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帝内经素问-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颠疾者,阳
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
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
厥也。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
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所谓
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
故谓跃。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
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
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
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藏府也,水者阴气也,阴气
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
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
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
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
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所谓上走
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所谓食则呕者,
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
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所谓呕咳上
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所谓色
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々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
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々无所见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
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
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
于色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
鼻也。
厥阴所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曰
疝少腹肿也。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
所谓癃疝肤胀者,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癃疝也。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
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
卷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
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
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
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
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
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
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
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亻亦然不去矣。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
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帝
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
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
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
也。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
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
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
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
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
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
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
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
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
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
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
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
令人遗溺。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
腨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肓。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
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
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
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
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
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
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
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
针空也。
○针解篇第五十四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
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
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
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之名,
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
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墯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
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
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
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跷足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
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
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
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
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人心意应八风,
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人肝目应之九。
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之以候发毋泽。五
音,一以候宫商角徵羽六律,有余不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
应之以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不足三分
寒,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
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
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
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病在少腹
有积,刺皮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傍四椎间,刺两髂髎季胁肋
间,导腹中气热下已。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
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
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
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
已止。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
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
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
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病风且寒且热,炅
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病大
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
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卷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
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
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
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
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
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
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
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
从阴内注于骨。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浮络者,皆心主之络
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
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
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起毫
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
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
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
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
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
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
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
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
善。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岐伯稽首
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帝捧手
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
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
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
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
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