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通-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幸李威事,怒而焚灭其本。后著作郎董朏追录旧语,十不一存。及宋武帝入

关,曾访秦国事,又命梁州刺史吉翰问诸仇池,并无所获。先是,秦秘书郎赵整

修撰国史,值秦灭,隐于商洛山,著书不辍,有冯翊、车频助其经费。整卒,翰

乃启频纂成其书,以元嘉九年起,至二十八年方罢,定为三卷。而年月失次,首

尾不伦。河东裴景仁又正其讹僻,删为《秦纪》十一篇。

后秦,扶风马僧虔、何东卫隆景并著《秦史》。及姚氏之灭,残缺者多。泓

从弟和都,仕魏为佐民尚书,又追撰《秦纪》十卷。

夏,天水赵思群、北地张渊,于真兴、承光之世,并受命著其国书。及统万

之亡,多见焚烧。

西凉与西秦,其史或当代所书,或他邦所录。段龟龙记吕氏,宗钦记沮渠氏,

郭韶记秃发氏,韩显宗记冯氏。唯有四者可知,自馀不详谁作。

魏氏黄门侍郎崔鸿,乃考覈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

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鸿始以景明之初求诸国逸史,逮正

始元年,鸠集稽备,而犹阙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有五年,始于江东购获,乃

增其篇目,勒为十卷。鸿殁后,永安中,其子缮写奏上,请藏诸秘阁。由是伪史

宣布,大行于时。右说《十六国春秋》。

元魏史,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纪,唯为十卷,而条例未成。暨乎明元,废

而不述。神二年,又诏集诸文士崔浩、浩弟鉴、高谠、邓颍、晁继、范亨、黄

辅等撰国书,为三十卷。又特命浩总监史任,务从实录。复以中书郎高允、散骑

侍郎张伟并参著作,续成前史书,叙述国事,无隐所恶,而刊石写之,以示行路。

浩坐此夷三族,同作死者百二十八人。自是遂废史官。至文成帝和平元年,始复

其职,而以高允典著作,修国记。允年已九十,手目俱衰。时有校书郎刘模,长

于缉缀,乃令执笔而口占授之。如是者五六岁。所成篇卷,模有力焉。初,国记

自邓、崔以下,皆相承作编年体。至孝文太和十一年,诏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

光始分为纪传异科。宣武时,命邢峦追撰《孝文起居注》。既而崔光、王遵业补

续,下讫孝明之世。温子昇复修《孝庄纪》,济阴王晖业撰《辨宗室录》。魏史

官私所撰,尽于斯矣。

齐天保二年,敕秘书监魏收博采旧闻,勒成一史又命刁柔、辛元植、房延祐、

仲让、裴昂之,高孝幹等助其编次。收所取史官,惧相凌忽,故刁、辛诸子

并乏史才,唯以仿佛学流,凭附得进。于是大征百家谱状,斟酌以成《魏书》。

上自道武,下终孝靖,纪传与志凡百三十卷。收谄齐氏,於魏室多不平。既党北

朝,又厚诬江左。性憎胜己,喜念旧恶,甲门盛德与之有怨者,莫不被以丑言,

没其善事。迁怒所至,毁及高曾。书成始奏,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论讨。前后列

诉者百有余人。时尚书令杨遵彦,一代贵臣,势倾朝野,收撰其家传甚美,是以

深被党援。诸讼史者皆获重罚,或有毙于狱中。群怨谤声不息。孝昭世,敕收更

加研审,然后宣布于外。武成尝访诸群臣,犹云不实,又令治改,其所变易甚多。

由是世薄其书,号为“秽史”。

至隋开皇,敕著作郎魏澹与颜之推、辛德源更撰《魏书》,矫正收失。澹以

西魏为真,东魏为伪,故文、恭列纪,孝靖称传。合纪、传、论例,总九十二篇。

炀帝以澹书犹未能善,又敕左仆射杨素别撰,学士潘徽、褚亮、欧阳询等佐之。

会素薨而止。今世称魏史者,犹以收本为主焉。右说《魏书》

高齐史,天统初,太常少卿祖孝征述献武起居,名曰《黄初传天录》。时中

书侍郎陆元规常从文宣征讨,著《皇帝实录》,唯记行师,不载它事。自武平后,

史官阳休之、杜台卿、祖崇儒、崔子发等相继注记。

逮于齐灭,隋秘书监王劭、内史令李德林并少仕邺中,多识故事。王乃凭述

起居注,广以异闻,造编年书,号曰《齐志》,时有六卷。李在齐预修国史,创

纪传书二十七卷。自开皇初,奉诏续撰,增多齐史三十八篇,以上送官,藏之秘

府。皇家贞观初,敕其子中书舍人百药仍其旧录,杂采它书,演为五十卷。今之

言齐史者,惟王、李二家云。右说《北齐书》。

宇文周史,大统年有秘书丞柳虬兼领著作,直辞正色,事有可称。至隋开皇

中,秘书监牛弘追撰《周纪》十有八篇,略叙纪纲,仍皆抵忤。皇家贞观初,敕

秘书丞令狐德棻、秘书郎岑文本共加修缉,定为《周书》五十卷。右说《后周书》。

隋史,当开皇仁寿时,王劭为书八十卷,以类相从,定其篇目。至于编年、

纪传,并阙其体。炀帝世,惟有王胄等所修《大业起居注》。及江都之祸,仍多

