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麒凤志-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白分明,他只是耍耍无赖没有做过什么恶事,所以对他一再忍让,但如果做了什么坏事被抓住小辫子,只怕得有七十二种不同的死法。再然后,许千秋看着那一张张正直严肃的脸,他渐渐觉得有些不自在起来:我个头不比他们矮,才智不比他们低,却为什么只能这样混着过日子?这个隐隐的念头在他心里盘桓了一阵,正好赶上被派往渝州,现在知道是有事可做,便愉快地想:妙极,总算是有机会大干一场,让他们看看小爷的本事!
  事情不会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尤其许千秋从未做过什么正事,他比之前被派来的人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像道气门其他人一样一本正经地下令或循循善诱的教导没有用,耍无赖手段也没有用,像楚寻那样大开杀戒?他连杀鸡都没有尝试过,杀人更下不去手。许千秋举步维艰,每天晚上都吵吵嚷嚷说不干了,可次日一早又气鼓鼓地继续。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月,许千秋终于还是耐不住性子,这天晚上饱饱吃了顿饭,夜里趁没有人注意,卷了行李,顺了两锭白银和三条烤鱼,悄悄离开了渝州。
  另两个专司弟子早等着许千秋知难而退离开的一天,他们许千秋消失之后,立刻传书告诉掌门,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下一步的动作。可就在传书离开渝州不久时,许千秋又回来了。
  ***
  正是午睡的时候,武馆聚集的柴市街上忽然想起一阵锣鼓声,有人敲着破锣打着鼓唱个不停。睡不着的人探头来看,只见街口牌楼上站着一个人,手里提着一面锣,脚下踩着一面鼓,摇头晃脑地敲着唱着。他穿的衣服有点吓人,藤黄的袍子像是道气门的校服,不过衣缘护臂的颜色不是道气门金银赤青碧黛白中的任意一种,下穿灯笼裤、白绑腿、浅口的麻鞋,皮冠上插两根雉鸡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个人当然是许千秋,他走了以后想想自己想当英雄没当成,走得窝窝囊囊不明不白,总觉得不甘心,就又折回来问,楚寻没给他发道气门的校服,他就自己扯布做了一身,敲着锣把各个武馆的人吵醒之后,就站在牌楼上亮明了身份:“小爷我是道气门掌门楚寻的干儿子,干儿子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有数吧!”随口认干爹亲爹是许千秋的特长,楚寻管他吃喝那么久,叫一声干爹似乎也很值。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有一万种猜测,但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最终出现的,一定是第一万零一种状况:“我奉我家干爹之命来收拾你们,但是没收拾成,小爷我原本打算不干了,想想又不甘心,所以特地回来问问你们,你们究竟比小爷我厉害在了哪里?你们要是说得我服气了,我回去让我干爹放过你们,反正我的话我干爹不敢不听。要是说不服气我,回头我干爹知道我受了欺负,一定亲自来收拾你们!”这里面倒有一句话是真话,就是他说什么,楚寻还真不敢不听。
  ——《九命天王大侠传奇》
  ***

  ☆、八、忧患(2)

      人们起初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但毕竟有几个胆大的人,甘愿尝试一下,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他就有可能继任道气门掌门,七情诀的处境就可能回到当初,即使这是一个圈套,等待他们的将是厄运,尝试过也不会后悔,渐渐的又有人加入进来,因为“渝州武林,同气连枝,一荣共荣,一辱共辱”。
  其实事情完全不像他们担心的那样,许千秋只是单纯地想要知道这些人究竟有没有漏洞,到底是不是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许千秋听他们详细讲了七情诀的好处,甚至尝试了一下脏腑气脉的诀窍。许千秋从来懒于习武,知道七情诀的好处后止不住的嘀咕:“我说怎么抓不住你们的小辫子,原来是因为你们就没有小辫子可抓,这样好的东西,楚寻那厮为什么说不好?”
