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1)
2在孩子1~2岁的时候就要带他去动物园或看动物图片、卡通片等,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心态。同时,家长应给孩子讲一些人与动物的故事,讲一些科普知识,让孩子了解动物,知道如何正确喂养、对待动物。
  3让孩子把内心压抑的苦闷渲泄出来。可以带孩子外出散步,到游戏场玩,野游,采集花草标本,钓鱼,划船,参观展览,谈心,做游戏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不把孩子当“出气筒”。
  4正确使用奖罚的手段。当孩子有微小的进步,表现出善良友好的心态和行为时,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当发现孩子有残害小动物等不良行为时,应及时纠正并给予惩罚。例如:小孩子喜欢揪小动物的皮毛,家长可以揪一下孩子的头发,让他体验一下受害的痛苦。
  5教育孩子与小伙伴、小动物都要友好相处,告诉他怎样对待小朋友、怎样对待小动物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只有你这样做了才能使大家和你玩,相反,如果你去伤害别人,摧残小动物就会受到人家的反抗,你就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抽搐
  
  抽搐是一种经常性的、不规则的下意识动作,也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一般多见于6~12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抽搐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自主的眨眼睛、抽动肩膀、晃动头、咂嘴巴、皱眉头或其他动作。抽搐的原因有环境或家庭的压力。由于家长或幼教老师过分严厉,整天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稍不满意就严加斥责,使孩子的心理十分紧张。在紧张和压力下孩子会条件反射地出现抽搐现象,当环境改善或放松之后则可以恢复常态。假如长久地处于紧张状态,抽搐的表现会“固定”下来,形成习惯行为,甚至延续到成年时期。
  有的孩子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当其抽搐时家长会更关心他,时间长了就变成习惯。
  孩子存在“秽语综合症”,即抽搐加上紧张或污言秽语,这是一种精神障碍,需要到医院诊治。
  矫正的方法有:
  1首先家长和老师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不要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总是处在紧张状态,特别是不要管教过严,增加过重的学习压力和生活负担。不要用粗暴简单的方式对待孩子,要温和、有耐心,要“蹲下来与孩子讲话”,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2当孩子出现抽搐现象时,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指责训斥,不要刻意只关注孩子的抽搐。要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情感需要入手找出原因,给予具体帮助指导。如:学习压力大或学习有困难,家长不要发火,不要讲大道理,要进行细致的、具体的分析,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课程学习困难,哪些课程没学好,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用抽搐来矫正抽搐。例如:有的孩子好眨眼,就让他不断地快速眨眼,直到感到眼肌肉发酸。好抽肩膀者,就让他不停地抽肩膀,直到感到肌肉疲劳,用“行为纠正”的方法来减轻孩子的抽搐症状。
  也有用“做与抽搐动作相反的动作”,使其肌肉向相反方向紧张。例如:眨眼的相反动作是睁大眼睛。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让孩子这样练习,并在“日记本”上记录练习后抽搐的次数,如果有进步,就及时给予奖励。
  4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或户外活动,也可以让他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交往,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大大减少孩子的抽搐。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2)

()免费TXT小说下载
  揪头发
  
  孩子的双手常常闲不下来,而且都有自己的习惯动作,有的喜欢玩手绢,有的喜欢吃手指头等。有的孩子的习惯动作就是揪头发,把自己的头发一根一根地往下揪。只要新头发一长出来,就不停地揪,甚至他头上像斑秃一样,外出要戴帽子。
  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建立起来,他们“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这个时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后果,靠自己很难克服不良行为。因此,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揪头发的习惯非常重要。
  矫正的方法有:
  1在日常生活中多细心观察孩子,当发现有揪头发,挠头发等行为时,就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有皮肤病或者是多动症。
  2当偶尔发现孩子有揪头发的现象时,不要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否则倒易形成“负强化”,引起孩子揪头发的行为增多。
  3孩子已经形成了揪头发的习惯行为,家长应采取的最好作法为:让孩子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揪头发的表现。让其了解到揪头发的后果,并与以前正常的头部照片对照,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之后帮助制定克服这种习惯的“计划”。
  4制定“计划”,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游戏上来。例如:安排玩球,拼装图案,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画画等,尽量调动孩子手的活动。另外当孩子看电视、听广播安静的时候,要给他的“手”找事做,如:玩手绢等把注意转移开,使其不发生揪头发的现象。
  5当孩子能执行“计划”时,要及时表扬奖励。应该明白孩子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往往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更重要。
  儿童强迫症
  
