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互对望,发现彼此的脸色都是红红的,一副欲求不满的模样:她们旧不经房事,这yu火一但引燃,又如何能够轻易的消退下去?
一夜无眠
一大早,杜荷带着一对黑眼圈,懒散的起床梳洗,郁郁的去接受李世民的封赏。
第二十一章升官,逆天的职位
第二十一章升官,逆天的职位
一龙二凤作战计划失败,直接导致杜荷郁郁的一夜无眠,顶着了两个巨大的黑眼圈,心情有些郁闷。
但洗了把脸,那种不服输的性格开始发挥作用了,斗志毫无道理的再度提升。
无名大神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失败,只是开始,算不得什么,只有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功。
这一次失败是因选错了先下手的对象,下一次从雪雁那里开始,先将她攻克,看她还如何来妨碍自己的好事
他心底如此想着,对着铜镜,握着拳头,扬了扬,给自己一个鼓励,暗自道:“不将你们这两丫头制服,乖乖的同床服侍,我杜荷誓不罢休”当即整理了一下衣着,斗志昂扬的出门去了。
进宫穿过承天门,杜荷先来到太极殿旁的偏殿。
在李世民未准备好早朝之前,上朝的官员是不允许进入太极殿这个大唐王朝的权力中心地的。
为了照顾早到了的官员,在太极殿旁特地设有偏殿,给上朝的官员歇息等候的场所。
杜荷走进偏殿的时候,殿中已经有数十位大臣了。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处,相互聊天。
在偏殿左侧大唐太子李承乾正在与一些大臣套近乎,见杜荷到来,眼中怒火隐现,直接无视。
偏殿右侧,杜如晦、房玄龄正与一干尚书省的官员干吏相互闲聊。
唐朝的官职承传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与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和工部。度支、都官听起来有些不解,但实际上就是户部与刑部的前身,只是叫法不一而已。
这中书省长官为内史令,副长官为内史侍郎;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
这也是唐朝最开明的地方了。
大多朝代都以君权为上,但唐朝却是不同,门下省的官员有权利反对皇上的决议的,只要他们认为皇帝的决策有误,就可以暂缓执行皇帝的决定,重新商议。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皇帝的错误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最后的尚书省,是大唐最重要的部门,总领六部,可谓集合军政大权与一身,这个部门在唐朝就如人体的大脑,是唐朝一切军政大事运作的核心。长官为尚书令,但因当年李世民曾经担任过这一职位,也无人再领,成为虚职,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也就是左右相房玄龄、杜如晦二人。
他们这一小股人聚集在一起,随时都能够改变大唐王朝的运作。
杜荷走上去一一拜见:“房叔父、李叔叔、张大人、王大人……父亲”
尚书省的这些官员都是房杜一党的官员,对于杜荷这上司的儿子,自是笑脸相迎。
房玄龄眯眼笑道:“贤侄不必多礼……你来的正好,老夫正有事相请呢”
杜荷正欲说话。
一旁的杜如晦“哼哼”的说道:“玄龄,跟这小子客气什么……下了朝后来一趟尚书省,有事问你。”
杜荷暗自翻了个白眼,心底诽谤:“你是我老子,说什么都成”也知房玄龄、杜如晦找他真有事情商议,应了下来。
随着早朝的时间逼近,偏殿里的官员也越聚越多。
就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只听“咚”的一声,宣布早朝的金锣声响起。
偏殿里所有的大臣听到声响,峨冠博带,整衣列队,进了大殿。
一干朝臣有序的跪坐在位子上,待众人坐定。李世民穿着一身华丽的龙袍,一脸威严的来到了堂上。
早朝也因李世民的到来,正式开始。
这早朝以商议国事为主,开始也没有杜荷什么事情,只是现在一边旁听,听着大唐最近的局势动向。
因为这几年大唐连连动武,发动了两次十万以上的大规模军团作战,使得唐朝经济、粮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依靠着丝绸之路,以渐渐复苏,但在粮食储备上却显得有些不足,分布在大唐各处的知名粮仓都存在空仓的现象。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讯息。
粮食是国家资源,一日不可或缺。
储备粮食,正是为了防止突发意外。就如突发的战事,突发的灾难,这些都需要用上粮食,而且需求不低。
一但战事、灾难来临,一个国家拿不出储蓄的粮食,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民变。