散逸。皇家贞观初,敕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共撰成《隋书》五十五卷,

与新撰《周书》并行于时。

初,太宗以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事具于上。仍

使秘书监魏征总知其务,凡有赞论,征多预焉。始以贞观三年创造,至十八年方

就,合为《五代纪传》,并目录凡二百五十二卷。书成,下于史阁。惟有十志,

断为三十卷,寻拟续奏,未有其文。又诏左仆射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

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同撰。其先撰史人,唯令狐德棻重预其事。太宗崩后,刊

勒始成。其篇第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俗称为《五代史志》。右说《隋书》。

惟大唐之受命也,义宁、武德间,工部尚书温大雅首撰《创业起居注》三篇。

自是司空房玄龄、给事中许敬宗、著作佐郎敬播相次立编年体,号为“实录”。

迄乎三帝,世有其书。

贞观初,姚思兼廉撰纪传,粗成三十卷。至显庆元年,太尉长孙无忌与于志

宁、令狐德棻、著作郎刘胤之、杨仁卿、起居郎顾胤等,因其旧作,缀以后事,

复为五十卷。虽云繁杂,时有可观。龙朔中,敬宗又以太子少师总统史任。更增

前作,混成百卷。如《高宗本纪》及永徽名臣、四夷等传,多是其所造。又起草

十志,未半而终。敬宗所作纪传,或曲希时旨,或猥饰私憾,凡有毁誉,多非实

录。必方诸魏伯起,亦犹张衡之蔡邕焉。其后左史李仁实续撰《于志宁》、《许

敬宗》、《李义府》等传,载言记事,见推直笑。惜其短岁,功业未终。至长寿

中,春官侍郎牛凤及又断自武德,终于弘道,撰为《唐书》百有十卷。凤及以喑

聋不才,而辄议一代大典,凡所撰录,皆索责私家行状,而世人叙事罕能自远。

或言皆比兴,全类詠歌,或语多鄙朴,实同文案,而总入编次,了无厘革。其

有出自胸臆,申其机杼,发言则嗤鄙怪诞,叙事则参差倒错。故阅其篇第,岂谓

可观;披其章句,不识所以。既而悉收姚、许诸本,欲使其书独行。由是皇家旧

事,残缺殆尽。

长安中,余与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封郎中徐坚、左拾遗吴兢奉诏更撰《唐书》,

勒成八十卷,神龙元年又与坚、兢等重修《则天实录》,编为二十卷,夫旧史之

坏,其乱如绳,错综艰难,期月方毕。虽言无可择,事多遗恨,庶将来削稿,犹

有凭焉。

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盖属词比事,以月系年,为史氏之根本,

作生人之耳目者,略尽于斯矣。自馀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右说《唐书》。

 外篇 疑古第三

盖古之史氏,区分有二焉:一曰记言,二曰记事。而古人所学,以言为首。

至若虞、夏之典,商、周之诰,仲虺、周任之言,史佚、臧文之说,凡有游谈、

专对、献策、上书者,莫不引为端绪,归其的准。其于事也则不然。至若少昊之

以鸟名官,陶唐之御龙拜职。夏氏之中衰也,其盗有后羿、寒浞;齐邦之始建也,

其君有蒲姑、伯陵。斯并开国承家,异闻其事。而后世学者,罕传其说。唯夫博

物君子,或粗知其一隅。此则记事之史不行,而记言之书见重,断可知矣。及左

氏之为《传》也,虽义释本《经》,而语杂它事。遂使两汉儒者,嫉之若仇。故

二《传》大行,擅名于世。又孔门之著录也,《论语》专述言辞,《家语》兼陈

事业。而自古学徒相授,唯称《论语》而已。由斯而谈,并古人轻事重言之明效

也。然则上起唐尧,下终秦穆,其《书》所录,唯有百篇。而《书》之所载,以

言为主。至于废兴行事,万不记一。语其缺略,可胜道哉!故令后人有言,唐、

虞以下帝王之事,未易明也。

案《论语》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又曰:“成事不说,遂事

不谏,既往不咎。”又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夫圣人立教,其言若

是。在于史籍,其义亦然。是以美者因其美而美之,虽有其恶,不加毁也,恶者

因其恶而恶之,虽有其美,不加誉也。故孟子曰:“尧、舜不胜其美,桀、纣不

胜其恶。”魏文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汉景帝曰:“言学者,无言汤、

武受命,不为愚。”斯并曩贤精鉴,已有先觉。而拘于礼法,限以师训,虽口不

能言,而心知其不可者,盖亦多矣。

又案鲁史之有《春秋》也,外为贤者,内为本国,事靡洪纤,动皆隐讳。斯

