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邮差-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鸡蛋壳表面感到她的嘴唇擦过时,他的口腔内流溢着那美好的滋味,他吻到的她那第一小段皮肤,正是他在梦中渴求的、在他锲而不舍的追求下,姑娘所放弃的最后一座碉堡。他轻轻地舔着她的每一个毛孔,亲吻着胳膊上的每一根细小的汗毛,那丝绸一般轻柔地闭合的眼睑,那令人眩晕般的低垂的头颈。收获的季节来临了,蕴育着的、浓烈而又厚重的爱情成熟了,一切话语都是多余的。“这个时刻”,他自语,“这个”,“这个时刻”,“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时刻”“这个,这个,这个时刻,这个”……当她用嘴把鸡蛋取回时,他紧闭着双眼。黑暗中,他用整个身体伏在她的后背上,头脑中似乎象平静的大海中猛然间跳跃起一群鳞光闪闪的鱼儿。沐浴在漫漫无际的月色中,唾液流淌在那姣好的后颈上,此刻,他确信懂得了“无穷”的含义。他又换到恋人身体的另一侧,再一次用牙齿把那只鸡蛋叼在口中,这时,俩人就象在无声音乐的伴随下跳起舞来,她将衬衫的坦胸领解开,马里奥任鸡蛋从她的Ru房滑过。比阿特丽斯解下腰带,把那件令人感到窒息的上衣撩起,当衣服从她的头部脱下,在煤油灯的映照下将那金色的躯体裸露出时,鸡蛋在地面上摔碎了。马里奥费劲地将她的迷你紧身裙脱下,姑娘体内散发出的醉人的气息掠过他的鼻子,他气也透不过来,便用舌头舔起来。这时比阿特丽斯发出一声意蕴深长的喘息,象哭泣、象呻吟、象是发自喉咙、象一首优美的乐曲、又象是出自狂热。这喘息声延续了几秒钟,她的整个身体颤抖着,直至神情恍惚。她滑到木质地面上,把一个手指头轻轻地放到曾舔吻过她的那张嘴上,又用这湿漉漉的手指伸进小伙子粗布缝制的裤子中,摸到他那粗大的###时,她用沙哑的声音对他说道:
邮差10(2)
“你要我的命呀,傻瓜!”
txt小说上传分享
邮差11
“记时牌翻开后的两个月举行了婚礼。”电报员如是说。罗莎·冈萨雷斯###老道于作为母亲所特有的尖锐的目光,自打这场富有几分喜剧色彩的冠军赛揭开帷幕以来,她对任何一场战役从未掉以轻心,于是,他们早晨、白天、夜间都展开了争斗。邮递员越加面色苍白,这并不全是由感冒引起,感冒早已魔术般地治愈。而比阿特丽斯·冈萨雷斯,据邮递员笔记本所描述,那些自发的目击者所证实,她是一天天如花似玉,光彩照人,似金光耀眼,如霞光灿烂般轻盈靓丽。星期六的晚上,当马里奥·赫梅内斯来到旅馆,向姑娘求婚时,他深信自己的这份恋情注定要得到寡妇的当头一棒,无论是能说会道的本事,还是颇费心机的头脑,都会被击得粉碎。而冈萨雷斯###,罗莎妇人一向信奉实用主义的哲学原则,她打开一瓶巴尔帝比索牌的香槟酒,把满溢着泡沫的酒喝下三杯,虽然面部表情十分平静地接受了邮递员的请求,她讲出的一句话也足以取代一颗可怕的子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由于罗莎夫人的这句话,使得已无法挽回的事实在教堂的大门口,以圆满的结局而告收场。以冒失鬼著称的电报员,看着聂鲁达英国面料的蓝色西服,用滑稽可笑的声调说道:
“您看上去真帅,诗人。”
聂鲁达把他那意大利丝绸的领带整了整,带着明显的戏谑的口吻说道:
“我是在全面彩排,阿连德任命我为驻巴黎大使。”
冈萨雷斯###的目光扫过聂鲁达的全身,从已发秃的头顶到闪烁着节日色彩的光亮的皮鞋,她说道:
“吃饱的鸟儿要展翅高飞。”
当人们朝着通往圣坛的走廊走去时,聂鲁达悄声对马里奥讲出了他的预感:
“我极其担心,孩子,冈萨雷斯###决计用谚语的大炮展开一场对付‘比喻’的战斗。”
两个原因致使整个仪式过程非常短暂:这位出类拔萃的男傧相的车就在门口等着将他送到机场;这对年轻的新人经过近三个月的秘密来往,迫不急待地要以合法的身分在众人面前一展风姿。而马里奥的父亲,却想方设法在唱机上又放上一张特木科(智利某地区,译者)的铁托·菲尔南德斯的“献给茉莉花的华尔兹”,他边放音乐边放声大哭,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妻子,“你从天堂里看看小马里奥,这一天他是多么幸福呀!”他邀请唐娜·罗莎跳舞,她也不再提以前总是重复的那些话语,而是在这个“贫穷、但实诚,”的男人的臂膊中旋转着。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其人其作(1)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
聂鲁达的邮递员
()免费电子书下载
年轻渔民马里奥·赫梅内斯决定放弃自己原来的工作,而是到智利黑岛当聂鲁达的邮递员,在那里唯一收信和寄出信件的人就是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作者通过一系列奇特而又引人入胜的情节,绘出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智利形势震荡的景象,还写出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也用诗歌创作的形式反映了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生活。
这部小说被译成25种文字,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以这部作品位基础拍摄的电影获五项奥斯卡提名。
