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美人志-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见崔文秀和呼延虬二人脸色一变,夏尔玛嘴角悄悄露出一抹不为人察觉的微笑,“不过,我们也能够贵方对自己信守承诺的重视,东北三行省也的确有赖于贵方的保护才能避免提克人和暴民们的涂炭,但是在主权上我们不能有任何让步,这样会让我们无法向民众交待。正如方才呼延大人所说,印德安人的事务只能由印德安人自己来解决,既然二位坚持这样的观点,那东北三行省的事务也只能由我们自己来解决。”
崔文秀和呼延虬没有想到夏尔玛的态度竟然如此强硬,与科摩利完全两样,呼延虬沉住气冷声问道:“那以夏尔玛大人的意思,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对贵方承担任何责任啦?我们随时可以撤离了?”
“不错,我们感谢贵方的支持,至于贵方的损失我们也会不差一分一文支付清楚,既然贵方不愿意协助我方包围王国,那东北三行省一样属于王国领土,一样无需贵方保护!”国务大臣的态度变得异常强硬,话语亦是斩钉截铁,毫无商量余地。
呼延虬勃然大怒,正欲发作,却被崔文秀用眼色示意强压下怒火,崔文秀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淡然道:“夏尔玛大人,我想您大概是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让大伙儿商量一下,如果是我们能够作主的自然不必多说,若是我和呼延大人不能作主的,我们也会以最快速度回报李大人,您看如何?”
崔文秀已经看出了对方以退为进的手法,他不能不承认这位国务大臣对自己一方尤其是对李大人知之甚深,无论自己采取何种手段,对方始终把握住一点,自己一方不会就这样白白放弃到手的利益,这一点只怕就是自己一方的要害了,这大概都要怪李大人的无利不往的脾性太过昭著了,看来这个夏尔玛是真的花了些精神来研究李大人啊。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挑开话题,摆在明面上来谈。
崔文秀话一出,立即赢得了印德安其他几位重臣的点头赞许,夏尔玛强硬的态度让他们紧张万分,深怕崔文秀与呼延虬二人被激怒拂袖而去,听得崔文秀这般一说,纷纷附和以打圆场。
“二位将军,国王陛下一直视贵方为我们最可靠的盟友,贵方不远千里来援,我们十分感激,贵方的难处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我们希望我们能够都拿出一些诚意来,东北三行省的现状我们可以表示尊重和理解,贵方现在在各处大量购买粮食,我们虽然不知道其原因是什么,但根据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似乎东大陆正在经历一场旱灾,所以贵方如此重视东北三行省我们也能够理解。既然贵方能够协防东北三行省,那我想贵方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收复西部二行省并帮助我们协防与提克人和雅库安人交界边境地区,以保卫王国主权不受侵犯,我想贵方只要有诚意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夏尔玛此时的态度异常平和,他也知道不能逼对方太狠,如果逼急了对方,对方真的来一个一走了之,只管东北三行省,顶多也就是落得个背信弃义落井下石的恶名,但王国却面临崩溃,三部都会成为提克人和雅库安人的奴隶,他只是想逼使对方正面表态,摸清对方底数。
夏尔玛的表态终于揭开了双方讨价还价的序幕,而崔文秀和呼延虬亦察觉到对方虽然已经知晓自己一方的意图,但却表现出了愿意妥协的态度。一个成熟而理智的政治家,能够在自己一方处于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最多的权益,这是崔文秀在事后给自己上司写信中对印德安王国国务大臣夏尔玛的评价。
谈判一直持续到晚间,对于东北三行省地位的定位、中部五行省的处置、西部二行省的问题是讨论的重中之重,崔文秀和呼延虬都想避免介入与雅库安人的战事,所以力主通过威吓和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夏尔玛坚持必须加上一条,那就是一旦谈判和威吓无法达到目的,西北一方必须用武力来保证收复西部二行省,这让崔文秀和呼延虬头痛无比,但却不能不应承下来,因为夏尔玛坚持这一条作为所有谈判的基础。
谈判经过无数次争吵、威胁和妥协最终勉强达成了一致,这是一份充满了模糊性语言的文件,印德安一方固然希望通过模糊性语言来减少条约对国内民众的刺激,而西北一方同样希望用含糊不清的措辞来为今后牟取更多利益作掩护,双方不谋而合。
