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的历史和文化-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野,全军覆没。
  为景的长子弥六郎晴景,继承了家督之位,这是个既好女色也好男色,没本事偏又刚愎自用、残忍好杀的家伙。他一上台,不仅越后国中大大小小的豪强举兵反叛,连首席家老昭田常陆介也起了异心。
  昭田常陆发动兵变,杀死了晴景的两个弟弟,晴景凄凄惶惶逃出主城春日山。虽然不久以后反攻春日山,赶跑了昭田,但越后国已经再度陷入战乱兵燹之中了。
  这时候,为景的幼子,长得瘦小黧黑,又沉默寡言,不被父兄喜欢,从小送去林泉寺出家的长尾景虎,在娘家亲戚的护送下,来到了琵琶岛城。琵琶岛城主宇佐美定满,是神德流兵法的始祖,一向不满长尾为景欺压上杉氏之所为,只因实力不足以相抗衡,才暂时蛰伏。如今为景已死,平定越后,宇佐美不做第二人想。听说长尾景虎前来求见,以为他只是来借兵的,谁料见面后,景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请收我为徒,教授兵法。”
  景虎在宇佐美的细心教导下,逐渐成长起来,他以栃尾城为根据地,很快收伏了新发田长敦、北条高广、长尾房景、斋藤朝信等虎将豪族,连号称武勇北国第一的柿崎和泉守景家,也对他心悦诚服,乖乖归顺。眼看越后即将回归太平,但是长尾晴景受不了弟弟的声名响彻整个北陆,没等昭田常陆伏诛,就率先发动了内战,号召豪族们讨伐景虎。
  然而,没有一家豪族在意他这个有名无实的守护代的命令,更没有一家豪族敢与长尾景虎为敌。战争的结果早在人们预料之内——在守护上杉定实的调解下,景虎进驻春日山,继承守护代和长尾家督之职,晴景体面地退往府内,和守护大人一起隐居去了。
  不久以后,景虎杀死昭田长陆介,并渡过阿贺野川,降伏中条藤资等扬北村众,恢复了父亲统治下,统一而且和平的越后国。
  然而,越后的和平并没有能够长久维持下去,北信浓七大豪族的使者,恰在此时,来到了春日山。

