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史-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命大臣知水利者共议。於是帝责岩治河无方,而以侍郎李堂代之。堂言:“兰
阳、仪封、考城故道淤塞,故河流俱入贾鲁河,经黄陵冈至曹县,决梁靖、杨家
二口。侍郎岩亦尝修浚,缘地高河淀,随浚随淤,水杀不多,而决口又难筑塞。
今观梁靖以下地势最卑,故众流奔注成河,直抵沛县,藉令其口筑成,而容受全
流无地,必致回激黄陵冈堤岸,而运道妨矣。至河流故道,堙者不可复疏,请起
大名三春柳至沛县飞云桥,筑堤三百馀里,以障河北徙。”从之。六年二月,功
未竣,堂言:“陈桥集、铜瓦厢俱应增筑,请设副使一人耑理。”会河南盗起,
召堂还京,命姑已其不急者。遂委其事於副使,而堤役由此罢。
八年六月,河复决黄陵冈。部议以其地界大名、山东、河南,守土官事权不
一,请耑遣重臣,乃命管河副都御史刘恺兼理其事。恺奏,率众祭告河神,越二
日,河已南徙。尚书李鐩因请祭河,且赐恺羊酒。恺於治河束手无策,特归功
於神。曹、单间被害日甚。
世宗初,总河副都御史龚弘言:“黄河自正德初载,变迁不常,日渐北徙。
大河之水合成一派,归入黄陵冈前乃折而南,出徐州以入运河。黄陵岁初筑三埽,
先已决去其二,惧山、陕诸水横发,加以霖潦,决而趋张秋,复由故道入海。臣
尝筑堤,起长垣,由黄陵冈抵山东杨家口,延袤二百馀里。今拟距堤十里许再筑
一堤,延袤高广如之。即河水溢旧堤,流至十里外,性缓势平,可无大决。”从
之。自黄陵冈决,开封以南无河患,而河北徐、沛诸州县河徙不常。
嘉靖五年,督漕都御史高友玑请浚山东贾鲁河、河南鸳鸯口,分泄水势,毋
偏害一方。部议恐害山东、河南,不允。其冬,以章拯为工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治
河。
先是,大学士费宏言:“河入汴梁以东分为三支,虽有冲决,可无大害。正
德末,涡河等河日就淤浅,黄河大股南趋之势既无所杀,乃从兰阳、考城、曹、
濮奔赴沛县飞云桥及徐州之溜沟,悉入漕河,泛溢弥漫,此前数年河患也。近者,
沙河至沛县浮沙涌塞,官民舟楫悉取道昭阳湖。春夏之交,湖面浅涸,运道必阻,
涡河等河必宜亟浚。”御史戴金言:“黄河入淮之道有三:自中牟至荆山合长淮
曰涡河;自开封经葛冈小坝、丁家道口、马牧集鸳鸯口至徐州小浮桥口曰汴河;
自小坝经归德城南饮马池抵文家集,经夏邑至宿迁曰白河。弘治间,涡、白上源
堙塞,而徐州独受其害。宜自小坝至宿迁小河并贾鲁河、鸳鸯口、文家集壅塞之
处,尽行疏通,则趋淮之水不止一道,而徐州水患杀矣。”御史刘栾言:“曹县
梁靖口南岸,旧有贾鲁河,南至武家口十三里,黄沙淤平,必宜开浚。武家口下
至马牧集鸳鸯口百十七里,即小黄河旧通徐州故道,水尚不涸,亦宜疏通。”督
漕总兵官杨宏亦请疏归德小坝、丁家道口、亳州涡河、宿迁小河。友玑及拯亦屡
以为言。俱下工部议,以为浚贾鲁故道,开涡河上源,功大难成,未可轻举,但
