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 (全本)作者:高月-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种深深的孤寂涌上了杨玉环的心头。……
龙辇缓缓而行,数千羽林军在前面开道,将行人赶到一旁,李隆基坐在龙辇上,冷冷地望着两边对他顶礼膜拜的小民,他已经做了四十几年皇帝了,大唐江山牢牢掌控在他手中,他喜欢江山,也喜欢美人。在他看来,无论江山还是美人都是他李隆基私人之物,任他的喜好取舍。
他的后宫已经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后宫,有四万多嫔妃,大凡天下的美女,他都恨不得收入宫中占有,用不用是另一回事,他喜欢收集美女,这已经成为他的癖好,只要他看上的女人,他就会不择一切手段弄到手,这一次他看上了独孤明月,这个有着不亚于贵妃姿容的女子令他怦然动心了。
如果能将她收进宫,她和杨贵妃就是他的大乔小乔,有这两个女人,一切女人他都不会放在眼中了,她们将陪伴着他,以娱他的暮年,可是他看中的女人,居然会在他看中后嫁给了李庆安,这是他为帝四十余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令他深深受挫,可他又不敢做得明目张胆抢节度使的女人,这不是什么礼义廉耻之事,他连自己儿媳妇都抢了,还在意什么礼义廉耻,他在意的是安西,他现在还需要李庆安替他打下岭西的万里江山,李庆安的目标也令他怦然心动,将安西变成大唐的州县,这是大唐百年来谁都没有达成过的目标,无论太宗、高宗还是则天皇帝,无论是侯君集还是王孝节,还是夫蒙灵察、高仙芝,他们谁都办不到,在李庆安这里,李隆基却看到了希望。
正是这一点,李隆基还暂时不想动李庆安,李庆安也是他留给长孙的栋梁,但他要独孤明月,这一点也毫不含糊,这里面似乎很矛盾,可李隆基看来这并不矛盾,他相信李庆安不会为一个女人而放弃安西节度使之权,他需要给李庆安施压,让他乖乖地把独孤明月献给自己,或者是装聋作哑,大不了自己再多赏他几个美女罢了。
想到这,李隆基对伺候在身旁的鱼朝恩道:“你去一趟礼部,就说是朕的旨意,正式册封李庆安之妻为郡王妃,命他开府立制。”……
新婚燕尔,李庆安和明月郎情妾意地相处了一天,下午时分,礼部的官员到来,传达了李隆基的旨意,正式册封独孤明月为郡王妃,这是她的诰命,并命李庆安开府,也就是说,李庆安不能再住在高力士府中了,他必须建立自己的郡王府,建立了郡王府,明月自然就必须留在京城为质,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李庆安在长安有两座宅子,一座是高力士送他的宅子,他从来没有住过,而另一座是李隆基赏他的大宅,位于靖善坊,占地近四十亩,巧的是,这也是武三思的一座旧宅,前几年修葺一新,赏给了李庆安。
安西郡王府的府匾几天前便已经送来装上,只是还没有仆从,细软家居物品也没有采办。
册封后没有多久,李庆安便带着独孤明月乘马车来到了他的府宅,府宅里只有一对老夫妻在打理,听说主人来了,夫妻俩连忙打开了大门。
“夫君,不是说我们不住这府宅吗?”
明月见李庆安一本正经来看宅子,不由有些担忧地问道。
李庆安笑了笑道:“他既然已经下了旨意,咱们给他个面子也无妨,再说,这是咱们的家,将来总一天,我们也会住在这里,没事来看看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明月一颗心稍稍放下,便拉着李庆安的手笑道:“夫君说得不错,咱们看看自己的家去。”
两人走上台阶,几名亲卫跟随在身后,走进了府宅,看守府邸的老者已经有六十余岁,他见过明月,却第一次见李庆安,他见李庆安和夫人牵手上来,便立刻知道这是自己主人来了,他连忙上前见礼:“老爷,小人名叫罗四郎,这座宅子小人已经看了二十年。”
“我们想想看一看宅子。”
“是!老爷、夫人请随我来。”
罗四郎带着李庆安和明月向内宅走去,李庆安的新宅占地极广,分为三进,前院是普通杂役下人所住,由数十间屋子组成,中院是起居室及大堂,大堂宽阔深远,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就餐,旁边还有一个侧堂,是日常起居的主要场所。
在大堂前的天井中,有一株参天古树,是一株足有四百多年树龄的老杏树,李庆安仰望着这株杏树,在他少年时的老宅中,也有一株参天大树,这株老杏树让他想起了少年时光,他和一群少年顽童在树上玩耍。
“夫君,你在想什么?”
明月走到一旁关切地问道。
李庆安感慨地笑道:“我在想,假如我去了一千三百年后,再来寻找此时我们的踪迹,又会是什么样子?”
“夫君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怎么会想到一千三百年后?”
李庆安看了她一眼,笑道:“你觉得很荒唐吗?”
