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麒凤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TXT下载论坛 小说下载尽在… ~︺
=================
《麒凤志》作者:谢又清
文案:
《秋声跋》弃坑后幸存的设定文。2009…2014三易其稿。2017存稿于此。
二百余年江湖霸权的历史,整个武林几十位风云人物的人生起落。
………
九个时代:
劫难。旧时代的覆灭。//乱世。新宗师的诞生。//春笋。新时代根基的奠定。//
鼎盛。新格局的光明与阴暗。//破立。政变的激扬与无奈。//思潮。新旧交替的血与泪。//
求索。正义与远见的博弈。//忧患。命运与信念的交锋。//终局。善与恶的一线之间。//
………
似乎对这种长跨度多主角的文有一种执念。
总想象宇宙间有一个延绵起伏的世界。
很多人的命运在这里交织,说不清善与恶好与坏。
只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都是我们拼命追逐得来的命运。
………
致沉浸在武侠世界里的,对世界和命运迷茫又好奇的那几年。
内容标签: 幻想空间 江湖恩怨
搜索关键字:主角:叶锦天,秦无量,慕容振,叶泫 ┃ 配角:林衍,张子鸢,慕容载飞,云萧萧,莫长路 ┃ 其它:道气门,秋声楼,鹤闲先生,七情诀
==================
☆、一、劫难(1)
当天地的混沌初次开启,当晦暗的双眼洗清迷离,人们在旷野上奔跑与高歌,享受风雷雨露那些天神的赐予,那是懵懂而自由的时代啊,那是遥远的太虚纪;
当星辰日月带来新的启迪,当传说的谜题被圣者破译,河流与山川包容着巍峨的殿宇,求知的人仍在挑战造化的奇迹,那是虔诚而颖悟的时代啊,那是已经逝去的河洛纪;
当圣德的光芒照耀无垠穹宇,当英雄的浩气倾注江海大地,呼啸的风卷起飞驰的马蹄,霸者握住了主宰天地的权力,那是繁盛而荣光的时代啊,那是我们正徜徉其中的麒凤纪;
当光明浸染值得崇拜的生灵,当赤色的灰埃遗落在光阴的罅隙,久违的歌声彻夜响起,镌刻赤诚的纹章被献给最亲密的兄弟,那是无上美好的大同啊,那是终将到来的归元纪。
……
三光永恒照耀,四时不辍流转,光阴的雕饰改变了一切,却什么也没有改变。
——《三世书》
***
【一、劫难】
天有九星,地有九宫,古圣人设九宫以治天下,一治已是数百年。但当河洛纪跨入第三百个年头,那曾被以为万年不变的根基开始松动。
这种松动,源自武学的变化。
三百余年前的太虚纪之末,圣人窥得天机,掌握了四象、五行、八卦、九星,并依此布局天下,内设九宫,外立四极。四极仙山的仙人们潜心修道,而九宫的圣人则带领天下人修习武术气脉。修道难,习武易,三百余年前古圣人发现气脉,教会人们运用气力,使武术的威力几乎可以与法术抗衡。然而每个人五行禀赋不同,修习气脉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万人万法,绝无定式,倘若没有名师指点,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寻找到正确的方法,而懂得气脉修习规律的智者少之又少,他们被圣人选入九宫担任司武,将武学之道通过九宫传播入世间。于是一时世人尚武,九宫的地位至高无上。
九宫中每宫皆有三司:司武、司祝、司库。起初,懂得气脉修习法的司武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随着九宫的壮大,九宫内部也逐渐变得复杂,司祝和司库渐渐掌握了九宫的大权,司武渐成无权的空职,于是司祝、司库时常身兼司武,或司武夺到司祝之位才可以掌控大局。河洛340年之后,九宫中先后出现身兼三司之职的大司事,三司同治的制度渐成虚设。
司武地位下降的原因的另一个原因是民间武学的发展。九宫司武口传心授的方法延续了近三百年之后,民间的高手越来越多,他们渐渐开始探究,有没有一种修习气脉的方法可以不必万人万法,而是作为一种定式让世人共享。这种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毕竟不成体系,难以与九宫正统抗衡,九宫虽然不再是唯一的习武之路,却仍是唯一的天下至尊,还没有人敢当真站在九宫的对面,开启对九宫真正的挑战。
直到河洛359年的一场剧变。
十天之内,六场刺杀,东方天冲宫、北方天蓬宫、南方天英宫、西南天辅宫四宫三司全部被杀,几乎是一招毙命。西南天芮宫司祝被刺未死,追出去后却不知所踪。东北天任大司事正在西方天柱宫做客,才幸免于难,而天任宫内其余的人却被屠杀殆尽,在被刺六宫的粉壁上都留着血写的两个大字:无常!
消息传播的速度远赶不上凶手奔跑的速度,当刺杀的消息传入最后三宫大司事耳中时,凶手已经提着带血的刀来到了中央天禽宫门前。
***
……岳太垣先是睁大了眼睛,继而沉吟地眯了起来:“无、常……”他的双目猛然重新睁开,望着前来报信的侍者:“难道是——姬无常?”
