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细解二战谜中谜-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部分 第7节:敦刻尔克大撤退……败而不败的奇迹(5)
5月25日上午,德军陆军总司令海恩里希·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再次试图说服希特勒改变他的决定,命令德军继续收缩对敦刻尔克的包围圈。然而,希特勒回答:〃我已将西线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而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也不同意这样做,坚持将装甲部队随时投入下一阶段的南方作战。〃
直到48小时之后,希特勒才下达了重新恢复前进的命令。而这48小时对敦刻尔克包围圈内的联军来讲,简直是开了一条生路。
48小时的时间,让几十万英法联军有了绝好的逃生机会,联军在敦刻尔克加强了防御力量,布置了3个步兵师和大量的大炮,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英国指定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担任〃发电机计划〃的总指挥,另外组成了一个16人的参谋班子,统筹指挥敦刻尔克的撤退。而这时,英法联军的惟一生路就是敦刻尔克40公里长的海岸线,从5月10日以来,两个星期里海岸线一直遭到德军的猛烈轰炸,船坞、码头全部被炸成废墟,惟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就是这1200米的东堤,成为了几十万联军的生命线。5月26日18时57分,拉姆齐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从而拉开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序幕。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3条航线,但由于德军的炮火封锁,惟一能够使用的只有Y航线,全程近76海里,需要6小时到达英国。Y航线航程是原计划的2倍多,要想撤出同样多的人,就得需要2倍以上的船只。兵多船少,成为大撤退行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焦急的英国人顾不上保守秘密,在无线电广播里大声向全国呼吁,号召所有拥有船只的人都来加入撤运联军的舰队。数以千计的民众驾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闻讯赶来——一支奇形怪状的舰队很快在英国东南部港口汇集起来。舰队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则是自发前去运送部队的民众,他们没有登记过,也没有接到过任何命令。在这支〃无敌舰队〃中有:银行家、医生、出租汽车司机、码头工人、工程师、渔民、游艇驾驶员……许多人穿着破旧的衣衫,脚蹬破口的鞋子,浑身让风雨和海水弄得湿淋淋的,饥肠辘辘地坚守在彻骨的海风中。暗夜中,他们〃边靠猜测边靠上帝〃地航行着。
此时,在敦刻尔克海滩,撤退同时进行。成千上万的士兵排成一行行,50人编为一组,他们站在沙滩上,站在没踝、没膝、齐胸的海水里,等候救援船只。
大撤退开始的当天,正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大撤退祈祷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感动地说:〃我坐在唱诗班的位置上,能感觉到民众有害怕的心情,不是怕死,不是怕伤,或者怕物资损失,而是怕英国被战败和最后灭亡。〃
大撤退的航线尽管处于德国空军的空中威胁下,但是却没有德军炮火的封锁,相对比较安全。敦刻尔克撤退后海滩上到处留下联军士兵的尸体和破损的装备
在英国和法国民众的支持下,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的速度越来越快:
5月28日,撤走了17804人;
29日,撤走了47310人;
30日,撤走了53823人;
5月31日与6月1日,两天撤走了132000人。
至6月4日14时23分大撤退结束,联军共从敦刻尔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为以后取得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巨大的有生力量。英法民众和联军共同创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也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就这样,希特勒的一个奇怪的命令,让英国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希特勒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
希特勒为什么违反军事常识,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下达这样一个停止前进的命令呢?他没有对自己的命令做过多的解释。于是,战后人们一直在猜想答案,或许这就是这个问题的迷人之处吧。
可能有三种因素促使希特勒下达了这个命令。
