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史-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贰亦付敕。蓟辽之昌平、蓟州等,山西之大同、河曲、代州等,陕西之固原、静
宁等六十有一处,俱为边缺,尤慎选除。有功者越次擢,误封疆者罪无赦。内地
监司率序迁,其后亦多超迁不拘次,有一岁中四五迁、由佥事至参政者。监、司
多额外添设,守巡之外往往别立数衔,不能画一也。在外府、州、县正佐,在内
大小九卿之属员,皆常选官,选授迁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拈阄法,至万历间
变为掣签。二十九年,文选员外郎倪斯蕙条上铨政十八事,其一曰议掣签。尚书
李戴拟行报可,孙丕扬踵而行之。后虽有讥其失者,终明世不复更也。洪武间,
定南北更调之制,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后官制渐定,自学官外,不得官本省,
亦不限南北也。初,太祖尝御奉天门选官,且谕毋拘资格。选人有即授侍郎者,
而监、司最多,进士、监生及荐举者,参错互用。给事、御史,亦初授升迁各半。
永、宣以后,渐循资格,而台省尚多初授。至弘、正后,资格始拘,举、贡虽与
进士并称正途,而轩轾低昂,不啻霄壤。隆庆中,大学士高拱言:“国初,举人
跻八座为名臣者甚众。后乃进士偏重,而举人甚轻,至于今极矣。请自授官以后,
惟考政绩,不问其出身。”然势已积重,不能复返。崇祯间,言者数申“三途并
用”之说。间推一二举人如陈新甲、孙元化者,置之要地,卒以倾覆。用武举陈
启新为给事,亦声名溃裂。于是朝端又以为不若循资格。而甲榜之误国者亦正不
少也。
给事中、御史谓之科道。科五十员,道百二十员。明初至天顺、成化间,进
士、举贡、监生皆重选补。其迁擢者,推官、知县而外,或由学官。其后监生及
新科进士皆不得与。或庶吉士改授,或取内外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考选,内则两
京五部主事、中、行、评、博,国子监博士、助教等,外则推官、知县。自推、
知入者,谓之行取。其有特荐,则俸虽未满,亦得与焉。考选视科道缺若干,多
寡无定额。其授职,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给事皆实补,御史必试职一年始实
授,惟庶吉士否。嘉靖、万历间,常令部曹不许改科道,后亦间行之。举贡、推、
知,例得与进士同考选,大抵仅四之一。嘉靖间,尝令监生与选。已罢不行。万
历中,百度废驰。二十五年,台省新旧人数不足当额设之半。三十六年,科止数
人,道止二人。南科以一人摄九篆者二岁,南道亦止一人。内台既空,外差亦缺,
淮、扬、苏、松、江西、陕西、广东西、宣大、甘肃、辽东巡按及陕西之茶马,
河东之盐课,缺差至数年。给事中陈治则请急考选,不报。三十九年,考选疏上,
复留中不下。推、知拟擢台省,候命阙下,去留不得自如。四十六年,掌河南道
御史王象恒复言:“十三道御史在班行者止八人,六科给事中止五人,而册封典
试诸差,及内外巡方报满告病求代者踵至,当亟议变通之法。”大学士方从哲亦
言:“考选诸臣,守候六载,艰苦备尝。吏部议咨礼部、都察院按次题差,盖权
宜之术。不若特允部推,令诸臣受命供职,足存政体。”卒皆不报。至光宗初,
前后考选之疏俱下,而台省一旦森列矣。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次者御史,
又次者以部曹用。虽临时考试,而先期有访单,出于九卿、台省诸臣之手,往往
据以为高下。崇祯三年,吏部考选毕,奏应擢给事、御史若干人,而以中书二人
访单可否互异,具疏题请。帝责其推诿,令更确议,而不责访单之非体也。京官
非进士不得考选,推、知则举贡皆行取。然天下守令,进士十三,举贡十七;推、
知行取,则进士十九,举贡才十一。举贡所得,又大率有台无省,多南少北。御
史王道纯以为言。帝谓用人当论才,本不合拘资格,下所司酌行之。初制,急缺
风宪,不时行取。神宗时,定为三年,至是每年一举。帝从吏部尚书闵洪学请,
仍以三年为期。此选择言路之大凡也。
保举者,所以佐铨法之不及,而分吏部之权。自洪武十七年命天下朝觐官举
廉能属吏始。永乐元年,命京官文职七品以上,外官至县令,各举所知一人,量
才擢用。后以贪污闻者,举主连坐,盖亦尝间行其法。然洪、永时,选官并由部
请。至仁宗初,一新庶政,洪熙元年,特申保举之令。京官五品以上及给事、御
