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状元娘子-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为了这封信,整整忙她两天,写了一遍又一遍,不是觉得词意太露或者太涩,便是自嫌字丑。最后自己都奇怪了,一向亢爽豁达,不甚注意细节,何以一下子变得这等放不开手了?

就因为这一念之转,才能将复信送了出去。派人向那潘司事问得很清楚,是由海道寄上海转递苏州,估计最迟十日,必可到达。那时正是洪钧将要动身的时候,所以接到的下一封信,就必定可以得知他启程的确期。

到了正月二十几,她开始跟母亲商量她们自己的行程。名为商量,其实都是蔼如的主意,挑定二月初八宜于出行的好日子动身,先到泰安,等跟洪钧见了面,再上泰山烧香。

“啊!”蔼如想起一件事,异常不安,“泰安也是大码头,客栈很多;事先没有约定,到了那一天彼此怎么见得着面?”

“小姐不会现在写信通知?”小王妈自作聪明地说。

“到哪里去通知?人早离开苏州了,此刻在哪里都不知道。”

“怕什么?只要有心,还怕找不到?大不了破功夫,找人一家一家去问就是。再说,进京会试都是同乡结了帮走的,一问就知。”

“问都用不着问,”小王妈又插嘴了,“一听就知。”

“听苏州话啊!”

蔼如笑了,“这句话还算聪明。好,”她说,“到时候就由你满街去听好了。”

计议已定,打点行装。蔼如私下数了数这些日子所积的私房,不过百把银子,似乎不够。考虑了好一会,想起一处“财源”,立刻将小王妈悄悄找了来密谈。

“你有多少钱存在银号里?”

“细数记不得了。一个折子上四百两是定了期限的,另外一个折子大概有一百五六十两,是活期。”

“你借一百两银子给我,我照银号的利息贴还给你。”

“说什么利息不利息,不过,小姐——”

“你不要问我的用处。”蔼如抢着说道,“也别告诉婆婆。”

小王妈便不再多说,只将存折与图章取了来,交与蔼如。这天下午,她带着小翠上街采办旅途需用的杂物,顺便就到银号提款,连同她的私蓄一共凑成二百两,打了数目大小不等的十来张银票,回来用个信封装好,准备在泰安私下交与洪钧。

哪知就在动身前夕,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即是东海关的那位潘司事。他是潘苇如的本家侄子,曾经到望海阁来吃过花酒,见了面依稀相识;更因为有托他转达书信这一重香火因缘,所以蔼如接待得很殷勤。

几句客套,一番茶罢,潘司事道明来意,“昨天接到洪三爷的来信,关照我来告诉你一声,”他说,“洪三爷不进京了。”

“什么?”蔼如脱口相问,因为她还不曾听清楚。

“洪三爷不进京会试了。”潘司事略略提高了声音说,“因为他家老太太的病很重。”

这下是听清楚了,但仍有疑问:“他家老太大的病,不是说好了吗?”

“那是年前的事。过了年,又病了,是伤寒。”

伤寒是性命出入的险症,难怪洪钧不敢远离。蔼如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不断地往下沉;那片刻间,浑身乏力,连话都说不动了。

“洪三爷的运气不好!这位老太太迟不病,早不病,偏偏这个紧要当口,来场伤寒。唉!”

他这一声长叹,恰如替蔼如而发。因为有此同感,又想到洪钧既能托他传递书函口信到望海阁,可知决非泛泛之交,不妨跟他深一层去谈。

“潘老爷,照我看,洪三爷这件事做错了,他应该进京的。”蔼如解释她的看法:“伤寒自然是重症,不过洪老太太这场病不要紧。为什么呢?我听人说,伤寒最要紧的是,要服侍得周到,听说洪太太极其贤惠,一定不会疏忽。何况他家有位姓陆的世交,医道很好的,洪三爷大可放心。如果他进京中了进士,报喜报到苏州,老太太一高兴,用不着吃药,病就好了。这就是‘冲喜’。潘老爷,你说是不是呢?”

“不错!你的话很有道理。不过,你恐怕不大明白苏州的乡风。苏州人最讲究这些‘过节’,又最喜欢在背后笑人。洪三爷这趟如果进京,无论中与不中,都会落个话柄。”

蔼如很仔细地听完他的话,也很细心地想了他的话,“不中,当然会落个话柄。有刻薄的人会说:何苦!还不如不吃这趟辛苦,在家照应老娘的病,倒落个孝子的名声。可是中了呢?”她摇着头说:“我想不通,有什么可以叫人笑的?”

“中了名声更不好!”潘司事问道:“你知道不知道,什么叫‘闱墨’?”

“是在考场里做的文章?”