  在敏感、害羞、谨慎、办事刻板、力求完美等个性特征的孩子中,强迫症比较多见。成|人的强迫症中有1/3起病于15岁以前,因此,应引起家长、医生、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常见的强迫症状有:
  ——强迫计数。如见到路灯、电线杆、台阶或窗户格等就抑制不住地反复地数。
  ——强迫性洁癖。总是反复不停地洗手、清理杂物、擦桌子、走路,到公共场合总是谨小慎微,唯恐衣服和身体蹭上污物。
  ——强迫观念。一种可怕的、不希望有的观念不断地闯入自己的思想中,反复回忆往事,甚至连童年时与人发生过的口角、打斗欺侮等情景也反复思考。
  ——强迫疑虑。反复检查,总怕家中出问题或不幸,从而特别焦虑。儿童强迫症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行为,甚至有的儿童将强迫症状当做秘密而隐藏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儿童正常发育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现象,例如:不可克制地去碰触周围的一些东西;走路遇到路面有裂缝时就不自主地跳过去或总重复唱一句歌词;上床脱衣服时,总有拍胸捶腿等习惯性动作。然而这些动作没有痛苦感,也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不会因为不可克制而产生焦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消失,故称为正常现象。
  矫正的方法有:
  1儿童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心理矫正是最有效的疗法。主要从改善心理环境,提高认知水平,阻断强迫思维,纠正强迫行为入手,进行心理治疗。
  2系统脱敏法。人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过程,两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当全身肌肉呈松弛状态时,心率、呼吸、皮肤等生理反应指标都表现出与焦虑状态完全相反的变化。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3)
系统脱敏可分为:想像系统脱敏和现实系统脱敏。
  想像系统脱敏:先让患儿放松3~5分钟,然后,治疗者对他说:“当你感到非常舒适和轻松时,抬起右手的食指。如果你仍然有点儿紧张,请抬起左手的食指。”当患儿抬起左手食指,治疗便可以开始。告诉患儿从害怕的事件的层次中最轻的事件(或情境)开始。“现在请把这个事件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里。并把这一事件(或情境)保持20秒钟。”然后让他报告想像情境时,体验焦虑的程度。当患儿报告之后,指示他进入放松状态。如果当患儿想像后焦虑程序降低,超过30秒或没有焦虑,说明症状在改善,可停止对这一事件的想像,如果连续三次报告想像焦虑程度不降,可换另外一个害怕的事件重新作业。
  现实系统脱敏:当给患儿建立害怕事件层次之后,治疗者将患儿引导到害怕事件的情境中,让患儿体验这种焦虑。反复多次之后,使其逐渐适应这种情境,不再感到害怕。然后再引导他进入另一个害怕事件的情境。注意系统脱敏治疗,都是从最轻的事件或情境开始,并且逐渐加大作业的量。
  3思维中止法。教导患儿当脑子里出现“强迫想法”时,就弹手腕上的皮筋,并说指导语:“这是我的强迫症,是自己强迫自己,应当马上终止!”可以反复做这个作业,但不要“迁就”自己的症状。
  总之,在医生指导下,经过系统脱敏、交互抑制、思维终止等行为治疗,强迫症状是会大为改善的。
  儿童神经性抑郁
  

