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书-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灵因之动息,寒暑由其递代。观阴阳之升降,揆天地之高远,正位辨方,定时考

闰,莫近于兹也。古法简略,旨趣难究,术家考测,互有异同。先儒皆云:“夏

至立八尺表于阳城,其影与土圭等。”案《尚书考灵曜》称:“日永,景尺五寸;

日短,景尺三寸。”《易通卦验》曰:“冬至之日,树八尺之表,日中视其晷景

长短,以占和否。夏至景一尺四寸八分,冬至一丈三尺。”《周髀》云:“成周

土中,夏至景一尺六寸,冬至景一丈三尺五寸。”刘向《鸿范传》曰:“夏至景

长一尺五寸八分,冬至一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二分,景七尺三寸六分。”后汉

《四分历》、魏《景初历》、宋《元嘉历》、大明祖冲之历,皆与《考灵曜》同。

汉、魏及宋,所都皆别,四家历法,候影则齐。且纬候所陈,恐难依据。刘向二

分之影,直以率推,非因表候定其长短。然寻晷影尺丈,虽有大较,或地域不改,

而分寸参差,或南北殊方,而长短维一。盖术士未能精验,冯占所以致乖。今删

其繁杂,附于此云。

梁天监中,祖恒造八尺铜表,其下与圭相连。圭上为沟,置水,以取平正。

揆测日晷,求其盈缩。至大同十年,太史令虞广刂又用九尺表格江左之影。夏至

一尺三寸二分,冬至一丈三尺七分,立夏、立秋二尺四寸五分,春分、秋分五尺

三寸九分。陈氏一代,唯用梁法。齐神武以洛阳旧器并徙邺中,以暨文宣受终,

竟未考验。至武平七年,讫干景礼始荐刘孝孙、张孟宾等于后主。刘、张建表测

影,以考分至之气。草创未就,仍遇朝亡。周自天和以来,言历者纷纷复出。亦

验二至之影,以考历之精粗。及高祖践极之后,大议造历。张胄玄兼明揆测,言

日长之瑞。有诏司存,而莫能考决。至开皇十九年,袁充为太史令,欲成胄玄旧

事,复表曰:“隋兴已后,日景渐长。开皇元年冬至之影,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

自尔渐短。至十七年冬至影,一丈二尺六寸三分。四年冬至,在洛阳测影,长一

丈二尺八寸八分。二年夏至影,一尺四寸八分,自尔渐短。至十六年夏至影,一

尺四寸五分。其十八年冬至,阴云不测。元年、十七年、十八年夏至,亦阴云不

测。《周官》以土圭之法正日影,日至之影,尺有五寸。郑玄云:‘冬至之景,

一丈三尺。’今十六年夏至之影,短于旧五分,十七年冬至之影,短于旧三寸七

分。日去极近,则影短而日长;去极远,则影长而日短。行内道则去极近,行外

道则去极远。《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据昴星昏中,则知尧时仲

冬,日在须女十度。以历数推之,开皇以来冬至,日在斗十一度,与唐尧之代,

去极俱近。谨案《元命包》云:‘日月出内道,玑得其常,天帝崇灵,圣

王初功。’京房《别对》曰:‘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代日行下道。’

