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暴风骤雨-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不用了。民信屯比咱们先迈一步。他们是来斗唐抓子的。我寻思唐家斗过两茬,底产有也不多了。这大冷天里,他们来回跑一趟,实在辛苦,咱们得匀出点啥,送他们带走,唐抓子在他们屯里也有一块地。大伙说说,匀啥给他们?”老初说:
“唐家有两丈柈子,匀给他们吧。”
民信屯的长条子说道:
“你们把金银、粮食、衣裳都起去了,只剩下点柈子,这不是刨了瓤子,剩下皮给咱?”
两个屯子又吵起来了。男对男,女对女地吵嚷着。民信屯的妇女欢叫道:
“欢迎元茂屯,不包庇地主。”
白大嫂子上火了,从炕上蹦下地来叫嚷道:
“谁包庇了?起出枪来,还算包庇?”
民信屯妇女接口道:
“欢迎元茂屯,帮助咱们挖唐抓子底产。”
白大嫂子还要回答,郭全海使眼色叫她不要再说啥,自己站在炕沿上,一面摆手,一面叫道:
“都别吵吵,咱们穷人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不能吵吵,叫大肚子笑话。这天下都是咱们的。咱们元茂屯少要点果实,也没关系。你们牲口缺草料,唐抓子的院子里的两个谷草垛,外加二三百块豆饼,都是给咱们农会留下的,你们先拿去。”
这时候,民信屯的贫雇农团长也站起来说道:
“民信屯的人听着,元茂屯的穷哥兄弟们待我们像一家子似的,还要匀果实给咱,这果实是他们农会留下做生产用的,咱们能不能要呀?”
民信屯的人雷轰似地分好几起回答:
“不能要!”
“决不能要!”
“人家的果实归人家,咱们坚决不能要!”
这么一来,原来是彼此相争的两个屯子,逐渐变得彼此相让了。两个屯子的积极分子集合在一块,合计了一会,结果,元茂屯的人逼着民信屯收下一垛谷草,一百块豆饼,补足他们冬季的牲口草料。临了,郭全海站在炕沿上宣布:“才刚打发人去问萧队长,萧队长回信说:唐抓子的底产还是归咱们来整。信上又说:‘扫堂子是呼兰的经验。这办法对呼兰长岭区兴许还合适,咱们这儿行不通。可是,来扫堂子的民信屯的人,也是好意,两下不能起冲突,元茂屯的人要好生备饭,招待客人。’咱们早准备下饭了,没啥好吃的,大渣子大酱管够。老爷儿①快落了,请吧。”
①太阳。
吃罢饭以后,民信屯的人搁爬犁拉着豆饼和谷草,人们踏着雪,往回走了。元茂屯的人打着锣鼓,唱着歌,送到西门外。四九天气,刮着烟雹,冷风飕飕的,一股劲地往袖筒里、衣领里直灌。眼都冻得睁不开。两脚就像两块冰。人们的胡须上挂着银霜,变成白毛了
第二部 第12节
民信屯来扫堂子以后,元茂屯的人又在唐抓子的屋里院外,起出好些东西来。从别的地主们的院套里,马圈里、鸡窝里、障子下,以及一切想象不到的地方,起出各种各样的财物、粮食和衣布。有些地主,明知他们的日子不会再来了,却敌视穷人,宁可把财富扔在地下,沤坏,霉掉,烂完,也不交出来。他们失败了,财宝枪枝先后露面了。地主们的心,都像杜善人说的:“像一盆浆子似的了。”
富农李振江,老百姓管他叫“地主尾巴”。这一年来,他使尽计策,掩盖着自己的面目,在院子里喂猪,在上屋里养鸡,装作勤恳、诚实和可怜的模样。儿童团瞭哨,却发现他悄悄地跟地主们来往,把打听到的屯子里的情形,告诉现在已经不好活动的他的侄儿李桂荣。
这回工作队到来以后,李振江的八匹马,六匹拴到了贫雇农的槽头。对这事情,他是分外怀恨的。但他好像藏在窟窿里的长虫似的,一时伏着不动,等待钻出的时期。划阶级,定成份以后,他又到处转。屯子里斗错了中农,他喜在心尖,寻思中农都会来靠近他了。
富裕中农胡殿文,划成小富农,割了尾巴。胡家四匹马,农会征收了两匹。这么一来,谣言又像黑老鸹似地飞遍全屯。有的说:“中农是过年的猪,早晚得杀。”有的说:“如今的政策是杀了肥猪杀壳囊。”这些谣言起来以后,全屯的中农都来农会,自动要求封底产,有的说:“把我家也封上吧。”有的说:“反正都得分,趁早把我家封上。”还有的跑到老初家里,要求他道:“老初,我家还有一条麻花被,你们登记上吧。”人们谣传着,有两匹马的,要匀出一匹,有两条被子的,要匀出一条。开贫雇农大会,中农都不叫参加,他们疑心更盛了。中农娘们走到隔壁邻居去对火,站在灶屋里,就唠开了。“眼瞅地主斗垮了,榨干了,光剩下咱们了。”
