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霜冷长河-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代价,那么成功又是什么?如果这是个人成名的方式,那么个人的名字又是什么?
——我知道当今社会上多数聪明的年轻人都拒绝作这种自问,认为这些问题过于浅陋,不符合生存竞争的原则。但是,生存竞争、生存竞争,当我们居住的星球,竞争到已经不适合生存,竞争到互相剥夺生存,一起结束生存,那么竞争又是为了什么?
从上述几个杀人犯的心理轨迹来看,他们在竞争之初可能还与改进自己的某种生存环境有关,但竞争到后来完全进入到了一种野心勃勃的精神层面,只想成名扬名,而没有其它更多的实利追求了。连制造了那么多爆炸大案的卡钦斯基,最后居然也是为了在报纸上发表一篇署名文章,真有点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我国云南的那个杀人犯孙玉峰,他刺杀了那么多无辜者,最终被判死刑,在执行死刑前法庭问他还有什么最后的愿望,他的愿望让人大吃一惊:“把我的经历编成一本书。”可见他实在太想成名了,而这个农村无赖子的成名理想,竟然是书籍。但他的全部经历,满打满算,至多只能写成一篇文章,而且很多段落都毫无意思,怎么撑得成一本书?
卡钦斯基为了在一篇文章中成名而大量杀人,孙玉峰为了在一本书中成名而大量杀人,文化对于邪恶世界的诱惑会大到这个地步,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由此我也终于领悟,为什么文化界会发生那么多争名夺利、诬陷造谣的阴暗事件,原来已有不少卡钦斯基和孙玉峰混迹其中了。我想我们今后都不必大惊小怪了,更让人惊恐的狼嗥虎啸,也有可能光顾这个斯文的天地。以后的日子比较严峻。
想要让文化去阻止他们?不,他们正惦念着文化呢!
真正急于做的,是高贵的博爱精神、慈善情怀的重建。
只有这团火光,才能把深夜荒山间的狼群阻退。千万不能让这团火熄灭了,无论如何应该到四处捡拾柴枝维持着,直到霞光初现。
为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受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银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灯下回信
秋雨按:上海《青年报》有一个“青苹果热线”栏目,一度邀请我做主持人,回答青年读者们的各种来信。报社转来的信件,多数是中学生写的,这让我想起,我从初中开始读报,读的也就是这份《青年报》,而且,我也是在这份报纸上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文章的,因此备感亲切。我乐于做这个栏目的主持人,也与此有关。我给青年读者们的回信,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在该报集中发表,此后收到的来信就更多了。以前大家是写给报社,由报社转给我,后来则成沓成沓地寄到我的单位来了。我当然不可能一一作答,有时随手翻阅,也会顺便回几封。有几封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写来的,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大,我就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写回信。
以下摘录的来信和回信,有些在《青年报》刊载过,有些则是首次发表。删去了每封信首尾的礼貌性、说明性词句,来信者的署名,遵照他们自己的选择。
我写这些回信,大多在半夜,因此有了这个总题。
一
来信
余教授:
学生爱上自己的老师只是从书中看到的特别多,而我也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竞会落入这个俗套。
他是体育老师,年轻帅气,操一口正宗的北京话。他的课上得很棒,还常和我们一块儿玩耍,幽默可亲。我不得不承认自己陷得很深,几乎天天都会想起他,有时一个人坐着发呆——整整一下午。向别
人谈起,得到的只是对那一份不成熟感情的嘲笑。于是只能自己救自己:给他写些永远也寄不出的信;在日记上记下心灵的点点滴滴;心里实在乱七八糟了,就干脆坐在黑暗中,放些很纯粹的音乐,让那超负荷的心灵尽情发泄。常常因此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我真的好无助,欲哭也无泪。
真不该那么早就尝试爱的感觉,特别是陷入这种暗恋兼单相思的痛苦。幻想和压抑都不能让我轻松好受些,难道必须任时间来冲淡一切吗?
依叶
回信
依叶:
很抱歉,我先要给你泼一瓢凉水:你现在所陷入的状态,既不美好,也不深刻,很多少男少女都经历过,属于青春期的一种浮浅躁动,一般很快会过去,算不了什么事。
不要再写那些信和日记了,更不要在黑暗中边听音乐边胡思乱想了,因为你目前所经历的不是爱,只是一个傻孩子对异性的过分关注,事情做得越多就越傻,形式感越强则更傻。爱情,以两颗成熟心灵的交流为起点。体育老师什么也不知道,根本没有与你产生过这方面的交流;如果他知道了,请想一想,他怎么会爱上一个不好好学习、又没有长大的女孩子呢?在你这一方面,你其实连自己也不了解,怎么可能了解一个大人?
打一个比方,你想游泳,但游泳池还在远方,你看见脚下有一个小泥潭,以为是游泳池,一脚踏进去了。
我看还是赶快跳出这个小泥潭,狠狠嘲笑一下自己,从明天起,好好上课,包括专心地上好体育课。二十年后,你再遇到体育老师,当众告诉他,当年我还给你写过很多没寄出的信,大伙必定笑作一团,包括你自己。
余秋雨
二
来信
余教授:
我在高中一年级时就爱上了同班的一个女同学,现在已经恋爱了一年多时间。在我们班级,差不多的情况还有四对。
但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对此一直反对,说我们这样做影响学习,还会带来不良风气,因此每次开会都批评,搞得我们烦透了。
恋爱是不良风气吗?我们读过古今中外一些写爱情的作品,懂得了要用斗争来保卫爱情,你支持我们吗?
