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源帝国-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具厂找厂区啊?京城就这么大一点的地方,搬到哪里都不合适。”刘东没好气的说到。



“不对吧?老板。京城这边好歹是首都,怎么可能没有地?想想之前我们弄来的老红星厂的地皮,不也没怎么费劲么?难道再新弄一个地方,在老板的眼里,就有那么困难?”陈志豪诧异的问到。



“我现在想弄地倒是不难,再弄几块红星厂这么大的地皮都没问题。但问题是这样做实在是太招人恨了,用不了几年,等京城地面的地皮资源都没了,绝对会有人打我们的主意,为了几块地就和人闹出大麻烦,我可没那么傻?红星厂这块地已经不小了,我们要再贪心,等过两年有人回过味儿来,肯定会出大问题。这事儿你就不要想了。”刘东说到。



“有老板你说的那么夸张么?京城的地皮不够用,这可真够新鲜的。虽然现在京城里面住的人实在不少,但要说地不够用,那绝对不可能。到时候就算现在的地不够用,那也可以往外扩嘛,四环不够扩五环,五环不够扩六环,就算扩到十环,也没问题。怎么可能会地不够?”对于老板的想法,陈志豪很想不明白。



香港那边是的确没有地方能扩,所以才没办法。但京城这边不一样,上下左右都是陆地,想要扩建其实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做为首都,就算从其他地方把地弄过来,也不是麻烦事儿。



“的确可以这样扩!但豪哥你有没有想过,这地价的问题?扩到十环的地皮,能和三环内的地皮相比么?这之间的差价,现在还看不出来,因为在国内还没有什么房地产的概念,但市场经济体制下,你觉得房地产这行业,上面的大佬会不重视?想想你们香港那边的地,再想想京城的地,等过个几年人的脑子都活动开了,你再计算一下现在还不值几个钱的红星厂地皮到底多少钱。那样你就能明白,我为什么不敢多拿地。”刘东语重心长的说到。



如果陈志豪对于京城未来房价没有什么印象,但刘东一提到香港的地价,他就什么都明白了。虽然前几年因为谈判的事情,香港的地价是回落了不少,但这两年因为经济的发展,香港的地价又上去了,环亚也因此受益不少。



想着未来京城的房价要是像香港那样,陈志豪不自觉的打了几个寒颤,要按照那样来算,单单就现在的老红星厂地皮,那可就是几十亿人民币。如果刘东多弄几块地皮,现在看不出来,过个几年要都涨到这么高的价格,别说那些有本事的人会眼红,陈志豪自己都能眼红死。



几千万就能弄到一大把的地皮,但过个十年八年,这地皮就能涨到上百亿去,谁能不眼红这些地皮?怪不得刘东说这些地皮是个麻烦,刘东是看不上这点地皮的价值,但别人可不会这么想,这世界上,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刘东这样赚钱。到时候为了这些地皮,别人就能给刘东动刀动枪。



更何况,要说到价值,香港那些地皮还未必会比京城的地皮值钱。香港虽然是金融港,但真正论到地位,又如何能够和华夏的首都媲美?真要按照市场经济走,再开放一下房地产行业,这些地皮那就不是地皮,而是金矿。就算刘家的本事能守住这些金矿,但实在太惹人恨了。



“还是老板你想得长远,我就没想到真正把京城这边的地皮按照市场经济运作,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看来这地皮我们是不能多拿,有一个红星厂这么大的地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陈志豪心有余悸的说到。



“你这下明白了?未来我们环亚,最多也就只能是在老红星厂这么一块地皮上转转,别的地皮,我们根本就不能染指。这样一来,问题可就大了,我们现在的总部虽然不错,但以我们环亚以后的发展格局,总是会和大兴刀具厂碰头。你以后也不希望好好的总公司办公室,一天到晚都能听到刀具厂的那些噪音吧?”刘东问到。



听到刘东这么说,再想想那样的场景,陈志豪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绝对不行。我们环亚好歹也算是大企业,怎么能这么丢脸呢?看来这刀具厂,是不能在这块地皮上待下去了,那片地方,要尽早的规划出来。不能等到大兴刀具厂扩建了,把厂房盖起来以后,我们再做打算,那样实在浪费。”