第一个是军事上的因素。西线作战开始后,德军进攻速度快到不仅打乱了英法联军作战指挥的时间表,而且打乱了德国人自己的作战指挥的时间表。德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进攻这么快,得手这么容易!A集团军群7个装甲师像一把钢刀一样,一下就推向了布列塔尼半岛,直扑英吉利海峡,将法国境内的英法联军割裂开来。这样一来,希特勒与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特别担心部队大纵深推进后,后勤补给却没有跟上,部队的两翼可能遭到法国境内的英法联军的南北夹击。而一旦遭到夹击,德军将腹背而受敌。
第一部分 第8节:敦刻尔克大撤退……败而不败的奇迹(6)
战争期间,希特勒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7点钟要听听轻音乐。可是,当他听到龙德施泰特汇报后,立即中断音乐。他意识到龙德施泰特的担心的严重性。
龙德施泰特是德国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全名是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他出身于世代的军人家庭,他的家族生生世世当军人,已有800年历史。龙德施泰特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他深受德国作战思想的影响,先计算后冒险,三思而后行,作战非常稳重、沉着。希特勒对于龙德施泰特非常尊重,在德军26个元帅中,龙德施泰特是惟一敢不摘手套与希特勒握手的人。所以,希特勒很快与龙德施泰特交换了意见,最后下命令让古德里安的部队停止前进。
第二个因素出自戈林。赫尔曼·戈林在纳粹德军中是仅次于希特勒的一个人物。希特勒1941年6月29号曾经颁布一个指示:〃如果我不在的时候,由戈林承担起我对国家的责任。〃
戈林出生于1893年1月12日。他自幼喜欢军事,幻想着胸前挂满军功章。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戈林
1915年,他从步兵部队调入刚刚成立的德国飞行部队,成为了德国第一代飞行员。他的飞行技术非常好,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击落了22架敌机,成为德军王牌飞行员。如果后来没遇上希特勒并参加了纳粹党,戈林肯定会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家。
戈林还是一名艺术造诣很深的人。更为让人惊叹的是,他是在从军校毕业后休假的短短几天里,就学会了如何鉴赏艺术品。1911年4月1日,他到意大利米兰观光旅游,第一次看到了达·芬奇的原作《最后的晚餐》,顿时被深深地吸引。以后的几天,他一直在这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欣赏着众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当其离开米兰时,他已经能够鉴别出真品或赝品了。如果不是后来遇上希特勒并参加了纳粹党,戈林非常有可能成为最著名的艺术收藏家之一。
从天文学的角度讲,两颗行星运行得过近,会相互影响,使其各自运行轨道发生部分偏移。有时,人也这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不允许拥有空军,所以戈林失业了。他十分痛恨《凡尔赛和约》中断了他的飞行事业。就在他最不得志的时候,他遇上了希特勒。1922年11月的一个星期六,他在慕尼黑参加一个集会时,顿时被正在演讲的希特勒所折服。他自己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代替德国皇帝的人,这就是我们后来的元首。〃而希特勒也非常喜欢戈林,很快让戈林担任自己的冲锋队队长。从那开始,戈林就成为希特勒和纳粹运动的忠实信徒。他拿出全部能力为希特勒和纳粹运动制造罪恶。
西线战役时,戈林担任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这时,他提出要求,由他率领下的德国空军解决敦刻尔克包围圈的英法联军。而希特勒也愿意让戈林露一手以巩固他在纳粹党的副领袖的地位,于是,命令陆军停止前进,而指令戈林的空军,向包围圈内的英法联军实施强大的航空火力突袭。对此,古德里安十分恼火地说:〃我想促使希特勒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为了戈林的虚荣心。〃
戈林的空军部队整天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空盘旋俯冲,大批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不断地骚扰,但是,英国皇家空军把凡是可以动用的战斗机,都投入到敦刻尔克上空,战斗机的飞行员有时一天出击4次,这使得戈林的空军不敢毫无顾忌地轰炸正在渡海的舰只。但是,德国空军也没有发挥全部的力量,一些德国将领说希特勒如同制止地面部队一样制止了德国空军。所以希特勒除了军事目的之外一定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他发出停止前进的命令。
第三个因素来自政治方面。希特勒一直想诱降英国。在纳粹的种族理论里面,英国人是高等人种,不是希特勒征服消灭的对象。希特勒曾强烈批评威廉二世,说如果不推行〃世界政策〃,不和英国为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失败。在希特勒看来,英国最好就呆在海岛上,别管欧洲大陆上的事儿。他直言不讳地说:〃英国人应该把黑暗与欧洲留给我。〃
第一部分 第9节:敦刻尔克大撤退……败而不败的奇迹(7)