议筑堤障水,俾入正河而已。
是年,黄河上流骤溢,东北至沛县庙道口,截运河,注鸡鸣台口,入昭阳湖。
汶、泗南下之水从而东,而河之出飞云桥者漫而北,淤数十里,河水没丰县,徙
治避之。
明年,拯言:“荥泽北孙家渡、兰阳北赵皮寨,皆可引水南流,但二河通涡,
东入淮,又东至凤阳长淮卫,经寿春王诸园寝,为患叵测。惟宁陵北坌河一道,
通饮马池,抵文家集,又经夏邑至宿州符离桥,出宿迁小河口,自赵皮寨至文家
集,凡二百馀里,浚而通之,水势易杀,而园寝无患。”乃为图说以闻。命刻期
举工。而河决曹、单、城武杨家、梁靖二口、吴士举庄,冲入鸡鸣台,夺运河,
沛地淤填七八里,粮艘阻不进。御史吴仲以闻,因劾拯不能办河事,乞择能者往
代。其冬,以盛应期为总督河道右都御史。
是时,光禄少卿黄绾、詹事霍韬、左都御史胡世宁、兵部尚书李承勋各献治
河之议。绾言:“漕河资山东泉水,不必资黄河,莫若浚兖、冀间两高中低之地,
道河使北,至直沽入海。”
韬言:“议者欲引河自兰阳注宿迁。夫水溢徐、沛,犹有二洪为之束捍,东
北诸山亘列如垣,有所底极,若道兰阳,则归德、凤阳平地千里,河势奔放,数
郡皆壑,患不独徐、沛矣。按卫河自卫辉汲县至天津入海,犹古黄河也。今宜於
河阴、原武、怀、孟间,审视地形,引河水注於卫河,至临清、天津,则徐、沛
水势可杀其半。且元人漕舟涉江入淮,至封丘北,陆运百八十里至淇门,入御河
达京师。御河即卫河也。今导河注卫,冬春溯卫河沿临清至天津,夏秋则由徐、
沛,此一举而运道两得也。”
世宁言:“河自汴以来,南分二道:一出汴城西荥泽,经中牟、陈、颍,至
寿州入淮;一出汴城东祥符,经陈留、亳州,至怀远入淮。其东南一道自归德、
宿州,经虹县、睢宁,至宿迁出其东,分五道:一自长垣、曹、郓至阳谷出;一
自曹州双河口至鱼台塌场口出;一自仪封、归德至徐州小浮桥出;一自沛县南飞
云桥出;一自徐、沛之中境山、北溜沟出。六道皆入漕河,而南会於淮。今诸道
皆塞,惟沛县一道仅存。合流则水势既大,河身亦狭不能容,故溢出为患。近又
漫入昭阳湖,以致流缓沙壅。宜因故道而分其势,汴西则浚孙家渡抵寿州以杀上
流,汴东南出怀远、宿迁及正东小浮桥、溜沟诸道,各宜择其利便者,开浚一道,
以泄下流。或修武城南废堤,抵丰、单接沛北庙道口,以防北流。此皆治河急务
也。至为运道计,则当於湖东滕、沛、鱼台、邹县间独山、新安社地别凿一渠,
南接留城,北接沙河,不过百馀里。厚筑西岸以为湖障,令水不得漫,而以一湖
为河流散漫之区,乃上策也。”
承勋言:“黄河入运支流有六。自涡河源塞,则北出小黄河、溜沟等处,不
数年诸处皆塞,北并出飞云桥,於是丰、沛受患,而金沟运道遂淤。然幸东面皆
山,犹有所障,故昭阳湖得通舟。若益徙而北,则径奔入海,安平镇故道可虑,
单县、谷亭百万生灵之命可虞。又益北,则自济宁至临清运道诸水俱相随入海,
运何由通?臣愚以为相六道分流之势,导引使南,可免冲决,此下流不可不疏浚
也。欲保丰、沛、单县、谷亭之民,必因旧堤筑之,堤其西北使毋溢出,此上流
不可不堤防也。”
其论昭阳湖东引水为运道,与世宁同。乃下总督大臣会议。