【龙虎军略】
  长尾景虎后来继承关东管领山内上杉的姓氏和官职,更名为上杉政虎,官从四位下近卫少将,职为关东管领;其后他又得将军足利义辉赐以苗字,更名辉虎,出家入道,法名谦信;习惯上称为上杉谦信。武田晴信则最高做到从四位下大膳大夫,出家入道后法名信玄,号德荣轩,习惯上称为武田信玄。
  谦信和信玄在信浓川中岛地区的战争,就是日本战史上有名的川中岛合战,长达十一年,先后发生五次大的战役,但始终维持不胜不败的局面。仔细剖析两个人的个人性格,和双方实力的对比、战略的运用,应该就可以体会到这种均势产生的根源了。
  武田和上杉,两个人在个人性格和生活作风方面,迥然相异。信玄好色,而且据说还喜欢男风;谦信似乎是天生对男女情爱甚为反感,终生未娶,继承人从养子之中挑选。信玄无坚定的信仰,虽然他信奉佛教净土真宗,但总给人感觉是为了阻止连襟本院寺显如(净土真宗总本山石山本院寺的住持,经常煽动各地一向宗徒起事)来给他捣乱;谦信则笃信佛教真言宗,被看作是战神毗沙门天的化身,因此一向一揆总是在越后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信玄毕生为了家族的存续而战,在甲斐的经济没有达到满意的要求、在釜无川治水工程没有完成前,即使没有谦信掣肘,他也未必会有攻上京都,夺取天下之心。谦信则是为了正义而战:平定越后,是恢复北陆的秩序;川中岛合战,是应村上等所请;关东攻略,是管领上杉宪政的哀求;发兵越中,是为父报仇;吞并能登、进入越前,是响应将军足利义昭讨伐织田氏的诏令。
  由于性格使然,两人的军略也截然不同。信玄是静,他把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搬上军旗,自率山队,稳坐阵后指挥。他认为:“对于胜利,取五分为上,七分为中,十分为下。五分可以激励斗志,七分则生惰性,十分则骄傲忘形。”谦信则为动,以“毗”字为军旗,乱“龙”为突击信号,凡战阵必冲锋在前,很少后退。他曾引用《吴子》的话说:“舍生去战则生,怕死去战则死。”
  因此两军相遇,信玄总是躲避,要寻找最好的战机予敌以重创,而谦信则勇往直前,甚至露出满身破绽,引诱对方主力前来决战。川中岛的五次会战,往往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局面,一方攻,一方守,攻的不得其门而入,守的找不到机会反攻,旷日持久,终于各有损伤,罢战归去。
  然而,如果对比双方的实力和所处的环境,谦信的处境比之信玄,可就太过于艰难了。
  首先,信玄利用甲骏相三国同盟,保障了自己的侧翼,并且十年辛苦布置,给谦信张开了一张庞大的包围网。谦信南有武田,东南是因为关东攻略而势同水火的小田原北条氏,西面是也与武田有盟约的越中诸豪强,北方还有佐渡的水匪,只有东面若即若离的芦名、大宝寺等诸侯,有时还能够帮上一点忙。
  然而,谦信通过毕生的努力,冲破了这张巨网。向南,阻扼武田氏于川中岛地区;向东南,数次击败关东霸者北条氏;向北,围剿水匪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向西,攻破椎名康种、神保良春、铃木国重等,统一了越中国。直到武田信玄、北条氏康先后去世,东国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毗沙门天神之剑了。当然,当时上杉谦信也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恶徒”织田信长,无暇再顾及其它。
  信玄的谋略共有两手,一手在外,一手在内,他在越后国内部给谦信制造的麻烦,比外部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双方家臣团的组成谈起。
  武田氏拥有稳固而且团结的家臣团,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信虎留下来的谱代老将,譬如前面提过的板垣、甘利,以及原(虎胤、昌俊)、诸角(虎定)、饭富(虎昌)等,还有两个智勇双全的弟弟——武田信繁和武田信廉。二是武田同族的穴山(梅雪信君)、秋山(信友)等,分置为各方城主,管理内政。三是外乡的降将或者客卿,如军师山本勘介,来自信浓的真田一族(以后将专节介绍)、保科一族,来自诹访的木曾一族(木曾氏和诹访、小笠原、村上,并称为信浓四大豪族)、阿部胜宝、长坂长闲斋、跡部大炊助(最后两位,是武田下一代诹访四郎胜赖的老师和亲信)等。
  但是作为武田军主力的四大名臣,则都是信玄从下级侍从里亲自选拔并培养起来的。他们包括:仁智勇俱全的“鬼美浓”马场美浓守信房(原名教来石民部少辅景政)、深谙信玄兵法之要的“避战将军”高坂弹正忠昌信(原名春日虎纲,有关春日继承高坂家一事,日本史学界很多人持否定态度)、代替其兄虎昌和信玄长子太郎义信统领无敌骑兵“赤备”的山县昌景(原名饭富三郎兵卫),还有在武田信繁死后成为信玄副将的内藤昌丰。
  由此可以看出,除去并非军队主力的同族和降将、客卿外,其它诸将,基本都能够对武田氏忠心不二,战死方休。而上杉谦信的部将中,这样的人物却寥寥无己。
  越后国是一个以上杉本城春日山为中心的豪族联合体,象长尾房景、柿崎景家、北条高广等名将,无不摄伏于谦信的威名,而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忠诚。真正对谦信死心塌地,坚贞不二的,只有以下数人(家)而已。
  第一位,当然是亦师亦友的宇佐美定满,但他的死亡也颇有可疑之处。在谦信去世前不久,宇佐美邀请长尾政景游湖,二人对刺而死。后世的学者猜测,宇佐美是怕谦信无后,一旦撒手西去,长尾同族、素有威望的政景会乘乱夺取越后,因此设计除之。但这终究属于违背士道的内斗行为,崇尚正义的谦信也不得不褫夺了宇佐美的领地以作为处罚。而在日本历史巨片《天与地》(当然不是陈冲或者刘德华主演的那两部啦)中,更干脆设计了宇佐美的反叛情节,给谦信的生平涂上了更加浓重的悲剧色彩。
  第二位,要算从小跟随谦信左右为侍从,力大无比,号称徒手打死过熊的鬼小岛弥太郎了。第三位,是谦信的军师,同时负责内政的直江景纲(原名实纲)。朋友们还记得原哲夫《花之庆次》中的那位直江兼续吗?他就是景纲的儿子,他所戴的那顶酷毙了的“爱”字前立头盔,正是实物保存至今的、直江家祖传的式样。
  还有,就是村上义清、屋代政国、高梨政赖等七家北信浓豪族。虽然谦信直到死去,也没有能够实现诺言,完全恢复他们的旧有领地;虽然越后诸将,从柿崎景家以下,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武田信玄收买,两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反叛记录;北信浓七家豪族感于谦信的品德和承诺,始终不起丝毫异心——终究,信州既有真田之类的乱世英豪,更多崇尚节气的忠臣义士。
  包括家臣反叛、水匪猖獗和一向一揆在内的种种内乱,搞得谦信应接不暇。在战阵上,即使对抗信玄也往往洞察先机的他,在诡谋的攻势下总是焦头烂额。他甚至数度心灰意冷,前往高野山出家,想要撂挑子。然而越后诸将虽然当他在的时候各怀鬼胎,谦信一走心又虚了,既怕被武田一口吞并,又怕在越后国本身的内斗中丢了性命,于是苦苦哀求,深刻反省,把谦信又劝了回来。有人认为,出家入道,就其结果来看,是谦信的一种手段,此话不无道理,然而对于这位出污泥而不染,身处乱世却圣洁如莲的上杉谦信,我宁可不这么想。
  在军略上,谦信略胜一筹;在政略上,信玄是当然的魁首。所以双方大战十一年而均无法取胜。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天与地·上杉谦信》的作者海音寺潮五郎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对比谦信和信玄,无疑前者的人格魅力更为巨大……我也更喜欢谦信……我生来不喜欢依附于他人,但倘若生在战国乱世,必须要从属一位诸侯的话,我却会选择信玄。”我想,许多朋友,大概都有同样的想法吧(包括笔者)。

