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茅盾散文集-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卷七 关于鲁迅 学习鲁迅先生
抑住了哀痛,打起精神来奋斗下去,此时凡敬爱鲁迅先生而且痛感到这损失之巨大的人们,都严肃地在想着:如何永久纪念他。
这是立即可以想到许多办法的,——纪念文学奖金,纪念馆,研究院,学会,翻译他的著作广布于全世界;这一切,都是必要,这一切即使不能同时一一办到,只要中国民族尚有解放之一日,终必能大规模地办到,而且终必有更伟大更多样的永久纪念他的办法:我想象到不远的将来,〃新中国〃的大都市里将耸立着巍峨的〃鲁迅文学院〃,想象到在将来的新中国,大陆新村一弄(如果还在)将收为公有,而在这四周将建筑起庄严的纪念馆,我也想象到绍兴将得一个新名“鲁迅县〃……
然而要保证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有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不但要从他的遗著中学习文学创作的方法,尤其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斗争精神。他的斗争精神,在嫉恶如仇这一点上,还是大家能够学得到的,但是他的治学的勤奋,不顾健康的努力工作,忘掉了自己地为民族、为被压迫者求解放,都不是我们说一声〃要学〃就能立刻学到。是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他!也惟有学习到他这种伟大的斗争精神,我们才能跟着他的脚步,从斗争中创造新中国,然后能毫无阻碍地按照理想的地永久纪念他!学习他,就是纪念他。学习他的治学的勤奋,学习他的至死不休息的努力工作,学习他的伟大,他的脚踏实地……年青的朋友们!鲁迅先生的永久纪念方式,暂时也许不能照我们理想地办到,暂时也许我们只能小规模地办一下,然而将来的和他相配的庄严伟大的永久纪念方式,能否早一点实现,就要看我们的努力如何: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他!
卷七 关于鲁迅 研究和学习鲁迅
《新认识》半月刊拟出〃鲁迅研究〃特辑,(此文和读者见面时,该特辑或许已经出版,)预定了十二个题目:一、鲁迅思想发展的体系,二、鲁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三、鲁迅与中国革命,四、鲁迅与中国新兴文学,五、鲁迅的创作方法,六、鲁迅杂文的研究,七、《阿Q正传》与中国农民,八、鲁迅与青年,九、鲁迅与妇女,十、鲁迅与新文字运动,十一、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功绩,十二、鲁迅与中国翻译界。
以上十二题是《新认识》编者之一征农先生写信告诉我的,那时尚是〃拟予〃,以后或有变动,我不知道。对于此十二题,我毫无〃疑议〃,虽然我觉得倘若照此〃列举法〃研究起来,不仅有十二题可拟,就是二十题也拟得出。但问题不在题目之多少,而在我们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去研究,才能够认识出鲁迅价值的全面,而且从这认识能够增加我们〃精神的食粮〃与战斗的力量。
鲁迅先生在文化上工作的范围,异常之广阔;他对于中国思想界之影响,异常地普遍而深入,(所以如果列举研究,就是二十题也举得出。)正唯譬如此,所以〃研究鲁迅〃是目前紧要的工作,然而也是不容易的工作。这需要多数富有学养的人们长时期的努力。鲁迅先生是战斗了一生的,〃研究鲁迅〃同时就是学习他的战术。对于他,研究和学习不能分开;这是我所感到的第一点。
如果我们把他仅仅当作民族文化史上的〃伟人〃来研究,他在地下一定要说我们〃太乏〃;我们必须认明:他是〃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他是“中国民族有前途的明显的保证〃,他的工作是一把坚利无比的宝剑,他现在死了,这把宝剑留在战场上,(不是送进博物馆!)需要我们无数的后死者共同举其它来,艰苦地学会使用它的方法。
在民族存亡关头和战争紧张的现在,〃鲁迅研究〃的意义就是继承他的工作。学究式的研究决非我们的当前急务。就我所见到的说,屹立在我们面前,必须我们牢牢记住,时时追踪的。——