“是啊,我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我的想法就是,未来老红星厂这片地,就将是我们环亚大陆总部的办公区,而不掺杂其他任何的事物。如果以后条件允许,我们环亚就拥有两个总部,香港那边的总部主管国外市场,而京城这边的总部,主管国内的市场,这一内一外,就相当于我们环亚的两条腿,缺了谁都不行。我相信以国内那么庞大的消费基数,国内总部肯定会十分忙碌。”刘东畅想的说到。



“嗯,老板你这意见不错,分工明确以后,工作效率都会变得不一样,不至于双方互相推诿责任。那我们现在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大兴刀具厂以后到底放到哪里去?正好现在京城这边工程还在做审批,如果能尽快的找到地方,那我们总部和大兴刀具厂的新厂房,也可以同时开工,顺带的还能把大兴刀具厂扩建一下。”陈志豪兴奋的说到。



“我刚才说了,我们不能把地皮这块肉都给吃完了,连汤都不给其他人留下,那样纯粹是自己找不自在。但是我们也不能一点便宜都不占,那样也不符合我们环亚的利益。这个度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必须要让他们无话可说。现在三环以内的地是最好不要碰,因为本来就没多少,再让我们一抢就没了。但我可没说,现在的四环我们也不能占地方。”刘东笑眯眯的说到。



“四环?就现在京城这边的四环?这路都还没起来呢,那边还大把的农田,我们现在就去那儿抢地?”听到刘东说四环,对京城也有些了解的陈志豪张口就问到。



“是啊,我就是说的四环。虽然现在路都还没弄好,但你也不能否认他就是四环。虽然现在看起来是有点那个啥,但我们也要展望未来不是?想想之前我们拿下老红星厂这边的时候,那个时候三环内是个什么样子?而现在你再去看看,三环内还能有多少地方是闲着的?只要看看这京城的发展速度,你完全可以估计到四环需要多久就能开发起来。乘着现在四环那边还没人看重的时候,就算我们吃下一大口来,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对于别人来说,我们就是在拿钱往地上扔,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那不过就是花尽量少的钱,做最大的保值。咱们在日本那边,做的不也是这样的事情么?”刘东说到。



“老板你这说得倒也是,现在四环那边车都还没有通,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四环这个名词。如果我们现在真去那里弄上个一万亩的地,别人压根就不会理会。而等到别人想要理会的时候,咱们早就不知道持有这些土地多少年了。于情于理,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老板你这可想得够长远的。”陈志豪拍马屁的说到。



“我这也不过是给我们环亚打地基而已。以后我们的发展重心,肯定是要牵扯到国内来的。如果在京城这个政治和金融的中心都没有我们公司的地盘,别人也会小看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未雨绸缪。”刘东丝毫没有自满的说到。



第四百二十八章九五年之前的产业布局



想想国内的市场,那基本上就是无限大。后世多少企业就靠着华夏混日子?三星要不是没有华夏的市场,他早在九七年那会儿,就因为资不抵债倒下来了。但后面三星混得好好的,连思密达都说全宇宙是他们的,可以想想,华夏救了多少思密达。虽然这些思密达让人感觉恶心,但华夏的市场救了他们,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那边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不靠着华夏市场,他那些薄皮小汽车往哪儿弄?反正欧美市场是没他什么事儿了,他要敢把他们往华夏卖的薄皮小汽车往欧美卖,欧美那些洋大人,就敢给他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就连欧美,要不靠着华夏的市场,还不知道他们没有madeinchina怎么过日子,没有价廉物美的madeinchina,他们能过上那么悠闲的日子?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



所以,只要刘东环亚的产品能够占据华夏的市场份额,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来。到时候,刘东想像的老红星厂地皮,是否能容纳得下环亚大陆的总部,还真是个问题。老红星厂地皮虽然看起来不少,足足有三千亩。



但华夏那么大的市场,仅仅三千亩地方的总部,好像也会感觉很紧凑。如果真能在现如今的四环弄上一万亩的土地,以后总部的办公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别说十年够用了,就算二十年,也足够用了。



反正这些地方,以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拿来办公,并不做其他的用途,把楼房建高一些,刘东就不信环亚不能弄出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比起香港那边就算有钱也拿不到土地来说,在京城这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如果老板你真的有意拿四环那边的地,我想现在正是时候。那边现在还荒凉得很,如果有我们环亚去投资,想必政府那边,也会给我们优惠。”陈志豪说到。