伏惟大隋启运,上感乾元,影短日长,振古希有。”是时废庶人勇,晋王广初为

太子,充奏此事,深合时宜。上临朝谓百官曰:“景长之庆,天之祐也。今太子

新立,当须改元,宜取日长之意,以为年号。”由是改开皇二十一年为仁寿元年。

此后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以日长故也。皇太子率百官诣阙陈贺。案日徐疾盈缩

无常,充等以为祥瑞,大为议者所贬。

又《考灵曜》、《周髀》张衡《灵宪》及郑玄注《周官》,并云:“日影于

地,千里而差一寸。”案宋元嘉十九年壬午,使使往交州测影。夏至之日,影出

表南三寸二分。何承天遥取阳城,云夏至一尺五寸。计阳城去交州,路当万里,

而影实差一尺八寸二分。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又当梁大同中,二至所测,以八

尺表率取之,夏至当一尺一寸七分强。后魏信都芳注《周髀四术》,称永平元年

戊子,当梁天监之七年,见洛阳测影,又见公孙崇集诸朝士,共观秘书影。同是

夏至日,其中影皆长一尺五寸八分。以此推之,金陵去洛,南北略当千里,而影

差四寸。则二百五十里而影差一寸也。况人路迂回,山川登降,方于鸟道,所校

弥多,则千里之言,未足依也。其揆测参差如此,故备论之。

○漏刻

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

其职也。其法,总以百刻,分于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

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日未出前二刻半而明,既没后

二刻半乃昏。减夜五刻,以益昼漏,谓之昏旦。漏刻皆随气增损。冬夏二至之间,

昼夜长短,凡差二十刻。每差一刻为一箭。冬至互起其首,凡有四十一箭。昼有

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昏旦有星中。每箭各

有其数,皆所以分时代守,更其作役。

汉兴,张苍因循古制,犹多疏阔。及孝武考定星历,下漏以追天度,亦未能

尽其理。刘向《鸿范传》记武帝时所用法云:“冬夏二至之间,一百八十余日,

昼夜差二十刻。”大率二至之后,九日而增损一刻焉。至哀帝时,又改用昼夜一

百二十刻,寻亦寝废。至王莽窃位,又遵行之。光武之初,亦以百刻九日加减法,

编于《甲令》,为《常符漏品》。至和帝永元十四年,霍融上言:“官历率九日

增减一刻,不与天相应。或时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历漏刻,随日南北为长短。”