侍者的眼中空洞无一物,随即直挺挺倒在了一边,一个冷漠的声音在侍者身后说:“难为大司事还记得区区在下,没错,就是我——姬、无、常。”
时光没有磨砺掉他少年时的锋芒,反倒让他的脸愈加棱角分明,岳太垣注视着多年不见的脸,索然叹出一声:“天命已尽。”
姬无常的刀光已然逼近,毫不犹豫地斩断了河洛纪这最后一声太息。
——《九宫遗记》
***
这个名叫姬无常的刺杀者所做的一切并非毫无缘由。
姬无常天赋异禀,五行均衡毫无偏向,这种百无禁忌的秉赋使他很小的时候就自学成才,练得一身好武艺,被父母寄予厚望,希望有一天可以进入九宫光耀门楣。然而一切梦想在他十九岁那年破灭了,他被永远地剥夺了进入九宫的资格,原因是在一次比武中,本该落败的他用暗器偷袭对手致死。
当然,这只是典籍中记载的内容,事实上姬无常声称自己绝没有要输的预兆,更没有用暗器,但插在对手要害处的一枚钢锥驳回了他所有申辩。
当时有很多人相信姬无常,却没有人敢于站出来为这个平民家的孩子质疑九宫的裁断,姬无常跪在中央天禽宫门前,向大司事岳太垣苦苦哀求,又遍访九宫,也没有哪一宫的大门,愿意为他打开哪怕一个小小的缝隙。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姬无常无法洗掉身上那个永世不得翻身的烙印。
在终于背向天禽宫离开的时候,姬无常已暗下决心,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为自己昭雪。这一刻,历史的天平悄然倾斜。姬无常没有停止习武,他遍寻名师,将民间流传的种种气脉修习之法融会贯通,终于神功大成。然后,他拔出了疯狂的屠刀。
刺死岳太垣之后,姬无常做了两件事。其一是在轩辕台设下无常大擂,其二是通过无常大擂广招弟子,把自己习武的心得传授出去。前辈们探索了近百年的新气脉心法至此终于正式成型,人们不必再依照五行秉赋寻找修炼方法,而是用同样的方法修炼,一时间习武人数骤增,姬无常的势力迅速扩大。
江湖上一时议论纷纷,有人视姬无常为凶徒,但更多的人则倒向姬无常一边,他们说姬无常当年果然是被冤枉,所以才会设下大擂,让世人见证最公平的比武,让少年最公平地习武。有讪媚者把这些话告诉姬无常,姬无常仰天大笑,声震十里。
没有等到江湖的声音全部倒向自己,只待凑够了三百个肯拼命的弟子,姬无常立刻向九宫投下战书。
不久之前,当九宫领导者剩下的最后五个人——西方天柱宫三司、东北天任宫大司事、西北天心宫大司事——闻讯后一同赶到中央天禽宫时,只来得及看见圣主岳太垣的血流成两个大字:无常。
他们奉正辅天心宫大司事秦太微为九宫总司事,整理刺杀后的狼藉,下令诛杀姬无常。然而诛杀姬无常的号令应者寥寥,无常大擂却日益壮大,当接到姬无常战书的那一刻,秦太微只得承认,应战是他最后可以做的选择。
天柱宫司武萧太卿提出异议,他试图讲和,却被秦太微坚定否决,秦太微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只知道,应战是九宫最后的骄傲。最后三宫中只有天柱宫仍设三司,萧太卿还是三司中最无足轻重的司武,又是五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不敢再多反驳,只能跟着秦太微,迎接这攸关一战。
河洛359年八月十三,姬无常的势力与九宫决战钱塘,九宫全部七百零八人,仅仅生还一人——天柱宫司武萧太卿。那一年的钱塘潮水被染成红色,姬无常在大潮中洒下两杯浊酒,一杯祭奠一个逝去的时代,一杯祭奠一个年少的姬无常。这一年,他恰好30岁。
虽然此时距离下一个纪元开始尚有时日,但河洛纪的辉煌,九宫的华彩至此已告终结,那个因虔诚而安宁的时代再也不会回来,多年之后,莫长路还在《三世书》的“怀古篇”中感叹着这一天比钱塘大潮更剧烈的变迁。
***
赤色的浪潮翻涌着最激扬的热血与最无奈的别离,夜色骤然降临,谁来驱走失去敬畏的恐惧。从此再没有新的故事在茶余饭后被谈笑着说起,断壁残垣与丛生的荒草中涌动苍凉的呼吸,吹过山川,吹向天地,那些无所归息的荒魂呵,哪里才是你殷切期盼与执着牵系的终局。
——《三世书·怀古篇》
***
☆、一、劫难(2)
这是一个乱世。
在河洛纪末年,民间争端之多,九宫渐渐无力管制,至姬无常屠杀九宫,四野流寇没有了九宫的管制,越发嚣张起来。江湖晦暗浪潮汹涌,秋声楼在这乱世中应运而生。
秋声楼是江湖最大的避风港,武林唯一安宁的所在,传说无论你惹了怎样的仇家,到了秋声楼都可以安全,当然,前提是你不是一个恶人。
秋声楼的主人李知秋原本是个书生,无意踏入江湖,因给予人们庇护而成为晦暗中的明灯,乱世中的泰斗。
***
(李知秋)三岁读书,五岁习武,年十三名冠乡里,文才武略无人可匹。英伟姿容蕴翰墨三千,俊逸风神成大业百年。惜英才天妒,年少多舛,叹傲骨难折,初心不渝。别庙堂之高,纵大野之阔,乘鸿鹄而达四海,御鲲鹏而极九霄。呜呼,真儒中之义士,侠中之圣人也!
