴致也随之产生,联姻这种事情图的是热闹,反正出嫁的不是自己的女人,怕什么?
正观的早朝缺少的便是这样一种浓烈的气氛,所以它不但不让皇帝自己不喜欢,就连朝臣们自己也都不甚喜欢,一尘不变的枯燥繁琐的生活要是过的久了那也会厌烦的。
早朝尚未拉开序幕,百官还未察觉,四大王爷喜忧参半,这个时候大晋丞相孙方智便站了出来,率先出奏,拉开了正观皇帝长达四十年的早朝少有出现的几次热烈场景。
“启奏皇上,国不可一日无君,储君之位事关我大晋百年基业,想我大晋高祖皇帝一生征战沙场,开创出了偌大辉煌的大晋王朝,至今已有百五十年,乃是列国之中国脉最长的一国,向来便是天下六国之正统。
皇上在位也将尽四十年,励精图治之下我大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放眼望去一片祥和之景,如此太平盛世正需要一位得力贤明的太子来继承,传承我大晋百五十年祖宗基业,开创千年辉煌的盛世皇朝。
因此,为我大晋百五十年祖宗基业计,为我大晋千年传承计,臣大晋丞相孙方智奏请圣上,册立太子,以安民心,以定社稷。”
孙方智在百官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先行奏请正观皇帝册立太子,这本来便是孙方智和正观皇帝等人商量好的,因为整个朝堂之中便只有这个老丞相是正观皇帝最贴心的人,也只有他最了解正观皇帝的心思。
当孙方智突兀的奏请正观皇帝册立皇太子之后整个朝堂顿时沸腾了,孙方智是什么人?他是大晋皇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相位上一呆便是十数年。这在晋国长达百五十年的历史上是创下纪录的,甚至于在整个华夏王朝历史上也不多见。
孙方智之所以能够在相位上一坐便是十数年,固然和他非凡的能力有关,然而更为关键的,却是因为他是正观皇帝的心腹,真正的心腹大臣,可以承担托孤重任的一等心腹。
要说才干,虽然说孙方智的才干在整个大晋皇朝也是不俗,但是却不是最为突出的,惶惶南朝八道五十八州,若单独评论才干,比孙方智要强的比比皆是;若是论及正观皇帝的宠信程度,同样的,整个南朝最受宠的也绝对不是孙方智这个权势滔天的丞相。
但是若是将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既要才干突出,又要深受帝宠,那么,遍观整个大晋朝,数来数去也就是那么有限的几个大臣,而其中又以丞相孙方智最为突出,谁让人家是丞相呢?
孙方智是正观皇帝的心腹,他的意见基本上代表的就是正观皇帝的意思,正观皇帝大权在握,恋栈不去,为了保护自己皇权的单一独霸性,几十年来正观皇帝一直迟迟不肯册立皇太子。
孙方智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代表着孙方智自己私人的意思还是这根本便是正观皇帝自己的意思?所有的大臣都不可避免地想起了这个问题,不管是哪边的意思,所有昏昏欲睡的大臣在这一刻全部都惊醒了过来,双目放光的盯着龙位上的正观皇帝,想要看看皇帝是什么态度?
正观皇帝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整个朝堂的焦点已经全部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对此他不屑一顾,有些事情真正起到作用的往往也就是关键的那么几人,而更多的人,却往往仅仅只是陪衬,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正观皇帝阴沉着一张老脸,冰冷的目光巡视着四周,所有触及到正观皇帝目光的大臣全部都自觉地垂下了自己的眼帘,不敢和这个老而不死的老皇帝对视。
所有的大臣全部都沉默不语,心中紧张到了极点,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正观皇帝心中的想法,立储之事事关重大,一直以来正观皇帝都是避而不谈。今天提出要求立储的,可是正观皇帝最为宠信的大臣,大晋丞相孙方智,面对着自己最宠信的要求,正观皇帝究竟会如何处理?
“怎么?你们便都是这般想法的吗?”正观皇帝的声音低沉绵长,里面压抑不住的隐藏着一股子怒意,那深深压抑其中的滔天怒火就连傻子都听得出来,更何况是这样一群官场精英?
