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拿破仑时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旗在被征服的国土上高高飘扬。随着希特勒在两线的失败,“千年帝国”犹
如一只被戳破了的气球,一下子垮了下来。战事结束,该是赢得胜利的盟国
按照自己意图和规格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了。德国被剥夺了第三帝国时期所
有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占领的地盘,本土面积也被减少到了只及战前的2/3
左右。
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原则是在1943 年10 月美英苏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时
就已经确立起了的。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盟国都在考虑胜利后如何防止这个
不安分的国家重新再起、发动战争,各国都力图想做到1919 年在凡尔赛条约
中没有做到的事情:以某种最有效的方式剥夺德国的侵略手段,并从根本上
打消其扩张妄想。对战争贡献最大,对德国事务拥有决定权的几个大国经过
了一系列的争吵和讨价还价之后,到1945 年2 月雅尔塔会议终于确定了由四
大国分区占领德国。1945 年8 月,盟国发布《波茨坦公告》,公布了关于处
理占败德国的最后原则。
第三帝国的残山剩水被美英法苏四大国划分成了四个占领区:
俄国人接管了约有一千七百万人的东部地区,这里是德意志帝国的传统
粮仓。美国人占领了西南部,包括工业区黑森、巴登一符腾堡,以及原来是
农业区和高山地带的巴伐利亚。英国人进入了德国西北部和鲁尔地区。数十
年来,鲁尔一直是欧洲工业的心脏。这里集中了几百家钢铁厂、煤矿以及重
型机械制造厂。在美英的极力支持下,法国人也占据了一块,这是德国西南
角以及莱茵兰—法尔茨地区,该地区的摩泽尔河流域盛产葡萄,是欧洲最好
的酿酒中心。西方三个占领区的人口约四千五百万。
尽管波茨坦会议后,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它在法律上是德国的最高
权力机构,可是每个占领国还是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自行其事。每个占领区就
像一个小小的国家:各自的边境都由部队守卫,边境上对往来于各占领区的
德国人和他们的物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管制。同时,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国
家元首”,即派驻占领区领导盟军占领部队的军事长官。他的命令高于任何
德国法律,任何德国人皆不得违抗。占领区军事长官的行动仅对他在华盛顿、
莫斯科、伦敦或是巴黎的上级负责。
盟国管制委员会之所以形同虚设,主要是由于四大国在任何重大问题上
不能取得一致决议。美英法苏、特别是美苏对德国都有各自的基本目标和计
划,这些目标与国家利益相连接,势必相互冲突。这样德国问题很快成为美
苏对战后欧洲争夺的焦点。美苏冷战愈演愈烈,德国最终被分为东西两块。
不过,客观地看,希特勒的覆亡却是阿登纳重返政坛的新机运。正是在
希特勒德国的废墟上,阿登纳重新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945 年3 月,美国人一占领科隆,便开始寻找这位昔日的科隆之王。
当阿登纳和他的家人一起,从勒恩多夫的地窖中爬出来,忙于清理曾遭
炮火袭击过的家园时,一名原是德国犹太移民的美国军官来到了勒恩多夫,

在花园中见到了精神矍烁的阿登纳老头。这位军官请阿登纳呆在家里,等待
驻美科隆美军司令官的召唤,至于原因,则未做解释。
又过了几天,美军驻科隆地方司令官R。L。海尔斯陆军中校派了一辆敞蓬
吉普车,把阿登纳和他的妻子接到科隆,准备任命他为科隆的代理市长。
当时战争还在激烈进行,阿登纳担心美国人的任命传出去后,纳粹盖世
太保不会放过他正在前线作战的三个儿子。美国人打消了他的顾虑,毁于战
火的科隆城的凄凉惨状也激起了阿登纳的责任感,他爽快地表示愿同美军合
作。
古老的教堂城市科隆遭战火洗劫,面目全非。在乘美军吉普车到科隆的
路上,阿登纳极目所见处处是倒塌了的房屋建筑。一切都毁于战火:有千年
历史的教堂群只剩下了残坦断壁,莱茵河上的一座座美丽桥梁断裂崩塌,阿
登纳当年建筑的米尔海姆大吊桥消失了,尼勒尔港、展览馆区也不复存在。
只有塔尖高达515 英尺的科隆大教堂仍然矗立在平坦的莱茵大地上,却也千
疮万孔。
破坏程度是如此之大,以致当时许多人都认为科隆不可能被修复。但阿
