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诸多毕业于燕京大学这所亚洲一流大学的学生,在华北地方政府、北方公司担任要职的原因,使得燕京大学旱在几年前,便成为第一个接受华北教育委员会资助的”私立”大学,利益于更为充沛的资金支持,在未名湖畔的”燕园”得到扩大的同时,在他的努力和教会的帮助下,上百名来自美国的教授进入了那所大学
不过仅只是师资与校园的规模扩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学生,虽说现在华北的中学教育经过几年的建设远胜于过去,每年数十万名高中毕业生,虽是如此,司徒雷登依然清楚的知道,尽管经过他二十余年的努力,燕京大学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大学,但他却清楚的知道,相比于北大、清华、北洋以及北方,这四所华北高校,在某种程度上,燕京这所教会大学,正在被边缘化
“校长!”
恰在这里,一辆汽车停在他的面前,驾驶着汽车的是傅泾波,他的私人秘书
“是去第十三国民高中吗?我送你吧!”
虽说司徒雷登掌握着燕京大学多达千万元之多的学校基金,但无论是燕大的师生亦或是北平百姓都知道,这位掌握千万资金的校长对自己的生活几如苦修一般,他的内衣和袜子上满是补丁,按规定,燕京大学的教授月薪360银元,校长月薪500银元,但为了荨师重教,司徒雷登只拿教授月薪,尽管如此,每到岁末,他都会将自己的大部分薪金捐作燕大教育基金而作为他的私人秘书,同样不拿燕大薪水的傅泾波对此非常清楚,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专程开车接他——因为司徒雷登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他要去的第十三国民高中,以争取那里的毕业生在几个月后报考燕京,巨离燕大足有十余公里,在这个寒冬赶公交车颇为辛苦不说,而需要前后搭乘五六班汽车
“校长,我觉得的,燕大根本就没有必要同四校竞争”
在司徒雷登坐上汽车之后,一边开着车,傅泾波一边开口说道
“现在四校得益于‘华北教育案”对就读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但四校现在又倾向于建设研究性大学,这或许也同华北教育委员会更注重”实利”有很大的关系!”
“这正是我担心的原因!”
望着车窗外的北平,在过去的几年同,司徒雷登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以及中国的变化,在他看来,在过去短短几年同的变化,甚至超过百年的变化
“北方的成功和北方院校成功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成功,已经影响到了教育,教育上普追认同他人的”实用型教育”,他们却忽视了一点,北方院校过分专业化,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却不是完整的人,而在另一方面,大学应该培养优秀的公民和领袖,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的领袖人物,这显然又是北方院校所欠缺的!”尽管并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家,作为一名传教士的司徒雷登对于教育有着他自己的霉解,他无法接受北方院校的过分专业化,甚至”实利主义”
“可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需要专业化的大学,需要专门人才!而且,至少现在就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在过去不到十年同所取得的变化和成就,同样也是有目共睹的!”
“德意志的辉煌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德国式的过分专业化和专门人才的培养,确实为近代德国培养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就不能不惊叹德意志民族的创造力,但是,德国作为一个整体而言,表现一再令人失望,德意志民族缺乏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那种自治的政治传统和天赋,频频走火入魔,把自己的才千变成破坏性的力量,这一现实,和其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司徒雷登来说,或许他是一个美国人,但他爱中国却甚于,也正因如此,在看到作为中国教育中心的华北的教育越趋专业化、专注于专门人才的培养时,才会显得忧心忡忡,他害怕中国重蹈德国的复辙,从而导致这个国家的再次没落
“校长,印便是管长官,恐怕也不会赞同您的观点!”
于傅泾波看来,在中国或许没有人比管明棠更重视教育,在其主政华北期间,华北于教育上的投资,甚至远远超过了清末至今全国教育投资总和的数倍
“确实!”
为燕京大学的发展,司徒雷登不仅十数次赴美募款,而且在过去的二十年同更是向地方军阀、政客筹款,而这些人中,真正倾力支持教育恐怕也就只有管明棠了
“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教育的意义,因为对于军阀来说,教育的意义大不过枪炮,面对于商人而言,教育却意味着财富,北方院校的成功,和北方公司的资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深知教育的意义,不过,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更倾向于实用!”他的重视是基于实用,虽说对管明棠推荐其作为今年的”一等特种大绶卿云勋章”候选人,但是并不妨碍他用自己的观点去评判管明棠的为人
“就像现在中学以及大学的军事化,永清,或许,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华北高中等教育的军事化,是基于国家的需要,但是……”话声稍稍一顿,司徒雷登的眉宇同流露出一丝忧色“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日本!”