●无底价拍卖·信玄和谦信的著名盔式: 

     
  

十章、战国的名将·甲信越篇(下)

  武田与上杉的战争,是战国时期战略战术运用的极至,也是旧时代战争的最后终结。信玄最早将南蛮传来的铁砲(步枪)运用到实战中去,并发明了攻城战中的铁砲密集射击战术;谦信也非常注重火器的使用,在春日山城建立了自己的铁砲作坊。要说双雄不接受新生事物,完全是胡说八道,但他们的战术思想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却是事实。
  在游戏中(如《信长の野望》系列),往往无法表现真正的新时代战争,即织田信长对战术和武器进行大胆革命后的战争——这是赤备最后在长篠覆没的主要原因(不是全部原因)。这段精彩的战史,咱们先卖个关子,以后再详细叙述。

【血战川中岛】
  1553年,武田军侵攻至川中岛,村上派使者向越后求救,提出以北信浓高井、水内等四郡,以及他所保有的小块越后领地作为酬谢。谦信(为了叙述方便,以后将直接以信玄和谦信来称呼二人,而不考虑改名的年代)遂派大将柿崎和泉守景家统率本部,前往增援。
  景家来到信浓,使甲州人初次尝到了越后骑兵可怕的战斗力。然而,一勇之夫的景家,终于还是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与村上等豪族一起,凄凄惶惶逃回越后。
  谦信并未惩罚柿崎景家,而是抓紧对武田氏兵法谋略展开广泛、深刻的研究。两年后,即1555年,谦信亲自统领大军,发动了对川中岛地区的攻略。 
  信玄调兵来迎,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接受春日虎纲“避战”建议,坚守不动。两军对峙,竟长达二百余日,最终由于今川义元的从中调解,各自罢兵而去。这是第二次川中岛合战。
  1557年,爆发了第三次川中岛合战,又是稍一接触、长期对峙、各自撤兵,已经成为模式,乏善可陈。但是这种战法,大合信玄的脾胃,却把谦信憋个半死,他在战后稍加修整,便西去击破了越中联军,斩断信玄一条臂膀。
  永禄三年(1560年),即著名的桶狭间之战的同一年,谦信终于得到了机会,开始关东攻略(具体过程,将在《关东篇》中详细描述)。次年闰三月,他在镰仓鹤冈八幡宫正式继承关东管领之位,更姓上杉。当年夏末,谦信回到了春日山,随即修书请庄内的大宝寺义增和会津的芦名盛氏协助出兵,秋八月十九日来到了川中岛。
  武田氏在川中岛地区修筑了一座可容纳上万兵马的大城——海津城,以春日虎纲为守将,眼看完工在即。如果海津能够在川中岛站稳,对上杉将是巨大的威胁,因此谦信火速进军,希望一举将其攻克。
  然而来到川中岛,他却发现尚无大军进驻海津,于是不去围城,重施故伎,东上死地妻女山扎寨,引诱武田军前来围山,好进行主力决战。
  第二日,即八月二十日,信玄统带甲信诹三国大军整整两万兵马,进驻了海津城。诸将纷纷请令,包围妻女山,困死越后军。但是,信玄一眼就看透了谦信之所想,谦信又不是马谡,故意陷入死地,能没有后着吗?他带兵绕过妻女山,翻上了更东边的茶臼山,与海津呈夹击妻女山之势,给越后军以巨大的压力,逼迫谦信下山。
  然而,这回轮到谦信以静制动了,整天饮酒练兵,“我自岿然不动”,就是不下山。信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装作失去了耐心,原路返回海津城,却于途中设下埋伏,引诱上杉军前来阻击。谦信虽然渴望主力决战,但是没有胜算的决战是没兴趣的,信玄的“移营之计”依旧没能骗过他,就象刘备骗不过陆逊一样。
  恰在此时,军师山本勘介献上了“啄木鸟战法”,这是一条妙计,但也是他毕生最失败的计策,终究,谦信的智慧,只有枭雄信玄才能够给予最正确的评价。山本建议,将两万大军分为二路,一路一万三千,以马场、春日、饭富、真田四将统带,从背后趁大雾夜袭妻女山,认为谦信见不到信玄本阵,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