()
  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紧张刺激事件时,儿童表现出悲哀、哭泣、烦恼和不愉快,情绪不好这些情感反应是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一般儿童多能对这些境遇很快适应,又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恢复到愉快和活泼状态。
  儿童神经性抑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绪障碍。患儿的情绪抑郁有时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因素,甚至遇到的挫折并不十分严重,但是患儿却表现出抑郁心境、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和消极悲观的负性情绪。最明显的症状是,失去兴趣或不能体验乐趣,给人一种像“泄气的皮球”似的感觉。当儿童没有明显原因地产生兴趣、活动、语言、食欲、睡眠减少时,应引起家长的警惕,及时去医院诊治。
  矫正的方法有:
  1情感性精神障碍,常有几种被忽视的“典型”,其症状隐匿性强,或短暂性抑郁发作,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诊断更为困难。因此,及时发现、及时诊治是最关键的,而只有家长才能做到这一点。
  2一旦确诊为抑郁症,应坚持按医嘱服药,并且家长要为孩子掌握服药的时间和剂量。药品要放在家长处保管。
  3注意观察服药前同服药后表现症状的变化,并把这些症状记录下来,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4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提倡用认知疗法来矫正抑郁症。基本原理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解除抑郁病人对自我、对周围世界的负性认知,由于有认知上的偏差,患者对任何事件都采取消极态度。因此,耐心的解释、细心的观察、多带病人去游戏、做开心的活动都十分必要。
  心理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而且要注重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
  
  大多数儿童尤其是男孩儿总是顽皮好动,整天活蹦乱跳,这对于3~5岁的儿童来说属正常现象。然而,如果孩子6~7岁时,仍然是不能控制地好动,甚至总是不停地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影响到学习、课堂纪律以及日常生活,这就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及早带孩子去接受心理训练。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4)
培养和训练儿童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上课能集中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和纪律等行为都是应进行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是儿童的正常行为,后者属于儿童的心理疾病。
  3~5岁的儿童多数都是好动的,尤其是男孩儿,他们有时候连5分钟都坐不住,精力旺盛,活蹦乱跳,不知疲劳。多动,在这个年龄段是正常现象。相反,如果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爱活动,不爱出去,不愿与小朋友玩儿,只愿在家里自己独处,不愿与人接触等很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孤独”和“自闭”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1。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1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多发生在7岁之前,发病率在3%左右,男孩儿多于女孩儿。日常生活中活动过多是多动症的主要特征,甚至有些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与正常婴儿不同,如不安宁、易哭、难以入睡、易醒等。一般还较早地就能站立行走,经常乱翻乱摸东西。上小学后的表现是不能安静坐下来听讲,甚至手脚不停地摸这摸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或与别人开玩笑,以致发生冲突。因此,经常违反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习成绩也不好。多动症患儿与正常儿童的好动顽皮是不同的,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无目的的。因此,有人用”永动机“来形容多动症儿童的好动。
  2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突出的、持久存在的表现。他们经常缺乏有目的的活动,玩儿玩具也是几分钟的热情,没有耐心将一个活动做完。对家长、老师讲的话也常常是”耳边风“,什么也记不住。做作业时除非成|人在旁边监督,否则做一会儿就去干别的了。
  3多动症的另一个特征是冲动性行为。他们是行动先于思维,不经考虑就行动,例如:经常对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做出过分反应,甚至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
  4多动症的儿童缺乏克制能力,他们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刻满足,不然会大喊大闹,而且做什么事都表现得急急匆匆的。
  5多动症的儿童他们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以上症状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画图画时,往往分不清主体与背景,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甚至有的患儿将“6”读成“9”,有诵读、拼音、书写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难。经常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未经认真思考就回答,认识不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6多动症自婴儿期到成年期各不同年龄阶段其症状表现如下:
  婴儿期:不安宁;易激动;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差;活动度保持高水平等。
  学龄前期:干某一件事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破坏欲强;不能静坐;爱发脾气;很早入睡或很早醒;对动物残忍;有攻击性行为;冲动性强;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情绪波动性大;遗尿等。
  学龄时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好做白日梦(女孩儿),不能静坐(男孩儿);忍受挫折的耐性差;对刺激的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