七年正月,应期奏上,如世宁策,请於昭阳湖东改为运河。会河决,於庙道
口三十馀里,乃别遣官浚赵皮寨,孙家渡,南、北溜沟以杀上流,堤武城迤西至
沛县南,以防北溃。会旱灾修省,言者请罢新河之役,乃召应期还京,以工部侍
郎潘希曾代。希曾抵官,言:“迩因赵皮寨开浚未通,疏孙家渡口以杀河势,请
敕河南巡抚潘埙督管河副使,刻期成功。”帝从其奏。希曾又言:“漕渠庙道口
以下忽淤数十里者,由决河西来横冲口上,并掣闸河之水东入昭阳湖,致闸水不
南,而飞云桥之水时复北漫故也。今宜於济、沛间加筑东堤,以遏入湖之路,更
筑西堤以防黄河之冲,则水不散缓,而庙道口可永无淤塞之虞。”帝亦从之。
八年六月,单、丰、沛三县长堤成。九年五月,孙家渡河堤成。逾月,河决
曹县。一自胡村寺东,东南至贾家坝入古黄河,由丁家道口至小浮桥入运河。一
自胡村寺东北,分二支:一东南经虞城至砀山,合古黄河出徐州;一东北经单县
长堤抵鱼台,漫为坡水,傍谷亭入运河。单、丰、沛三县长堤障之,不为害。希
曾上言:“黄由归德至徐入漕,故道也。永乐间,浚开封支河达鱼台入漕以济浅。
自弘治时,黄河改由单、丰出沛之飞云桥,而归德故道始塞,鱼台支河亦塞。今
全河复其故道,则患害已远,支流达於鱼台,则浅涸无虞,此漕运之利,国家之
福也。”帝悦,下所司知之,乃召希曾还京。自是,丰、沛渐无患,而鱼台数溢。
十一年,总河佥都御史戴时宗请委鱼台为受水之地,言:“河东北岸与运道
邻,惟西南流者,一由孙家渡出寿州,一由涡河口出怀远,一由赵皮寨出桃源,
一由梁靖口出徐州小浮桥。往年四道俱塞,全河南奔,故丰、沛、曹、单、鱼台
以次受害。今患独钟於鱼台,宜弃以受水,因而道之,使入昭阳湖,过新开河,
出留城、金沟、境山,乃易为力。至塞河四道,惟涡河经祖陵,未敢轻举,其三
支河颇存故迹,宜乘鱼台壅塞,令开封河夫卷埽填堤,逼使河水分流,则鱼台水
势渐减,俟水落毕工,并前三河共为四道,以分泄之,河患可已。”
明年,都御史朱裳代时宗,条上治河二事,大略言:“三大支河宜开如时宗
计,而请塞梁靖口迤东由鱼台入运河之岔口,以捍黄河,则谷亭镇迤南二百馀里
淤者可浚,是谓塞黄河之口以开运河。黄河自谷亭转入运河,顺流而南,二日抵
徐州,徐州逆流而北,四日乃抵谷亭,黄水之利莫大於此。恐河流北趋,或由鱼
台、金乡、济宁漫安平镇,则运河堤岸冲决;或三支一有壅淤,则谷亭南运河亦
且冲决。宜缮筑堤岸,束黄入运,是谓借黄河之水以资运河。”诏裳相度处置。
十三年正月,裳复言:
“今梁靖口、赵皮寨已通,孙家渡方浚。惟涡河一支,因赵皮寨下流睢州野
鸡冈淤正河五十馀里,漫於平地,注入涡河。宜挑浚深广,引导漫水归入正河,
而於睢州张见口筑长堤至归德郭村,凡百馀里,以防泛溢。更时疏梁靖口下流,
且挑仪封月河入之,达於小浮桥,则北岸水势杀矣。
夫河过鱼台,其流渐北,将有越济宁、趋安平、东入於海之渐。尝议塞岔河
之口以安运河,而水势汹涌,恐难遽塞。塞亦不能无横决,黄陵冈、李居庄诸处
不能无患。徐州迤上至鲁桥泥沙停滞,山东诸泉水微,运道必涩。请创筑城武至
济宁缕水大堤百五十馀里,以防北溢。而自鲁桥至沛县东堤百五十馀里修筑坚厚,
