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雪耻-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拉近了不少。
“雨涵,你已经两天没有回去了,他不会生气吧?”何静雅打趣道,她知道雨涵脸皮薄,一谈这话就脸红,而脸红起来的雨涵十分可爱。
果然不出何静雅的预料,端着饭盒的李雨涵脸色顿时变得通红,笑骂道:“死静雅,你要不是不知道,我和云华哥哥都是分房睡的,我不会去他也不一定知道。再说了,这几天他都快忙死了,哪有心思和我生气。”
“那可不一定,我可是听说韩大司令员为了我们的雨涵大美人可是连蒋家的那位小公主都不屑一顾,可想而知他对你的重视程度,你也不用反驳,看看你身边的那是几个保镖就知道了。我劝你还是回去看看他吧,不然那一天他起飙来,我这个小庙可经不起他折腾。”何静雅“欠揍”的声音在一次响起,她是不遗余力地取笑雨涵啊。
脸色羞红的雨涵,脸上露出一丝幸福的笑容,笑着说道:“知道了,云华哥哥才没那么小气的。倒是你一天到晚总是想赶我回去,是不是要去干什么坏事或者是和谁花前月下……”
“死雨涵,你是找打”说着何静雅向着雨涵扑了过去……
第一卷:内蒙古风云 第二百章:抗大分校(三)
第二百章:抗大分校(三)
对于后方总院发生的事情,韩云华自然是不知道,但是正和何静雅想的那样,韩云华现在倒是挺希望雨涵在家里,通俗地说他向她了。
不过,这只是韩云华也只是一瞬间闪过的念头,他可没时间长时间停留在儿女私情上面,要知道这几天他连吃饭的睡觉的时间都几乎没有了,每天不是拟写计划书就是签字发命令,反正没一点闲空。就那今晚来说吧,原本韩云华打算去后方总院去陪陪雨涵,但是突然间韩云华又想起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案尚未拟定,看来今晚花前月下的**想法只能泡汤了。
这个让韩云华十分牵挂或者说惦记的事情就是开设抗日军政大学分校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说起抗大这可是很有名气的,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性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军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为***,**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同国民政府开办的陆军大学等军校一样,抗大可是**员心中的圣地,就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也有大批的学员毕业,同时也有大批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中低级指战员返回抗大学习深造,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大批的军政干部。
1936年6月1日,抗日军政大学前身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建立。主要干部由***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包括校长**,教育长罗瑞卿,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至成。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当时的韩云华就是在这里担任警卫营长,同时也兼任警卫部队的教官,所以抗大的前几期干部学员对他这位年纪轻轻的教官可是记忆犹深。
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入延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这些毕业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
抗大开设分校的历史原本也是今年,不过地点却是在太行山区。抗大第1分校:1938年第第第4大队和陕北公学旬邑分校及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各一部,由陕北东渡黄河,于1939年第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何长工、周纯全、黄欧东、李培南、张雄、袁仲贤、阎捷三、张仁初、韦国清、孙继先、袁也烈、廖海光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第1分校迁至山东省沂水,后转战于莒县、临沂、沐水、费城和江苏省赣榆等地办学。抗大一分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二所分校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