第七十七章谁能置身之外
“哒、哒……”
军靴声在走廊中回荡着,身着无衔军装的军事教育官,神情威严的在教室走廊间走动着,他的双眼盯视着教室中那些正在认真听着课的学生,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的穿着黑色的军装式校服,在华北,这种军装式校服,是所有中等学校的统一校服。
“叮!”
随着电铃的敲响,在下课的时候,学生们恭敬的起身向老师施礼,在授课老师离开后,学生们纷纷起身离开教室朝着食堂走去。在学生们于走廊走过时,碰到军事教育官往往会立即立正行军礼。
公民化的小学教育、军事化的教育,这是华北教育的特色,小学教育更倾向于公民化培养,而到了中学,则偏重于军事,近乎于严酷的半军事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他们有高度的公共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忍受痛苦的超常能力,以期他们在将来的关键时刻堪当大任。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说辞,没有人知道,中学的半军事化的原因是为了给军队培养一支士官团,恰如大学培养军官团一般,这是为了世界大战而进行的调整,只是,对于外界来说,这一切只是秘密,即便是对于各校的军事教育官以及体育老师而言,每天一个小时的军事教育,不过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
“至诚不悖否?”
在食堂内,和其它的学生一样,在取过午餐后,施逸文便随着同学们一起立于餐桌边,闭目反省自身,据说这种”每日五省”并非出自于教育委员会官员,而是出自海军处一位留学江田岛海兵学校的官员之手,初时仅被青岛海军学校采用,后来在教育委员会官员参观海军学校时,决定采纳”每日五省”并于中学推行。
“亘勿懈怠否!”
如餐前祈祷一般的反省已身结束一,施逸文这才放松神情,待坐下时,将视线投到不锈钢餐盘上。
一如过去一般,一瓶牛奶、一碗米饭、一份菜,这是典型的”学生餐”——鱼肉,看着盘中的鱼肉,施逸文忍不住又嘀咕一声。
“鲸肉?鲨鱼肉?还是……”
咬了一口,施逸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嗯,应该是海象肉!”
入口有种肉脂的感觉,这恰是其它鱼肉所不能给予的口感,与其它的鱼肉不能给予的口感,对于一周要吃五顿鱼肉,只有一顿”肉”的他来说,每当吃到诸如鲸肉、鲨肉以及海象肉之类真正的”肉”时,总会享受片刻。
“逸文,君子当弃口舌之欲!”
也许是好友的这番表现让潘兆铭着实有些看不下去,便轻声提醒道,即便是在学校的餐厅用餐,亦讲究食而不语,所以即便是同学之间谈话,他们的话声并不大。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用孔夫子爱好作了回应后,施逸文又朝着远处正在餐厅里和同学们一同,享用着午餐的那个外国老头看去,瞧着他有些笨手笨脚的将封牛奶瓶的纸盖、细绳放到杯子里,他忍不住暗自一笑。
很多人都不习惯学校食堂,因为这里用餐有着这样,那样的规矩,即便是鱼骨、鱼刺的放置亦有他的讲究,不能吐到桌面上,更不能吐到地上,否则会遭受惩罚。
“良好的习惯,总是从小孩子开始,然后才能在整个社会延续实施下去!”
置身于相对安静的餐厅中,看着那些将恭坐着吃着午餐的学生,尽管并不赞同某些方面的严苛,但是司徒雷登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华北的努力,他们试图通过教育,将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传授给孩子,然后通过他们去实现社会的改变。
“一杯牛奶、一块肉、一碗饭……”
看着餐盘上的食物,虽谈不上丰盛或者精致,傅泾波低声赞叹道。
“世界最大之德政,也莫过如此了!”
华北的学校午餐不仅仅只是德政,即便是作为一个满族人傅泾波对华北当局同意考古学者对皇陵进行”保护性考古研究”,而心存不满,但是他却无法否认,这校园免费午餐给华北带来的改变。
“天下再无忍饥之儿童!”