“对!中了以后,三场的文章,要刻印出来送人。做得不好,人家说是侥幸得中,不算本事;若是做得好呢,就更有人笑:你看,亏他!老娘病得要死,他还能静得下心来做文章。”

潘司事又透露了一个消息:潘苇如得知洪钧不赴会试,决定仍旧请他回烟台,在东海关帮忙。已经去信致意,请他在老母病愈以后,立即就道。

这个消息,对蔼如来说,却是一大安慰。她原来不肯承认对洪钧情有独钟,认为自己对他另眼相看,主要的只是出于怜才之一念。及至年前分手,方始领略到相思的滋味。因而有时不免发愁,洪钧会试高中,不论是做京官,或者至不济“榜下即用”,放出去做知县,除非分发到山东,或许还有不时见面的机会,不然两地睽隔,朝思暮想,那种况味,实难消受。如今有潘苇如的这番美意,料想洪钧决无拒绝之理,岂非不久便可相见?即或不幸,洪老太太一病不起,丁忧的人不能做官应试,当幕友还是可以的,不过稍迟几个月,仍可相聚。

这样想着,愁怀一宽。但对明日即将开始的泰山之行,却不免有意兴阑珊之感。只是她不敢说出来,因为她知道母亲与她不同,她是以赴泰安之约为主,泰山烧香为副;而她母亲却正好相反,是没有理由取消泰山之行的。

“我已经听见潘老爷的话了。”李婆婆也劝她女儿,“总是运气还不到,你也不必替他难过。这一趟上泰山,好好替他求一求,保佑他平安顺遂。”

这一下倒提醒了蔼如,不妨在泰山烧香时,为洪钧许个愿;下科若能高中,一定要设法让他到山东来一趟,双双上泰山进香还愿,倒也是件极有趣的事。

于是依旧照原定的计划行事,母女俩带着小翠和男仆,取旱道迤逦往西,径上泰山。

这一去一回,花了一个多月的功夫,入门但见累累青梅,梨花满地。蔼如第一个念头,便是想到去年此时,在奇山驰马,为洪钧所见,追踪而来的往事。忽忽一年,梨花如旧,而人事却已历过一番沧桑,从洪钧想到万士弘,由生离死别的伤感,勾起身世之痛,心情萧索,什么事都打不起兴致来了。

唯一的例外是探问洪钧的音信。如果有他的信,小王妈当然会说;见她始终不曾提到,也就不必多问。因此,这一夜虽然归途劳顿,竟是辗转不眠,心中不断在想,洪钧到底怎么了?他也应该知道她在想念,再忙,总也不至于连写封信的功夫都没有,而居然音信沉沉,是何道理?

第二天才开箱笼,整理什物;有几部在省城里买的笔记,归入书架,却意外地发现有一部簇新的《宋六十名家词》,不免奇怪,便唤了小王妈来问。

“喔,”小王妈大为不安,自己在额头上重重地敲了一下,“看我,记性这么坏!是潘老爷送来的,还有洪三爷的信,我去拿。”

蔼如啼笑皆非,恨不得给她一巴掌。但看到洪钧的信,就什么都丢开了。她首先注意到信封上印的花样是红梅,便放了一半心,知道洪老太太仍然在世。而拆信细看,则是哀愁满纸,令人凄恻难受。

洪钧的这封信很长。先谈他母亲的病,说是已有转机,不过这一好转,得来非易,全家上下,都累得快病倒了。延医不必花费诊金,但一天早晚两趟请陆懋修来诊视,开发轿马,招待酒食,所费亦颇可观。

接着是谈他自己。本科已经无望,唯有期诸三年之后。只是世路艰难,三年以后,是何光景,甚难预料。如今唯一的希望,是老母早占勿药,他能再应潘苇如的延揽,复回烟台。最后才提到那部《宋六十名家词》,说是江苏官书局根据汲古阁的本子新刻的。他知道她寂寞,特为买这部书,托“公车北上”的同乡,带到济南,再寄烟台东海关,托潘司事转交。书不值钱,而不惮其烦地辗转寄递,无非“聊表寸心”。

这对蔼如自是一种安慰,但愈觉得信中的语言亲切,愈为洪钧犯愁。既怕他侍奉汤药,累得病倒;又为他忧虑,闹了一身的亏空,不知如何弥补?