就在抗大一分校开设的同一时间聂荣臻也奉命在晋察冀军区开设抗大二分校,二分校虽然没有一分校那样辉煌的战果,但是二分校却是抗大十二所分校中后来发展最好的一所。1938年12月,抗大二分校在晋察冀建立。对于抗大二分校韩云华可是闻名已久,要知道抗大二分校在历史上虽然名声不显,但是抗大二分校在后世却是极其有名的。也就是聂荣臻负责组建的抗大二分校后来更名为华北军政大学,建国后相继改名为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华北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1961年因国防尖端科研需要组建为国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部设于北京市。第十研究院;现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是国有大型军工和民用兼备的中央级骨干企业。目前在石家庄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系1974年重建的北京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后调归总参;以后陆续改称为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军事教育学院;陆军参谋学院;1999年与装甲兵指挥学院合并组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后来,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这种做法隐含了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进行对垒的意味,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
不管后来抗大有多少分校,但是就目前而言,除延安总校外,**尚没有一所正式的分校,所以韩云华要当这吃螃蟹的第一人。
虽然这是一个好差事,但是想要真把抗大塞北分校办起来困难可真不少,首先是教师缺乏。真正有才能的人现在都在各个战场同鬼子血拼呢,那还有心思在这里教人读书。尤其是政治教官缺乏,相对于军事教官而言,内蒙古军区的政治骨干可是相当地缺乏。
不过韩云华毕竟是后世来的,而且还上过国家重点军校,虽然国防科大并不是军事指挥学院,但是办学的相关程序韩云华还是知道一点的。再加上他在亚马逊国际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学到的知识,他相信抗大塞北分校肯定会成为后世最为著名的军事学院的。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加上回忆前世的一些东西,然后结合内蒙古军区现在的实际情况,韩云华初步拟定塞北分校全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塞北军事指挥学院。学院下设军事指挥系、参谋系、政治系、特种作战指挥系。军事指挥系下设: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战车训练科。特种作战指挥系下设:特种兵培训科、特种作战高级指挥科、信息化科、装备科、实战训练科。政治系下设:政治科、政务科、政工科、文史档案科。
至于参谋系韩云华了解的并不多,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参谋系分成简单参谋科与情报分析科两个科。
建校方案初步拟定,就差在党委会上表决通过了,现在由于左权和陈赓等人尚未到达塞北,所以计划暂时搁浅。但是有了中央的批示,建设塞北分校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了。所以尽管左权等人还未到,但是韩云华却已经命令部队开始修建塞北军分校的校区了。
同时军校的招生也正式拉开帷幕,这次招生的首要对象是立过战功懂文化的战士以及中下级军官,最后才是从普通人中选拔。军校招生采取的是推荐制同淘汰制相结合的制度。招生命令一下达部队,先是由班长推荐两名战士,然后上报到排级,再由排长从班级的推荐名单上报到连级,连级经过初步考核再将考核合格的人员名单上报到营级,营级在上报道团级,上报道团级后军区将会进行统一的大考核,合格后将被录取为正式学员。
等左权等人到达归绥后,招生已经结束,第一批学员人数并不多,总人数为1546人,其中作战指挥系1000人、政治系200人、参谋系200人、特种作战指挥系146人。
军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最基本的单位班,其次为分队(排)中队(连)大队(营)纵队(团)总队(旅)。但是由于现在学员有限,所以最高编制为中队。
12月17日,左权连同陈赓以及从120师等部队抽调出来的那个步兵旅终于到达了归绥,内蒙古军区的全套人马终于到齐。在韩云华的命令下,内蒙古军区第一次党政军工作会议于12月19日正式召开。届时师级以上的军政领导以及军区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必须参加,这是制定军区下一步行动的重要会议,只要不是鬼子打到家门口,就不允许请假。
韩云华的命令一下达,整个内蒙古军区顿时行动起来,因为下达命令的同时。韩云华也告诉下边的部队首长,这次会议要持续好几天,来之前务必要将工作安排好,千万不能出岔子。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北方局的同志,虽然现在北方局已经从天津搬迁到了归绥,但是北方局的主要负责人却还没有到,北方局改革后党中央有意让**同志重新回北方局工作,但是**那边暂时离不开他,所以北方局现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级别最高的也就是韩云华这个委员了。