一是他的战斗的精神。鲁迅先生死后,〃继承他的战斗的精神〃,已经是普遍的呼声了,但是一句空话不够,我们必须有具体的切实的认识。以我所见,这是〃一口咬住就不放〃。他好像是盘旋于高空的老鹰,他看明了旧社会的弱点就奋力搏击。二次,三次,无数次,非到这弱点完全暴露,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他不罢休。他发现了敌人时,对准敌人的要害投戈一击,敌人如果扑倒了,他一定还要看一看是不是诈死,要是诈死,他一定再加以致命的打击;敌人如果败逃了,他就追逐在遁逃的敌人的后面,非把他缴械是不放手的;敌人躲到洞里去了,他一定还要挖出他来消灭他的武力。放纵了敌人的危险,他是认识得最清楚的。中庸主义的绅士们哗然叫着〃穷寇勿追〃,鲁迅坚决地回答到:“叭儿狗非打落水中又从而打之不可!〃伪善者攒眉苦眼说他太伤恕道,他的回答是:“对于这班东西,我还欠尖刻!〃
这种〃一口咬住不放〃的斗争精神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然而我们不要忘记:鲁迅又是主张有计划地进攻,主张韧战的。他反对但凭血气之勇的〃赤膊上阵〃的战术,他反对轻率躁进。他主张看清了地形,找好了掩护,然后沉着接战。沉着接战和〃一口咬住了就不放〃配合起来,然后胜则可以消灭敌人的武力,不胜亦得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冒险轻进以至损伤了自己的实力,和放纵敌人,他是同样地反对的。
鲁迅的〃一口咬住了就不放〃的精神,不但表现在接战及已战之时,也表现在未战之前。他在准备攻击的时候,在研究和观察的时候,也是〃一口咬住了就不放〃的。无论问题的大小,他都一口咬住了就不放地用全力来研究。研究得还没有透彻,理解得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他不轻于发言;对于敌人的弱点和要害还没有看得极准的时候,他不轻于一击。他写一条千把字的杂感所用的力气并不少于几千字的长文,他的一条短短的杂感里闪耀着他的丰富的学识,深湛的修养,和缜密的观察。如果我们平时对学术对问题没有这种〃一口咬住了就不放〃的下苦功的精神,而只知在斗争时学他的“一口咬住了就不放〃,还是没有用的;也许我们所咬住的不是敌人的要害,也许我们咬住了在韧战的时候敌人的一个回手竟不是我们预先料到的,因而仓皇失措了。
二是他的战斗的技术。大家都知道鲁迅的战斗技术的特点是讽刺和幽默。他的杂感往往使被攻刺的对象弄得啼笑皆非,而这巧妙的泼剌的使〃人〃啼笑皆非,就给与了读者大家以愈读愈隽永的回味,愈想愈明白的认识。有些讽刺和幽默的文章能够刺激读者,然而不耐咀嚼。有些是虽耐咀嚼,然而咀喻出来的东西所起的作用只是消极的。鲁迅的讽刺和幽默却是使人不得不然要一遍一遍地咀嚼,而且愈咀嚼他的积极的作用也愈强烈。他的小说固然如此,他的杂感尤启发挥了这特点。这一新的形式(杂感),是他所发明,所创造,而且由他发展到最高阶段。
然而我不主张勉强学他的讽刺和幽默。没有他那样的天才,没有他那样深厚的学养,勉强学他的独特的讽刺和幽默的作风,难免要〃画虎不成〃罢。我们可以学,而且应该学的,是他的战斗技术的又一方面。
例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讨论到一个极重要的革命行动的问题,而且是篇长的论文,但是通偏没有一句枯燥的空洞的说教,通篇是那么踏实,那么隽永而且透彻,引诱着任何人(即使是本想读读消遣的人们)不得不读下去,而且刺激起任何读者的读第二遍,第三遍,终至于心神感悟,明白认识了〃对敌人宽纵就是对同志残忍〃的真理。
又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也是引诱着任何人不得不读下去,而且刺激着任何读者深深思索一番的。在这短文里,鲁迅运用了白娘娘和法海和尚的传说,(想想这传说是多么普通!)来指出压迫制度之不会天长地久,而压迫者(法海和尚)的〃躲到蟹壳〃里不能出头,倒是永远的。鲁迅的巧妙的艺术几乎是〃催眠〃了读者似的,使他们不能不俯首于这真理之前。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笼统主义,十全主义,形式主义,痛下了针砭。然而这样讨论到思想问题的文章也是引诱着人们不得不读下去而且要再三读的。
可是,说明了某些问题的真实,揭示了旧社会的某些“毒疮〃,仅不过是鲁迅的杂感的价值的一面。另一面,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他的杂感不但使我们认识现实,而且使我们知道怎样去分析现实。他的杂感是一面〃镜子”,同时又是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养成了自己去开启现实的门户的能力。
不摆出说教的面孔,不作空洞的理论,而是从具体的能够引起普遍注意与兴味的社会现象出发:这是鲁迅的杂感所以有绝大〃魔力〃的原因,这是它们所以能和他的小说有同样高的艺术价值的原因!
他的杂感教导我们一件最重要的事:反公式主义!他的杂感是医治公式主义的良药!
