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麒凤志-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无量确实是这场震惊江湖的奇案的幕后操纵者。追根溯源,把张子鸢引入洵山的羦羊和袭击张子鸢的异兽都是秦无量布置,他的本意只是简单的杀死张子鸢,谁知会引出这样一段故事。后来,三极对张子鸢罪过的大肆指责和讨伐,也少不了秦无量的推波助澜。几次在长辈们的斡旋下,四极几乎达成和解,都是秦无量借助咏行者的力量暗中挑拨。青年时代的秦无量已经完全领会了幼年父亲所说的“借力”的训导,在道气门借助杨岭击败陈理,此时又借助三极击败了张子鸢。至于冉姒忽然插手,又把三极力量大大削弱,对秦无量而言实在是意外之喜。
不过,严谨如秦无量,清醒地意识到冉姒的突然插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四极风雨飘摇之际,他已经开始走自己的下一步棋——麒凤54年五月,道气门掌门杨岭“退位让贤”,秦无量正式接掌道气门。他作为弟子要做的事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必须在掌门的位置上亲自完成。
杨岭早在秦无量刚刚掌握道气门大权时就料到了这一天,当这一天真正到来,他反倒觉得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杨岭只要求两样,性命和面子,秦无量满足了他,给他掌印长老的闲职。后来杨岭就在这个位置上浑浑噩噩许多年,直到秦无量去世之后,他因为担心新掌门会杀死自己,惊惧染病,不治而亡,紧随秦无量而去。这都是后话了。
在秦无量登上掌门之位的同时,张子鸢也进行着他重振师门的两个计划。一方面,他似乎还在与冉姒抗争,以求得到三极同道的谅解。在师门长辈的指点下,他历经磨难,找到了进入丽农仙山的入口,求得了化解冉姒法术的法宝,以及一颗固灵的仙丹。他托人把仙丹交给冉姒,安抚说“讨伐”实为迫不得已,让冉姒隐匿行踪等他,等大事平息再长相厮守。当年洵山初次分别,张子鸢允诺说要给她找固灵的仙丹,却始终不曾找到,这颗当年求而不得的仙丹被送到冉姒手上时她泪如雨下,从此收起妄念痴痴等待。只可惜接受了秘术之后,固灵仙丹也无法阻止她灵力的流失,她时日无多。她也不知道张子鸢早已立下重誓此生不再见她,等待不过枉然。
另一方面,在大家把目光集中在张子鸢身上的同时,他的同门弟兄“丽农七子”中的另外六人暗中穿梭于四极,一次开诚布公的对质就把秦无量的挑拨完全揭开,四极前嫌尽弃,重新拧在一起,“丽农七子”变成了“四极十八杰”,他们计划着对道气门和秦无量发起出其不意的反击。
秦无量自争家主起至登上道气门掌门大位,一步步走来,只有这一步最为惊险。他武艺高强,张子鸢也丝毫不弱,他有道气门,四极的声势也不容小觑。张子鸢的流言已经平息,他的挑唆公之于众。再也没有善恶黑白,只有生死胜负,成者王侯败者贼,皆在此一举。巅峰之战,一触即发。
第一次在道气门,十八杰上门下书,道气门列阵相迎,十八杰破阵不利,道气门也损伤非小。第二次在中岳嵩山不期而遇,嵩山的比武大会变成四极与道气的对决,双方损伤不论,被无辜卷入者都有数百之众。第三次散于各地,拉据了近三个月,道气门与四极的暗斗终于变成明争。自嵩山之后直到此时,人们才确切的知道,齐名的天下第一高手,秦无量和张子鸢,再也不是争夺武林榜榜首时的少年;昔年为人称道的切磋,终于变成生死存亡的角逐;再没有武林榜榜首的你推我让,只有天下霸权的你死我亡;再没有围观的热烈,只有沉默的紧张,无人敢再多置喙,天下人人噤声。这不再会有两人同居次席的结局,这场争斗甚至不会留下次席,只有胜者生,败者亡。
可四极毕竟历经风波,根基有所松动,而秦无量除了道气门,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武林世家。三场鏖战之后,张子鸢已经感到不可挽回的劣势,他最后集结起十八个兄弟,向道气门发起最后的宣战。他可以做的最后的努力,就是让这一切鲜明地暴露在阳光下,让天下人看见,秦无量的成功,是踩着他们的尸体。
***
大风起兮云飞扬,壮士擂鼓兮声声壮!
浮云涌兮日月藏,壮士展旗兮意正昂!
烈日灼兮风雪狂,壮士策马兮奔四方!
飞雪乱兮野苍茫,壮士一去兮归何方!