大唐粮仓的空仓,正是缺粮的危险讯息,是不可不解决的长远问题。
满朝文武针对这一点议论纷纷,但大多都是一些解决当前问题的死办法。
比如魏征的提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确实少粮,但大唐百姓富足,家家皆有余粮,可以收购来以防万一。
这个办法古时候也有,成效非常好,可只能指标,不能治本。能够填满粮仓,却不能增加粮食的产量。一但战事来临,同样的情况将会再次发生。
大唐想要征战四方,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物资力量作为后盾,很显然现在的唐朝,没有这个力量。
只因杨广的败家之故,而今的唐朝虽然富强,但在人口上明显的不足,经济物资难以飞速上升。
杜荷听着群臣的商议也为此事感到烦心,心道:“早知道在后世就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杂交水稻的形成,这样就不用愁没有粮食了。”
针对这粮食一事,满朝文武商议了整整一个多时辰,想到的办法不少,但真正能够改变长远的主意却始终没有。
李世民也知今日继续商议下去也得不到满意的答案,遂道:“关于如何增产粮食,诸位爱卿回去好好的想一想。此事关系我大唐千秋万世,不可马虎。”
殿下群臣齐声说是。
李世民接着笑道:“最后散朝之前,朕要当众嘉奖一位爱卿,他为我大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这话一出口,满朝文武立刻便知道了李世民口中的这个他是谁了。
大多数的目光都聚集在杜荷的身上。
他作为一个将军,任务是训练兵卒,积极备战,做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战前准备,早朝是没有必要例行的。
今日却例外的参加了,在此之前,朝堂更是因为他而发生过一次不小的动荡。总总迹象,无不表明,杜荷又要升官了。
嫉妒、羡慕各种情绪都有。
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他升官的速度即便称之为火箭飞空,也毫不为过。
李世民道:“这个人朕也不例外点名了。对于他的表现,你们也应该看在眼里。不但兵不血刃的替我大唐解决南方叛逆,更在江南疫病来临之际,当机立断,挽救了十五万百姓,为我大唐了庞大的损失,挽救了十五万无法以财富计算的生命。朕这里希望你们都能够向他一样,有责任感,有担当,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才。”说着他脸容一正道:“杜爱卿上前听封。”
“臣在”杜荷来到了大殿中央,弯下了腰。
李世民脸上挂着笑意,道:“忠武将军杜荷受命私访南下,孤身一人,深入虎穴贼窝,游走于叛军内部,不费一兵一卒,瓦解潜伏我大唐内部十年之患。疫病爆发,杜荷临危授命,挽救百姓与水火,功高至伟,特授员外郎,加封万年县侯。另赏黄金百两,以资鼓励。”
杜荷傻眼了,忙给李世民打着眼色,不是说好的嘛,闲职,怎么给了这么一个逆天的职位。
员外郎论官阶来说,其实并不大,但职权地位非同小可,属于尚书省中的要员。
尚书省整体机构以左右尚书仆射为首,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级来算仆射是宰相,第一级别,左右丞第二级别,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属于三极司官,但员外郎地位犹在左右司郎中之下,在尚书省算是垫底的职位。可尚书省作为唐朝军政要务的中心,大唐王朝的头脑机构,即便是一个看门的都与有荣焉。
更何况是握有职权的员外郎?
尚书省作为统御六部,处理天下民政、军政,事多的足以堆成山,当尚书省的员外郎岂不要将自己累死?
李世民对于杜荷的眼色视若无睹。
群臣的反应更在杜荷之上。
员外郎官职不高,可直属尚书省,李世民这一任命这等于是将杜荷引入了尚书省,成为了尚书省的一员,成为了处理军政要事的近臣,以他这种升官的速度,以李世民对他的宠爱,再过几年,当他在尚书省站稳脚跟的时候,岂不要升任为宰相了?
褚遂良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杜将军深受陛下宠信世人皆知,以他弱冠之龄,身居左威卫将军,万年县伯兼之科技院院正,集文职武职与一身,已经备受人非议。如今却又将他引入尚书省。这是作何道理?先王法制,本诸人情,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私恩害公,后患无穷。杜荷身为陛下爱婿,已经受到了远胜同辈人的待遇。如此又将之引入尚书省,臣恐天下人不服。”
他这番话直指李世民对于杜荷宠信过头了。
李世民脸色巨变,拍案而起,喝道:“谁敢不服”
第二十二章谁敢不服!
第二十二章谁敢不服!