登纳不愿意看到这座有着古老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在地球上消失。从中世纪前
罗马人建立的一个前哨基地,发展成为第一个基督教主教管区,成为著名的
历史文化名城,科隆已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沧桑。阿登纳出任代理市长作出
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拒绝了一些人要放弃科隆,在北边几英里处沿莱茵
河畔另建新城的建议,决心在原地全力重建这个曾经是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美国人请阿登纳参加盟军城市管理局的工作。海尔斯中校答应阿登纳,
将对他的工作提供全面支持与帮助。这样,阿登纳立即投入恢复城市秩序的
工作之中。
第一步是要解决居民的吃和住的问题。
在当德军与盟军在科隆附近遭遇接火的时候,科隆的绝大部分居民都逃
亡了。战争结束后,逃到各地避难的人们又大批返回故乡,粮食供应成了大
问题,科隆80%以上的房屋被毁,许多人流离失所。占领军城市管理局公开
劝告人们不要回乡,理由很简单:人太多了无法安置。但是,每天仍有成千
上万的人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或步行,如潮水般地涌回科隆。
实际上,早在战争后期,德国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严重困难,粮食、物
资均已告罄,科隆也不例外。为了保证这数万居民的粮食供应,阿登纳一面
请求美军司令官从仓库中拨出食品,供应居民;一面又组织动员全城力量寻
找食物作为补充。他派人在城中搜集余粮,将其集中;又扣下了科隆的所有
车辆,让人把它们开到乡下,向农民购买储存的土豆、粮食、谷物以及牲畜
等。在战前习惯于每天吃三千卡路里热量食物的德国人,现在只能得到官方
配给的一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定量,而且,这个定量还在不断减少,难民的
人口在不断增加。食品短缺威胁着每一个德国人。人们排着长队,等待领取
面包和其他定量供应的食品。
数万居民的安置问题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无家可归的人蜷缩在昔日
城市的各个角落,与一堆堆覆盖着厚厚尘土的碎砖乱石作伴,阿登纳派人设
法把一些受损坏程度稍小的房屋清理出来,又搭起大量窝棚,暂时解决了居
住问题。
在安顿好了居民之后,阿登纳尽力设法使城市恢复运转。他和美军城市
管理局商议,请求首先恢复城市的商业与交通。美国人对阿登纳很慷慨,他

们给了他一张购买钢铁的许可证。凭着这张证明,阿登纳在莱茵的一家工厂
买到了大批钢材。他把这批钢材用于修复莱茵河上那些被毁的桥梁,以便恢
复交通。
1945 年7 月,美国军管政府迅速对美占区内所有的工业设施进行了调
查。他们发现,在美占区大约一万二千个工厂中,只有10%的工厂还在进行
有限的生产,其他工厂均已被炸得无法开工。整个生产处于停滞状态。阿登
纳曾经试图组织人员清理废墟中的工厂,安排就业,但他很快发现这只是徒
劳。整个德国的生产和供应系统已经全部瘫痪,没有原料,燃料与能源奇缺。
更何况谁也不愿这么做,因为如果机器还可以开动,就要被拆卸下来充当战
争赔偿。
战争的破坏是全国性的。在停止轰炸和炮击之后,德国居民密集的中心
城市全都变成了一堆堆瓦砾场。高楼大厦的断壁残垣和碎砖乱石使过去繁华
成为令人伤感的回忆。鲁尔区尤其如此。在这个五十英里长、中间二十英里
宽的椭圆形地区,座落着许多人口密集的城镇,每个城镇均设有煤矿和钢铁
厂,曾号称欧洲的机器车间。战火之后的鲁尔上空,在人们记忆里第一次变
得蔚蓝而洁净。过去钢铁厂、煤矿、发电厂和有关工业设施鳞次栉比、烟囱
林立、烟雾弥漫的景象已经绝迹。空袭后只余下寥寥无几的烟囱孤然兀立,
几只鸦鹊飞过,更增满目凄然。
在四个占领国中,美国人对德国最为大度与宽容。阿登纳对此感受颇深。
美国人对阿登纳在做代理市长期间的所作所为,表现了恰如其分的容忍。
在一次涉及科隆艺术品保护的事件中,阿登纳感到了这一点。作为古老
文化名城的科隆,拥有丰富的艺术珍藏,其中包括最有收藏价值的中世纪时
期“科隆学派”的绘画,堪称德国的国宝。为了使这些画不遭受破坏,战争
时期阿登纳曾派人将它们藏到了南德的霍亨佐伦城堡中一间具有防弹设施的
地下室里。战后,阿登纳感到担心,因为美国人已发出通令,“要交出德国
所占有的全部艺术品”,以审查德国人手里是否还有抢来的东西,他派人把
绘画从霍亨佐伦城堡取出,装在一辆灵枢车里运回了科隆,最后把它们藏在
了赫尔曼—普夫劳姆艾大街一幢房子的地下室里。这幢房子的主人当时是一
个天主教神父,他在房里设了一个小型的礼拜堂。阿登纳估计美国人会尊重
教会财产,希望那些画也因此保全。事情虽做得隐秘,但美国人最终还是知