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其人其作
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是拉丁美洲“爆炸文学”后至今仍活跃在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多年以来凭借在文学、文化领域中的诸多成就;特别是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不但在拉美享有盛誉,在欧洲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位有影响、风头正劲的作家。
斯卡尔梅达于1940年生于智利北部城市安托法卡斯达。从他的姓氏上可以得知,他的家族是克罗地亚人后裔,但作者本人生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学生时代曾就读于首都圣地亚哥的智利师范学院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毕业后曾在智利大学教授拉丁美洲现代文学课程。流亡期间在徳国的电影学院教授电影编剧课,并是美国多所大学的拉美文学课的客座教授。九岁开始文学习作,很早有作品见诸报章,1967年发表故事集《热情》,获得好评。1969年,他以《瓦房顶上的裸体人》这本短篇故事集获得著名的“拉美文学之家”大奖,因而名声鹊起,也从此奠定了作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正当文坛上的这颗新星冉冉升起之时,1973年智利发动了以陆军司令皮诺切特为首的军事政变,推翻了以阿连德总统为首的推进民主权利的合法政府,一时间乌云密布,法西斯政权开始了对这个国家的长期统治。斯氏和大批受到独裁政权迫害的受害者一样,被迫流亡海外。当时,他在大学担任文学教师,他借助和一位德国导演共同制作一部电影的机会而去了德国。飞机着陆后,一位同行的朋友对斯氏说道:“老兄,这次旅行也许将是一次长途旅行”。事实正是如此,斯氏在德国生活了长达十五年。在德流亡期间,他除了在大学担任教学工作和在德国电视台工作以外,他没有离开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3年他发表了短篇故事集《自由的子弹》,以七十年代不安定的、动荡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几位主人公在智利革命进程中的不同经历,用不同于传统的处理文学创作和描述现实关系的手法,反映了人的生存和爱的强烈愿望。在这本书中斯氏所特有的讲述故事的手法再次得到展现。1975年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家出版社发表了小说《我梦见雪在燃烧》。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在公寓房子内相遇的年青人,其中一位有天赋、有个人主义思想的外省青年,他既想在足球场场上找到发展,又想在情场上得到爱情,而他所处的70年到73年的首都圣地亚哥,到处充满了政治激|情:民主选举使左派代表人物把阿连德推到了总统的位置、左派游行庆祝阿连德走进了莫那卡宫、右派颠覆破坏……
在德国生活期间,他非常了解和他一样在这个国家政治避难的大批他的同胞,无论他们是成|人还是儿童。于1980年发表的小说《什么也没发生》就是借一个14岁的少年之口,讲述了千百万逃离了祖国的人们的家庭生活。这些稚嫩的儿童,逐渐开始接受移民国家的新生活,和父母们分享新生活的快乐,又分担着忧愁,他们仇恨使他们离开祖国的法西斯,又无可慰籍地怀念昔日故乡的一切,同时夹杂着对对居住国各种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斯卡尔梅达自认为自己是“思想上的无政府主义者”,“不过问政治,不和政客来往,不和资产阶级搀和,不加入任何组织,全力以赴去想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行动并不是如此简单。他在自觉不自觉间,以笔为利器,用以鞭笞敌人,抒发政治主张。1973年智利发生的军事政变,使他成了新政权的“天敌”。对独裁政权愤慨,对社会民主的强烈向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心境下,他于1982年发表了文学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叛乱》。这部书问世后即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当时作者侨居德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该书先以德文发表,继而被译成丹麦文、荷兰文、俄文、瑞典文广为流传之时,才在美国一家企业的资助下,以西班牙文的形式出版发行。《叛乱》的问世奠定了他在拉美文坛上的重要位置。《叛乱》的素材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小说以尼加拉瓜人民反对索莫萨独裁政权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坚信人民的斗争必然战胜反动独裁者的信念,也同时表达了他对智利国内形势的政治立场。小说由德国著名导演,斯氏多部电影的合作伙伴彼得?利连索尔改编制作成电影,并在德国的电影节上获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其人其作(2)