  众人听他这样说,知道他果然明白了七情诀不是邪法,又听他称呼楚寻颇为亲昵,料定好事有望,便齐刷刷跪下来,请许千秋为他们美言,让楚掌门收回成命。
  许千秋丝毫没有去楚寻的虎口拔虎须的打算,看见渝州的武人乌压压跪了一片才知道事情闹得有些大,他面上却只能故作慷慨地说一句“包在我身上”,心中却暗道不好,盘算着如何脱身。这天晚上许千秋受过武馆师父们的盛情款待,夜里刚交三更,估摸着旁人都睡熟了,他就打点行装,准备连夜逃走。
  可刚出客房的门,就看见各家武馆的师父们等在门外,手里托着各种各样的宝物,有宝兵器、软护甲、鞋履、衣冠、伤药、土特产……总之是感激他为渝州武人出头,为七情诀说话,他们生怕自己的东西送到许千秋手上比别人晚,不约而同地早早来到许千秋房门前排队。
  许千秋强笑着接过大家送来的东西,敷衍道:“谢谢大家,我正要回汉阳。”立刻有人自告奋勇为他驾船,许千秋推辞不过,只能带着大家的期待上了船。一路到了汉阳,许千秋才算说通了亲自撑船的武馆教头在码头稍等,赢得了自由身。
  许千秋打算从陆路离开汉阳,能走多远走多远,再不搀和这件事,但跑出一截之后却忽然停下了脚步——他身上穿的是他们送的软甲,手里拿的是他们送的神兵,包袱里装的都是别人送的衣物吃食,还有不少银两,自己身负着那么多人的期待,却终究做了逃兵。当初挽着袖子说“那就干起来”时的神气哪里去了?装了一番儿子,还是只能坑蒙拐骗装孙子吗?他忽然觉得自己卑劣而可笑,原地顿了片刻后,忽然热血一涌,调转方向向道气门的方向奔去。
  ***
  楚寻万万没有料到许千秋还会回来,更加没有料到他回来竟是为了替七情诀说话。他当即大怒,下令将许千秋处死。许千秋奔往道气门时一时冲动,刚进道气门的大门,看到一张张肃然的脸就开始后悔,料到有这一出,他绝不是肯慷慨赴死的性子,一面向里走,一面就想好了退路,楚寻命令一下,他立刻高叫着冤枉,扭头逃走,一路逃出道气门,绕过大半个汉阳,最终还是被道气门的人绑了回去,面对着楚寻,许千秋又哭着耍起无赖:“我就是开个玩笑你何必当真,都说七情诀了得的很,我要有那样了得还会被你们捆成个粽子?总之我是没练过没练过,要不然你们再叫我爹爹来把我举得老高咔嚓一下折成两段,瞧我爹爹究竟是向着谁!”他口中的爹爹,自然还是许钺。楚寻仍是拿他没有办法,只能暂且把他监押起来,另派人去渝州查明真相。
  被派出的弟子刚刚离开汉阳,道气门就被人围住了——许千秋在汉阳城里兜了好大的圈子,成功惊动了在码头等他的武馆教头,他立刻飞奔回渝州搬救兵,于是几乎整个渝州包括林家堡的习武之人集结起来,数十舟船沿江而下,一日就到了汉口,直逼道气门,道气门并未设防,渝州武者一拥而入,以七情诀之强大,道气门几乎没有抵抗之力,被杀得人仰马翻。杀声惊动了许千秋,他趁乱逃出来,与众渝州武者一起又杀回了汉阳。
  这一场乱战道气门损伤惨重,渝州武林也有不少人没能离开,在次日被楚寻尽数杀死。许千秋等人退回渝州,策反在渝州的几个道气门专司弟子,又进一步拉拢川蜀一些帮派武馆,麒凤171年秋,川渝武林结为同盟,拥许千秋为盟主,与道气门彻底划清界限。
  许千秋虽然一向惫懒,但不是无能之人,相反,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与逻辑——江湖虽然风波不断,但在道气门的庇护下,实则已经丧失了江湖应有的血性,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看似体面讲究,实则虚伪无聊的规矩,即使慕容振宣扬真性情也没能真正改变那套“体面”的价值观,人们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他们的体面与所谓的平和,却让江湖变成了一潭腐朽的死水。
  七情诀不应在这样的土地上复兴。许千秋带领川渝武林所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撕下所有“体面”的外衣,他没有站在高台上喊什么口号,而是与大伙打成一片,很快,率真旷达之气在川渝武林蔚然成风,江湖一角重现勃勃生气。
  许千秋等人大闹道气门而后独立的事被道气门严密封锁了消息,但是川渝武林的变化却是人人都看得见,消息从各种途径传入人们耳中,次年开春的武林大会,林家堡等若干川渝门派集体缺席更印证了川渝武林独立传言。民间的议论渐渐多起来。
  江湖上的议论多年来从未停息过,起初是讥讽莫长路的无能,莫长路离开之后又换做对楚寻的不满,尤其莫长路再次现身江湖之后,人们越发觉得楚寻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如今川渝武林脱离道气门掌控,人们干脆从隐晦地讥讽变成了公然的抱怨,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说辞汇聚起来就是——莫长路是神,许千秋是神,川渝武林是圣地,只有楚寻是个顽固不化的榆木疙瘩,道气门腐朽不堪,总有一日要砸在楚寻手里。
  除了没有拉起横幅在道气门前静坐示威,楚寻的境遇几乎与多年前的慕容振一模一样,甚至是比慕容振更糟,因为已经有一个川渝武林确切地独立出去了,下一个会是何门何派的谁?会不会很快就只剩下一个孤立无援的道气门,成为众矢之的?
