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共和国十元帅风云录-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0 多年来,聂荣臻一直怀念和惦记着与他并肩在晋察冀战斗过的战友和同志。
1980 年,聂帅在着手写作他的长篇回忆录时,明确指示执笔写作的同志:晋察冀斗争的胜利,是英雄的晋察冀人民和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在我的回忆录里,一定要更多地写上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名字。他深情地回忆说:“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其中有许多老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都把满腔的热血洒在了晋察冀土地上。人民群众为抗日而牺牲的人数就更多。仅北岳区部队,在1941 年秋季和1942 年的几次反‘扫荡,中,就牺牲了1600 多位烈士,英勇负伤的达2500 多人。尤其令人怀念的是,我军优秀指挥员、红军时期就任过军长的4 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同志, 1938 年6 月因劳累过度,牺牲在战斗岗位上。1942 年4 月,英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军区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同志,也不幸病逝。1942 年底之前,还有包森、陈群、刘诚光、张仁槐、常德善、王远音、魏大光、陈锦秀、白乙化、许佩坚、朱潘显、李和辉、霍焕之、詹道奎、黄天、孙丕谟、刘开绪等60 多位团职以上领导在作战中英勇捐躯,效命沙场。这些先烈,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风风雨雨几十年,聂帅清晰地记着先烈们的名字,在这惊人的记忆力里,蕴含着他对牺牲战友朝思暮想的怀念之情。
聂荣臻为了夫达对长眠于华北大地战友的思念,经常以蘸满感情的墨笔题词书碑,寄托哀思。狼牙山纪念碑,华北烈士陵园纪念馆,阳泉百团大战纪念碑,城南庄纪念馆,晋察冀的多处革命遗址,都留下了他写的题词或碑文。狼于山五壮士唯一幸免的葛振林1983 年秋季回部队参加纪念活动,路经首都,聂帅特意请他到寓所做客。杰出的军事家与著名的老英雄紧紧握着双手,忆往昔峥嵘岁月,谈40 年别后相思。
80 岁高龄的聂帅呼唤着英雄的名字,动情地把葛振林揽在怀中,轻轻拍打着他的臂膀。狼牙山视死如归的。壮士,竟象小孩子一样,偎依在老首长身边,思绪万千,泪洒胸襟。此情此景,如同当年在晋察冀庆功会上,聂司令员向葛振林、宋学义颁奖祝贺的热烈场面。
40 多年来,聂荣臻没有忘记过晋察冀的乡亲们——那些在连天烽火中抬担架、送公粮的父老兄弟,那些宁可牺牲自己的儿子也要掩护八路军的大娘大婶,那些深明大义争相送郎送子参军的边区妇女,那些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们。聂帅同晋察冀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清楚地记得,他曾亲手把一面大红的光荣旗,授给“晋察冀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他亲自把一朵大红花,别在“爆炸英雄”李勇的胸前;他在晋察冀群英大会上,热情地把“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介绍给与会代表;他还长久地记忆着“子弟兵的好大哥”崔洛唐、英雄的回民母亲大官姑、拥军模范耿大娘、少年英雄王璞、劳动模范韩风龄等数十位晋察冀英雄乡亲的名字。在他进城之后,每逢晋察冀的老模范进京开会,他都要把他们请到家中,叙家常,谈别情。他与戎冠秀的联系长达半个世纪。每年,戎冠秀都要亲手做一双聂帅爱穿的布鞋,连同家乡的特产,捎给日夜操劳的聂帅。而聂帅更是牵挂年迈体弱的戎大姐,总要寄去一此药物和营养品。在戎冠秀晚年因病住进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后,聂帅派人到病床前慰问,送去了他精心挑选的各种慰问品,还献上了一束“勿忘我”的鲜花。“子弟兵的母亲”在弥留之际,还轻声呼唤着聂帅,喃喃地说:“聂帅同我们心连着心。”
10 个春夏秋冬,40 年风风雨雨,德高望重的聂帅与晋察冀人民心息相通,血肉相连。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前夕,聂荣臻又一次精辟地总结了开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基本经验。他写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党的领导,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就是我们在八年抗战中,所经历的事实和所得出的结论。”
叶帅在重大历史转折的瞬间(草石 萧帆)
叶剑英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897 年4 月28 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1917 年夏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加入“援闽”粤军。1920年8 月参加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军阀之役。翌年10 月,随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出巡广西,后任江防舰队海军陆战队营长。1922 年夏,当投机革命的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时,叶剑英率部参力护卫孙中山、反击叛军的作战。1924 年任建国粤军第2 师参谋长,应廖仲恺之邀,参与筹办黄埔军校, 任教授部副主任。后因陈炯明叛军再次来犯,奉调回第2 师参与组织指挥作战,保卫广州。随后兼任第2 师独立营营长和新编团团长,设营于香洲,配合黄埔军校培训军士。10 月,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1925 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 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 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参加北伐。攻克南昌后,任新编第2 师师长。
1927 年4 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毅然通电反蒋,从吉安赴武汉, 任国民革命军第2 方面军第4 军参谋长。同年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前,在九江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的消息,立即告知叶、贺,并商定对策,挫败了汪精卫的阴谋。南昌起义后,劝说第2 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放弃尾追撤出南昌的起义军。后兼任第4 军教导团团长,率部南下,进入广州,任中共广东省军委委员。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积极扩充教导团、警卫团等革命武装,为起义创造条件。12 月11 日,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任工农红军副指挥。
1928 年,赴苏联莫斯科,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 年回国, 1931 年初,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江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闽赣军区及福建军区司令员,参与反“围剿”作战的指挥。