众所周知,在智利这块国土上诞生和养育过一位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他是斯卡尔梅达的导师和朋友,他亲自指引这位当时的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当斯氏还是一个毛头小伙时,他曾拿着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向诗人请教。聂鲁达匆匆翻阅了几眼,一边提提裤子一边说道:“好的,年青人,两个月后我会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两个星期后,年青人敲响了诗人在黑岛别墅的大门的铃铛,诗人走了出来。“是我,诗人。”“我看到了。”“您读过了?”“读过了。”“您觉得怎么样?”“很好。”年青人正要表现出得意的神情,诗人说道:“但是那不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所有的智利作家的第一本书都写得非常出色,让我们等着看第二本吧。”作为自己所崇拜的老师和朋友,聂鲁达的诗句或曰聂鲁达式的诗句几乎在斯氏的每部作品中都可以见到被他巧妙地加以引用。聂鲁达在他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他政治和生活方向的指引者,因此,当智利发动的军人政变把这位爱好和平和民主的诗人置于死地时,也深深震撼了斯卡尔梅达的心灵。1983年,智利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逝世十周年之际,作为聂鲁达的朋友、学生,当时已很有名气的斯卡尔梅达,倡议国内每位作家创作一部小说,以纪念逝去的诗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作家的《火热的耐心》一书。小说中有一节叙述的是智利人民观看聂鲁达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情况,聂鲁达在演说词中引用了法国诗人亚瑟·兰波的一句诗:“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壮丽的城池。”本书书名正是源于此处。大概令作家本人也始料不及的是,小说一发表便得到如潮好评,除了被译成多种文字,还被选作欧洲和拉美很多国家大、中学校的教科书。作家本人以小说为蓝本,亲自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改名为《聂鲁达的邮递员》,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迈克尔·拉德福德福执导,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马西莫·特洛伊西担任主要角色邮递员。马西莫在上这部电影之前,因其成功地扮演过的角色,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是他一看完剧本,就认为这将是他今生最成功的角色。因此他不肯为治病而放弃这个机会。导演几次提醒他“一部电影不值得搭上一条性命”,而他却说:“这部电影就是我的生命”。他执意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再现所扮演的角色,到最后录音阶段他完全和剧中所饰演的人物融为一体,人们很难看出是在演戏,还是在现实之中,虚弱的他最多只能录音两小时。他所扮演的邮递员果真获得巨大的成功,然而。就在电影停机后十二个小时,还没来得及看到鲜花和听到掌声,在摄制组的同行们在酒吧庆祝成功之时,在他应如约前往医院手术的这一天(因而没有参加同行的庆功宴),他却永别了人世。这一真实的故事为这部为人们所热爱的文学作品添加了一抹美丽的色彩。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几个重要的电影节获奖后,至少获得五项国际大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获得1996年第68届 奥斯卡金像奖五项提名,除最佳影片外,还有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电影音乐提名,最终获得一项最佳原创音乐奖。于是小说更是在很多国家一版再版。作者本人承认他“迟迟不能从这部作品的巨大成功中走出来。”可以肯定地说,这部作品的成功,把作者推到了名利双收的巅峰。
继1987年中篇小说《邮递员》问世后,1989年作家发表了另一部小说《爱情的速度》。它被美国的文学评论家称为“爆炸后文学”的新浪漫主义作品。写的是一个52岁的在德国居住的美国医生,平日办事循规蹈矩,却在头发花白的年纪爱上一个15岁的网球世界冠军,那早已离他而去的热烈的爱情又在心中复活了。这样的几乎可以说荒诞不经的故事在斯氏的作品中让人感到见怪不怪。这本小说发表后三家电影制片商争购改编权。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其人其作(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