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帕梅拉-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帕梅拉》


译序



塞缪尔·理查森(SamuelRichardson)是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对英国文学和欧洲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他出生于1689年英格兰德比郡的麦克沃思。他的父亲是家具制造商,外祖父也是伦敦的商人。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他的家庭曾经从伦敦迁到德比郡,但他在10岁时又随家庭迁回伦敦。他从家庭受到很好的道德教育,他的父亲是清教徒,坚信诚实、忠贞、勤俭等美德是社会的支柱。理查森后来所写的小说,对这些美德都给予了赞扬。

他只受过中等教育,但平时喜爱读书。13岁时,伦敦左邻右舍的女孩子都认为他善于讲故事,而且他还愿意为她们写情书,也为附近的穷人代写书信。16岁时他在伦敦印刷商约翰·魏尔德处当学徒,当过几年排字工和校对。学徒期满之后,他和印刷商里克一家人有联系,最后接收了他们的印刷厂,在1721年自行独立经营,并娶了他原先老板魏尔德的女儿玛莎为妻。玛莎去世两年之后,他在1733年又和伊丽莎白·里克结婚。

他的家庭生活十分不幸。第一个妻子生了六个孩子,有四个生下不到一年就夭折,其余两个孩子在两三岁时相继早逝。他第二个妻子也生了六个孩子,五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在婴儿时夭折。他晚年得了神经性疾病,可能与他不幸的家庭生活有关。他是在1761年逝世的。

他由于勤奋努力,在印刷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8世纪30年代,他的印刷厂是伦敦三家最好的印刷厂之一。他在这一时期结识了英国辞典编纂家及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画家霍格思,演员科利·西伯和戴维·加里克,诗人爱德华·扬和下院议长阿瑟·翁斯洛。由于翁斯洛的影响,他承接了有利可图的政府文件印刷业务,后来又承印下院的定期刊物。

他在30年代除了从事印刷事业外,也开始写一些小册子之类的东西,如出版过一本《学徒工手册》。他之转向文学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引起的。1739年两位书商里文顿和奥斯本建议他编写一本包含各种主题的书信示范,以便指导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如何写信;结果于1741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写给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写的信》。在准备写作过程中,他回忆起他以前听到过的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一个女仆\拒绝男主人求爱而最后又嫁给男主人的事情。他想到可以采用书信体的方式把这个故事写成一本小说,于是就着迷似地全力投入了工作。那时他已50岁了,从1739年11月开始写,到1740年1月完成。书名是《帕梅拉,又名贞洁得报》,并于同年出版。

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帕梅拉是个穷苦家庭的少女,她的父母为人诚实正直,帕梅拉从小从他们那里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她在12岁时到一个富裕家庭当女仆,由于善良女主人的培养,她学会了缝纫、刺绣、音乐、舞蹈,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擅长写作,经常把身边的经历写信告诉父母。在15岁那年,她的女主人去世了,年轻的主人B先生爱慕她的美貌,开始用各种方式引诱她,企图破坏她的贞操。她由于受到父母及已故女主人的教导,珍视自己的贞洁,几次拒绝男主人的放荡要求。为了保全清白之身,她决定回到父母家里去,过清贫但却朴实的生活。但万万料想不到的是,就在她归家途中,主人指使马车夫把她拉到他的另一处宅第,使她处于囚禁状态之中。她企图逃走,却没有成功。B先生以优越的物质条件为诱饵,要求她成为他的情妇。当遭到她严词拒绝之后,他又企图把她强奸。经过许多周折,帕梅拉贞洁的品德终于感动了B先生,他经过内心斗争,决定不考虑世人的议论和讥笑,正式向她求婚。但她当时怀疑这是假结婚的诡计,对此犹豫不决。B先生一气之下,把她赶出了家门,但第二天又深深后悔,派马车夫把她追赶回来。她也感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之中爱上了才貌双全的年轻主人,双方消除误会之后,特别是帕梅拉看到他确已改邪归正,于是两人终于结为伉俪。

这部小说出版后,成了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人人争相阅读,全国上下出现了一股帕梅拉狂热。帕梅拉的形象被绘印在茶杯上和扇子上,这种现象在英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这部小说出版之前,英国也出版过许多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苗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还有一些女作家所写的家庭生活小说。理查森曾从这些小说中吸收了文学营养,但《帕梅拉》的重要贡献却在于它把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通过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得到道德教育。理查森在继承笛福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特别注重人物的感情描写,从而产生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文学类型——伤感主义文学。《帕梅拉》称得上是伤感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作。

