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 (全本)作者:高月-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小的妻子叫多云奴,是回纥相国延支伽罗的女儿,她端起金光闪闪的金奶壶,跪在谋刺黑山面前,给他倒了一杯奶茶,这是一个长得非常美貌的少女,她娇小玲珑,皮肤白皙,长长的睫毛下面是一双透着稚气的大眼睛,她娇嫩,几乎是如花似玉,神态也极为迷人。
看得出,谋刺黑山也极喜欢这个最小的妻子,他伸手捏了捏她娇嫩的脸庞,笑道:“你昨晚不是说想要一顶单独的帐篷吗?可以,今天晚上你就有了,晚上我和你睡,记住了,要好好伺候我。”
“是!”
多云奴双手端起奶茶高高举过头顶,“大酋长,请喝奶茶!”
她的语气很卑恭,可她头低下时,眼中却闪过一道仇恨的目光,谋刺黑山接过奶茶,他腰间的短刀柄却露出来,多云奴紧紧盯着短刀柄,胸膛开始剧烈起伏。
“你怎么了?”
谋刺黑山见她双手发抖,不由有些奇怪地问道,就在这时,桌上的奶壶微微震动起来,壶盖当当地响个不停,另外两名妻子都惊慌地站了起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谋刺黑山经验丰富,他立刻意识到了不妙,这应该是马蹄震动,有大队马群冲来了。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骚乱的声音,只听有人大呼小叫,声音惊惶,谋刺黑山一下子站了起来,大步走到门口,见外面的数千族人东奔西跑,很多人都已上马向南方逃去,财产和牛羊都顾不上了,他厉声喝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大酋长,你看那边!”
一名牧民手指北方,谋刺黑山探头向北方望去,顿时吓得魂不附体,只见北方数里外的草原上,一片黑压压的骑兵正向这边铺天盖地杀来,无数面绣着狼头大旗在空中飞扬,天空也被旗帜遮蔽了,就俨如沙尘暴到来时的情形,在骑兵前面,有数百名葛逻禄牧民在仓皇逃跑,但很快便被骑兵群所吞没,无影无踪了。
谋刺黑山呆立了半晌,他忽然大叫一声,转身便逃,在他大帐旁有一匹骏马,谋刺黑山解开缰绳便翻身上马,这时多云奴从营帐中奔出,张开臂膀大喊道:“酋长,求求你带上我吧!”
谋刺黑山爱煞了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小妻子,他立刻伸手给她,“快上马!”
回纥人无论男女都精通骑术,多云奴翻身上了马,坐在他的前面,双手紧紧抱住他的腰,谋刺黑山调转马头大喊道:“坐好了,我要走……”
他话还没有说完,突然浑身一震,不可思议地低下了头,只见他的腰上深深地插进了一柄匕首,匕首就握在他的小妻子多云奴的手上,多云奴猛地拔出匕首,大叫一声,“你去死吧!”
她将匕首狠狠地插进了他的胸膛,刺穿了他的心脏,在谋刺黑山被杀死的一瞬间,他听到了多云奴恶狠狠的最后一句话。
“我告诉你,我不是相国的女儿,我是回纥可汗的女儿,你玷污我的清白,我要你们葛逻禄人付出千百倍的代价。”……
三万回纥骑兵如暴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他们砍断帐篷,杀死男人和儿童,掠夺女人,到处是惨叫声和哭喊声,血流成河,死尸遍地,这时只见一名年少的女子奔来,她手中高高拎一颗人头大喊道:“我是回纥公主多云奴,葛逻禄人的大酋长已被我所杀!”
贺莫达干疾奔上前,他认出了多云奴,又惊又喜地大叫一声道:“公主,你还没有死吗?”
多云奴满腔仇恨,她歇斯底里地大喊道:“我还没有死,但我已被葛逻禄人玷污,我要你们杀尽葛逻禄人,就是婴儿也不放过!”
“遵命!”