印德安王国与西疆都护府签订了《唐河帝国西疆都护府与印德安王国友好互助条约》,条约分为七大条款,并用细约作了详细说明。第一,西北一方负责帮助三部联盟从雅库安人手中收回西部两行省,但如果从中需要产生费用,则由三部联盟承担;第二,西北一方将在东北三行省驻军,并拥有行政指导权,东北三行省属于唐河帝国西疆都护府保护地,但主权依然属于印德安王国,在任何时候都属于印德安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波洛行省属于西疆都护府拥有特殊利益地区,西北一方将派人参与波洛行省的财政和粮食事务管理;第三,西北一方将协防三部联盟领地,并重点在米洛行省和赛钦行省以及其他行省驻扎不低于十万人的军队,直到印德安王国军队组建成功并具备自我防御能力之后;第四,西北军将协助王国军队镇压各地暴民骚乱叛乱,指导王国军队整编组建,并平价提供装备、战马、武器等各类物资,西北军事学院接受印德安王国派出军官学习;第五,双方将各自同意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往来,西北大学将新设关于印德安民族语言和文化艺术学科,双方还同意在宗教信仰事务上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各自领地稳定;第六,印德安王国全境对西疆都护府开放金融和商品市场,西疆都护府境内商品关税将逐步下调,三年内下调至领地内水准,反之西疆都护府亦然。其中第二条属于秘密条款,暂时不对外宣布。
这一份如果不包括第二条的条约从表面上看起来应该是一分相当成功的条约,这也成为在三部联盟统治基础之上的印德安王国几年内对外关系的指导性条约,使得印德安王国与整个西疆都护府乃至整个唐河帝国的关系在几年内得到突飞猛进,双方关系日趋紧密。
当然这个条约也都还需交由双方各自最高统帅签署方能生效,不过得到充分授权的双方代表事实上已经认可了这一条约。
“崔兄,条约倒是签了,但这十万军队驻扎从何而来?西部两行省如何收复?这都是两大难题啊。”回到军营的二人都有些疲惫,呼延虬虽然也认为条约能够达到这一步,的确基本满足了西北一方的要求,但驻军和收复西部二行省问题却是超出了两人预先设定底线,他不知道李大人是否真正授权给了崔文秀以这样的变通权力,所以有此一问。
“唔,呼延兄,西部两行省的收复问题还得加把劲儿,不过雅库安人内部被那圣灵教搅得鸡犬不宁,没想到仍然敢来趁火打劫,看来这利益足以使任何人疯狂啊。”崔文秀点点头,心中早有准备,“咱们不妨一面施加军事压力,一面派人去接洽,如果他们不愿意退出,那我们与汉森同盟的盟友关系就不会坐视圣灵教在雅库安领地受到欺压,我们将支持圣灵教在雅库安人领地内发展。”
“呵呵,崔兄你这一手科够毒,不过李大人不是有个昔日同学在汉森同盟外务部门么?我估计雅库安人多少也应该知晓一些,对你的话大概不会不闻不问,就让他们自己发愁去吧。”呼延虬也笑了一笑道,他也认为雅库安人不大可能在这种时候冒和自己一方开战的危险和自己一方撕破脸,“不过这驻军十万,李大人知晓么?而这十万军队从何而来?”
这是呼延虬最为担心的事情,李大人似乎没有在这方面有明确授权,他在何对方谈判时拿出的密函也的确是李无锋的手迹,只是时间上稍稍有些差异,而后李无锋另有信函到,但在信函中仍然没有驻军数量上的明确说法,反倒是说东线战事临近,要自己一方必须确保骑兵的返回,但崔文秀竟然敢在条约上明文注明驻军十万,这大出呼延虬的意外,只是对方是主帅,在那种场合下,他也不好多言。
第三章 乱局 第四十四节 双雄竞
“呼延兄,其实你也清楚,李大人在信函中并没有明确指示在印德安王国驻军,至于驻军数量更是半字也未提。但是你也看见了,大人在信中明令务必要在森格平原上确立我们的影响力,并保绝对障我们的粮食供应渠道安全,东北三行省都是上等沃土,粮食产量不小,而波洛行省更是有名的粮囤,大人在各地大肆囤积粮食,数量骇人听闻,现在却又要求咱们确保粮食供应渠道,虽然我不明白大人囤积如此多的粮食究竟准备干什么,即便是帝国发生旱灾也不需要如此多的粮食,但大人的为人行事常人素来难以预料,所以他虽然没有明言理由,但我们也必须遵从。”崔文秀苦笑着道:“可是,咱们如果不答应驻军又能怎么样?再说直白一些,没有十万以上的驻军也的确难以压制雅库安人和提克人的野心,只怕咱们前脚离开,他们的军队后脚就会重新开进来。”
“崔兄,你说的我当然明白,可是大人也命令要求那十万骑兵必须返回西北,现在我们手中不过七万人,而且西域联合军也不可能长期驻留印德安,只怕第一第二师团一样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这边吧?李大人现在又在全力经营帝国内地,根本没有多余力量增援这边,这十万驻军从何而来?这还没有算上需要在东北三行省的驻军呢。”呼延虬关心的是兵力来源问题,“北吕宋那边一样风声渐紧,腓特烈重新夺回马普特拉河以北大片地区,将帕沙人撵回南岸,声势大涨,现在又在大力整军习武,扩充军队,这个家伙绝非池中之物,定然不会一直蛰伏,只要时机成熟,肯定会兵发北吕宋!现在北吕宋兵力已经有些吃紧,就我个人看法一个军团都略显单薄,更不用说还被抽走了两个主力师团,腓特烈若是趁着咱们在印德安纠缠这段时间兴兵,只怕一个月都要不了就可以完全收复北吕宋!”
