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书-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以米斛为正,则同于《汉志》。《孙子算术》曰:六粟为圭,十圭为秒,十

秒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应勋曰:“圭者自然之形,阴阳之始。四圭为

撮。”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汉志》曰:“量者,籥、合、升、斗、斛

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

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

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圆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

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圆而函方,左一右二,

阴阳之象也。圆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各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也。声中黄

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其斛铭曰:“律嘉量斛,方尺而圆其外,庣旁九厘五

毫,幂百六十二寸,深尺,积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祖冲之以圆率考之,

此斛当径一尺四寸三分六厘一毫九秒二忽,庣旁一分九毫有奇。刘歆庣旁少一厘

四毫有奇,歆数术不精之所致也。

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商功》曰:“当今大司农斛圆径一尺三寸

五分五厘,深一尺,积一千四百四十一寸十分之三。王莽铜斛于今尺为深九寸五

分五厘,径一尺三寸六分八厘七毫。以徽术计之,于今斛为容九斗七升四合有奇。”

此魏斛大而尺长,王莽斛小而尺短也。

梁、陈依古。齐以古升五升为一斗。

后周武帝“保定元年辛巳五月,晋国造仓,获古玉斗。暨五年乙酉冬十月,

诏改制铜律度,遂致中和。累黍积龠,同兹玉量,与衡度无差。准为铜升,用颁

天下。内径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两。天和二年丁亥,正月癸酉朔,

十五日戊子校定,移地官府为式。”此铜升之铭也。其玉升铭曰:“维大周保定

元年,岁在重光,月旅蕤宾,晋国之有司,修缮仓廪,获古玉升,形制典正,若

古之嘉量。太师晋国公以闻,敕纳于天府。暨五年岁在协洽,皇帝乃诏稽准绳,

考灰律,不失圭撮,不差累黍。遂熔金写之,用颁天下,以合太平权衡度量。”

今若以数计之,玉升积玉尺一百一十寸八分有奇,斛积一千一百八五分七厘三毫

九秒。又甄鸾《算术》云:“玉升一升,得官斗一升三合四勺。“此玉升大而官

斗小也。以数计之,甄鸾所据后周官斗,积玉尺九十七寸有奇,斛积九百七十七

寸有奇。后周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建德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以玉

称权之,一升之实,皆重六斤十三两。

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大业初,依复古斗。

○衡权

衡者,平也;权者,重也。衡所以任权而钧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以见准

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璇玑,斟酌建指,以齐七

政,故曰玉衡。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古有黍、

絫、锤、锱、镮、钩、锊、镒之目,历代差变,其详未闻。《前志》曰:权本起

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

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其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余大小之

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亡端,终而复始,亡穷已也。

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衡平而钧

权矣。是为五则,备于钧器,以为大范。案《赵书》,石勒十八年七月,造建德

殿,得圆石,状如水碓。其铭曰:“律权石,重四钧,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

续咸议是王莽时物。后魏景明中,并州人王显达献古铜权一枚,上铭八十一字。

其铭云:律权石,重四钧。”又云:“黄帝初祖,德匝于虞。虞帝始祖,德匝于

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人。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

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万国

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此亦王莽所制也。其时太乐令公孙崇依《汉志》

先修称尺,及见此权,以新称称之,重一百二十斤。新称与权,合若符契。于是

付崇调乐。孝文时,一依《汉志》作斗尺。

梁、陈依古称。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周玉称四两,当古称四两半。开

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秤。

 卷十七 志第十二

◎律历中

夫历者,纪阴阳之通变,极往数以知来,可以迎日授时,先天成务者也。然

则悬象著明,莫大于二曜,气序环复,无信于四时。日月相推而明生矣,寒暑迭

进而岁成焉,遂能成天地之文,极乾坤之变。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乘而各有

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以当期之日也。至乃

阴阳迭用。刚柔相摩,四象既陈,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创历之厥初者欤?