乃诏用夏历漏刻。依日行黄道去极,每差二度四分,为增减一刻。凡用四十八箭,

终于魏、晋,相传不改。

宋何承天以月蚀所在,当日之衡,考验日宿,知移旧六度。冬至之日,其影

极长,测量晷度,知冬至移旧四日。前代诸漏,春分昼长,秋分昼短,差过半刻。

皆由气日不正,所以而然。遂议造漏法。春秋二分,昏旦昼夜漏各五十五刻。齐

及梁初,因循不改。至天监六年,武帝以昼夜百刻,分配十二辰,辰得八刻,仍

有余分。乃以昼夜为九十六刻,一辰有全刻八焉。至大同十年,又改用一百八刻。

依《尚书考灵曜》昼夜三十六顷之数,因而三之。冬至昼漏四十八刻,夜漏六十

刻。夏至昼漏七十刻,夜漏三十八刻。春秋二分,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八刻。

昏旦之数各三刻。先令祖恒为《漏经》,皆依浑天黄道日行去极远近,为用箭

日率。陈文帝天嘉中,亦命舍人朱史造漏,依古百刻为法。周、齐因循魏漏。晋、

宋、梁大同,并以百刻分于昼夜。

隋初,用周朝尹公正、马显所造《漏经》。至开皇十四年,鄜州司马袁充上

晷影漏刻。充以短影平仪,均布十二辰,立表,随日影所指辰刻,以验漏水之节。

十二辰刻,互有多少,时正前后,刻亦不同。其二至二分用箭辰刻之法,今列之

云。

冬至:日出辰正,入申正,昼四十刻,夜六十刻。

子、丑、亥各二刻,寅、戌各六刻,卯、酉各十三刻,辰、申各十四刻,巳、

未各十刻,午八刻。

右十四日改箭。

春秋二分:日出卯正,入酉正,昼五十刻,夜五十刻。

子四刻,丑、亥七刻,寅、戌九刻,卯、酉十四刻,辰、申九刻,巳、未七

刻,午四刻。

右五日改箭。

夏至:日出寅正,入戌正,昼六十刻,夜四十刻。

子八刻,丑、亥十刻,寅、戌十四刻,卯、酉十三刻,辰、申六刻,巳、未

二刻,午二刻。

右一十九日,加减一刻,改箭。

袁充素不晓浑天黄道去极之数,苟役私智,变改旧章,其于施用,未为精密。

开皇十七年,张胄玄用后魏浑天铁仪,测知春秋二分,日出卯酉之北,不正

当中。与何承天所测颇同,皆日出卯三刻五十五分,入酉四刻二十五分。昼漏五

十刻十一分,夜漏四十九刻四十分,昼夜差六十分刻之四十。仁寿四年,刘焯上

《皇极历》,有日行迟疾,推二十四气,皆有盈缩定日。春秋分定日,去冬至各

八十八日有奇,去夏至各九十三日有奇。二分定日,昼夜各五十刻。又依浑天黄

道,验知冬至夜漏五十九刻、一百分刻之八十六,昼漏四十刻一十四分,夏至昼

漏五十九刻八十六分,夜漏四十刻一十四分。冬夏二至之间,昼夜差一十九刻、

一百分刻之七十二。胄玄及焯漏刻,并不施用。然其法制,皆著在历术,推验加

时,最为详审。

大业初,耿询作古欹器,以漏水注之,献于炀帝。帝善之,因令与宇文恺依

后魏道士李兰所修道家上法称漏制,造称水漏器,以充行从。又作候影分箭上水

方器,置于东都乾阳殿前鼓下司辰。又作马上漏刻,以从行辨时刻。揆日晷,下

漏刻,此二者,测天地正仪象之本也。晷漏沿革,今古大殊,故列其差,以补前

阙。

○经星中宫

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辰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

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贾逵、张衡、蔡

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为枢,是不动处也。祖恒以仪准候不动处,在

纽星之末,犹一度有余。北极大星,太一之座也。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

主日,帝王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所谓第二星者,最赤明者也。北极五星,

最为尊也。中星不明,主不用事。右星不明,太子忧。钩陈,后宫也,太帝之正

妃也,太帝之坐也。北四星曰女御宫,八十一御妻之象也。钩陈口中一星,曰天

皇太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秉万神图。抱极枢四星曰四辅,所以辅佐北

极,而出度授政也。太帝上九星曰华盖,盖所以覆蔽太帝之坐也。又九星直曰杠。

盖下五星曰五帝内坐,设叙顺,帝所居也。客犯紫宫中坐,大臣犯主。华盖杠旁

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纪节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人时也。极东一

星曰柱下史,主记过。古者有左右史,此之象也。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妇人之微

者,主传漏。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

客星守之,备奸使,亦曰胡兵起。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

或曰伯乐。星亡,马大贵。西河中九星如钩状,曰钩星,伸则地动。天一一星,

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斗,知人吉凶者也。太一一星,在天一南,

相近,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灾害所生之国也。

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太帝之坐也,天

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一曰长垣,一曰天营,一曰旗星,为蕃卫,备蕃臣

也。宫阙兵起,旗星直,天子出,自将宫中兵。东垣下五星曰天柱,建政教,悬

图法之所也。常以朔望日悬禁令于天柱,以示百司。《周礼》以正岁之月,悬法

象魏,此之类也。门内东南维五星曰尚书,主纳言,夙夜谘谋,龙作纳言,此之

象也。尚书西二星曰阴德、阳德,主周急振无。宫门左星内二星曰大理,主平刑

断狱也。门外六星曰天床,主寝舍,解息燕休。西南角外二星曰内厨,主六宫之

饮食,主后夫人与太子宴饮。东北维外六星曰天厨,主盛馔。

北斗七星,辅一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

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魁四星为玑,杓三星为玉衡。又象号令

之主,又为帝车,取乎运动之义也。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三曰玑,

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枢为天,

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石氏云:“第

一曰正星,主阳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阴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

主祸害也。四曰伐星,主天理,伐无道。五曰杀星,主中央,助四旁,杀有罪。

六曰危星,主天仓五谷。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又云:“一主天,二主

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

三主梁,四主吴,五主赵,六主燕,七主齐。”

魁中四星,为贵人之牢,曰天理也。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也。又曰:

“主危正,矫不平。”又曰:“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国昌。不明,国殃。

斗旁欲多星则安,斗中少星则人恐上,天下多讼法者。无星二十日。有辅星明而

斗不明,臣强主弱。半明辅不明,主强臣弱也。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皆曰三公,

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建威武。

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

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所谓一者,起北斗魁前,

近内阶者也。明润,大小齐,天瑞臻。

文昌北六星曰内阶,天皇之陛也。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

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其明吉。太阳守一星,在相西,大将大臣之象也,

主戒不虞,设武备也。非其常,兵起。西北四星曰势。势,腐刑人也。天牢六星

在北斗魁下,贵人之牢也,主愆过,禁暴淫。

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坐也,亦十二诸侯府也。其外蕃,九卿也。一曰太

微为衡。衡,主平也。又为天庭,理法平辞,监升授德,列宿受符,诸神考节,

舒情稽疑也。南蕃中二星间曰端门。东曰左执法,廷尉之象也。西曰右执法,御

史大夫之象也。执法,所以举刺凶奸者也。左执法之东,左掖门也。右执法之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