陈晓铜
回信
晓铜: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在这茫茫人世间,一定有一个生命特别适合你,她已经来到世间,等着你。为了找到她,你会经历很多事情,周游很多地方,终于如电光一闪,充分成熟的你找到了充分成熟的她,然后互相托付漫长的生命。
但我不相信,她,正恰就降落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级,降落在高中一年级。那么巧,那么准,又那么早。而且,同样的巧事还发生了四对!
当然,勉强说来,你们的交往也可算作初恋,但初恋毕竟是一个人的重大事件,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第二次初恋,你们大家难道就这么随意地集体打发了?
今后有人问起你们的初恋,如果你们齐声回答是高中一年级时的同班同学,别人听了一定会大叫:不算,不算,把公式化的儿戏来蒙人,真乏味!
我的这封回信也许会引起你的女友生气,好像我故意在拆散你们。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如果经历了人生坎坷,尝过了世间甘苦,突然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高中时的女同学,一谈之下情投意合,二谈之下心心相印,那就谁也不会反对你们的恋爱了。
余秋雨
三
来信
余教授:
进入高中以来,我无数次地哭泣过,为我的形象、我的学业、我的人缘、我的环境。我是个多余的人,就好像在黑暗中被别人遗弃了。我本以为读了高中会出现转机,可多少次的失败使希望和信心荡然无存。我也知道谁都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成功,而我是根本就无法成功!没有秀美的容颜、没有聪颖的天资、没有出众的才华、没有骄人的学业、没有一个真正关心我的朋友、没有和睦温馨的家庭……我真的是一无所有,根本没有资本去改变不公的命运。看到别人幸福的微笑,我好羡慕;面对自己前途的渺茫,我又急又无能为力。说句老实话,我想过死,之所以没有那么做,不是怕死而是不甘心!我真想有一天能让所有瞧不起我的人看看:“我也是好样的”。可是,会有那一天吗?
荷东
回信
荷东:
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境由心造”,优美的意境是如此,懊丧的困境有时也是如此。一个孩子,早晨不小心摔坏了一个玩具,下午爸爸妈妈临时有事不带他到公园去玩了,他就会觉得日月蒙尘、天地无光。等到长大后一想,这算什么事呢!
其实你所遇到的困境也是如此,把自以为突不破的困难一个个收拢起来吓唬自己,把自己吓得垂头丧气。
你吓唬自己的方法,是先设想一个成功者的范本,然后一条条地与自己比,把自己比得一无是处。按照你的这种对比方法,天地间没有什么东西站得住了。泰山会叹息:“我比世界屋脊矮了那么许多”;黄河会自卑:“在辽阔的太平洋面前,我只是一道浊流”……
退一万步说,如果你确实处处不如人,遇到了比别人大得多的困难,那也应该发挥生命的主动性,改变这种情况。你还那么年轻,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都可以创造,一切不利因素都有可能转变成有利因素。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迎接困难的,看到了一个个困难,心里就特别踏实,因为这才像活着。如果一时找不到困难,这倒反而心里发虚,怀疑自己是否在梦中。即便遇到乍一看无法克服的困难,也咬着牙齿一个个克服,这才是一个强者的生活。如果一切都已安排得顺顺当当、完美无缺,还要我们做什么?我曾在一本书上说过,人生,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还有无限的可能。我这是对那些身残、年迈或真正陷入绝境的人说的,像你这样,何止是“一线希望”!建议你读一读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
必须向你指出的是,你的问题出在一个根本观念上。你很看不起普通人的生活,认为那种生活是“一无所有”,让你与普通人一样,你觉得是“不公的命运”。请你到大街上看看,再注意一下长辈亲属、隔壁邻居,究竟多少人,兼有“秀美的容颜”、“聪颖的天资”、“出众的才华”、“骄人的学业”?难道命运对他们都“不公”?那么命运又对谁“公”了?把别人都没有的东西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算“公”吗?你如此地看不起周围的普通人,却希望他们来“真正关心”你,这“公”吗?
我不知道你的这种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只希望你及早丢弃,早一点明白: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余秋雨
四
来信
余教授:
刚刚结束了初中生活,现在的我心头空荡荡的。对初中生活断断续续的回忆只有那阳光不再灿烂的感觉。有人说过:“初中时,孩子们的心灵是纯真的、友善的。”那我敢断言,我的同学们都是“早熟”的,初中就是斗争和欺骗的开始。学习委员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排挤他人以谋得班长的宝座;英语正副课代表则不择手段在英语老师那儿争宠;就连我这个小老百姓,也不顾一切地要冲进班级前十名……说句真心话,我从未受过这个集体,一丝一毫。
现在进了高中,会不会冷漠有加?成熟真的那么可怕吗?
周霁云
回信
霁云:
虽然我没有到过你初中的班级,但我可以断言,你把同学们的问题看严重了。你一定会说我不了解情况,那你不妨再去问一问其他大人,他们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
这个同学向老师说点班级的事,你认为是“打小报告”;那个同学与老师亲热一点,你认为是“争宠”;某同学做了班长,你认为这个位置是“宝座”,别人没做是因为受了“排挤”……我不知道现在初中班级里一门课的课代表还分正副,但你都把它们看作了官职,因此把自己说成是“小小老百姓”。你用如此政治化、斗争化、权术化的眼光观察了自己班级之后,居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初中就是斗争和欺骗的开始”。
霁云,读了你的信,我先是好笑,然后心情沉重。我一直在猜想,究竟是什么途径,把阴暗的政治权谋思维灌进了你如此幼小的心灵,使你如此敏感和恐惧。我真希望哪位老师能在初中学生中作一些调查,分析一下他们形成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