洎乎炎帝分八节,轩辕建五部,少昊以凤鸟司历,颛顼以南正司天,陶唐则分命

和仲,夏后乃备陈《鸿范》,汤武革命,咸率旧章。然文质既殊,正朔斯革,故

天子置日官,诸侯有日御,以和万国,以协三辰。至于寒暑晦明之徵,阴阳生杀

之数,启闭升降之纪,消息盈虚之节,皆应躔次而不淫,遂得该浃生灵,堪舆天

地,开物成务,致远钩深。周德既衰,史官废职,畴人分散,禨祥莫理。秦兼

天下,颇推五胜,自以获水德之瑞,以十月为正。汉氏初兴,多所未暇,百有余

载,犹行秦历。至于孝武,改用夏正。时有古历六家,学者疑其纰缪,刘向父子,

咸加讨论,班固因之,采以为志。光武中兴,未能详考。逮于永平之末,乃复改

行四分,七十余年,仪式方备。其后复命刘洪、蔡邕,共修律历,司马彪用之以

续《班史》。当涂受命,亦有史官,韩翊创之于前,杨伟继之于后,咸遵刘洪之

术,未及洪之深妙。中、左两晋,迭有增损。至于西凉,亦为蔀法,事迹纠纷,

未能详记。宋氏元嘉,何承天造历,迄于齐末,相仍用之。梁武初兴,因循齐旧,

天监中年,方改行宋祖冲之《甲子元历》。陈武受禅,亦无创改。后齐文宣,用

宋景业历。西魏入关,行李业兴历。逮于周武帝,乃有甄鸾造《甲寅元历》,遂

参用推步焉。大象之初,太史上士马显,又上《丙寅元历》,便即行用。迄于开

皇四年,乃改用张宾历,十七年,复行张胄玄历,至于义宁。今采梁天监以来五

代损益之要,以著于篇云。

梁初因齐,用宋《元嘉历》。天监三年下诏定历,员外散骑侍郎祖恒奏曰:

“臣先在晋已来,世居此职。仰寻黄帝至今十二代,历元不同,周天、斗分,疏

密亦异,当代用之,各垂一法。宋大明中,臣先人考古法,以为正历,垂之于后,

事皆符验,不可改张。”八年,恒又上疏论之。诏使太史令将匠道秀等,候新

旧二历气朔、交会及七曜行度,起八年十一月,讫九年七月,新历密,旧历疏。

恒乃奏称:“史官今所用何承天历,稍与天乖,纬绪参差,不可承案。被诏付

灵台,与新历对课疏密,前期百日,并又再申。始自去冬,终于今朔,得失之效,

并已月别启闻。夫七曜运行,理数深妙,一失其源,则岁积弥爽。所上脱可施用,

宜在来正。”至九年正月,用祖冲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至大同十年,制诏

更造新历,以甲子为元,六百一十九为章岁,一千五百三十六为日法,一百八十

三年冬至差一度,月朔以迟疾定其小余,有三大二小。未及施用而遭侯景乱,遂

寝。

陈氏因梁,亦用祖冲之历,更无所创改。后齐文宣受禅,命散骑侍郎宋景业

叶图谶,造《天保历》。景业奏:依《握诚图》及《元命包》,言齐受录之期,

当魏终之纪,得乘三十五以为蔀,应六百七十六以为章。”文宣大悦,乃施用之。

期历统曰:“上元甲子,至天保元年庚午,积十一万五百六算外,章岁六百七十

六,度法二万三千六百六十,斗分五千七百八十七,历余十六万二千二百六十一。”