道了。阿登纳坦白地向美国占领当局作出解释,美国人则表现出容忍与理解。
军事长官给了阿登纳一道命令:
“迫切要求阿登纳市长先生把科隆博物院所有的绘画交出来。军事长官
保证,如果证实这些艺术品是德国的财产,一定归还。”
美国人倒是言而有信,在证实了绘画确属科隆市藏品之后,随即如数归
还。这件事使阿登纳认定,美国人的态度是友好的。
不仅如此,美国人还对阿登纳的工作提供有效帮助。阿登纳后来才知道,
美国人之所以信任他,是由于他有幸在美国人开出来的全德白色名单中名列
榜首。这儿有一封陆军中校帕特森写给其上司吉尔里上校的信,可说明一切。
信中写道:
“亲爱的吉尔里上校:
我在这封信星,把科隆市长康纳德·阿登纳博士介绍
给你,阿登纳博士将向你提供有关你所希望从他那儿了解

的1945 年5 月10 日节日的任何消息和意见。
阿登纳博士是1919 年到1933 年的科隆市长。1933
年他被纳粹撤职并受到严重的迫害。阿登纳博士的声誉远
远超出科隆地区;他是全德白色名单中的第一号人物。
在阿登纳博士最近被任命恢复旧职以前,他是我的科
隆市和科隆行政区的民事特别顾问。我对阿登纳博士的正
直、他个人和工作中具有的无私的民主思想表示极大的尊
敬。
忠实的
陆军中校帕特森
1945 年5 月8 日
但是,好景不长。战争结束后不久,各国、军队都开始回撤到各自的占
领区。英美军队从7 月1 日起,撤离苏占区,苏军进驻莱比锡、魏玛、埃尔
富特等城市;同时,苏联也让出了半个柏林市,让美英法三国军队进驻西柏
林。美军于6 月25 日撤离了科隆,把科隆行政区的占领权移交给了英国当局。
英国人并不能像美国人那样欣赏阿登纳。如果英国国内仍然是保守党的
丘吉尔执政,他也许会与同样保守固执的阿登纳关系亲近些。但在7 月的英
国大选中,厌恶战争的英国选民抛弃了丘吉尔和他的保守党,选择了打着改
革与建设旗号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艾德里工党,改由工党执政。工党政
府看来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抱有明显好感,起用了一大批德国社民党人士。他
们似乎不想让像阿登纳这样一位保守派著名人士担任科隆市长这样的要职,
同时,阿登纳与美国当局过往甚密也使英国人心存芥蒂,在这种情况下双方
的合作自然不尽人意。英国方面常常指责阿登纳办事不力、提出过分要求等,
而阿登纳总是据理不让,这种态度令英国人更恼火。
1945 年9 月底,阿登纳与英占领当局之间爆发了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当
时冬天将至。在解决人们衣、食、住等重要问题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问题
——给居民供暖。随着天气的转凉,问题日益迫切。城市居民每人每天的配
给定量已经下降到六百到七百卡,饥饿再加之寒冷,很可能使许多人过不了
这个寒冷的冬天。
英国军事占领当局为了解决供暖问题,要求阿登纳把科隆市郊那条长20
公里,宽1 公里的绿化带和环城马路上的树木砍倒,供给居民作燃料。阿登
纳强烈反对这种做法。这条绿化带是1917—1933 年阿登纳做科隆市长期间的
政绩之一,阿登纳认为它对居民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向英国人解
释砍伐绿化带将使科隆市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许几十年都难以恢复。他
还说在缺乏煤碳燃料的情况下,借砍伐树木来解决困难,只可能是杯水车薪、
于事无济。建议英国人着力恢复鲁尔的交通和发电厂运行,开放英军当局征
用的存煤,从鲁尔运煤来供给居民燃料之需。
英国人当然不可能会采纳阿登纳的要求。因为整个欧洲都面临着寒冬的
威胁,英国人必须从鲁尔煤矿有限的开采量中分出一大部分供应欧洲的其它
国家,使英国人更为恼怒的是阿登纳还在报刊上公开提出自己的要求。
1945 年10 月5 日,阿登纳在勒恩多夫的家中接见了《新闻记者报》和
美联社两位记者。他告诉他们:盟国若不打算供应德国居民用煤,将会造成
极坏的后果——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余下的人也将衰弱不堪,疾病丛生,瘟

疫流行。他还谈到了他对法国人想使德国分裂,成立一个莱茵——鲁尔国的
看法。英国人把阿登纳的行动看作是对占领者权威的一种挑衅,他们指责他
干扰了占领政策的推行,并把这件事说成是阿登纳不服从占领管制命令的一
大罪状。
也许这时候社会民主党人戈林格尔给英国谍报机关的一份报告起到了火
上浇油作用。在这份报告中,戈林格尔把阿登纳和过去基督教中央党的关系
大加渲染,认为他在战后支持天主教教会人士,压制工会活动;认为他在学
校教育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