固之以石。自鱼台至谷亭开通淤河,引水入漕,以杀鱼台、城武之患,此顺水之
性不与水争地者也。
孙家渡、涡河二支俱出怀远,会淮流至凤阳,经皇陵及寿春王陵至泗州,经
祖陵。皇陵地高无虑,祖陵则三面距河,寿春王陵尤迫近。祖陵宜筑土堤,寿春
王陵宜砌石岸,然事体重大,不敢轻举也。清江浦口正当黄、淮会合之冲,二河
水涨漫入河口,以致淤塞滞运,宜浚深广。而又筑堤以防水涨,筑坝以护行舟,
皆不可缓。往时淮水独流入海,而海口又有套流,安东上下又有涧河、马逻诸港
以分水入海。今黄河汇入於淮,水势已非其旧,而诸港套俱已堙塞,不能速泄,
下壅上溢,梗塞运道。宜将沟港次第开浚,海口套沙,多置龙爪船往来爬荡,以
广入海之路,此所谓杀其下流者也。
河出鱼台虽借以利漕,然未有数十年不变者也。一旦他徙,则徐、沛必涸。
宜大浚山东诸泉以汇於汶河,则徐、沛之渠不患乾涸,虽岔河口塞亦无虞矣。”
工部覆如其议,帝允行之。未几,裳忧去,命刘天和为总河副都御史代裳。
是岁,河决赵皮寨入淮,谷亭流绝,庙道口复淤。天和役夫十四万浚之。已
而河忽自夏邑大丘、回村等集冲数口,转向东北,流经萧县,下徐州小浮桥。天
和言:“黄河自鱼、沛入漕河,运舟通利者数十年,而淤塞河道、废坏闸座、阻
隔泉流、冲广河身,为害亦大。今黄河既改冲从虞城、萧、砀,下小浮桥,而榆
林集、侯家林二河分流入运者,俱淤塞断流,利去而害独存。宜浚鲁桥至徐州二
百馀里之淤塞。”制可。
十四年从天和言,自曹县梁靖口东岔河口筑压口缕水堤,复筑曹县八里湾至
单县侯家林长堤各一道。是年冬,天和条上治河数事,中言:“鲁桥至沛县东堤,
旧议筑石以御横流,今黄河既南徙,可不必筑。孙家渡自正统时全河从此南徙,
弘治间淤塞,屡开屡淤,卒不能通。今赵皮寨河日渐冲广,若再开渡口,并入涡
河,不惟二洪水涩,恐亦有陵寝之虞,宜仍其旧勿治。旧议祥符盘石、兰阳铜瓦
厢、考城蔡家口各添筑月堤。臣以为黄河之当防者惟北岸为重,当择其去河远者
大堤中堤各一道,修补完筑,使北岸七八百里间联属高厚,则前勘应筑诸堤举在
其中,皆可罢不筑。”帝亦从之。
十五年,督漕都御史周金言:“自嘉靖六年后,河流益南,其一由涡河直下
长淮,而梁靖口、赵皮寨二支各入清河,汇於新庄闸,遂灌里河。水退沙存,日
就淤塞。故老皆言河自汴来本浊,而涡、淮、泗清,新庄闸正当二水之口,河、
淮既合,昔之为沛县患者,今移淮安矣。因请於新庄更置一渠,立闸以资蓄泄。”
从之。
十六年冬从总河副都御史于湛言,开地丘店、野鸡冈诸口上流四十馀里,由
桃源集、丁家道口入旧黄河,截涡河水入河济洪。十八年,总河都御史胡缵宗开
考城孙继口、孙禄口黄河支流,以杀归、睢水患,且灌徐、吕,因於二口筑长堤,
及修筑马牧集决口。
二十年五月命兵部侍郎王以旂督理河道,协总河副都御史郭持平计议。先一
岁,黄河南徙,决野鸡冈,由涡河经亳州入淮,旧决口俱塞。其由孙继口及考城
至丁家道口,虞城入徐、吕者,亦仅十之二。持平久治弗效,降俸戴罪。以旂至,
上言:“国初,漕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