闷损之余,唯有翻翻洪钧寄来的书,作为排遣。最对劲的是李清照的词,觉得她所描画的那些日思春情,恰恰道着了自己的心境;所以一有感触,便会想起李清照的词。

这天在画室中凭窗远眺,想起洪钧,不自觉地念道:“‘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志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半阙“凤凰台上忆吹萧”刚刚念完,忽有一个念头:何不抄两首易安词寄到苏州,也让他知道我“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于是从头细看易安词。中年居孀以后的李清照,万般凄凉,出语便是眼泪,与她此时的心境不合;只有早期与夫婿睽隔,深闺独处,闲愁所至,处处不离一个“他”,却有好些现成的词,可以追寄相思。

趁着一时高兴,先抄了一首“点绛唇”,但改动了两个字:“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碧海,望断归来路。”那“碧海”二字是她所改,原文是“衰草”。

又抄了一首“烷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最得意的是,一首“添字采桑子”:“窗前种得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她自觉写景写情,点滴凄清,无不贴切。相信熟知烟台每多夜梦的洪钧,一定能充分体会她天涯遥夜,竟夕相思,“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况味。

正在全神贯注的时候,听得喊声:“爱珠,爱珠!”

蔼如一惊,回头看时,是她母亲在门口;再看窗外,暮色渐合,不由得诧异,辰光过得好快。

“吃过午饭,进这间屋子,整整一下午,在鼓捣些什么?”李婆婆说,“开年到今朝,还没有进账过一文钱,你也该收收心了。”

提起这话,将蔼如的兴致扫得干干净净;暗暗叹口气,合拢词集,收起信笺,默不语,听她母亲再说下去。

“今天有人来定席,我不知道你的意思怎么样?没有答应。”

如果是类似“打茶围”的客人,蔼如总是应酬的;定席宴客,她就要挑挑人了——李婆婆所说的“不知道你的意思怎么样?”正就是表示估量定席的客人或许不中她的意。因此,蔼如便问:“谁来定席?”

“道台衙门的黄师爷。”

提到此人,她便想起那晚上他念那首打油诗的狰狞面目;心里像误吞了一枚青蝇似地恶心。原以为他当时一怒而去,从此便会绝迹于望海阁,不想还是不死心!这件事倒有些难以区处了。

“娘,”她沉着地问,“你是怎么回答他的。”

“黄师爷也花得不少了,一口回绝,情面上说不过去。他要的是后天的日子,我说那天有人定下了。”

“他倒没有说改一天?”

“是叫人来定的。后天不空,自然回去请示。说不定明天还会派人来。”

“一定会派人来。”蔼如答说,“明天如果再来,让我来跟他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又来定席;不是派人来说,而是黄师爷亲自登门。

黄委员不良于行,等他一瘸一拐地踏上楼梯,蔼如已盈盈含笑,一团喜气地迎在房门外面。这在黄委员多少有意外之感。想起那夜绝裾而去,口出恶声,一句“睡到天明不要钱”,实在太恶毒也太下流,不由得脸上讪讪地,不甚得劲。

蔼如装作未见,喊得一声:“黄老爷!”随即惊讶地问,“你老的腿怎么了?”

“前两天喝醉酒了,摔了一跤。”

“你看你!”蔼如埋怨着,“知道自己酒量浅,不会少喝些!”

一面说,一面去扶他的胳膊,顺手将他手里那根称为“司的克”的洋拐棍接了过来,交给小王妈,然后亲自搀扶着进屋。

“听说你跟你妈到泰山烧香去了?”

“是呀!回来才不多几天。”蔼如回头关照,“泡六安瓜片来!黄老爷不喝别种茶叶。”

黄委员这个习惯,是望海阁中都知道的,蔼如既有意如此吩咐,小王妈便跟她演双簧,“瓜片不知道在哪里?”她说,“那次小姐说,难得六安瓜片,是黄老爷爱喝的,是不是收起来了?”

“对了!我收在楼下饭厅的锡罐子里。”

这一搭一档,像煞有介事的做作,将黄委员搞得晕头转向,陶陶然地倒又像喝醉了酒。定一定神说:“我昨天派人来定席,你妈说明天晚上不空。那么,后天呢?”

蔼如先不答他的话,反问一句:“你老请哪位?”

“请一位同乡,从小的弟兄。”黄委员说,“他指名要看看你。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黄委员这个总角之交名叫何百瑞,是咸丰十年的进士,点了庶吉士不久,丁忧回籍。如今二十七个月服制已满,进京起复,路过山东,特地来访故人。一则是知交多年不见,再则是翰苑清班,前程无量,黄委员自然格外殷勤接待。遍访烟台名胜古迹之余,何百瑞自己提起:“听说烟台有一株名葩,香巢叫望海阁,黄大哥可知道?”

“你想,我能说不知道?”黄委员向蔼如说,“既然人家慕你的名,我怎好扫人家的兴。所以昨天派人来定席。后天不行,就大后天;再晚可不成!人家的行期已经定了。”

蔼如静静地听完,主意也就打定了,“那么,黄老爷你还请了哪些陪客呢?”她问。

“日子还没有定,怎好下帖子请陪客。”

“帖子未下,最好!”蔼如欣快地说,“人家捧我,是看黄老爷的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