贺莫达干下达了杀无赦的命令,回纥骑兵立刻分成五十队,以玄池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杀去,这一次,葛逻禄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
数万回纥骑兵屠杀葛逻禄的消息在三天后便传到了碎叶城,安西军为之震动,安西政事堂立刻改变了南下吐火罗防御吐蕃的计划,将两万唐军精锐向北调动,前往碎叶以北的七座防御城,安西政事堂又以特别紧急军情的方式,向驻扎在石国的两万唐军求援,吐蕃大军和回纥军同时出兵安西,使安西面临着自武则天垂拱二年以来,七十年不遇的最大挑战。
第十二卷 唐蕃大战 第487章 血战且末(上)
且末城原本是个小城,自武则天长寿元年,唐朝大将王孝杰收复了安西后,唐廷便断断续续对且末城进行重建,十几年后,且末城成为了一座周长近二十里,城高五丈的中等城池了,尤其三年前萨毗泽战役后,李庆安再次下令对且末城城墙进行加高加固。
此时的且末城已经成为安西的雄城之一,高达七丈,城宽五丈,可并行三辆马车,尤其城外的护城河,与且末河相通,宽三丈,深两丈,南北两座城门高高地悬起了吊桥,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此时的唐军已经意识到吐蕃军将对安西发动进攻,他们放弃了兰城、尼壤城、弩支城、典合城、七屯城等小城的驻防,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到了且末城,此时的且末城内已有唐军七千余人,囤积了大量的军械粮食,足够守城一年。
当萨毗城的唐军撤回了且末城后不久,唐军斥候便传来了消息,吐蕃军三万大军已经到二十里外。
‘当!当!当!’刺耳的警报声响彻了全城,唐军从四面登上了城墙,在城墙四角,唐军架设了四十台重型投石机,又发动了四千余名且末城男子,给他们穿上了唐军的衣甲和军服,也投入了城池的防御中来,还有数千名年轻妇女,她们将为城上的军民送水送饭,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若且末城失陷,那图仑沙漠以南的安西领土就将全部被吐蕃人占领。
一刻钟后,吐蕃大军的身影已经出现在绿洲的尽头,三万吐蕃军分成三个方阵,黑压压的向且末城行军而来,离城三里外,吐蕃大军开始扎下营帐,很明显,他们要进行攻城之战了。
吐蕃军进行攻城之战原本并不是他们的长项,他们无法制造精良的攻城器械,但这几年,吐蕃军从掳掠来的汉人工匠那里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技术,他们也能制造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这次吐蕃从逻些长途跋涉而来,需要翻越一座座高山,使他们无法携带投石机、攻城槌等重型攻城武器,只携带了数百架拆散的云梯。
尽管吐蕃不愿意攻城,但且末城却是他们绕不过的障碍,他们不可能将敌人重兵置于自己的后方,那样不仅严重威胁他们的补给,也会断了他们的退路。
吐蕃军在三里外忙碌地扎下了大营,并组装云梯,而吐蕃主将尚嘉素则在数百名吐蕃精兵的护卫下靠近了城池,查看且末城的防御状况,尚嘉素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且末城的严密防御使他不由皱起了眉头,要攻下城池首先就要渡过护城河,其次高达七丈的城墙使他们的登城变得异常艰难,但这些吐蕃军都能克服,关键是知己不知彼,唐军在且末城到底有多少兵力?
他眯着眼睛打量着城头上的唐军,他的位置处于南城,城头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士兵,足有四五千人之多,刚才他在东城墙上也看到了数千士兵,这不由使尚嘉素倒吸一口冷气,如此计算,唐军在城内应有上万士兵了。
以三比一的比例攻城,这对吐蕃军非常不利,尚嘉素暗暗诅咒尚息东赞,本来,如果是七万人来进攻安西,那么以七比一的攻城比例,拿下且末城不成问题,可现在,尚息东赞本人去攻打吐火罗,而让他来啃安西这块硬骨头,他只有三万人,就算他不计伤亡拿下了且末城,那至少也会损失过半了,后面呢?他拿什么去进攻于阗,拿什么去进攻疏勒?
尚嘉素沉思片刻,如果他不狠狠打上一仗,尚息东赞是绝不会答应增兵,想到这,他便调转马头,向自己的大营而去。
城头上,贺娄余润也在注视着吐蕃军的动向,他最担心就是眼前的三万吐蕃军只是前军,而真正主力在后面,这是吐蕃军打仗的特点,喜欢先派部分前军在前方进攻,而主力却在后面,如果三万人只是前军的话,那么后面的吐蕃军至少要在七八万了。
仅仅凭借且末城和他的七千军马是抵挡不住十万吐蕃大军的进攻,如果真的被吐蕃军攻克了且末城,那么安西就危险了,贺娄余润为此已经担心了好几天,也给河西各州发去鸽信,他希望李庆安能接到他的快报,尽快来支援且末城。
但几天过去了,唐军斥候始终没有能得到吐蕃主力后军的消息,至始至终都是这支三万人的军队,这让贺娄余润的心中不由又燃起了一线希望,如果真的只有三万人,那他有能力保住且末城不失。
这时,天边出现了一只小黑点,在且末城上空盘旋,贺娄余润一下子便看到了这个小黑点,他心中顿时充满了惊喜,这是报信的鸽子回来了。
“贺娄将军!”
一名士兵举着鸽信飞奔而来,“是肃州来信,大将军传来了消息。”
“快把信给我!”