史,外官布、按两司正佐及府、州、县正官,各举所知。惟见任府、州、县正佐
官及曾犯赃罪者,不许荐举,其他官及屈在下僚,或军民中有廉洁公正才堪抚字
者,悉以名闻。是时,京官势未重,台省考满,由吏部奏升方面郡守。既而定制,
凡布按二司、知府有缺,令三品以上京官保举。宣德三年,况钟、赵豫等以荐擢
守苏、松诸府,赐敕行事。十年用郭济、姚文等为知府,亦如之。其所奏保者,
郎中、员外、御史及司务、行人、寺副皆与,不依常调也。后多有政绩。部曹及
御史,由堂上官荐引,类能其官。而长吏部者,蹇义、郭琎亦屡奉敕谕。帝又虑
诸臣畏连坐而不举,则语大学士杨溥以全才之难,谓:“一言之荐,岂能保其终
身,欲得贤才,尤当厚教养之法。”故其时吏治蒸蒸,称极盛焉。沿及英宗,一
遵厥旧。然行之既久,不能无弊,所举或乡里亲旧、僚属门下,素相私比者。方
面大吏方正、谢庄等由保举而得罪。而无官保举者,在内御史,在外知府,往往
九年不迁。正统七年,罢荐举县令之制。十一年,御史黄裳言:“给事、御史,
国初奏迁方面郡守。近年方面郡守率由廷臣保升,给事、御史以纠参为职,岂能
无忤于一人。乞敕吏部仍按例奏请除授。”帝是其言,命部议行。明年,给事中
余忭复指正、庄等事败,谓宜坐举主。且言方面郡守有缺,吏部当奏请上裁。尚
书王直、英国公张辅等言,方面郡守,保举升用,称职者多,未可擅更易。英宗
仍从辅、直言,而采忭疏,许言官指劾。十三年,御史涂谦复陈,举荐得方面郡
守,辄改前操之弊。请仍遵洪武旧制,于内外九年考满官内拣择升授,或亲择朝
臣才望者任之。诏可。大臣举官之例遂罢。景泰中,复行保举。给事中林聪陈推
举骤迁之弊,言:“今缺参政等官三十馀员,请暂令三品以上官保举。自后惟布、
按两司三品以上官连名共举,其馀悉付吏部。”诏并从之。成化五年,科道官复
请保举方面,吏部因并及郡守。帝从言官请,而命知府员缺仍听吏部推举。逾年,
以会举多未当,并方面官第令吏部推两员以闻,罢保举之令。既而都御史李宾请
令在京五品以上管事官及给事、御史,各举所知以任州县。从之。弘治十二年,
复诏部院大臣各举方面郡守。吏部因请依往年御史马文升迁按察使、屠滽迁佥
都御史之例,超擢一二,以示激劝,而未经大臣荐举者亦兼采之。并从其议。当
是时,孝宗锐意求治,命吏、兵二部,每季开两京府部堂上及文武方面官履历,
具揭帖奏览。第兼保举法行之,不专恃以为治也。正德以后,具帖之制渐废。嘉
靖八年,给事中夏言复请循弘治故事,且及举劾贤否略节,每季孟月,部臣送科
以达御前,命著为令。而保举方面郡守之法,终明世不复行矣。
至若坐事斥免、因急才而荐擢者,谓之起废。家居被召、因需缺而预补者,
谓之添注。此又铨法之所未详,而中叶以后间尝一行者也。
考满、考察,二者相辅而行。考满,论一身所历之俸,其目有三:曰称职,
曰平常,曰不称职,为上、中、下三等。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计之,其目有八:
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考满之法,三年给
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依《职掌》事例考核升降。诸部寺所属,
初止署职,必考满始实授。外官率递考以待核。杂考或一二年,或三年、九年。
郡县之繁简或不相当,则互换其官,谓之调繁、调简。
洪武十一年,命吏部课朝觐官殿最。称职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
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
后退。此朝觐考核之始也。十四年,其法稍定。在京六部五品以下,听本衙门正
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怠。其四品以上,及一切近侍官与御史为耳目风纪之司,及
太医院、钦天监、王府官不在常选者,任满黜陟,取自上裁。直隶有司首领官及
属官,从本司正官考核,任满从监察御史覆考。各布政使司首领官,俱从按察司
考核。其茶马、盐马、盐运、盐课提举司、军职首领官,俱从布政司考核,仍送
按察司覆考。其布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盐运司五品以上,任满黜陟,取自上
裁。内外入流并杂职官,九年任满,给由赴吏部考核,依例黜陟。果有殊勋异能、
超迈等伦者,取自上裁。