如果是在别的什么事情上,也许这群文人会同皇帝妥协,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稳妥可行的,让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办法出来,但是立储之事却不行。
朝堂之上,除非预见战事,否则的话武将不便参与政事,哪怕是册立太子这样的重大事情,他们依旧便不能发言参与,这个朝堂,注定是文官的天下。
而偏偏就是这些文官,虽然看似文弱好欺负,可以任由皇帝拿圈画扁,然而事实上在某些方面这些文官却是相当的具有韧性,相当的有弹性,相当的不怕死,甚至于敢和皇帝直接对着干。
虽然皇帝的目光阴沉危险,然而站在朝堂之上的这群大臣们无畏。他们是文臣,他们不是武将。文臣,那便是文人,从骨子里说,他们就是一群读着孔孟圣贤之书长大的一群书呆子,他们深藏在骨子里血脉中的是那种坚持到变态的韧性,为了维护先圣的光荣,劝帝立储那也并非难以做到。
不管孙方智是出于什么原因请求正观皇帝册立太子,但是这对于这群文官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以前是他们想求孙方智开口请立储军难以办到,现在倒好,他们还没有出场这孙方智自己倒是先站出来做先锋了。
能让一国之丞相作先锋的机会可是不多的,百官在霎时间抓住了机会,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和孙方智站在一起,如轮如何也要和正观皇帝都上一次,这皇储之位给正观皇帝这么一拖便是几十年,这一次无论如何是不能再让正观皇帝拖下去了。
“臣等奏请圣上早日册立太子。”霎时间所有的朝臣全部跪了下来,十分整齐的恭声道,仿佛是经过特别的训练一般,百官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别样的和谐与一致,和谐的让人不敢致信,一致的让人感到可怕。
正观皇帝气的两眼冒烟,花白的胡须在这一刻竟然有些飘动,他的身躯不断的颤抖着,仿佛在忍受着极大的愤怒一般,如果赵景能够看到这一幕的话一定会暗暗称奇,这个正观皇帝演戏的本领当真是炉火纯青啊。天知道百官要是知道现在正观皇帝这幅生气的面孔根本便是在演戏的话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正观皇帝强忍着自己那隐藏不住的滔天怒火,高声反问道:“如果朕今天不立太子呢?”
百官还是很整齐的回答道:“臣等万死,臣等有罪。”
正观皇帝咬牙切齿道:“既然如此,朕便许了你们,只是朕有十三个儿子,你们倒是给朕说说,哪位皇子适合被册封为皇太子。”
百官再一次的愣住了,他们发现今天的早朝上他们发愣的次数比起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多,一切的一切都要源于正观皇帝的反常行事,原本在他们心中也没有多少希望正观皇帝会答应册立太子,因为这种情况已经上演了太多次,正观皇帝在位四十年来几乎天天在上演着这种相同的充满着激情的戏码。
但是这一次的情况貌似发生了一些改变,正观皇帝这一次竟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他竟然同意了册封皇太子了,虽然人选问题上大家还需要细细的讨论一下,但是能够让皇帝让步册立太子这本身便是一种胜利,一种以丞相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巨大胜利。
从激动中平静过来的百官又马上皱起了眉头,正观皇帝可是给出了一个不太好处理的尴尬问题,究竟该册立哪个皇子为太子呢?这是一个问题,而在朝堂之上还有一个尴尬的问题便是现在朝堂之上还站着些王爷呢?
这些王爷只要稍稍的记恨点,那么他们这些发言的文官究竟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就不太好说了,谁都有希望被册封为太子,又谁都没有可能被册封为太子,一切都存在着巨大的变数,而其中最大的变数便是来自高坐在龙位之上的正观皇帝带来的。
第二卷【金陵图盟】 第40章【太子】
“百官议事,诸王回避。”正观皇帝貌似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下令让自己的一群儿子离开,虽然这样仍然不可能避免将来自己的儿子可能加害这些文官的情况,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减轻百官的心理压力的。
最不济正观皇帝自己是作出了这样一种姿态,咱是很体谅你们的,你看咱为了你们的前途未来都让自己的孩子回避了不是?但是既然你们一定要逼着咱立储,那你们想必也做好了将来可能遭受的不幸的准备,即便是将来自己的那个孩子登基,而你们又不幸的得罪了他的话,那么你们也不好意思责怪于咱了。
看见正观皇帝真的有意愿要册立皇储,这一下子楚王等人心中着急了,这个时候正观皇帝又下令让自己等人离开,那么也就是说它们不可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情的进展,从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加以干涉,这个时候他们只能暗自祈祷以前那些在自己面前效忠的面孔这个时候真的便也能如从前一般坚定的站出来为自己说话。
皇子们断断续续的离开了,朝堂这一次真的回到了百官的手上,自从四王联合议政以来这些文官的日子便没有这么舒坦过,而且这一次他们商讨的还是国之大事,皇储之立,在场的每个大臣都有这个权力去探讨,每个人的意见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肩膀上的责任之重,虽然在场的这些文臣并非每个人都是真心的为国为民,虽然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的臣子是想要借此机会进行一番赌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前程进行一次惊天大豪赌,但是不可否认的,作为一个文臣,他们还是有些些许道义的。
六部尚书这个时候是不会随便站出来说话的,他们是一部之尚书,是国之重臣,他们效忠于皇帝,虽然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强权之下他们不得不表示愿意效忠于某个皇子,然而他们却是深深的效忠于这个国家的最高主宰的。
“臣李从德请奏。”寂静的朝堂之上,经过一阵子的沉寂,终于还是有些人忍耐不住,率先跳了出来,大家的目光纷纷转向说话的人,却见吏部侍郎李从德一脸恭敬的站了出来。
正观皇帝高兴的道:“准奏。”
李从德恭声道:“启奏皇上,自古以来立储立长,我朝纯宗皇帝便是以长子身份继承大统,楚王殿下仁德宽厚,且在诸位皇子之中年纪最长,所以微臣窃以为立楚王殿下为太子乃是顺应民意,合乎天理的大善之举,恳请陛下册立楚王殿下为储。”
李从德乃是效忠于楚王陈永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