贺娄余润几步上前,从士兵手中接过了鸽信,细长的信管呈红色,这表示情况紧急,在信管上方有一圈金色,这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的标志,所以士兵一眼能认出这是李庆安发来的革信,另外在信管下方一般都刻着鸽信的来处,这支信管上刻着‘肃州’两个字。
其实不用看信贺娄余润便已推断出了大致的军情,李庆安已经抵达了肃州,离这里还有近千里之遥,他打开鸽信,只见里面是李庆安的亲笔信,只有短短一句话:‘守住且末城四天,官升一级,三军重赏,守不住四天,当斩!’就这短短的一句话,使贺娄余润热血澎湃,李庆安给了他四天的期限,四天,他无论如何也要拼死守住。
就在这时,吐蕃军大营里传来了隆隆的鼓声,只见数千吐蕃军从大营中冲出,他们执剑拿弓,长矛锐利,高举着长长的云梯和木板,如潮水般向城池涌来,唐军的战鼓也敲响了,四千唐军部署在南城上,严整以待,第一场试探性的攻防战在吐蕃军抵达且末城两个时辰后,便正式拉开了进攻的序幕。……
萨毗泽以南一百八十里外,天色还没有大亮,在一片松林的空地上,队正林牧率领十五名唐军巡哨队士兵正围着一堆泥土,泥土中刚刚埋下一名死去的唐军士兵,这已经是他们队伍中第六名死去的唐军士兵了。
前天晚上,他们不幸遭遇到了高原狼群,在一番血腥的厮杀后,狼群丢下百余具狼尸逃跑了,但巡哨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四名士兵被咬死,两名士兵重伤,而这两名士兵也最终挺不过夜晚,先后死去。
按照唐军的规矩,阵亡的士兵一律就地烧掉尸体,将骨殖带回给他的家人,但在吐蕃大军刚刚走过后,很可能还有吐蕃军在附近,焚烧尸体的黑烟在数十里外都能看见,无疑会暴露他们的目标。
“上香吧!”
林牧沉声道。
他将一根木条插进了坟墓中,紧接着其他士兵也将手中木条插进墓中,这是他们用独有的方式为死去的战友祈祷。
十六名唐军围成一圈,默默地望着六名长眠在高原松林中的战友,一堆堆坟土也将是他们的归宿。
不知过了多时,林牧取出一只皮袋子,递给了阵亡士兵的火长,道:“他的东西都装起来吧!别忘了他的头发也要带上。”
林牧叹了一口气,走出了松林,他坐在一块大石上,望着远方白雪皑皑的昆仑山雪峰,手下的阵亡使他的心情有些沉重。
林牧一直有一种预感,吐蕃军不会只有三万人,他们一定还有大队在后面,这种预感使他不肯放弃任务,而是继续向西南方去寻找,即使找不到吐蕃大军,他也应该找到吐蕃军的后勤基地所在。
按照吐蕃军的习惯,一支三万人的军队出征,后面必然会跟着一支同样人数的放牧大军,老弱妇孺都有,这其实就是整个部落跟着他们的青壮男子一同远征,只不过他们的速度稍慢,会落在远方,他们往往会择湖而居,距离吐蕃军百余里左右。
林牧知道前方二十里外有一个乌兰湖,湖中有地热,受地热影响,那里的牧草长得格外茂盛,就算是冬天,羊群也能找到过冬的牧草,林牧怀疑乌兰湖就是吐蕃军的后勤基地。
这时,士兵们陆陆续续走了出来,火长道:“林队正,已经收拾好了,我们走吧!”
林牧点点头,站起身道:“走吧!去乌兰湖。”
十六名唐军士兵纷纷上马,向西南方向疾奔而去。
离乌兰湖还有八里,唐军骑兵冲上了一座低缓的丘陵,仿佛蓝宝石一般的乌兰湖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唐军们都纷纷勒住了战马,十分震惊地望着前方的情形。
只见乌兰湖边扎满了帐篷,到处是一群群牛羊,看来这里确实是吐蕃人的后勤重地了,但这还不是他们震惊的原因,而是一支黑压压的吐蕃骑兵队正向这边快速驰来,队伍足足有五六里长,至少是两万人。
林牧心中变得兴奋起来,果然被他猜对了,吐蕃军又来了两万援军,那么即将投入进攻且末城的吐蕃大军就有五万了。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林牧一声低喝:“快走!”
他话音刚落,忽然数支冷箭射来,一名唐军士兵惨叫一声,从马上坠下,只见从南面不远处的树林中涌出了大队吐蕃骑兵,而唐军的北面也冲来一队吐蕃骑兵,两支军队足有一千五六百人之多,他们是吐蕃营地的外围驻防军,唐军哨兵在十几里外的荒原中奔驰时,便被他们藏在树林中的探子发现了,他们并不急于拦截,待唐军靠近了乌兰湖,他们才南北夹击,截断了十六名唐军哨兵的后路,并将他们包围了。
林牧心中虽然大惊,但他并不慌乱,目光向左右一扫,只见东南角只有不到百名吐蕃军拦住去路,或许是因为东南方有两万吐蕃大军正向这边迅速驰来的缘故,相对而言那里人数最少,而且突破他们,侧面就是一片树林。
“跟我来!”
林牧大吼一声,挥动长矛向东南角猛冲而去,百余名宛如黑炭一般的吐蕃士兵嗷叫着,挥动长剑迎战上来,矛剑相击,当啷作响,林牧力量极大,一矛刺穿了一名吐蕃百夫长的胸膛,将他挑落马下,随即拔出横刀,侧身劈去,刀快如闪电,另一名吐蕃士兵惨叫一声,额头被劈开了,血浆喷出。
这时,吐蕃军箭如疾雨,奔在最后的五名唐军士兵以及坐骑被射中,战马摔倒,唐军士兵滚翻在地,数百名吐蕃士兵一拥而上,将五名唐军乱刃分尸。
最后的十名唐军士兵已经到了生死一线之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