当然,他也考虑到登陆英伦三岛确实很困难。希特勒制订了一个代号为〃海狮〃的登陆英伦三岛的作战计划。然而,他对部下曾说:〃英吉利海峡毕竟不是一条河!〃既然登陆困难,莫不如放英国人一马,让英国人在〃体面〃的情况下,同自己恢复和平。于是,他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被他骂为只知抽雪茄的乡巴佬丘吉尔,根本不买这个账。大英帝国继续坚持与纳粹帝国战斗到底。不管希特勒出于什么因素考虑下达的那个命令,对于英法联军来说,奇迹是发生了。这次大撤退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次败而不败的会战。历史学家认为:〃敦刻尔克英勇而成功的大撤退,犹如在希特勒圣墙上楔进了第一个钉子。〃一个67岁的英国老太太站在岸边欢迎英国军人说:〃我的孩子们,你们安全地回来了。你们回来了,希望就回来了。感谢主,你们还会回去的。〃
然而,对希特勒来讲,这却是一次胜而不胜的会战。希特勒的一个命令让33万8千多人在绝境中撤回了英伦三岛,进而为后来的盟军大反攻准备了有生力量。
【人物简介】
1?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WilhelmGuderian,古德里安1888…1954),出身于德国军人家庭,1901年,与弟弟一起进入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毕业后到柏林军事学院,开始正式的军事生涯。1903年,转入高级候补军官学校。通过4年的学习,为后来其军旅生涯做好了良好的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无线电台台长、助理通讯官,参加了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战争后期,担任预备役师参谋长、步兵营营长、驻意大利德军行政科科长、总参谋部参谋等职。1922年,他被调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自己的机械化作战思想。
他认为军事界至少出现的4种机械化作战理论——纯坦克论、步兵坦克论、骑兵坦克论和快速武装联合论,只有快速武装联合论最进步。于是,他大胆地将这一理论与德国传统的作战思想加以结合,提出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作战思想,发表了《注意!坦克兵》、《坦克指挥官》等理论著作。他强调指出:坦克是现代进攻作战中最好的陆上攻击兵器,只要地形适合集中兵力,坦克就能突破敌人防御体系;运动战是坦克战的关键,奇袭是坦克战胜利的手段。因此,为了获取最大的决战机会,所需的不是集中的步兵,而是集中的坦克。
古德里安的军事思想受到希特勒的赏识。1935…1939年,他被授命组建、训练和指挥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先后任坦克师师长、步兵军军长和快速部队司令等职务。1939年9月,在进攻波兰的作战中,他指挥一个坦克军,首次实践他的作战思想并获得成功。
在西欧作战中,他指挥的机械化部队在A集团军群编成内突破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方向进攻,将英法几十万联军包围在海滨小镇敦刻尔克。
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任装甲集群司令,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编成内向莫斯科方向实施大穿插进攻,合围苏军大量兵力,一度抵达莫斯科郊外。旋而在莫斯科城下被苏军击败后撤退,因此被希特勒解除职务,编入预备役。1943年3月,他重任装甲军总监,负责优先生产装甲车辆,并指导车辆的使用。他简化坦克生产工序,加快了生产的进度。1944年7月20日发生谋杀希特勒的事件以后,他任陆军代理总参谋长。1945年3月,因在苏德战场失败再被革职,退入预备役。后为美军俘虏,旋即获释。
2?龙德施泰特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KareRudoefGerdvonRundstedt,1875…1953),出身于德国一个具有800年历史之龙德施泰特久的军人贵族世家。幼年就读于军官候补学校,1892年毕业后在步兵第83团服役,一年后被授予少尉军衔。1900年,任副官,晋升中尉军衔。1903年,考入柏林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到德军总参谋部任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任参谋、连长、军参谋长等职。
第二部分 第10节:偷袭珍珠港事件……永远不解的疑云(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步兵第3师参谋长、步兵第86团团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师长、第3师师长、柏林军区司令、第1集团军司令等职。
龙德施泰特具有指挥天赋与艺术,记忆力极好,并且很少参与政治活动,故而在军事传统很深的德军中,威信很高。为此,曾一度与纳粹党发生分歧,被希特勒晋升上将后退役。
1939年夏天,依照兵役法,他重新服役,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直接指挥了进攻波兰的战役。1940年5月,担任A集团军群司令,率部实施进攻西欧的主要突击任务。但在敦刻尔克作战中,他有些迟疑,建议希特勒停止前进,结果让英法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