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勒克德浑能救他,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救不了,他沈家的嫡子也得以保留下来。

    这时沈永忠来到清营,营中弥漫着一丝暴躁不安的气息,忽闪忽闪的火炬下,一些守夜的清兵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少有交谈,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清军帅帐在大营的最中间,是一座巨大的牛皮大帐,沈永忠跟着卫士,穿过一队队巡逻的士兵,来到帐前。

    在牛皮帐篷内,点着十几根牛油大蜡,中央生着火盆,温度令人感到燥热,居中坐着一个满身戾气的汉子,正是清廷贝勒勒克德浑,他坐在一张虎皮大床上,头皮光秃秃的,只有脑后留了一小块铜钱大小的头发和一条鼠尾辫子,他面前的案台上摆着大盆的水煮猪肉,一把锋利的匕首正插在猪头上。

    这时沈永忠被卫士带进帐来,勒克德浑见他,有些苍白的脸上,顿时一阵潮红,不用多说,他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

    岳州西面的炮声,是明军进攻汉军正白旗的声音,沈志祥选择了一条他最不愿意看见,最为错误的道路。

    “咳~咳~”接连的打击,使勒克德浑心中掀起巨大的波动,使得他不禁一阵剧烈的咳嗽。

    这时他心中愤怒无比,恨不得拔刀杀了眼前的沈永忠,但接连两次吐血晕厥,加上水土不服,让他这个关外汉子的身体,也变得极为不适。

    此刻勒克德浑急需发泄心中怒火,但却没有顺手之物,忽然他抓起插在猪头上的匕首,就直接向沈永忠射来,口中连连骂道:“说~狗奴才,谁让你们弃常德的?”

    沈永忠早以被勒克德浑的样子吓得不轻,等匕首射来时,更是立马胆寒,不过好在勒克德浑最近有些疲软,手脚无力,失去了准头,从沈永忠头皮上飞过。

    虽是躲过了匕首,但沈永忠却也吓得腿脚一软,跪在了地上,他怕勒克德浑再拿利器伤他,于是只得连连扣头,嘴里不停的说道:“贝勒爷息怒,贝勒爷息怒!”

    勒克德浑见此怒气稍息,但还是拿起一块肥肉,砸在沈永忠身上,“狗奴才,说为什么不守常德,为什么跑到华容县来。”

    沈永忠心里不禁一阵惶恐,他现在已经看出,清军在岳州城下,进展并不顺利,勒克德浑这是拿他出气,不过虽然他明知如此,但旗人也分三六九等,而他是来求援,所以也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

    “贝勒爷,明军势大,怀顺王都毙了,家父一万人,孤军困于大江之南,又得不到贝勒爷的消息,所以才弃城北归,为大清保存实力!贝勒爷,现在王彦率领八万兵马,将家父围在华容县内,日夜攻打,还请贝勒爷出手相救啊!”

    “为大清保存实力?”勒克德浑看他接连扣头,心里更加愤怒,“蠢材,你们父子将要害死七千五百名八旗健儿,你们父子就该死在华容。”

    沈永忠闻语,却大惊失色,难道勒克德浑要见死不救,心中不禁大急,连忙再次磕头道:“贝勒爷,家父正是要为大清保下白甲汉八旗的精锐,才舍命在王彦包围常德之前,冲出重围,望北而归,怎么会害八旗子弟呢?贝勒爷,奴才求您赶快发兵,救救家父和七千八旗子弟吧!”

    勒克德浑对这个愚蠢之辈,已经不能忍受,他刚压下去的怒火,再次被点燃,这时他不禁站起身来,拖着有些无力的身体,走到沈永忠身边,然后猛然一脚将其踹倒,他自己也是一阵踉跄,幸好被侍卫扶住,才没有跌倒。

    沈永忠被踹倒后,心中大为恐惧,但一想到其父还被明军围在华容县内,顿时又连忙爬起来继续扣头,“贝勒爷,救救家父,救救家父,家父对大清有过大功啊!”

    “白甲汉八旗,有骑兵之利,你们不走洞庭东面与本帅汇合,却要走西面,跑到华容死地,尔让本帅如何搭救!尔父愚蠢,但他还知道派尔前来救援,以此来保全尔之性命,这说明他也知道自己犯下大错,已经没有活路,但尔却是彻彻底底的愚蠢。”

    华容县北面是长江,东面和南面是洞庭湖,可谓三面环水,勒克德浑连洞庭湖上的满大壮都对付不了,怎么可能隔着洞庭湖,去救沈志祥呢?

