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帝的指纹-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维加也提到一桩耐人寻味的选闻。根据他在《印加皇朝述评》一书中的记载,古时有一位印加君主,试图效法兴建萨克赛华曼城堡的先人,在工程上建立他的功业。他打算从数英里外运来一块巨石,树立在城堡中,以增添它的光彩:〃2万余名印第安人牵引着这块大圆石,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进发……。途中,石头忽然坠落悬崖,压死3000余名工人。〃⒃在我查阅过的所有史籍中,只有维加提到,印加人确实曾经使用——或试图使用——巨大的石头,从事萨克赛华曼城堡式的工程营造。这段记载显示,当时的印加人并未具备这种建筑技术,以至于酿成数千工人惨死的悲剧。
当然,光凭这件事并不能证明什么。然而,维加的报导却加深了我对这座伟大城堡的疑惑。我望着耸立在眼前的石堡,心中不免怀疑,它极可能是某个更古老、科技上却更先进的民族在印加时代之前兴建的。
()免费TXT小说下载
我又想起,考古学家替道路和干石墙之类的建筑物鉴定精确的兴建日期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它们的建材不含任何有机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碳…l4。和热发光鉴定法根本派不上用场。尽管新的鉴定法,诸如氯…36正在积极发展中,但距离实际的应用还很遥远。因此,在鉴定技术取得突破之前,一般〃专家〃对印加文化的看法,大多只能视为猜测文辞,充满主观成见。由于印加人长期〃使用〃萨克赛华曼城堡,有些学者就据此断定,这座古堡是印加人〃建造〃的。〃建造〃和〃使用〃是两码于事,中间怎能画上一个等号呢?说不定,印加人来到此地时,看见有一座现成的城堡,就毫不客气地搬进去住,据为己有。
果真如此,那么,当初兴建这座城堡的人究竟是谁?
根据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兴建这座城堡的是维拉科查人——一群满脸胡须、皮肤白皙,号称〃天兵神将〃的异乡人。
周游秘鲁的旅程中,我继续查阅16、17世纪西班牙冒险家和人种学者的著述。对于远古的、欧洲人入侵之前的秘鲁印第安神话和传说,他们记载得颇为翔实。最引人注意的是,这些传说一再强调,维拉科查的来临跟一场淹没整个世界,消灭大部分人类的大洪水有关。
注释:
①《南美洲神话》,74页。
②同上。
③克雷门士·马尔肯编译《印加人的礼仪和法律》,第48卷,124页。。Clemens R·Markhem,trans.and ed,Narratiues of the Rites and Laws 〃of the Yncas.Hakluys Society;London;1873.VOl。XLVⅡ;P。124
④《南美洲神话》.74页。
⑤同上,74~76页。
⑥同上,78页。
⑦同上,81页。
⑧约翰·汉明《印加沦亡中》97页。John Hemming The Conquest of theIncas;Macmillan;London;1993;P。97。
⑨《南美洲神话》,78页。
⑩同上,72页。
⑾伊格纳修斯·唐纳里《亚特兰提斯:洪水前的世界》,394页。IgnatiusDonnelly,Atlantis:The Antediluuian World;Harper &Brothers,New
York;1882,P。392
⑿《世界神话与传说百科全书》,657页。
⒀雷拉·萨维尔《神话与传说百科全书:大洋洲、澳洲与美洲》,179~180页。Sheila Savill;ed;Pears Encyclopaedia of Myths and Legends:Oceania,Australiaand the Americas;Pelhem Books;London;PP。179~180.