摇头感叹之余,傅泾波又看似随意的说道。
“早先,我看报纸上提到,华北的少年体质远胜于南方,许多人都将其归功于”一饭之功”,即便在南方,除去富庶家庭之外,恐怕没有任何家庭会每天给孩子喝瓶牛奶、吃块鱼肉!毕竟,中央不可能免去学生用餐的税收,同样也没有上万家合作社养殖奶牛,也没有几百艘远洋渔船提供廉价的鱼肉。”
傅泾波的话使得司徒雷登默默的点点头,他朝着那些孩子看去时,神情中流露出一丝异样的神采。
“永清,如果这种免费午餐能够提供一两代人,也许,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很快就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教育虽是兴国的根本,但是中国之弱,又岂是教育之弱,先有身体上的羸弱,再有思想上的羸弱。我想……”
凝视着那些神情中显得精神十足的青年,司徒雷登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这些青年学生与过去的青年最大的不同之处,过去的青年健者却不显骄勇,智者而略显羸弱,勇者亦无智慧,他所接触到的学者也好、学生也罢,大都过于温文儒雅,而此时,置身于这座市郊高中,虽说餐厅内没有多少杂音,所有人都在那里用着午餐,但却能清楚的感觉到,他们的目光中饱含那种青年人特有的锐气,而那锐气中不失智慧与勇气,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体态也显得颇为健硕。
在这一瞬间,司徒雷登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那个人想要改变什么!
他想改变的并不仅仅只是教育,而是……整个民族!
他是想要重新铸就这个民族的魂魄。
“校长,你相信吗?”
突然,看着邻桌的学生离开后那光洁没有一丝饭粒、油污的桌面,傅泾波却用一种莫名口吻说道。
“我有一种感觉,就像……”
“不是在中国!”
司徒雷登的心中冒出这个念头时,他的目光投向那些学生,是的,青年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改变,而此时,他的心里甚至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一种置身于大时代变革前夜的的幸运之感。
“这个国家正在改变!”
在司徒校长为学生们作着演讲的时候,傅泾波的脑海中浮现出诸多过去被他无视的细节,就像今天他为两人午餐交饭钱时一样,这个细节看似很不起眼,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意味着改变。
华北,现在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这种改变究竟是好,还是坏?
傅泾波的心中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当他再次把视线投向学校礼堂,看着那些如军人一般正襟危坐的少年,他的眉宇间却流露出丝许忧虑。
现在华北的变化似乎都在朝着一方向转变着,想到这里,他的视线朝着礼堂上的标语看去。
“团结铸就纪律、纪律铸就力量!”
简单的十个字,很容易被人无视的十字,但是却清楚的提醒着他,这里与外界的不同,他甚至明白了,为什么,随着华北教育的深化,尤其是华北教育越发的”邯彰化”,曾经一度是中国”学生活动”中心的北平会越发的趋于”平静”,几乎所有人都被”团结”到一个理念之中”国家至上”。
“国家至上!”
念叨着这个词,他的目光便朝着礼堂内的国旗看去,与南方各地随处可见的党徽、国父像不同,在华北,国旗是随处可见的,国旗作为国家的化身,然后透过各种场合、画面,像人们展示着他的存在,然后一种默默的的影响,国家至上的观点随之被无形的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青年被改变着,不仅青年被改变了,甚至就连同这个国家同样也被改变着,至少对于华北来说,这里的一切都被改变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正在一点点的被改变了。
几个小时后,在结束演讲之后,在驾驶着汽车送校长返回学校的路上,透过车窗,傅泾波的视线总会有意无意的朝着车窗外看去,在车窗外的街道上,虽说雪花纷扬着、寒风刺骨,但是他仍然可以看到街边的行人中,最为醒目的还是那些穿着军式大衣的青年人,而看着那些头戴羔羊皮帽,身穿军式大衣的青年人,在恍惚中,傅泾波突然意识到一个一直以为被他所忽视的现实——现在华北的军人似乎越来越多了,以至于在街道达到随处可见的地步,或许,这也同北平是边防军司令部所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他的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在那里不时的提醒着他,事实绝非如此。
或许是因为觉察到傅泾波的异样,司徒雷登顺着他的视线朝车窗外看去,他同样也注意到了那些军人,只是随口中说道。
“永清,现在,无论是中国亦或是美国,都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置身之外,美国不能,中国更不可能!”
司徒的话让傅泾波先是一愣,随后又默默的点头道。
“是啊,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第七十八章中日合作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升始时,一批刚刚从青岛海军学校毕业的青年海军军官还呆在水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