《帕梅拉》出版后,曾经出版了好多伪造的续集。针对这种情况,理查森本人写出了一部续集于1742年出版,书名为《地位提高以后的帕梅拉》(PamelainHerExaltedCondition),但这部续集并没有为他增加多少声誉。

由于《帕梅拉》作为文学上的新成就大受读者欢迎,理查森受到这次成功的鼓舞,就创作了他的第二部小说《克拉丽莎,又名一个少女的历史》(ClarissaortheHistoryofaYoungLady),于1747—1748年出版。全书长达7卷,是英国最长的一部小说,也用书信体写成。这部小说的故事结局和《帕梅拉》不同:帕梅拉虽因贞洁自持而备受折磨,但得到圆满幸福的结局;而克拉丽莎的历史却是悲剧性的。克拉丽莎出身于一个上流社会的富裕家庭,是个性格开朗、生气勃勃的少女,但她的父母却把她许配给一个她所不爱的人。在她内心痛苦焦急时,上流社会的青年罗伯特·洛夫莱斯出现了。他是个在外表、智力和仪态上很具有吸引力的人,克拉丽莎爱上了他;但他只想玩弄她,并不真心想要她。他假装要协助克拉丽莎摆脱她所痛恨的婚姻,帮助她逃出父母的家庭,然而当她完全处于他支配之下的时候,他却把她奸污了,使她悲愤而死。她的亲戚莫登上校和洛夫莱斯决斗,杀死了他,替她报了仇。女主人公的美德在小说中虽未得到厚报,但恶行最终还是受到了惩罚。

《克拉丽莎》出版后,受到读者更大的欢迎。但是出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他亲眼看到广大读者虽然同情贤德女主人公的精神痛苦,但是那个诱惑她的恶棍也得到大批男女的崇拜,这是使理查森感到特别苦恼的。许多女读者对理查森说,《帕梅拉》和《克拉丽莎》中两个男主人公都是品行不端的人,她们希望他写出一个男性道德典范的形象。于是理查森就创造了他的第三部小说《查尔斯·格兰迪森爵士的历史》(TheHistoryofSirCharlesGrandison),于1753—1754年出版。格兰迪森英俊的外貌和高尚的道德曾受到妇女们的极大爱慕,他曾多次受到诱惑,但却坚守清白之身,因而获得善报。他娶了一位像他本人一样理想人物为妻,这就是美丽的哈里叶·拜伦小姐。但这个完美无缺的人物道德说教成分太重,缺乏真实的生活气息,因而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虽然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对这部小说印象很深,说她记得书中的每一个情节,但俄国诗人普希金却批评这部小说:“完善的格兰迪森,读着他时,使我们发困。”

理查森的散文也写得生动、自然、有力,包含了丰富的英语习惯用语,这也是他的小说在当时极为流行的原因之一。

理查森的小说不仅在英国文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西欧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把伤感主义带进西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帕梅拉》出版后,意大利著名戏剧家哥尔多尼很快把它改编为剧本。法国启蒙运动作家卢梭写的书信体小说《朱丽,又名新爱洛伊丝》(176年)就是模仿《克拉丽莎》而写成。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早期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年),也受到理查森小说的影响。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他的诗体长篇小说《叶夫根尼·奥涅金》中写到女主人公达吉安娜时,曾描写她醉心于阅读理查森小说的情况:

她很早就爱读小说,

小说占据了全部生活;

那些虚构的故事令她感动,

她醉心于阅读理查森和卢梭。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狄德罗在他的《理查森赞》(1761年)一书中,把理查森与摩西、荷马和索福克勒斯并列,称赞他深刻洞察人的心灵活动。

但是,在称赞理查森的同时,也要看到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在作品中虽然谴责了贵族阶级道德的腐化,但是他所颂扬的道德理想,还是建筑在资产阶级宗教道德的要求上,而不是建筑在人的本性的尊严上。他的伦理结构的基础也不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仅是人与家庭的关系。这样就难免束缚了他的视野,也影响了他认识社会现象的深度。