略加思索后崔文秀才道:“北吕宋就目前来说还是安全的,因为就算咱们被拖在了印德安,但毕竟北吕宋背后是咱们整个西北,腓特烈如果真要北进,那就是掀起全面战争,甚至有可能迫使李大人放弃东进计划,全力与吕宋一战,以吕宋目前的实力,虽然新近夺回南部吕宋,但军事实力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要想与西北全面对抗,恐怕还力有未逮,腓特烈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我担心的是这个家伙现在全力扩军,却是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我们全力陷入帝国内战无法分身时,那他才从我们背后给我们致命一击,别说一个北吕宋军团,就是两个军团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
“既如此,这印德安十万驻军从何而来?”呼延虬不想绕圈子,径直问道。
“这原本应该是李大人考虑的事情,不该由咱们操心。他要咱们全力保障印德安,咱们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驻军,而且驻军数量必须要十万以上,一来震慑雅库安人和提克人,二来也安定三部联盟的人心,只是勿庸置疑的。至于来源么,我想暂时由我们这七万人驻扎,另外平陆方面山柱他们不是收编了一批太平降军么?完全可以不忙遣散,直接发配到这里来整编成印德安派遣军,既不占编制,而且军费和一切开支都由印德安人承担,何乐而不为?还有这收复安原在即,这安原是太平军老巢,估计这一仗打下来,投降的太平军不会少,降兵至少应该在三万人以上,这两部合计应该有五万人以上,组建两个派遣军师团绰绰有余。”
“我的想法是,如果能够留下两个万骑队的莫特骑兵或者图布骑兵,再把舍内的第二机动师团留下驻扎,也就有将近九万大军留在印德安了,也算勉强达到了目的。后期中原战事肯定陆续还会有大量太平降军,都可以一股脑儿的丢过来,让他们在印德安人的地盘上来整编练兵,一来增加咱们西北军的后备力量,二来也可以节省一大笔军费开支,三来可以减少太平乱军一旦大规模遣散回原籍后可能引发的许多问题,毕竟在军队中有军事化管理,尤其是域外别国境内,这些家伙就是想要闹事也难以闹出名堂,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既可以逐渐消除他们原来的那些癫狂思想余孽,也可以是他们得到锻炼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家伙也许在帝国战场上派不上用场,但在这森格平原上却是能够发挥作用的,必要时候还可以策应北吕宋,江彬师团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么?”
崔文秀的这一番话让呼延虬心悦诚服之余也看到了自己和对方的差距,自己目光还仅仅是落在印德安时,对方却早已将印德安驻军与中原战局联系了起来,太平降军问题通过这样一层演变,就从累赘一下子变废为宝,不但一下子为这些解散可能成为当地隐患而留下却又无多大益处的鸡肋找到了发挥作用之处,而且也解决了印德安战局上急需的兵力,今后随着中原战局战事的扩大,这些太平降军完全可以将印德安作为练兵基地进行锻炼,一旦中原战事需要或者北吕宋局势有变,就可以投入战场,成为一支有印德安人出钱养活的生力军。这绝对是一着妙棋,也许这就是作为西域联合军指挥官的自己和对方是中大陆战区统帅之间的距离。
当来自印德安的战报通过雪鸽传到还在汉中驻留的李无锋手中时,双方签署的正式条约文书还在通过快马奔跑在西域大地上,正式文书是需要通过双方首脑签署方能生效,而文书的重量雪鸽无法承受,只能用快马传递。不过崔文秀已经在密函中详细介绍了条约情况以及他的建议,无锋对崔文秀宽广的眼界赞叹不已。能够为今后战局产生的大批太平降军寻到一个好去处,这不能不说崔文秀已经超越了自己手下普通军事将领的水准具备了一方军事统帅的气质,自己麾下怕也只有梁崇信的能力嫩构和他分庭抗礼了。这两个从城卫军中就开始跟随自己的部下已经隐隐有领袖两大派系的模样,而在刁肃口中所谓的军方其他几大派系相较于这二人,简直就还不成气候。
也难怪这两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