第一卷:内蒙古风云 第二百零一章:军政会议(一)
第二百零一章:军政会议(一)
陈赓以前可是韩云华的老领导,对韩云华很是照顾。但是谁又能想到一转眼韩云华竟然成了陈大师长的上司呢,人们在佩服韩云华升值的度之快的同时也不得不羡慕陈大师长的好运,谁都知道要不是韩云华的大力举荐,这个乙种师的师长还不一定是谁呢。
再一次见到韩云华后,陈赓等人又是一阵唏嘘。就连陈赓这个稳重的大将也是忍不住笑骂道:“小华子,长本事了,一年没见竟然成了我的领导了,好啊,当军区司令了。不错,是我86旅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英雄好汉,哈哈哈。”陈赓说的可是真心话,虽然以前手下的小家伙成了自己的上司说起话来挺别扭的,但是无论是韩云华还是他老子韩老虎以及韩云华的母亲都和陈赓关系都是相当密切,不然韩云华上战场的时候周副主席也不会把他踢到陈赓的部队里。
看着故人之子现在能取得如此成就,陈赓心里也是一阵欣慰,要知道韩云华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掌握着两个省的军政大权,虽然这两个省都不是完整的,但是比起阎锡山的山西也是毫不逊色。
“陈叔你可别这样说,要不是您的教导,现在的小华子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了,哪能有现在的成就。我和云倩父母早逝,要不是受您和主席以及周副主席等人的照顾,也许我和云倩现在早已成了一堆黄土了,哪还有今日的韩云华。”韩云华的语气很真诚,必经双方现在职务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让这位长辈级的大将对自己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
况且韩云华从云倩的口也常常听到关于陈赓的事情,知道在韩云华父母牺牲后,陈赓可是没少照顾他们这对小兄妹。就拿在延安时他将那个红军团长打成重伤,要不是陈赓向主席说情,那可不是一个禁闭就能解决得了的,最少也得给一个降级的处分。所以韩云华对陈赓打心眼里尊敬,再加上如今的韩云华更是知道后世的大将陈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八路军这个英雄的队伍,有着一大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英雄战将,他们胆识过人,叱咤则风云变色;他们雄才大略,智慧可以旋转乾坤;他们英勇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他们赤胆忠心,为民族解放和追求而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陈赓就是这么一个真英雄。
陈赓是一位颇具传奇的大将,他早年参加**,而且还救过蒋介石的命。陈赓同宋希濂等人一起跑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报名,在那里,他们又参加了黄埔军校入学考试。随后被录取,编入黄埔军校第队,成为黄埔军校期生。在同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作战时,陈赓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
陈赓救了黄埔军校校长兼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的命,震动了整个**军。陈赓是**为数不多的能被蒋介石看在眼里的军官之一,而且老蒋对陈赓的信任一点都次于陈诚何应钦之流。随后,陈赓被蒋介石调为随从参谋,可以随便出入蒋介石的办公室,连一声“报告”都不要喊。有一次,陈赓有事要进蒋介石办公室,照例喊了声:“报告”进屋后,蒋介石说:“你还喊什么报告呢?连你我都不放心,还信得过谁呀”由此可见,老蒋对陈赓的信任可见一般。
就算是蒋介石后来现了陈赓是**员时也只是批了个“此人不宜带兵”几个字,也没做其他处理。随后,这份花名册被不要喊“报告”的陈赓看到,于是,他以母亲病重为由请假回家。蒋介石明知他现了自己的秘密,但因为他的“救命之恩”,不仅准假,还送来船票、路费,外加一张委任状:“兹委任陈赓为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队长”。
97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陈赓立即公开宣布退出国民党,毅然参加反对蒋介石的南昌起义。蒋介石闻知此事后,不止一次地对人说:“陈赓是个人才,救过我的命,我非常器重他,可他政治上糊涂,跟着**跑了。”言语间不胜唏嘘。
谁知在9年“糊涂”的陈赓率部和他的手下在鄂豫皖打了两年的仗,在战斗负伤后在上海医治时,又被蒋介石的手下特务“捉”了回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降,对陈赓许以师长高职,但还是没把陈赓拉回来。最后,迫于“救命恩人”的压力,他不得不把陈赓从监狱里放了出来,眼睁睁地让他继续带兵与自己作对,在战场上与自己的手下兵戈相见。
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这在国共两党都不是什么秘密。94年在延安整风时,一次康生阴阳怪气地对陈赓说:“当初你若是一枪把蒋介石给毙了,不就省得天天跟他打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