又以事之繁简,与历官之殿最,相参互核,为等第之升降。其繁简之例,在
外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万石以上,县以三万石以上,或亲临王府都、
布政、按察三司,并有军马守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供给处,俱为事繁。府粮
不及十五万石,州不及七万石,县不及三万石,及僻静处,俱为事简。在京诸司,
俱从繁例。
十六年,京官考核之制稍有裁酌,俱由其长开具送部核考。十八年,吏部言
天下布、按、府、州、县朝觐官,凡四千一百一十七人,称职者十之一,平常者
十之七,不称职者十之一,而贪污辍渍咭喙驳檬弧5哿畛浦罢呱匠U
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辍渍呙馕瘛S馈⑿洌型夤倬晌
有例者,稍增入之。又从部议,初考称职、次考未经考核、今考称职者,若初考
平常、次考未经考核、今考称职者,俱依称职例升用。自时厥后,大率遵旧制行
之。中间利弊不可枚举,而其法无大变更也。
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
别致仕、降调、闲住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自弘治时,定外官三年
一朝觐,以辰、戌、丑、未岁,察典随之,谓之外察。州县以月计,上之府,府
上下其考,以岁计,上之布政司。至三岁,抚、按通核其属事状,造册具报,丽
以八法。而处分察例有四,与京官同。明初行之,相沿不废,谓之大计。计处者,
不复叙用,定为永制。洪武四年命工部尚书朱守仁廉察山东莱州诸郡官吏。六年,
令御史台御史及各道按察司察举有司官有无过犯,奏报黜陟,此考察之始也。洪
熙时,命御史考察在外官,以奉命者不能无私,谕吏部尚书蹇义严加戒饬,务矢
至公。景泰二年,吏部、都察院考察当黜退者七百三十馀人。帝虑其未当,仍集
诸大臣更考,存留者三之一。成化五年,南京吏部右侍郎章纶、都察院右佥都御
史高明考察庶官。帝以各衙门掌印官不同佥名,疑有未当,令侍郎叶盛、都给事
中毛弘从公体勘,亦有所更定。弘治六年考察,当罢者共一千四百员,又杂职一
千一百三十五员。帝谕:“方面知府必指实迹,毋虚文泛言,以致枉人。府州以
下任未三年者,亦通核具奏。”尚书王恕等具陈以请,而以府、州、县官贪鄙殃
民者,虽年浅不可不黜。帝终谓人才难得,降谕谆谆,多所原宥。当黜而留者九
十馀员。给事、御史又交章请黜遗漏及宜退而留者,复命吏部指实迹,恕疏各官
考语及本部访察者以闻。帝终以考语为未实,谕令复核。恕以言不用,且疑有中
伤者,遂力求去。至十四年,南京吏部尚书林瀚言,在外司府以下官,俱三年一
次考察,两京及在外武职官,亦五年一考选,惟两京五品以下官,十年始一考察,
法大阔略。旨下,吏部覆请如瀚言,而京官六年一察之例定矣。京察之岁,大臣
自陈。去留既定,而居官有遗行者,给事、御史纠劾,谓之拾遗。拾遗所攻击,
无获免者。弘、正、嘉、隆间,士大夫廉耻自重,以挂察典为终身之玷。至万历
时,阁臣有所徇庇,间留一二以挠察典,而群臣水火之争,莫甚于辛亥、丁巳,
事具各传中。党局既成,互相报复,至国亡乃已。
兵部凡四司,而武选掌除授,职方掌军政,其职尤要。凡武职,内则五府、
留守司,外则各都司、各卫所及三宣、六慰。流官八等,都督及同知、佥事,都
指挥使、同知、佥事,正副留守。世官九等: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卫、所镇抚,
正、副千户,百户,试百户。直省都指挥使二十一,留守司二,卫九十一,守御、
屯田、群牧千户所二百十有一。此外则苗蛮土司,皆听部选。自永乐初增立三大
营,各设管操官,各哨有分管、坐营官、坐司官。景泰中,设团营十,已复增二,
各有坐营官,俱特命亲信大臣提督之,非兵部所铨择也。凡大选,曰色目,曰状
貌,曰才行,曰封赠,曰袭荫。其途有四,曰世职,曰武举,曰行伍,曰纳级。
初,武职率以勋旧。太祖虑其不率,以《武士训戒录》、《大诰武臣录》颁之。
后乃参用将材,三岁武举,六岁会举,每岁荐举,皆隶部除授。久之,法纪隳坏,
选用纷杂。正德间,冒功升授者三千有奇。嘉靖中,詹事霍韬言:“成化中,增
太祖时军职四倍,今又增几倍矣。锦衣初额官二百五员,今至千七百员,殆增八
倍。洪武初,军功袭职子弟年二十者比试,初试不中,袭职署事,食半俸。二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