至后主武平七年,董峻、郑元伟立议非之曰:“宋景业移闰于天正,退命于冬至

交会之际,承二大之后,三月之交,妄减平分。臣案,景业学非探赜,识殊深解,

有心改作,多依旧章,唯写子换母,颇有变革,妄诞穿凿,不会真理。乃使日之

所在,差至八度,节气后天,闰先一月。朔望亏食,既未能知其表里,迟疾之历

步,又不可以傍通。妄设平分,虚退冬至,虚退则日数减于周年,平分妄设,故

加时差于异日。五星见伏,有违二旬,迟疾逆留,或乖两宿。轨褵之术,妄刻水

旱。今上《甲寅元历》,并以六百五十七为章,二万二千三百三十八为蔀,五千

四百六十一为斗分,甲寅岁甲子日为元纪。”又有广平人刘孝孙、张孟宾二人,

同知历事。孟宾受业于张子信,并弃旧事,更制新法。又有赵道严,准晷影之长

短,定日行之进退,更造盈缩,以求亏食之期。刘孝孙以百一十九为章,八千四

十七为纪,九百六十六为岁余,甲子为上元,命日度起虚中。张孟宾以六百一十

九为章,四万八千九百为纪,九百四十八为日法,万四千九百四十五为斗分。元

纪共命,法略旨远。日月五星,并从斗十一起。盈缩转度,阴阳分至,与漏刻相

符,共日影俱合,循转无穷。上拒春秋,下尽天统,日月亏食及五星所在,以二

人新法考之,无有不合。其年,讫干敬礼及历家豫刻日食疏密。六月戊申朔,太

阳亏,刘孝孙言食于卯时,张孟宾言食于甲时,郑元伟、董峻言食于辰时,宋景

业言食于巳时。至日食,乃于卯甲之间,其言皆不能中。争论未定,遂属国亡。

西魏入关,尚行李业兴《正光历》法。至周明帝武成元年,始诏有司造周历。

于是露门学士明克让、麟趾学士庾季才及诸日者,采祖恒旧议,通简南北之术。

自斯已后,颇观其谬,故周、齐并时,而历差一日。克让儒者,不处日官,以其

书下于太史。及武帝时,甄鸾造《天和历》。上元甲寅至天和元年丙戌,积八十

七万五千七百九十二算外,章岁三百九十一,蔀法二万三千四百六十,日法二十

九万一百六十,朔余十五万三千九百九十一,斗分五千七百三十一,会余九万三

千五百一十六,历余一十六万八百三十,冬至斗十五度,参用推步。终于宣政元

年。大象元年,太史上士马显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

臣案九章五纪之旨,三统四分之说,咸以节宣发敛,考详晷纬,布政授时,

以为皇极者也。而乾维难测,斗宪易差,盈缩之期致舛,咎徵之道斯应。宁止蛇

或乘龙,水能沴火,因亦玉羊掩曜,金鸡丧精。王化关以盛衰,有国由其隆替,

历之时义,于斯为重。自炎汉已还,迄于有魏,运经四代,事涉千年,日御天官,

不乏于世,命元班朔,互有沿改。验近则叠璧应辰,经远则连珠失次,义难循旧,

其在兹乎?大周受图膺录,牢笼万古,时夏乘殷,斟酌前代,历变壬子,元用甲

寅。高祖武皇帝索隐探赜,尽性穷理,以为此历虽行,未臻其妙,爰降诏旨,博

访时贤,并敕太史上士马显等,更事刊定,务得其宜。然术艺之士,各封异见,

凡所上历,合有八家,精粗踳驳,未能尽善。去年冬,孝宣皇帝乃诏臣等,监

考疏密,更令同造。谨案史曹旧簿及诸家法数,弃短取长,共定今术。开元发统,

肇自丙寅,至于两曜亏食,五星伏见,参校积时,最为精密。庶铁炭轻重,无失

寒燠之宜,灰箭飞浮,不爽阴阳之度。上元丙寅至大象元年己亥,积四万一千五

百五十四算上。日法五万三千五百六十三,亦名蔀会法。章岁四百四十八,斗分

三千一百六十七,蔀法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二。章中为章会法。日法五万三千五百

六十三,历余二万九千六百九十三,会日百七十三,会余一万六千六百一十九,

冬至日在斗十二度。小周余、盈缩积,其历术别推入蔀会,分用阳率四百九十九,

阴率九。每十二月下各有日月蚀转分,推步加减之,乃为定蚀大小余,而求加时

之正。

其术施行。时高祖作辅,方行禅代之事,欲以符命曜于天下。道士张宾,揣

知上意,自云玄相,洞晓星历,因盛言有代谢之徵,又称上仪表非人臣相。由是

大被知遇,恒在幕府。及受禅之初,擢宾为华州刺史,使与仪同刘晖、骠骑将军

董琳、索卢县公祐、前太史上士马显、太学博士郑元伟、前保章上士任悦、开府

掾张撤、前荡边将军张膺之、校书郎衡洪建、太史监候粟相、太史司历郭翟、刘

宜、兼算学博士张乾叙、门下参人王君瑞、荀隆伯等,议造新历,仍令太常卿卢

贲监之。宾等依何承天法,微加增损,四年二月撰成奏上。高祖下诏曰:“张宾

等存心算数,通洽古今,每有陈闻,多所启沃。毕功表奏,具已披览。使后月复

育,不出前晦之宵,前月之余,罕留后朔之旦。减朓就朒,悬殊旧准。月行表

里,厥途乃异,日交弗食,由循阳道。验时转算,不越纤毫,逖德前修,斯秘未

启。有一于此,实为精密,宜颁天下,依法施用。”

张宾所造历法,其要:

以上元甲子已来,至开皇四年岁在甲辰,积四百一十二万九千一,算上。

蔀法,一十万二千九百六十。

章岁,四百二十九。

章月,五千三百六。

通月,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