1934 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红军长征前,任军委第4局局长。长征中,任第1 纵队司令员。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当他发现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背着中央电令右路军南下时,识破张国焘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的阴谋,立即向毛泽东报告,中共中央随即采取正确措施,保证了一方面军主力胜利北上。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一方面军参谋长。1936 年2 月,协助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东征战役。同年7 月起,到安塞、西安等地,联络东北军、西北军中的爱国力量,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2 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西安事变发生后,协助中共全权代表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周恩来、朱德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代表,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1937 年8 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 路军后,任八路军参谋长。同年底到达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在武汉、长沙、桂林等地,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 年1 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务委员。2 月协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1940 年3 月,出席蒋介石召开的全国参谋长会议,发表《对日作战与磨擦问题》的讲话,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言论。1941 年2 月,从重庆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作战。同年11 月,兼任军事教育委员会委员和军事学院副院长。1944 年,在延安多次接见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情况和战绩,扩大中国敌后抗战在世界上的影响。1945 年6 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挑起军事冲突。叶剑英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出席政治办商会议,同国民党政府继续进行停战谈判。1946 年1 月,赴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美国代表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他于1947 年2 月返回延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同年3 月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赴晋西北临县地区,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统筹后方工作。1918 年,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北平和平解放后, 任北平市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组织指挥海南岛登陆战役,领导华南军民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城乡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1952 年后,任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理书记。1954 年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职。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权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 年起,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并一度兼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多方面建树。他主持全军院校和部队的军事训练,倡导郭兴福教学法,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组织实战演习,参与领导制订人民解放军条令条例。指导全军开展军事科学研究,总结人民解放军建军和作战的经验,探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参与制订国防战略方针。1966 年1 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5 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67 年以后,实际上被解除了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工作。1969 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与徐向前、聂荣臻一起,全面深入研究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1971 年,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重新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75 年,任国防部部长。1976 年,实际上再度被解除领导工作。同年10 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78 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 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他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和中央副主席。1982~1985 年,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86 年10 月22 日在北京逝世。
著有《叶剑英抗战言论集》(1940)、《叶剑英诗词选集》(1983)等。
* * * * *
长期从戎,善于谋略,屡立战功,久经考验,历任我国党、政、军高级要职的叶帅,把一生献给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建设事业。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他忍辱负重,和一些老革命家一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抗衡、斗争。特别是在1976 年1 至9 月间,我们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四人帮”加紧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关键时刻,毅然和老革命家们紧密协同,带头运筹,亲自指挥,英勇机智地一举粉碎了害党、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实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愿,结束了“文革”这场空前的灾难,推进了我们的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是党和人民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本文扼要记述的就是他在这场特殊决战中的功勋。
寒冷的一月
1976 年。元旦。
北国风光,天寒地冻,满目冰霜。无线电波伴着似乎被冻得凝结了的气流,向千家万户传递着气势磅礴的声浪: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是毛泽东主席1965 年5 月重上井冈山时填写的一首《水调歌头》。
接着,广播员变换了一种稍微轻松一点的音调,播出同一位侍人在同一年写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电波在北京后海南沿的上空荡漾,钻进柳荫街一座紧闭着银灰色铁门的大院里。这是叶剑英元帅的住地——小翔凤5 号。
年近八旬的叶帅,此刻穿着深蓝色便装,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凝神地听着毛泽东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这两首词。叶帅太熟悉、大喜爱毛泽东的诗词了,就像熟悉喜爱诗词作者毛泽东本人一样。这一半是因为他多年与这位人民领袖相处,十分敬仰他的才学和人品,另一半是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位诗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