“嗯哪,眼瞅轮到咱们头上了。”
有的中农,干活懒洋洋,太阳晒着腚,还不起来。下晚不侍候牲口,马都饿得光剩一张皮,都爬窝①了。
①爬在马圈地下起不来。
有的中农,原先是省吃俭用的,现在也都肥吃肥喝了。“吃吧,吃上一点,才不吃亏。”他们起初把肥猪杀了,顿顿吃着大片肉,往后,壳囊也宰了。他们说:“咱给谁喂呀?”有的中农,也学地主样:装穷。他们把那稍微好点的东
西:被子、棉袄、甚至于炕毡和炕席,都窖起来。十冬腊月天,土坯炕上,不铺炕席,也不盖被子,孩子们冻得通宵雀叫唤,老娘们也都闹病了。
李振江娘们,原先不敢出头露脸的,这会子也出来串门。她走到中农的家里,装做对火、借碗,起初光是唉声叹气,啥也不说,往后,她假装惊讶地说道:“哎哟,这大冷天,你们被子都不盖?”经她一点,中农意见更多了。
萧队长从三甲来信,要农会反映中农的情况。郭全海找着妇女小组和儿童团,问到上面这一些情形,自己骑上马,跑到三甲,报告萧队长。他在那里参加了一个党的活动分子会,萧队长分析了情况,并且告诉同志们,团结中农,是今后的重要的工作。各个屯子,要派军人家属和积极分子,了解中农,倾听他们的意见,防止坏根拆散贫雇农和中农之间的亲密的团结。
回到屯子里,郭全海布置了这个工作。
旧历年关,眼瞅临近了。屯子里还是像烧开的水似地翻滚。各个小组算细账,斗经济的屋子里,灯火通明,黄烟缭绕。天天下晚,熬到深夜,熬到鸡叫。
中农刘德山跟李大个子出担架去了。刘家女人是一个勤俭老实的娘们,干活顶个男子汉。早先,她也参加了妇女小组,往后,耳朵里灌进些谣言,她有点犯疑,不敢迈步了。屯子里斗了伪满牌长①、富裕中农胡殿文以后,她越发毛了,再不敢到农会里去。
这以后,李振江娘们常来串门。李家女人叼个大烟袋,一来就上炕,一只腿盘着,一只腿蹬在炕沿。她们唠着嗑。李家女人一张嘴,就叹气:
“唉,如今的世事,谁也不知道明天又该怎样了。”
①牌长相当于甲长。
刘德山的女人平静地说道:
“反正我不怕,狗剩子他爹上前方去了,咱们也算参加了。”
李振江娘们冷笑道:
“你那算啥?还是要斗,你瞅,如今在农会里掌权当令的,有中农吗?”
刘德山女人点一点头道:
“嗯哪,没有中农。”
李振江女人凑拢去说道:
“他们开会干啥的,都瞒得丝风不透,咱们底厚一点的人家,啥也不摸底。”
刘家女人说:
“嗯哪,早先开会还有人来吆喝一声,如今也没有人来叫了。”
“开当紧的会,不叫咱们,派车派饭,都有咱们的一份。”“嗯哪。”
李家娘们看见刘大娘听信她的话,就进一步编造:
“派车派饭还不算啥,前屯还抓中农去蹲笆篱子呢。”刘德山女人的娘家是在前屯,也是中农,听到李家女人这句话,猛吃一惊。可是不一会,她清醒一点,就不相信了,她娘家的兄弟,昨天还来过,没有说起这件事。
她问道:
“谁蹲笆篱子了?”
老李家女人胡乱编说道:
“老施家。”
老刘家女人抬头瞅着她说道:
“老施家?咱们屯子里没有姓施的呀。”
老刘家女人过门二十来年了,还是管娘家的屯子叫“咱们屯子”。李振江女人露了马脚,慌忙说道:
“没有老施家?那我记错了。反正这个政府的政策,咱们摸不清。”
刘德山女人同意她末尾的话,点一点头。李振江女人影影绰绰地又说了些小话,就叼着烟袋,一跛一跛地走了。在她身后,在老刘家的脸上和心上,留下一个阴阴凄凄的暗影。她寻思着,胡殿文的家底,也不过跟她家一样,就是多一个牲口,可是也斗了,不定老李家的女人的言语,有一些道理。她思前想后,一宿没睡好。第二天,吃完头晌饭,她牵着她家一个老骒马,外带一个马驹子,来到农会。为着不叫斗,不丢脸,她献出两马。农会却不收,老初说:“你先放着吧。”一听这话,她脸色变了。她还记得早些日子,地主假献地,农会也是这么回绝的:“你先放着吧。”这就是说,往后再来收拾你。把马牵回来,她又想起李振江娘们的话来:
“如今的世事,谁也不知道明天又该怎样了。”
三星高了,刘大娘躺在炕上,翻来覆去,老也睡不着。正在这时候,有人叫门,细听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她寻思着:“这会还有谁来呢?”她想起从前她随着大伙斗争地主时,也是叫一个女人,去叫地主的门的。她慌慌张张,不知咋办好。敲门的声音越来越紧急。她翻身起来,才披上棉袄,门外又叫了:“刘大娘咋不开门呀?是我呢!”这个声音很熟悉,很温和,她接口答道:
“是你吗,赵大嫂子?”