⒁《南美洲神话》,76页。
⒂维加《印加皇朝述评》,233页。Garcilaso de la vega;The RoyalCommentaries of the Incas;Orion Press;New York;1961;P。223。
⒃同上,237页。
第7章 踏着波浪的神魔
早晨才过6点,小火车骤然开动,缓缓爬上库兹科河谷陡峭的山坡。这条窄轨铁路以一连串Z字形铺设在山坡上。火车轧轧前进,沿着第一个Z字下方那条水平线行驶了一会儿,然后转换轨道,沿着Z字中间那条斜线倒行上山,再转换轨道,沿着顶端的水平线前进——如此周而复始,开开停停,火车一路往上攀爬,最后终于抵达山丘顶端。从山巅俯瞰脚下那座古城,只见城中的印加古墙、殖民地式豪华宅邸、狭窄的街道、蹲伏在维拉科查神殿废墟上的圣多明哥大教堂,幽然浮现在灰濛濛的晨曦中,显得格外阴森诡秘。街灯依然亮着,仿佛一幅美丽的图案,把街道装饰得有如童话世界一般。晨雾缥缥缈缈,弥漫在地面上。城中人家,炊烟四起,只见一缕缕清烟冒出无数矮小房舍的瓦顶,在曙光中袅袅腾腾。
火车终于转向,离开库兹科城,朝着西北方向直直开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3小时车程、130公里路程外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我本想看书,但车厢一路摇荡,不知不觉中我终于睡着了。50分钟后我一觉醒来,发现车窗外一幅天然美景宛如图画般乍然展现。前景是一片青翠平坦的牧草地,阳光下闪烁着一颗颗正在溶化的霜露;一条小溪流流淌在宽阔、绵长的山谷中,蜿蜒穿梭过溪畔的青草。
草地后方,一丛丛矮树点缀着一片辽阔的田野;一小群黑白两色的|乳牛徜徉其间,低头吃草。附近的小村落散布着几间房舍,门口站着皮肤黝黑,个头矮小的奎楚雅族(Quechua)印第安人,身上穿着毡毛大衣,肩上披着长围巾,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呢绒帽。村庄后面,一株株枫树和充满异国风味的尤加利树宛如华盖一般,遮蔽着远方的山丘。坐在火车上放眼降望,我的视线跟随着两座苍翠高耸的山脉,越望越远,终于看到夹在两山之间层层叠叠的高原。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山峰,矗立在远方的天际。
把巨人变回石头
我依依不舍地拉回视线,开始阅读手上的书本。这一路查访,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些奇妙的线索,可以串连南美洲印第安人历史上的两件大事:维拉科查神的突然造访和印加传说中的那场大洪水。我想再进一步探究这些线索。
摊在我手上的是荷西·迪亚科斯达神父(Fr Jose de Acosta)撰写的(西印度群岛自然与人文历史)(Natural and Miral Hstors of the lndies)。
在这部著作中,这位学识渊博的教士根据印第安人的传说,坦载印第安人祖先的来源。且看其中的一段:
()
他们常常提到一场发生在他们国土上的大洪水……据印第安人说,族中的男人全都淹死在洪水中。他们接着说,维拉科查从的的喀喀湖(Lake Tiacaca)中现身,来到帝华纳科(Tiahuanaco)——直到今天,这儿还看得到造形奇特的古老建筑物留下的废墟——居留一阵子后又前往库兹科。从这时开始,人类大量繁衍……①
为了搜集更多关于的的喀喀湖和神秘城市帝华纳科的资料,我查阅书中记载的各种传说。其中一则流传在库兹科地区的印第安族群:
居住在远古时代的人,犯了某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罪行,结果被造物主毁灭……在一场洪水中。洪水消退后,造物主以人来出现,从的的喀喀湖中步出。它开始创造太阳、月亮和星辰,恢复人类的命脉,让他们重新在大地上繁衍……②
另一则神话则是这样描述的:
伟大的造物主维拉科查大神,决定创造一个世界让人类居住。首先,它创造大地和天空。接着,它把大石头雕凿成一个个巨人,在他们身上吹一日真气,让他们生活在它创造的世界中。起初大伙儿居住在一块,相安无事,可是过了一阵子,巨人们开始互相挑衅殴斗,拒绝干活。维拉科查决定毁灭他们。它把一些巨人变回石头……然后发动一场大洪水,将剩余的巨人全部淹死③。
类似的神话当然也存在于其他不相关联的文化传统,诸如犹太人的《圣经。口约》。根据《创世纪》第6章的记载,希伯来人的上帝不满人类胡作非为,决定毁灭他们。这一章中有关大洪水前那个混沌时代的描写,长久以来一直吸引我的注意。其中有一处提到,〃那时候有巨人在地上……〃④颇为耐人寻味。这些被埋藏在中东沙漠的圣经〃巨人〃,跟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印第安神话〃巨人〃,彼此之间是否可能存在着某种神秘关联?更让我们迷惑的是,犹太圣经和秘鲁神话在描述巨人之后,接着都提到——细节颇多雷同之处——天神大发雷霆,下令洪水淹没邪恶的、不敬神的世界。
我搜集的这一卷文件资料的下一页,是描述大洪水的一则印加神话。它被收录在莫利纳神父(Father Molina)所著《印加族神话与礼仪记述》(Relacion de lasFabulasy ritos delos Yngas)一书中:
印加人的始祖是曼科·卡帕克。由于他的缘故,他的后裔自称为太阳的子嗣,对太阳展开偶像崇拜。印加人记载洪水的传说,很多都跟曼科·卡帕克有关。他们说,那场大洪水上升到世界最高山峰的顶端,淹死了所有人类和飞禽走兽。除了一对躲藏在箱中的男女,没有其他生物存活下来。洪水消退后,风将他们吹送……到帝华纳科。造物主抚育居住在那儿的百姓,振兴那个地区的国家……⑤
西班牙学者维加所著《印加皇朝述评》一书,上文已经引述过。他的父亲是西班牙贵胄,母亲出身印加皇族。学者公认,他所记录的印加文化传统最为翔实可靠。他生于16世纪,西班牙征服秘鲁不久,印加传统犹未遭受外来文化玷污。他的记载证实了南美洲印第安人之间广为流传、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灵中的一个传说:〃洪水消退后,有一个人出现在帝华纳科地区……〃⑥
这个人就是维拉科查。他身披长袍,体格健壮,〃相貌堂堂〃,迈着坚定无畏的步伐走过崎岖的不毛之地。途中他不断显现奇迹,替百姓疗伤止痛。必要时,他会施展法力,召唤天火毁灭恶人。对当时的印第安人而言,他的来历永远是一个谜。
古远的渡海族群
在前往马丘比丘古城的路途上,火车已经奔驰了两个多钟头,窗外的景观也已经转变。一座座高耸的大山,积雪早已消融,在太阳下黑趟趟地矗立在我们头顶上。火车行驶在阴暗的山谷中,穿过一条巉岩嶙峋的峡道。山中空气凛冽;我只觉得自己那双脚冷飕飕的。我打个哆嗦,又低头翻阅手上的资料。
面对这一堆盘根错节、纠缠不清的神话和传说,这会儿我只敢确定一件事:学者大都同意,在开疆拓土、建立庞大帝国的几百年间,印加人不但征服了许多已经开化的民族,同时也吸收他们的文化传统,留传给后世。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学者们对印加人的历史至今犹争论不休,但没有人会怀疑,他们曾经扮演过〃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印加人将他们之前的秘鲁古老文化(不论是海岸的或是高原的,为西方人所知的或未知的)全都加以吸收,发扬光大。
至今还没有人敢确定,在遥远的、神秘的古代,秘鲁究竟存在着什么文明。每年考古学家都会有新的发现,将秘鲁的历史根源往更古的时代推进一步。说不定,有朝一日,考古学家会找到证据,证明在古远的时代曾经有一个族群渡海而来,进入安第斯山区,把文明和教化带给当地的土著,完成任务后才离开。这就是秘鲁的神秘和传说给我的启示。这些传说以无比鲜明的意象描述〃人/神〃维拉科查迈步迎风,行走在安第斯山的小径上。所到之处,神迹不断显现:
维拉科查带着两个随从,朝北进发……他一路走进大山中。一个随从沿着海岸走,另一个来到东部森林边缘……造物主维拉科查一路走到库兹科附近的马尔科斯(Urcos),召唤未来的人类走出大山。他在库兹科逗留一阵子,又继续北上的行程,最后来到厄瓜多尔。在沿海的曼达省(Provnce of Mania),他向百姓道别,然后走进海中,脚踏波浪消失在茫茫大海里⑦。
流传在秘鲁民间的神话,凡是跟这位来自外乡、绰号〃大海浪花〃的神秘客有关的,结尾时,都会出现一个凄凉感人的诀别场面:
维拉科查一路行走,一路召唤百姓……抵达波多维耶荷(Puerto Viejo)时,他跟先前派遣到各地的门徒会合。师徒团聚后,维拉科查率领徒众走进海中。当地人说,维拉科查一行人在海浪上行走,就像在陆地上行走那样自在⑧。
永远都是凄凉的诀别……经常带着些许魔法意味。
马丘比丘古城探秘
火车窗外,景观逐渐改变。在我左边,亚马逊河支流,印加人的圣河乌鲁班巴河(Urubamba)挟着黑滔滔的河水奔流。气温明显上升。我们已经进入低洼、闷热的山谷。铁轨两旁的山坡覆盖着浓密苍翠的森林。我心里想,这个地方可真闭塞,周遭尽是难以翻越的大山,形成天然的屏障。千辛万苦进入这个荒野建立马丘比丘城堡的人,一定受到很强的动机驱使。
不论动机为何,选择如此偏远的地点兴建城堡至少有一个好处:征服秘鲁的西班牙军队和随之而来的天主教传教土,对印加文化展开全面扫除时并没有找到这座城堡,因而让它逃过一劫。事实上,直到1911年,当印第安古文化遗产开始受到西方人应有的尊重时,年轻的美国探险家海兰·宾汉(Hiram Bingham)才将他发现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公诸于世。刹那时,我们眼前敞开了一扇奇妙的窗子;透过它,我们得以一窥哥伦布抵达前美洲文化的奥秘。在秘鲁政府保护下,代表神秘的美洲古文化的马丘比丘遗迹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免于遭受不法之徒的侵扰和掠夺。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会为它的神奇感到迷惑,惊叹不已。
火车穿过路旁只有几家破旧餐馆和廉价酒吧的小镇阿瓜卡连特(Agua Caliente,意为〃热水〃),抵达马丘比丘废墟车站,时间是早晨9点10分。我们换乘巴土,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泥路,攀上一座陡峭险峻的山坡,半个小时后来到马丘比丘古城,住进一家设备简陋、房租奇贵的旅馆。我们是这家旅馆惟一的客人。好几年前,本地的游击队曾经向开往马丘比丘的火车投掷炸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