——《壮士歌》
***
麒凤54年冬,一场大雪之后,四极十八杰不见了踪影,生无人死无尸,只剩下张子鸢一个人,折了傍身二十年的剑,归隐碧山。
不久之后,冉姒来到碧山,她以为当真可以长相厮守,却不料张子鸢避而不见,也不做任何解释。几个月后,冉姒给自己挖好坟墓,躺在棺椁里散尽灵力而亡。
后来有人来这里拜访张子鸢,他依然辞而不出,甚至不与来人说一句话,只听他偶尔在山间效枭哭狼啸,就这样与山水为邻,伴着林木虫鸟度尽余生。
☆、四、鼎盛(4)
麒凤55年,江湖之大,再无人可与秦氏争锋。他终于将要走出最后一步…………成为天下真正的霸主。
对于这一步,在秦无量掌握住道气门生杀大权的时候已经有明确的规划,并开始准备付诸行动。这些计划包括在内四件事:壮声势、明赏罚、强武艺、正衣冠。以及对外四件事:清视听、设戍站、修经史、定江湖。
在道气门内,他首先为扩大门派做出努力。他在道气门建起更多房舍,并在每庭、甚至每一个弟子房的院子里都设了练功场兵器架,在道气门大门外,还设了一个更大的教场,用以全派比武。有了更多屋舍之后,他又广招弟子,壮大道气门,时常带着优秀的弟子行走江湖,为道气门博声名。此谓之壮声势。
在大批新弟子进入道气门之前,秦无量制定了严密的门规以规范门下弟子的行止,除杨岭推崇的“五德”之外,还有包括作息、尊卑、行禁在内的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此前几年拉帮结派长幼不分的情况严令禁止,划分掌门、长老及各庭首、专司弟子、普通弟子为四个不同等级,制定了一套尊卑礼仪。与门规配合的还有一整套赏罚制度。此谓之明赏罚。
秦无量武艺天下无双,也为道气门整体武艺提高做出努力。秦无量组织人手整理了道气门全部武术套路,按不同兵器谱类,不同套路风格,不同难易程度重新整理排序,按麒、玄、凤、龙、虎五庭,再加上入门基础的下外部,及五部贯通的上外部,共七部功法,分为一百二十七大种、五百余小类套路、三十六不传绝技。功法套路整理之后,为了督促弟子习武,秦无量依据功法高低划定弟子等级,同辈弟子不论入门先后,依武艺高低论长幼尊卑。武艺高低分为形、意、心、神,即得武之形、会武之意、合武之心、传武之神四个等级。每级内又分上中下三品,道气门所有弟子,包括各庭首及长老每年都必须通过比武切磋重新划定等级。此谓之强武艺。
最后,秦无量改良旧制骑射服,为道气门弟子裁定统一的衣冠,分劲服与散服。衣冠以藤黄色为主,掌门饰金,庭首、长老等饰银,其他各庭分别饰以赤、青、碧、黛、白五色。弟子又依据武艺等级不同,劲服的护臂,绑腿的装饰,散服冠,履,带的形制都有严格区分。道气门严格的门规和等级在衣冠上完全体现。此谓之正衣冠。
这些事在杨岭做掌门时就开始进行,在秦无量初等大位,与张子鸢对决时,他已经拥有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弟子,此后又五年,至麒凤60年左右,道气门秩序井然,已经完全不同于任何松散的江湖门派。
在道气门之外,秦无量也有一番作为。
其一是正视听,也就是清除扰乱视听的咏行者。咏行者是江湖上一类不可忽视的人,他们大多才思敏捷,少年成名,但不久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维系当初的声名,就依靠“咏”保持自己在江湖的声望,人们往往不记得他们最初成名的原因,只知道他们是江湖知名的大人物。他们喜好著书立说,也喜好出现在各个比武场或江湖盛会,而且他们渐渐掌握了一种诀窍:只有勇敢地针对江湖上最受追捧的人物,引导舆论,才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声望,就是这些人逼走了萧太卿,把林衍陷入争论。
咏行者曾经是秦无量的功臣,在冉寨风波爆发之后,秦无量巧妙地利用了咏行者为他把张子鸢推上风口浪间,在四极之中挑拨是非。在四极与道气门针锋相对时,也是他们帮秦无量压住了舆论的风声。
秦无量看透了他们,这些人喜欢言论,往往又不是当真有见地,而且声名是他们最大的软肋。只要对他们稍加点拨,他们的言论就自然向着需要的方向转去。所以秦无量可以在需要时利用他们,不需要时清除他们。
咏行者是江湖公认的一个恶瘤,为了自己的声名扰乱江湖,在为秦无量立了大功之后,他们中不少人以功臣自居,渐渐得意忘形,造出不少祸事。秦无量起初听之任之,直到事情不可收拾,他才拔剑出了剑。被杀的是与他称兄道弟的“好友”,杀人的目的是为天下除害。秦无量的秉正为公和大义灭亲得到了褒奖,咏行者也再不敢妄言。
从杀咏行者开始,秦无量正式插手江湖事,首先,他做了一件对天下有益的大事…………修经史。他买下一个洛阳城一个名为“看山堂”的书局,雇佣了一批文人,搜集江湖上散落的经史,去伪存真,编撰成册,分门别类存放在书局中,一些广受欢迎的经史演义也付印刊发。另外,自麒凤60年始,每年编一本江湖年志,以录江湖大事。看山堂书局成了江湖的一分子,人们查阅典籍或著书立说都更加方便。