——《秋声集》
***
书中对李知秋的记载和描述难免有些夸大溢美之嫌,也可以从中看出当年李知秋在江湖上的声名和形象。
李知秋字北望,于河洛31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他习武只为强身,而真正的抱负却是读书以笔安天下。然而事与愿违,他求学之路十分坎坷,年近不惑依然没有求取半分功名,倒是习武上屡逢奇遇,习得一身绝技。河洛355年,几经辗转的李知秋终于踏上江湖路。
那是一个深秋的雨夜,又一次落第的李知秋在破落的秋声楼避雨借宿,却见粉壁上题满绝命诗,几个文士相约坠楼自尽。李知秋救下他们,得知这几个文人无意被卷入江湖纷争,避仇无门只能寻死。文人不解江湖事,叙述混乱颠倒,李知秋好容易听懂其中关窍,不由怒从中来:这几个文人所谓的仇家并不是他们真正的仇家,只不过寻衅滋事,赚几颗人头换赏钱的无赖罢了,他们欺软怕硬才找上秋声楼,秋声楼是书会文人聚会的所在,敌不过武人的拳脚,只能走上寻死的路。
李知秋安抚了绝望的文士,就在这个雨夜,在这几个文士面前,他用一把折扇打走了他们所谓的仇家,随即在这里住下,平日赋诗作画,有人上门寻事,仍是一把折扇打走了事,直到再也没有所谓“仇家”上门。李知秋的名声传遍乡里,越来越多避祸的寻常人来到秋声楼附近寻求李知秋的庇护。就这样,李知秋无法离开,便索性住了下来,用自己不多的积蓄重建秋声楼,盖起三进叠院,除了继续经营书会,还收留亡命的武者和落魄的文人。后来,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无论惹上多大的仇家,只要躲进秋声楼就可以安全。
就是这样,李知秋看似被际遇推动着,不可违抗地成为了秋声楼的楼主,但或许在他心里,却感激命运给他这个际遇与点化。
***
……时天下大治久矣,百官居宫阁之堂堂,不近知民之戚戚,九宫之治亦久矣,圣人仰道之昭昭,不下视贼之耽耽…………大野龙蛇杂出,不敬仙神,不畏妖鬼,仁至衰亡之境,道临倾颓之危。纵金榜得中,不过多一人闲居庙堂,空颂圣德高歌,少一人仗剑四野,扶危困所能及!盛世寻道,执笔安天下,乱世习武,引剑救世人!命数几番提点,叹知秋愚钝,至今日方得悟,愧矣!
——《秋声集序》
***
在秋声楼,李知秋鼓励文士与武者相互传授诗书武艺,又将人们的文章整编成册,名为《秋声集》,《秋声集》中写了天下风光,也写世间百态,虽然文辞风格不一,文采良莠不齐,却是见证那个动荡时代最宝贵的资料和遗产。更重要的是,在河洛纪风雨飘摇的最后十几年,以及未来无数的江湖风波中,秋声楼是江湖这根紧绷的弦上,唯一一个悠然的音符。
河洛359年,秋声楼迎来了两个重要的客人。后人常说,那一年天下的两大转折,一是姬无常屠杀九宫,一是苏青寒、苏青焰兄妹入秋声楼,前者是河洛纪的终结,后者是麒凤纪的序曲。
苏靑寒生于河洛340年,妹妹小他八岁。苏青寒天生腿疾,行动不便,又少言寡语,多数时候只是沉默读书。同时,他从未放弃吐纳练气,好让自己的双腿不至于彻底失去与身体的联系。
苏青寒19岁那年,接到北方天蓬宫的信件,邀请他加入天蓬宫,兴奋让这个少年一贯煞白的脸色泛起红润,带着妹妹收拾行装跟随使者去往天蓬宫,然而紧随而来的,就是姬无常屠杀九宫的惊天剧变,更糟的是,乱民们落井下石般把九宫使者和苏家兄妹围堵起来殴打,突然的喜讯变成了突然的劫难。但苏青寒没有过多的沮丧,年仅11岁的苏青焰也没有慌乱与恐惧,她以超出她年龄的坚毅和决绝,用一辆没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