    勒克德浑原本想着打下岳州,他就能渡过新墙河,与常德的沈志祥连成一片,虽然荆州以失,但他进可威胁长沙,退可解救常德清兵,也不算败的太惨,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沈志祥会走洞庭西岸,逃到华容一带,把自己逼到死地。

    沈志祥父子死不死没关系,但满清的白甲汉八旗,也跟着完蛋,这就让勒克德浑肉疼了。

    荆州一失,折了耿仲明和汉军正黄旗,现在沈志祥和汉军正白旗也要完蛋,那勒克德浑进入湖广以来,就损失了两旗人马。

    大清朝自立国以来,就没有受过这样的损失,勒克德浑的政治生命,已经彻底结束,令他顿时生起一股心灰意冷之感。

   

………………………………

第225章青山绿水睹兴亡

    自南京改名江宁以来,虽然江南之地,未如清廷之愿,太平安定,但江宁城内却真是宁静了不少。

    昔日繁花似锦,车水马龙的大明南都,此时再也看不见口吐莲花,风流倜傥的白衣少年,也看不见持剑四顾,眉宇苍茫的江湖侠客,更看不见鲜衣怒马,挥金如土的王孙公子和那羽扇方巾,写诗作赋的文坛锯子。

    城中之人,如今窄袖马褂,满帽小辫,已经不复故国衣冠,只有青山绿水和古老的城墙,还是旧时模样。

    这时天下未定,百里开外的太湖上,还活动着陈子龙和吴易的义军,加之最近江湖上,又突然冒出了一个名唤天地会的组织,常常刺杀投清的汉官,以及满族大员。

    前几日,曾经力主降清的元凶之一的赵之龙,返回南京,刚一进城,就被人直接射杀,而那行刺的义士在清兵围捕之下,高呼一声,“天地会,反清复明,杀尽天下汉贼”后,便拔剑自稳于市前。

    此外当初跪迎多铎入城的褒国公朱国弼,也在雪夜被人割了首级。

    天地会在江南的活动,使得城内人心动荡,清廷的豫亲王多铎,便令清兵加强巡视,搜捕义士。

    清军在巡视时,却不会仔细甄别,看见不顺眼的便直接投入大狱,而稍有反抗者,就被直接砍杀,所以城内百姓,多不敢随便出门,昔日繁华的南都,在清廷的高压统治之下,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江南之地,自宋以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在经济文化上,彻底超越北方,成为中原王朝的赋税重地。

    大明朝建都北京后,就全靠江南输血,才能养活京师内近百万人,而一条漕运,更是成了朝廷的命脉。

    满清入关以来,夺取了整个北方和江南之地,但是北方糜烂,清廷听从汉族大臣的建议,废除三饷,以笼络民心,所已经得不到什么税银。

    若大一个国家要进行管理,没有银钱肯定不行,不过对于清廷而言,好在他们并不用靠着那点可怜的税赋来治理国家,他们从大顺手中夺来的银钱,足够支持清廷的财政运转一段时间,而且即便没有钱财,清军也可以通过屠城劫掠,残杀富户来进行解决。

    用汉人的钱,来收买汉人的心,清廷统治者可谓狡诈至极,不过清廷此举虽然拉拢了普通百姓,但屠城残杀,毕竟不得人心,使得士绅阶层无法归心,所以仅靠劫掠非长久之计。

    时有投降清廷的陕西河西道孔闻谭向多尔衮奏言:“圣朝欲定天下,只依二事,立就太平,其一止杀,其二留发,则天下即太平矣。”

    多尔衮观其奏章,虽然立马就将孔闻谭革职,并永不叙用,但清廷也意识到他们的政策必须有所改变,光靠野蛮无法统治中国。

    此时清军占据富庶的江南,为清廷财政上的转变带来了一丝契机,所以在经过最初的掠夺之后,清廷便开始卓力恢复江南的经济,以便行成稳定可靠的税赋来源。

    只是在清廷统治下的江南,百姓和士民都生活在高压之中,经济活动严重萎缩,就连昔日繁华的秦淮河,也彻底萧条,大批士民在清兵的敲诈勒索下纷纷破产,再加上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江南的经济,实际上已经彻底崩溃,所以在税收上,根本没有达到清廷的希望。

    彼时清廷豫亲王多铎坐镇江宁,他除了要扫平南明的抵抗势力之外,就是要恢复江南的财政,使清廷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这时在平南大将军府内,多铎心中有些忧郁,南方隆武朝廷的建立,使得清廷招抚南方诸省的计划破灭,而江南此起彼伏的义军,以及最近崛起的天地会,又使得江南不太安宁,他根本无法恢复江南的经济。

    此时以是顺治三年二月,多铎坐镇江宁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他除了剿灭几支义军之外,并没有什么进展,不仅没有恢复经济,浙东和福建的南明势力,也一个都没有剿灭,这使他心里有些焦急起来。

    前不久,隆武朝廷在湖广发动荆楚之战,他虽然派遣了勒克德浑帅十万大军入楚,但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安。