褚遂良的话让杜荷很不是滋味,他并不否认李世民对他的器重,但这种器重并非是自己靠溜须拍马换来的,也不是依仗一个驸马的身份得来的。有今日的一切,他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是他凭着真才实学引起了李世民这位大唐皇帝的关注,器重。
古代比现代更加重视身份地位,一个人想要让人瞧得起,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凭本事。他如今的一切都是凭借自身的实力换来的,先是因为他有能力有本事,才得到了李世民的另眼相看,得到了长孙皇后的认可,这才拥有驸马的身份以及如此的地位。根本不是因为是驸马,是娶了长乐以后才拥有这般地位的。
这两者只是正逆关系,但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褚遂良这话明显就是将他当作那种依仗帝宠才有今日的人物了。
杜荷气愤不过,但在这朝堂上也未发作,只是撇了撇嘴。
太子李承乾听李世民要将杜荷引入尚书省,急出了虚汗:他与杜荷“仇深似海”,势不两立,见他越混越好,只能急在心头,但却使不上力。他的太子宝座风雨飘摇,在这个时候,他才无胆与李世民唱反调。
但听褚遂良反对,眼里露出一抹笑意。
可这笑意刚上眼中,便听“砰”的一声巨响
声音从他身侧的御桌上传来。
李世民拍案而起,叫喝:“谁敢不服”他用力极大,不但震响了整个太极殿,连桌上堆积成山的奏章都震倒在了地上,他站立而起,虎目直视褚遂良,重复了一遍道:“谁敢不服”
褚遂良让李世民如此反应吓了一跳,不敢再说一句。
他环顾群臣一眼道:“朕并不否认自己很欣赏杜荷,也清楚你们之中有好一些人有着同样的想法。可朕想不明白,有这种想法的人是瞎了眼了,还是愚昧无知,愚蠢透顶你们能够瞧见朕对他的器重,难道就瞧不见那铁一般的功绩?他为将在对战吐蕃时,献策克敌,功不可没,在征伐高昌时,他以六千兵马破七万突厥兵,定高昌,逼降“可汗浮图城”,功居第一。如此战绩,在场的诸位,在他这个年岁,又有谁做得到?如此人才,朕器重,重用,何错之有?至于科技院院正,杜荷发明纸,发明活字印刷术,制火药,改良军中兵器。种种成果,重重政绩,无不表示,他杜荷有实力,有本事担当这科技院院正。谁有异议?在这方面,只要你们有杜荷的一半能力,朕便撤了他这院正的职位,让你们来当。至于加入尚书省,朕又岂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杜荷在苏州时候发的表现作为,足以证明他有这个能力当此重任。”
“朕在这里重申一遍,杜荷有今日的成就,在于他的功绩,在于他的努力,他只是得到他应得的地位。以后再让朕听到再种不负责任的话,休要怪朕翻脸无情。”李世民饱含怒气的咆哮声在大殿中回荡。
褚遂良更是说不上话来,杜荷深受帝宠,节节攀升,官职不大,但全是实权,掌兵、掌科技、如今又要掌军政要事,这让满朝文武眼红之极。他在朝中根基不深,也没有什么势力支持,故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有今日的地位皆因李世民之故,本能的忽视了他所立下的赫赫功绩。
此刻听李世民提起,登时无话可说。
魏征道:“小杜大人的功绩有目共睹,然他身兼左威卫将军,科技院院正,今日陛下又让他兼任尚书员外郎,处理朝中军政,这身兼数职,会不会有些顾此失彼?毕竟人力有限,小杜大人年纪尚幼,如此重担,臣恐他难以支撑。”
他为人正直,此话却也不是有心针对杜荷。只是杜荷手中权力不小,既要掌管上万兵马,又要管理科技院,如今还要加入尚书省,处理六部事宜。这三个职位对于大唐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却压在一人身上,他担心会适得其反。
李世民明白魏征的意思,顿了顿道:“魏爱卿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能者多劳,朕还是相信杜荷有这个能力的。既然魏爱卿怀疑,此事也容易解决。正所谓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一遛。这尚书员外郎他若能干的下去,对于大唐则是一大喜事,也证明了朕没有看走眼。若不能,则怪朕用人不当,员外郎也可以撤去嘛”
他说了一个万全之策,表面上是妥协,但实际对于杜荷是信心百倍。
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人即使将天下的重担交给他,他也能够处理的游刃有余,有的人即便给他一件小事,他都会手忙脚乱,没有头绪。
杜荷正是前者,他的长处在于用人。
就拿军队来说吧,军事繁杂,各项琐事数不胜数,但杜荷却干的轻轻松松。他不需要每一个兵,每一个兵的管理,只要他抓住罗通、房遗爱、席君买这几位将军就可以了。
科技院也是如此,杜荷只要抓着一些头目,让他们自主研究,一切也不用他来费心。
此次南下,杜荷一走一年,可他麾下的机构却并没有丝毫的混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