而这一面,正是我们不得不赶快学习的。公式主义的病菌现在已经弥漫于我们的文艺界,使得我们的作品变成枯燥,无力;前进的青年因为要〃前进〃,还能耐心读着,然而既是公式的地接受了,也只能公式的地运用,独立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就无从养成。至于〃前进〃以外的广大读者群众呢,自然也有能耐心读的,可是硬梆梆的公式反而叫他们害了思想上的消化不良症,结果恐怕非弄到他们不敢来领教为止。
在〃研究鲁迅〃,〃学习鲁迅〃的呼声中,我们来一个彻底的肃清公式主义的运动罢!
十一月二十一日
卷七 关于鲁迅 以实践〃鲁迅精神〃来纪念鲁迅先生
现在武汉的保卫战愈打愈激烈,广州也在炮火威胁下了,但是我敢预断,武汉和广州,——这中部和南部二大文化中心和抗战据点,一定在热烈地纪念鲁迅先生的逝世二周年纪念。
因为我们越是在危难的关头,越是在艰苦奋斗之际,便越加不忘记鲁迅先生!我们愈加从他的一生斗争的言行中坚定了我们斗争的决心,从他的遗教中得了光,热,力!
有人以为只有从事文艺的人们才有学习鲁迅的必要。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不仅是从事文艺的人,或广言之,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凡是中华民族的斗士,凡是在此伟大时代里立志要不愧为一个中国人的人,〃鲁迅精神〃是他们行动上最可贵的南针!鲁迅先生的伟大的人格与坚卓的事业始终给予我们以勇气,以光,热,力!
“鲁迅精神〃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代表,我以为这一句话就是〃一口咬住了不放〃!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一生创作,整理国故,翻译,无论是哪方面,都从极彻底的研究,达到极深刻的理解,然后发为卓越不朽的著述,这是〃一口咬住了不放〃的精神。我们又知道鲁迅先生一生与传统思想斗争,反抗种种恶势力,坚决实行除恶务尽的古训,〃叭儿狗非打它落水又从而打之不可〃,对于×人,没有宽容,这也是〃一口咬住了不放〃的精神!
淆乱黑白的人们每每毁谤鲁迅先生的〃一口咬住了不放〃的精神为〃偏狭〃,为〃不能容物〃,然而每一个追求真理的人,每一个为正义的战士都知道,这正是鲁迅先生之所以为青年所信仰所拥护,而亦正是鲁迅先生之所以感召万千青年,在极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地作艰苦的奋斗。
我们民族在血泊中争取解放自由,已经十五个月了,我们胜利的保证是坚决,坚决,坚决到底。我们人人要有〃一口咬住了不放〃的精神。我们失去鲁迅先生已经两年了,在此危难之际,没有了鲁迅先生,民族的损失是何等的大,但是〃鲁迅精神〃已经养育了无数年青的战士;今日站在最前线作殊死战的斗士敢说没有一个不是曾受鲁迅先生思想人格的影响的。我们要保持〃鲁迅精神〃,要扩大要普遍〃鲁迅精神〃;我们要以〃鲁迅精神〃的发扬和普及,来保证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让我们从今天气,以实践〃鲁迅精神〃来纪念鲁迅先生!
十月十七日
卷七 关于鲁迅 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呐喊》和《彷徨》是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下所产生的作品,有人从字面上作品相之谈,以为《彷徨》显示了作者的更浓重一些的〃悲观思想〃,或者另外有人从《彷徨》的卷头所引《离骚》的句子,认为这表示了作者思想〃转变〃的起点,故“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看来,这两个见解,都成问题,我以为《呐喊》和《彷徨》里所表见的作者宇宙观并无一致,但是作者观察现实时所取的角度却显然有殊。《呐喊》是作者在一方面虽然觉得那时〃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未能〃彻底〃,但另一方面又认定在反封建这点上应给予赞助,——是在这样的立点上他发出了他的〃呐喊〃的,所以《呐喊》主要地表现了那些长起受封建势力压迫与麻醉的人们,在怎样痛苦地而又麻痹地生活着,他们有急怒,而又如何愚昧,他们不明白生活痛苦的来源,他们有起见,固执,然而他们能哭能笑,敢哭敢笑,而且敢于咒诅;象一条红线似的贯穿于他们的痛苦而又麻痹的生活之中的,是他们对于生活之执著,他们的生命力之旺盛和坚强!他们是〃大地的儿女〃从泥土里出来,被缚札于泥土,终身不能离开泥土的人。在这样的人们身上,作者看见了革命的力量,然而还没有看见革命的人物;这一股革命的力量,需要去唤醒,但唤醒了以后,需要给他们以斗争的〃武器〃,作者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者〃那里,没有看见那种武器,所以他曾说,唤醒了以后而仍旧被禁在黑屋子里是加倍的痛苦。然而作者终于发出了雄壮的〃呐喊〃。
《彷徨》呢,则是在于作者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毕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地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价只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