她三步并作两步,走去打开插着的柴门。她的心都敞亮了,赵玉林媳妇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妇女,平常和她谈得投缘。她把她引到上屋,拍掉衣上鞋上的干雪,叫她上炕。赵大嫂子盘腿坐在炕头上,跟狗剩子逗一会乐子,两个女人就唠着家常。赵大嫂子问:
“你们掌柜的上前方去几个月了?”
听到问这话,刘大娘松一口气,拿出烟笸箩和旱烟袋,一面把黄烟捏碎,往烟锅里装,一面从从容容回答道:
“三个多月了。说只去四个月的,这会子该回来了。”赵大嫂子看她递过烟袋来,笑着说道:
“你抽你抽。刘大爷这回功劳可不小。”
刘大娘听到这话,心有底了。她噙着烟袋,心里暗想:“没有过,就不错,说啥功劳呢?”嘴上却说:
“都是应该的,打国民党胡子,抱一点辛苦没啥。”赵大嫂子看一会鞋样,评论一会针线活,完了笑着问刘大娘道:
“这几天老没见你上农会。抠地主的政治,你咋不去呀?”刘大娘喷一口烟,叹一口气道:
“我寻思如今贫雇农当令,咱们是中农,成份占不好。”赵大嫂子连忙说道:
“中农成份还不好?这话谁说的?”
刘大娘本想告诉她:“这话是李振江娘们说的。”但一转念,怕说出来,对不起李家,话到舌尖,就改口道:
“没有谁说。自打定成份,划阶级,咱们中农没往前深入,贫雇农当令,你们说了算,你们是正经主子。”
赵大嫂子笑着打断她的话:
“啥主子不主子的?你这还是旧脑瓜。”
刘德山媳妇说道:
“凭你说啥,咱们成份占得不太好,腰眼不壮实,不敢往前探,抠谁呀,放谁呀,咱也不摸底,不敢多嘴,不敢插言。”赵大嫂子接口说:
“你太多心了,毛主席不早说过:‘言者无罪’,你不知道?”刘大娘在炕沿敲掉烟锅里的烟灰,重新装上一锅子烟叶,点上抽着,眼也不抬地说道:
“屯子里的事,都是你们贫雇农说了算,妇女会里,也是你们贫雇农妇女打么①,咱们中农算是老几呀?”
赵大嫂子听到这儿,连忙接过话来说:
“分出你我,这不是一家人说两家人的话了?贫雇中农是一家,多咱是一样,哪里也一般。咱们跟毛主席那儿,早安上电报。萧队长今儿还捎信来说:毛主席打关里拍个电报来②,说要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许侵犯。”
①吃得开。
②指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刘德山女人听到这儿,移开嘴里噙着的烟袋,抬起眼睛来问道:
“这话确实吗?”
赵大嫂子笑着说道:
“谁胡弄你不成?”
刘大娘又问一句:
“毛主席确实提到咱们中农么?”
赵大嫂子说:
“萧队长还能胡弄咱们么?哈尔滨还把毛主席的电报登上报了。”
刘家女人轻巧地笑了,吧哒吧哒抽一阵子烟,又道:“我说呢,毛主席不会拉下咱们的。咱们中农黑灯瞎火地混几个朝代,也总是受人家欺侮。在‘满洲国’,地主把花销尽往小户头上摊。咱们掌柜的,也恨地主,就是人老实,胆子小,开头不敢往前站。”
两人越唠越投缘,越谈越对心眼儿。刘大娘起身从躺箱里取出一盘苞米花,一盆葵瓜子,放在炕桌上,又去烧壶水,泡上糊米茶,实心实意款待着客人。赵大嫂子一面嗑瓜子,一面说道:
“差点忘了:萧队长捎个信来,叫你有啥困难,都只管说,不要外道。萧队长还说:贫雇农是骨头,中农是肉。咱们是骨肉至亲,说话可不用抹弯,有啥困难,都只管说。”
刘大娘笑着说:
“可也没有啥困难,”寻思一会又说道:“咱家官车派得多一点,往后劈了马的人家都得匀一匀才好。”
赵大嫂子答应把她这话转告郭团长。两个人又唠了一会家常嗑,刘大娘从炕上下来,对赵大嫂子说道:
“你坐一会,我出去一趟。”
说着,她走出去,推开外屋门,站在房檐下,朝四外一望,院子里白花花的一片,没有人影,也没有声响。她回到里屋,盘腿坐在炕头上,低声地,把李振江娘们常来串门子,说些啥话,根根梢梢,都说出来了。赵大嫂子叫她往后再听到什么,马溜去告诉农会,又说:
“郭主任明儿后晌召集贫雇中农开个团结会,合计解散贫雇农团,恢复农工会,中农和佃中农,也能参加。你一定去。会上还要合计分猪肉,劈麦子呢。郭主任说:眼瞅到年了,把斗出的猪肉,小麦,还有小鸡子,先放给大伙,包几顿饺子,过一个好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