    因为如果明军在湖广得手,那江宁在战略上,就完全陷入被动。

    最近他又得到了王彦入楚的消息,这就让他的内心更加担忧起来。

    多铎乃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身上战功无数,基本没有遇见过什么敌手,也就只有王彦才让他在杨州城下吃瘪,所以他心中对王彦有一份忌惮,同时又希望能和王彦再战一场,以此来洗刷他身上的耻辱。

    此时多铎心中急欲摆平江南之事,只是他擅长打仗破坏,但对治理地方却一概不通,所以他便招来总督洪承畴相商。

    江宁城内,洪承畴得了多铎的召唤,连忙放弃手中之事,匆匆过府拜见。

    多铎的府邸,乃是原来大明南都守备勋臣赵之龙的宅子,那老小子投了清廷,以为可以保住荣华富贵,结果被送到北京软禁,好不容易花费家产上下打点,得以放归南京做官,却被义士射杀。

    如今他家产俱被清廷吞没,自身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即便身死,史书上也必然臭名昭著,这让洪承畴内心一番感慨。

    一旁跟来的侯方域他如此,心里不禁冷笑连连,他如今已经成了洪承畴最为信任的心腹幕僚,同时也是天地会江宁分舵的舵主,与余太初共同负责搜集清军的情报。

    多铎主持了几次对太湖义军的围剿,都因为侯方域事先从洪承畴处获得了消息,并通过余太初传递出去,使得清军大败。

    陈子龙和吴易,因为情报得力,不仅击毙了数千清军,连多铎派去的主将汪懋功也被斩杀,使得义军一时声势浩大,甚至一度逼近苏州。

    侯方域起初还为身陷清营而烦劳,但看到他的消息起了大作用,于是便安心在洪承畴身边隐藏起来。

    这次多铎招洪承畴相商,侯方域本能的感觉必有大事,随即便跟了过来。

   

………………………………

第226章洪亨九谏言扫荡东南

    洪承畴并不知道侯方域的真实身份,他有意提携侯方域,因而将他带到多铎的府上,好让他有机会被多铎赏识,从而获得高位。

    此时洪承畴虽然位居江南总督,看似位高权重,其实许多事情都做不了主,他只能建议,而后让多铎这个太上皇来做决断。

    中华文明发展数千年,自魏晋以来,天子处心积虑的要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以及削弱地方的权利,历经数百年之变革,到赵宋之时,制度基本已经完善。

    这时候君权与相权已经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独相变群相,宰相的权利被削弱分散,不足以威胁皇权,而百官对与皇帝也能起到约束,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蒙元入侵之后,从一个落后的游牧文明,一下控制了如此辽阔而广大的疆土,但其却没有统治国家的先进手段,开了历史的倒车,中书省替代三省,被分散的相权从新集中起来,而地上也划成大省,从新退回到东汉时代。

    这样的结果就是元代权臣辈出,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居然历经十二帝,大部分都是非正常死亡。

    蒙古帝国的政治建设一塌糊涂,十二个皇帝只有英宗粗通汉语,对宋制不屑一顾,采取了最为落后的家族统治模式,国变成了家,君臣变成了主奴。

    元世祖期间,有一位姓董的汉族大臣,官居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忽必烈很宠幸他,让他在皇宫里处理政事,经常不能回家。

    某一天,忽必烈睡醒之后,发现这位大臣在他床边睡着了,心里十分恼怒,但他是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行动不便,就让自己妃子去踹他一脚。

    妃子见大臣乃是一品大员,却哆哆嗦嗦不敢动脚,忽必烈却急道,“他和养马的一样,都是伺候朕的,不过是个家奴,有什么不敢动手的!”

    堂堂宰相,在蒙元皇帝眼中,尽成了家奴,这真是野蛮战胜了文明,华夏历史的倒退。

    大明朝建立之后,因为宋亡以有八十余年,所以秉承元制,许多问题立马就显现出来,所以太祖以残酷手段,大肆杀戮功臣,从新改革制度,并走上皇权的极端,不过随着内阁制的出现,中华的制度又逐渐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来。

    只是在这样的制度变迁之时,难免发生思想上的混乱,所以出现了百官骂皇帝,小官骂大官等等混乱的现象,但至少表明大臣不在是皇帝的奴仆,君臣之间的关系,在经历蒙元近百年摧残之后,又向君臣共治天下的方向走了回来。

    明朝是一个思想变革,经济变革,文化变革的时代,可惜变革就意味着动荡,意味着思想混乱,而变革还为完成,国家却已经覆灭。

    清朝入关以来,承明制,但其只是在表面上学习明朝制度,权力非在内阁,而在摄政王大臣会议之手,本质上又是一个蒙元,思想上依然是家天下。

    洪承畴位居江南总督,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面对多铎时,该怎么跪还是怎么跪,毫无封疆大吏的尊严。

    侯方域当年为江南四公子,见官不拜,就算是遇见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