《帕梅拉》出版后,对于女主人公帕梅拉的褒贬问题,曾经引起过一场争议。有一些读者怀疑她并非真正要保持贞洁,而是以此作为一种诡诈的手段来达到与主人结婚的目的。与理查森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亨利·菲尔丁就属于这些读者的行列之内。他不同意当时对帕梅拉的普遍赞美,曾以匿名的方式发表了一部小说《莎梅拉》(Shamela,1741),这个书名本身就表明了菲尔丁的批判性质。英文“snam”意叩虚伪;他在他的小说《约瑟·安德路斯和他的朋友亚伯拉罕·亚当斯先生奇遇记》(TheHistoryoftheAdventuresofJosephAndrews,andhisfriendMr·AborahamAdams,1742年)中,对理查森又继续进行了批判和嘲笑。这件事情曾经造成理查森和菲尔丁的不和。理查森称菲尔丁的《莎梅拉》为“那本卑劣的小册子”。他在修订《帕梅拉》时曾回答了这些批评。按照理查森的描写,帕梅拉保持贞洁的决心确实非常坚决。当他父亲第一次告诫她要提防她主人对她的不良意图时,她要她父亲放心,说:“我宁肯死一千次,也不会以任何方式,成为一个不贞洁自持的人。”她又说,“清白的一小时胜过有罪的一生。”当她主人准备以金钱和服装为诱饵,要求她成为他的情妇时,她说,“先生,金钱并不是我的主要幸福。如果我把它当作我的主要幸福,那就请万能的上帝抛弃我吧。……我希望将来当我回顾过去虚度的一生时,我会因为自己清白无邪而感到幸福,这种幸福的回顾是百万金子也买不到的。”“贞洁是最好的宝石,失去它将不是你打算给我的宝石所能很好补偿的。如果我接受了您的条件,那么当我看到我手指上的钻石或从镜子中看到我脖子和耳朵上的钻石时,我就会想到那些是我贞洁的代价;还会想到,我在内心已没有了宝石,所以我才在外面佩戴宝石……”她并不以自己低微的出身为耻,反而因为有诚实正直的父母亲而感到自豪。当她主人想以改善她父母亲的生活状况为条件来破坏她的贞操时,她给他写信说:“我感到很遗憾,您居然想得出,我那可怜、正直的父母亲竟会参与此事,并会来管理一个由于他们女儿卖淫而得到的庄园……我永远亲爱的父亲和母亲宁肯在壕沟里忍饥挨饿或在臭气冲天的土牢里消瘦虚弱下去,也不愿按这样邪恶的条件,接受一位帝王的财产。”正因为她保持贞洁的决心十分坚决,所以她具有极大勇气来反抗她主人的邪恶意图,不怕任何威胁。她主人第一次在凉亭里企图对她越轨放肆,恫吓她说:“粗野无礼的女孩子!你知道你是在跟谁讲话吗?”这时她回答说:“是的,我知道,先生,知道得一清二楚。既然你已忘掉了一个主人应有的尊严,我也就完全可以忘掉我是你的仆人。”一你即使是一个王子,我也不会不保持我的贞洁。”当她主人把她拉到另一个宅第监禁起来时,她对那里的女管家说:“我怎么变成他的财产了?除了像贼一样,他认为他对偷来的货物有权利外,他对我还有什么权利?”

帕梅拉虽然遭受她主人种种邪恶对待,但最后还是和他结了婚,这是因为B先生外貌英俊,才华横溢,而且还有其他好些优点。在她看来,如果他能改邪归正,他是个可爱的人。她曾经纳闷,为什么对他很不起来?为什么有一次他险遭淹死,她还为他幸而脱险而感到高兴?为什么她主人有一次把她从他家中赶出时,她却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其实,那是因为她不愿意失去他。爱情已经在她不知不觉的时候,悄悄地进入她的心中。社会身份的悬殊,使她不敢痴心妄想去得到他的真正爱情,更不敢去想和他正式结婚,但她确确实实是喜欢他。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才造成帕梅拉思想感情上的许多冲突。

这部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是帕梅拉的主人B先生。他英俊潇洒,受过高等教育,继承了一份巨大的产业,为人慷慨大方。但他和当时许多贵族子弟一样,生活有些放荡。他非常喜爱帕梅拉,他曾对阻挠他的姐姐戴弗斯夫人说:“请看那容貌,请看那身材,请看那可爱的样子!啊,戴弗斯夫人,如果你是个男人,那么你也会像我一样喜爱她的。”但是他下不了决心和帕梅拉结婚。一方面他要克服自己身份高贵的高傲心理,顶住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特别是他姐姐的竭力反对;另一方面他看到许多像他那样的贵族子弟结婚后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因而对结婚感到厌恶。只有在他种种邪恶的企图都遭到失败,帕梅拉贞洁的品德使他深深感动之后,他才决定向她求婚。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她漂亮的容貌使我成了她的爱慕者,她高尚的心灵才使我成了她的丈夫。”

小说中居于第二位重要地位的人物就是贝德福德郡宅第中的女管家杰维斯太太和林肯郡宅第中的女管家朱克斯太太。杰维斯太太非常善良,为了保全帕梅拉的贞洁,甚至不惜丢掉自己的职务;朱克斯太太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