乃周公之格言。然何必《春秋》,在于六《经》,亦皆如此。故观夫子之刊书也,

夏桀让汤,武王斩纣,其事甚著,而芟夷不存。观夫子之定礼也,隐、闵非命,

恶、视不终,而奋笔昌言,云“鲁无篡弑”。观夫子之删《诗》也,凡诸《国风》,

皆有怨剌,在于鲁国,独无其章。观夫子之《论语》也,君娶于吴,是为同姓,

而司败发问,对以“知礼”。斯验世人之饰智矜愚,爱憎由己者多矣。

加以古文载事,其词简约,推者难详,缺漏无补。遂令后来学者莫究其源,

蒙然靡察,有如聋瞽。今故讦其疑事,以著于篇。凡有十条,列之于后。

盖《虞书》之美放勋也,云“克明俊德。”而陆贾《新语》又曰:“尧、舜

之人,比屋可封。”盖因《尧典》成文而广造奇说也。案《春秋传》云:高阳、

高辛二氏各有才子八人,谓之“元”、“凯”。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

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帝鸿氏、少昊氏、颛顼氏各有不才子,谓之“浑沌”、

“穷奇”、“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

缙云氏亦有不才子,天下谓之“饕餮”,以比三族,俱称“四凶”。而尧亦不能

去。斯则当尧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不分,贤愚共贯。且《论语》有

云:舜举咎繇,不仁者远。是则当咎繇未举,不仁甚多,弥验尧时,群小在位者

矣。又安得谓之“克明俊德”、“比屋可封”者乎?其疑一也。

《尧典·序》又云:“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孔氏《注》曰:“尧知子丹

朱不肖,故有禅位之志。”案《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平阳。”而书云其地

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为禅授为疑。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

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何者?据《山海经》谓放勋之子为帝丹朱,而列君于

帝者,得非舜虽废尧,仍立尧子,俄又夺其帝者乎?观近古有奸雄奋发,自号勤

王,或废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奉其弟,始则示相推戴,终亦成其篡夺。求诸历

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

徒虚语耳。其疑二也。

《虞书·舜典》又云:“五十载,陟方乃死。”《注》云:“死苍梧之野,

因葬焉。”案苍梧者,于楚则川号汨罗,在汉则邑称零桂。地总百越,山连五岭。

人风婐婳,地气歊瘴。虽使百金之子,犹惮经履其途;况以万乘之君,而堪

巡幸其国?且舜必以精华既竭,形神告劳,捨兹宝位,如释重负。何得以垂殁

之年,更践不毛之地?兼复二纪不从,怨旷生离,万里无依,孤魂溘尽,让王高

蹈,岂其若是者乎?历观自古人君废逐,若夏桀放于南巢,赵迁迁于房陵,周王

流彘,楚帝徙郴,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者也。斯则陟方之死,其殆文命之志

乎?其疑三也。

《汲冢书》云:“舜放尧于平阳,益为启所诛。”又曰:“太甲杀伊尹,文

丁杀季历。”凡此数事,语异正经。其书近出,世人多不之信也。案舜之放尧,

无事别说,足验其情,已于此篇前言之详矣。夫唯益与伊尹见戮,并于正书,犹

无其证。推而论之,如启之诛益,仍可覆也。何者?舜废尧而立丹朱,禹黜舜而

立商均,益手握机权,势同舜、禹,而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禄。其事不成,自贻

伊咎。观夫近古篡夺,桓独不全,马仍反正。若启之诛益,亦由晋之杀玄乎?若

舜、禹相代,事业皆成,唯益覆车,伏辜夏后,亦犹桓效曹、马,而独致元兴之

祸者平?其疑四也。

《汤誓序》云:“汤伐桀,战于鸣条。”又云:“汤放桀于南巢,唯有惭德。”

而《周书·殷祝》篇称“桀让汤王位”云云。此则有异于《尚书》。如《周书》

之所说,岂非汤既胜桀,力制夏人,使桀推让,归王于己。盖欲比迹尧、舜,袭

其高名者乎?又案《墨子》云:汤以天下让务光,而使人说曰:汤欲加恶名于汝。

务光遂投清泠之泉而死。汤乃即位无疑。然则汤之饰让,伪迹甚多。考墨家所言,

雅与《周书》相会。夫《书》之作,本出《尚书》,孔父截翦浮词,裁成雅诰,

去其鄙事,直云“惭德”,岂非欲灭汤之过,增桀之恶者乎?其疑五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