秦无量在道气门外做的第三件事是立戍卫,也就是在各地设戍站,派人镇守,镇守者是道气门的专司弟子,文武兼有。按秦无量的说法,设戍卫是一是为了除各地不平事,二是为了看山堂书局了解各地大事,其三也便于人们传递和探询消息。戍守各地的道气门专司弟子确实完成了这些职责,人们感激道气门,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秦无量为权霸天下走的关键性的一步棋,麒凤70年左右,人们已经习惯了道气门戍卫的存在,天下尽归秦氏掌握。
最后一步就是定江湖。麒凤70年以后,秦无量又用了八年时间,逐一收服了天下门派,麒凤78年九月初一,秦无量在道气门外的大教场上召开武林大会,划定江湖格局为五隐、四极、三庄、二盟、一归心。五隐即冉寨、墨家、谛听、无常、承影;四极即原来的四极外山,只是现在已完全无法与道气门抗衡,只能被迫“和解”,三庄即秋声楼、长歌牧场和初见山庄,二盟是大野盟和世家盟,最后的“一归心”单指道气门,虽然秦无量没有对任何门派有控制权,但经由这个划分,道气门实际上成了江湖的霸主。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二盟”:大野盟和世家盟。大野盟是大野游侠和在秦无量眼中“不成器”的散派组成,世家盟则是江湖世家的联盟。盟主由他们自行选出,秦无量借盟主之手对他们略加管制。
大野盟几乎没有经过任何争论就一致同意以浪儿帮帮主为盟主,而世家盟的盟主则有一番推让。慑于秦无量的威名,大家一致推举秦家为盟主,秦无痕谦逊推辞,认为弟弟既是道气门掌门,天下不该都归秦氏。人们又推举林家做盟主,林家一向不喜欢参与江湖事,也推辞了,最后,秦无痕提出了慕容家,这个提议被大家一致同意,慕容家成了世家盟的盟主。
秦无痕推举慕容家为世家盟盟主,出于一种单纯的想法:慕容世家是诸世家中最古老,名人最多的家族,却始终没有机会站在江湖的最顶峰,最近慕容家又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丑事,秦无痕想要借世家盟盟主的事让慕容家重振家风。他担心弟弟秦无量对此会有些意见,谁知秦无量却是一笑:“做得好。”这非但没有让秦无痕放下心,反倒越发担忧起来,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关键的问题。秦无痕当然想不到秦无量的意图:世家盟会是明争暗斗的另一个阵地,慕容家的丑事加上世家盟争斗中的许多琐碎,就足够让慕容家万劫不复。
秦无量也不会料到,慕容家的这件“丑事”里,会孕育出一个与他比肩的人物,颠覆他辛苦打下的基业。另外,秦无量还错算了一件事:大野盟的义气男儿不像世家子弟一样精于算计,大野盟非但没有陷入争斗,反倒拧在一起,形成更强大的力量。还有,就在中原江湖划定格局的几乎同时,埋在三危山中的宝剑天篆在一场地动中出现,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酝酿一场危机。道气门刚刚建立起的高台下已经出现隐隐的裂纹,但晚年变得刚愎自用的秦无量丝毫没有察觉。
秦无量享受江湖霸权没有太久,就在定江湖后第二年,麒凤79年的春天,他聘看山堂书手编撰的《无量大传》几近完成之时,秦无量忽然身染怪疾,醒时周身疼痛如剜肉刮骨,睡时片刻不停有阴魂索命,天下的名医对这种怪病都束手无策。秦无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开始布置身后事。秦无量的亲子都赢弱无能,他又不愿大权旁落,遂从长安秦家接来侄儿秦烨接掌道气门,而道气门内被寄予厚望的英才任剑和则被任命为奉剑长老。怪疾来得极快,仅仅七天之后,秦无量在密室中散功而亡。
在他最后的七天里,秦无量毫不隐瞒地承认了自己做过的好的坏的明的暗的的许多事,要求书手将这些都写入《无量大传》里,留给后人评说。他说这场怪疾是他应得的报应,他也说成王败寇,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这一生全部的功与过,他无愧无悔。
☆、五、破立(1)
沈栖曾说,天道有常,不过一个衡字而已。至光明处,必有至晦暗生,至鼎盛时,必有颓势酿,道气不必至光明,亦不必至鼎盛,此天下之大衡。然而世人痴念,有谁肯固守一个“衡”字?
麒凤79年初,秦烨成了道气门的掌门,他有与秦无量一样的野心,却不像秦无量一样脚踏实地,他的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