“这是肯定的。我们公司的考虑虽然是长远性质的,但政府那边是否能够想得那么长远,就不太清楚了。在任的那些人,巴不得自己任上能出政绩,而我们环亚买地皮,那就是政绩。这事儿你就看着办吧,我出面就不太合适了。毕竟,我四姑丈现在还在京城市政府班子里面混,多少需要避嫌。”刘东开口吩咐道。



“那行,我尽快的把这些事情都办好。如果到时候能多弄些土地呢?”陈志豪问到。



“多弄一些也没什么,以三万亩为底线,再多我们就不能要了。到时候正好可以把环亚科研弄过去,虽然环亚科研人不多,但他们做实验也需要地方,以后三环这片地方,只能是总公司总部,别的部门,都要撤到其他的地方。去四环也算不上多难,地方还大一些。这些你和崔晓明商量就行,我就不多掺合。对了,崔晓明,你们环亚科研如果有什么需要,到时候就可以和陈志豪他们协商处理,别什么事儿都往我这边放,大家都是环亚的人,互动一下也是应该的。”刘东又转过头对着崔晓明吩咐到。



“行,有需要我就找老陈。”崔晓明闷头回答到。



“对了,我四姑丈王卫红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调到荆北省去做副省长,到时候我们公司可能会去弄点相关的项目给我四姑丈当政绩,到时候你们看看有什么合适的项目就往那边放,反正那边要说到交通也算方便,至少有着长江这水路运输。”刘东又吩咐到。



“这事儿还得看,我们又不知道你四姑丈到时候分管什么东西,现在就考虑,实在太早,等他到了地方以后我们再接触也不晚。”虽然陈志豪不管政治方面的东西,但刘东这个老板的背景注定了有些时候,公司的利益得给政治让道,反正只要不亏本,陈志豪也不会说太多。



“那我们现在就看看我们国内的产业分布,再研究一下那些工人的安排。”刘东说起了下一个议题。



这个时候,陈洁摊开手里的文件,柔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的招工情况良好,由于有了之前的广告效应,我们公司招收到的,不仅仅只有管理人才,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类型的人才。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国企分流的人员,虽然他们有技术,但由于国企的管理僵化,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除了特殊类型的国企,很多国企现在都呈现出了疲惫的事态。经过黄三水的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判断,在未来的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国企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些现有的国企工人,很大一部分都将会被推入社会。”



陈洁说到这里,刘东插嘴说到:“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我们公司就算是拼命往前冲,在工人的问题上,都不会出现问题。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熟练工人,即便是我们公司每一个实业企业,都把自己的工厂扩大到十万工人的高度,在工人问题上,都不会出现用工短缺。而且由于这些工人都普遍在国企当中做了那么多年,要论起熟练的程度,绝对不是我们随便在外面找几个人就能比得上的。这个宝贵财富,我们公司就必须要牢牢的抓紧。”



“每个工厂十万人的高度?那老板你还不如把国企都给接手得了。那么多人,再加上家眷什么的,完全就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总数。”崔晓明翻着白眼说到。



“我这不是打比方么?再说了,就我们环亚将要生产的那些产品,哪里可能用得到这么多人?一万人的规模,就能和国企十万人规模的工厂产能相媲美,剩下的九万人我往哪儿放?”刘东没好气的说到。



刘东弄的工厂大部分都是重工业不假,但由于科学化的管理,再加上很多东西都用的先进设备,真要说到能用多少人,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这些工厂把产能开到最大,可能到时候也没有一个大型的服装厂的工人多。



“老板的意思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环亚的那些实业工厂,不会出现用工荒的瓶颈,只要我们能够稍微加快一些速度,把产能提起来,那我们就能早一些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这些实业工厂开始成为环亚的赢利点,那么我们环亚公司的产业结构,就比较完善了。”这个时候,陈洁开口帮腔到。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环亚和其他的新兴公司有个很大的区别,这区别就在于别的公司如果像我们环亚这样,才发展四五年的时间,那他们就算再有能力,这个时候他们也会什么都缺乏。人员缺,资金缺,技术缺,工厂缺。但我们环亚的发展模式和他们不一样,由于有着环亚金融的存在,我们环亚的实业,目前来说最为缺乏的仅仅是时间,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用钱弄到的,但时间这玩意,却是钱不能买到的。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环亚就得想方设法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出更多的事情来,这样才能够弥补我们环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