“不是!不是荒唐。”
明月摇了摇头笑道:“一般人都会说五百年后,或者一千年后,可夫君却说一千三百年后,与众不同,我不知道夫君怎么会有一千三百年的念头。”
李庆安轻轻揽住她肩头道:“我只是一个念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走吧!我们现在去买下人。”
“可是内室我们还没有看。”
“我们只是做个姿态,买下人也只做姿态,或许你没有发现,有人一直在跟着我们。”
“跟着我们?”
明月吓了一跳,“夫君,你是说有人在监视我们?”
“等会儿,你看看就知道了。”……
一刻钟后,一百余名亲卫护卫着李庆安的马车向位于城南的奴隶市场而去,当他们刚走,两名骑兵的人便出现停车的地方,尾随着他们的马车一路跟去。


第九卷 东宫之争 第302章 金蝉脱壳
李隆基已经到了大明宫。尽管大明宫佳丽如云,但她们并没有能够抚慰李隆基焦躁的心,一直到黄昏时分,李隆基终于得到了鱼朝恩的消息。
“陛下,陈铭忠那里传来消息,李庆安下午带着妻子去了府宅,随后又去奴隶市场买了三十几名仆佣,孤独府和高力士府也各给他们十名下人,独孤府还送来了大量的被褥瓷器之类物品,新府已经在布置了。”
“嗯!”
李隆基一颗悬起的心略略放下,他点点头道:“可加派人手,命他们一定要盯住了,绝不准李庆安把人带走。”
“奴才遵旨,奴才这就去安排。”
“等一下!”
李隆基又叫住了他。
他想了想便吩咐道:“命人去把武贤仪召来,朕今晚要宠幸她。”
鱼朝恩匆匆走了,李隆基背着手慢慢走到窗前,凝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春色,此时此刻,江山在他心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美人,他内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独孤明月的影子。这种得不到的痛苦,让他几乎已经难以忍受了。……
李庆安的马车依旧停在大门外,天色刚擦黑,大门打开,一队骑兵从府内驶出,飞驰漫卷,气若奔雷,人人肩披大氅,俨如一阵狂风般坊门驶去,躲藏在对面巷中的几名监视者立刻紧张起来,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骑兵队伍,在队伍中间,他们看到了被士兵簇拥着的李庆安,却没有看见独孤明月,甚至连女扮男装的人都没有,几名监视者略略松了口气。
他们并没有跟李庆安而去,他们的任务是盯住独孤明月离开府宅的去向,前后两侧,每一扇门外都有人监视,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今天才是李庆安成婚的第二天,在第三天,他们还要去娘家回门,这才算完成一次婚典,这几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事情。
李庆安的骑兵队冲出了城门,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一轮孤月挂在深蓝色的天空。风中有几分暖熏熏的气息。
冲出城门,骑兵队这才缓缓放慢了速度,李庆安扯开披在身上的大氅,露出了躲在身后的独孤明月,她已经换了一身黑色短装,紧紧地抱着李庆安的后腰,战马快速奔驰,使她的脸色被颠簸得有些苍白。
“明月,你怎么样?”
明月克制住胸腹间的恶心,小声道:“速度慢一点没有问题,速度太快了,颠得有些受不了。”
“好吧!我们缓行。”
李庆安将明月抱到战马前面,用大氅裹紧她,放慢了马速,平稳地向军营方向而去。
军营门口已经停了两辆马车,众人翻身下马,马车的车窗开了,明珠笑着向明月和李庆安招招手,“姐、姐夫!”
明月上前笑道:“你这个精灵古怪的家伙,这次姐姐又要欠你人情了。”
“没事呢!最好我也能去安西。”
明珠笑着,目光中带着一丝央求。向李庆安望去。
“就看你的运气了,运气好,你就能去安西,运气不好,你就只能替你姐姐回京城了。”
李庆安笑了笑,又问她道:“你出来,你父亲知道吗?”
“娘没有告诉爹爹,对了,娘还让我转告你们,姐姐回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要平安返回安西,希望姐姐能一路顺利。”
“那好!我们准备出发了。”
李庆安走到明月面前,轻轻扶住她肩头笑道:“你先走一步,我会随后赶来。”
明月虽然恋恋不舍,但她也知道,情况紧急,如果她不能走脱,后果就严重了,她默默点了点头,转身上了马车。
李庆安又对他的亲兵都尉江小年道:“夫人的安全就拜托你了,记住,要尽快出关中。”
“大将军放心吧!属下一定会护卫好夫人。”
他调转马头一声低令,马车缓缓起步,两百名亲兵护卫着明月的马车向西而去,车帘拉起,明月向李庆安招手告别。
李庆安一直目送马车消失在黑暗之中,他这才调转马车道:“回城!”