  不断有人向楚寻进言,要对搬弄是非者小施惩戒,每当这时候,楚寻脑中满满的总是十七岁那年结冰的湖泊和那些永沉水底的生命。就是因为那一场大祸,江湖元气大伤至今未复,他怎能重蹈当年覆辙,因为几句言语就大开杀戒?江湖已经千疮百孔,怎能禁得起更多惩戒?楚寻心想,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对,才会让人有这些牢骚,我既然已有过错,要是连牢骚都不让人发,岂不枉为道气门之主,天下武林之主?
  楚寻暂时放缓了废止七情诀的禁令,骑着马去往各地,去倾听民意,了解自己过错在何处,人们的牢骚在哪里,但没有人敢当着道气门掌门的面发牢骚,楚寻只听到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此行收获甚微。
  就在楚寻远赴东海的时候,忽然收到来自道气门的急信——道气门危急!中原武林危急!

  ☆、八、忧患(3)

      楚寻必是道气门史上历经磨难最多的一任掌门,少年时代恰逢沉湖之祸,在慕容振的严酷统治下隐忍多年,刚刚做掌门时又糟兴武会借机扰乱,险些酿成大祸,其后几年安稳虽在复苏,却都被看做前掌门莫长路的功劳,紧接着许千秋大闹道气门,武林分裂。道气门人心已失,中原武林摇摇欲坠,他有心挽回,却又在此时遭遇更可怕的危难——西域盖山国护国大武士阿匣来袭!
  盖山国近几十年来不断吞并小的部落,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六个部国之一,大荒六国之间争战日趋严酷,每个部国都在寻找制胜的方法,而盖山国在其中并不占优势,随时都有被敌国吞并的危险。
  麒凤156年左右,两个中原人来到了盖山国,他们分别名为罗从义、贾似道,自称会一种特殊的术法,人人都可以修炼,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幅度增大人的力量。他们在盖山国国主面前展示了他们的力量,两个单薄的中原人拥有的惊人的力量震撼了盖山国国主,遂将他们二人留下来重用,想借此增强盖山国武士的力量。事实上,罗、贾二人是楚寻做掌门之处被兴武会人趁乱送出中原的兴武会中坚分子,他们口中的术法就是七情诀。
  他们投靠盖山国只为了保命,为了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他们并没有立刻把七情诀全部传授给盖山国的武士们,而是把七情诀修改得更为神秘复杂,再教给盖山国的武士们,让盖山国武士们离不开他们的指导,借此保全他们在盖山国的地位。罗、贾二人躲在盖山国近十年,直到中原传来消息,川渝武林独立,七情诀有了容身之处,便开始谋划着离开西域,回到地肥水美的中原。
  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有一双眼睛已经在暗处注意他们很久了,一个名叫阿匣的武士早就开始怀疑,他们传授的所谓“术法”有问题。
  阿匣的父母是战俘,他生来就是盖山国的奴隶,与其他战士的孩子不同,阿匣没有强健的体魄,也不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打闹,丝毫没有练武的天赋,他的天赋都在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他总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最喜欢听人讲些传说故事,有时候莫名发起呆来,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忧,因为如果他不能立战功,就只能一辈子做奴隶,如果连奴隶都做不好,就只能早早变成节日祭典上的生祭,或者为战死的英雄殉葬。
  不过也有几个人很喜欢阿匣,他们是来自天篆部的战俘。
  麒凤132年,天篆部孤注一掷进袭中原,武林大会上慕容载飞和云萧萧以七情诀力挽狂澜,天篆部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一切挣扎都无济于事,在盖山国强大的攻势下,剩余不多的人都成了盖山国的奴隶。天篆部人继承萧太卿的性情,虽在大荒之外百余年,仍较大多数西域人温雅,阿匣聪明且有耐性,正对了他们的脾性,阿匣便经常跟着他们身边,听他们讲那些来自中原的古远传说,六七岁上,又开始跟着他们打坐练功,学习来自中原的武术,这样长到十五六岁,阿匣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摔倒比他高大很多的对手。十七岁那年,他以奴隶之身成了一个战士,三个月内连立三大战功,成了同龄人中最早摆脱奴隶身份的一个。
  天篆部的战俘把天篆部的内功心法尽数教给了阿匣,其中自然也包括当年萧太卿探索脏腑气脉的那套未成的心法,阿匣在跟随罗从义、贾似道两人学所谓“术法”的时候越来越觉得与他所学的心法十分相似,而且分明很简单的问题,常被他们刻意弄得复杂,阿匣问过他们一次,罗从义含糊其辞,贾似道则斥他不知勤学苦练只知胡思乱想。阿匣不再多问,却开始在暗中观察他们是否当真有什么问题。
  罗、贾二人打听中原武林的消息,谋划着离开盖山国时,阿匣联合几个武士,看准机会,在他们收拾停当准备离开之时逮个正着,押至国主面前,叛国罪已定,阿匣又趁机告发他们欺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