百骑战马一齐发动,如风驰电掣般向长安城内驰去。……
次日一早,李庆安的新府内便开始忙忙碌碌大采购了。由如诗妆扮的独孤明月也出现了几次,又派人去东市绸缎铺买了不少上好的锦缎,又去胡人珠宝店订购了不少名贵首饰,很快胡人珠宝店的伙计亲自将珠宝首饰送了上门供选择。
在府外监视的人立刻追问送珠宝首饰的伙计,是谁买珠宝?答案是李大将军的新婚夫人,挑选了价值两千贯的首饰。
就这样,两天忙忙碌碌过去了,李庆安也带着妻子正常回门,直到夜里才返回,到第三天上午,明德门外忽然冲来一队报信骑兵,马速极快,蹄声如雷,马上报信兵大喊:“前方闪开,安西紧急军情!”
城门的守军吓得连忙闪过,不敢阻拦,报信骑兵在朱雀大街上疾奔,大街上的民众纷纷向两边躲闪,听他们叫喊安西紧急军情,每个人心中都提了起来,安西又出什么事了?安西出事的消息很快便在长安传播开了。
报信骑兵冲进了靖善坊,一直奔驰到李庆安的新宅前停下,翻身下马冲进府宅中大喊:“大将军。安西紧急军情!”
没过多久,李庆安从府中快步走出,上了马车,直向兴庆宫驶去,安西出了大事,他要紧急返回安西。
李隆基已经返回了兴庆宫,他刚刚睡起,正在梳头之时,忽然有宦官来报:“陛下,安西节度使送来一纸紧急军情,他恳请陛下同意他立刻返回安西。”
李隆基一怔。问道:“什么紧急军情,拿给朕看。”
宦官将李庆安呈送的军情报告递上,李隆基打开了报告,只见上面写着:‘吐蕃军增兵两万至小勃律以南,有反攻小勃律之迹象。’李隆基沉吟了片刻,立刻吩咐道:“把鱼朝恩给朕找来。”
片刻,鱼朝恩匆匆跑来,“奴才参见陛下!”
“朕来问你,安西边令诚那边有消息传来吗?”
“奴才还没有来得及留意。”
“立刻去问,朕要最新消息!”
李隆基恼怒地喝道。
“奴才遵旨,这就去看消息。”
鱼朝恩吓得向内侍监衙门飞奔而去,李隆基又看了一遍军情,眉头皱成了一团,按照李庆安的计划,他应该是五天后返回安西备战,但安西却突然传来消息,吐蕃军有反攻小勃律的迹象,应该说确实有这个可能,很明显,安西唐军的一步计划就是剑指吐火罗,吐蕃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增兵小勃律,就是想趁唐军与大食交战,双方都无暇分身之际,夺回小勃律,插手吐火罗,取渔翁之利。
不过这样一来,便给哥舒翰的陇右战役发动创造了条件,吐蕃分兵吐火罗,他们不可能两线同时开战,哥舒翰在陇右遇到的阻力就会小得多。
“陛下!”
鱼朝恩飞奔回来,“有边令诚的消息!刚刚飞鸽送来。”
他递上了一管鸽信,李隆基打开卷得小小的鸽信,只见上面也只有一句话:‘小勃律传来消息,吐蕃有增兵迹象。’果然是真的了,李隆基再没有怀疑,便道:“准李庆安即刻返回安西,可让太孙豫替朕给李庆安送行。”
他又向鱼朝恩招了招手。低声对他吩咐了几句话,鱼朝恩领令去了。……
安西紧急军情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朝野,这就意味着李庆安要即刻赶回安西,上午,十几名朝廷赶到城外给李庆安送行。
皇储李豫受李隆基的委托来给李庆安送行,其次是刑部尚书王珙、户部尚书张筠,以及工部尚书韦涣、兵部侍郎裴旻等十几名东宫党的重臣,甚至吏部尚书杨国忠和兵部尚书韦见素也来到了送行之所。
李庆安的近千名亲卫已经列队就绪,旌旗招展,整装待发,在他们中间还有几辆宽大的马车,那是李庆安的家眷。
在旁边一座别离亭中已经置办了一桌简单的酒席,十几名重臣在座为李庆安践行,李豫端起一杯酒道:“大将军此去安西,正逢陇右战役发动在即,希望大将军从西面配合陇右作战,早传捷报。”
李庆安也举杯道:“请殿下放心,臣一定在西面战线扫除吐蕃军,为陇右战役的胜利创造条件。”
“好吧!我们饮了此杯,祝大将军一路顺风。”
李豫举杯环顾左右,重臣们纷纷举杯,大家一饮而尽,李庆安对众人笑道:“那好,我就此告辞,明年我再进京述职。”
这时,张筠瞥了一眼马车,忽然笑道:“大将军把新婚娇妻也带走了吗?”
不等李庆安开口,杨国忠却笑道:“张尚书有所不知,大将军的父母先祖都在碎叶,大将军这是要带妻子去拜见父母先祖,张尚书明白吗?”
李庆安微微一怔,他可从来没有和杨国忠沟通过,没想到杨国忠也会这样说,他瞥了杨国忠一眼,正好杨国忠也向他看来,两人目光一触,皆心照不宣地笑了。
他们俩斗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什么意见一致过,唯独在这件事,两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杨国忠要维护杨家的权益,无论如何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